书名: 人类学(第13版)
定价: 268.00
作者: Carol R.Ember,Melvin Ember,Peter N.P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 2023-08
页码: 780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ISBN: 9787521757095
【标准的人类学通识读物】基础、全面、详尽地概述了人类学专业的全部要点。涵盖生物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两大分支领域及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三个分支学科,解释人类的过去和现状,力图探究不同的人为何会这样。多次再版,并被选为美国大学人类学教学的专用教材。
【丰富的案例介绍人类学理论】百余幅插图搭配数据图表,多种实例论证,支持人类学理论和方法的教学,得到了概念上和理论上的更好理解。
【更实用——凸显人类学的重要领域和方法】继承历代版本中的特色专题框:当前研究和问题专题框、“移居者与移民”专题框、“性别新视角”专题框,此外13版修订时加入“应用人类学”专题框,更好地掌握人类学的多层基础,帮助读者们用人类学知识来协助解决的大量问题。
人类学是一门对人类怀着无限好奇心的学科。关于人类的种种问题,人类学家都想寻求答案。
这本《人类学:13版》涵盖了各种文化和社会现象,是一本关于人类学的综合性读本。它旨在为大学的人类学教育提供支持,为感兴趣的人提供入门引导。本书被作为美国各高校人类学的标准教材,读者从中可以了解人类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人类在不同环境中创造出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宗教体系,并通过比较研究,找出这些文化制度之间的异同,从而探求人类存在的本质。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28章,每个章节涵盖一个特定的主题:一部分介绍人类学的学科体系并对人类学家使用的方法进行综合论述。第二部分关注从早期哺乳动物到现代人类的进化。第三部分讨论关于文化何时与如何演化的证据,以及逐渐促成较复杂文化发展的可能因素。第四部分尝试用世界各地的民族志案例来表现文化差异。第五部分展示人类学知识如何应用于不同的环境,并产生各种各样的结果。正文以外,书中还穿插了不同视角的专题内容,分别为“当前研究和问题”专题框、“移居者与移民”专题框、“性别新视角”专题框,以及本次修订新加入的“应用人类学”专题框,希望读者们能用人类学知识来协助解决现实问题。
如果你对人类学感兴趣,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深入探究不同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原理和途径。无论你是想探究人类行为和文化,还是想将人类学知识应用到跨文化交流中,这本综合性的作品都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一篇 导言
一章 什么是人类学
第二章 人类学理论史
第三章 人类学研究方法
第二篇 人类进化
第四章 基因和进化
第五章 人类变异和适应
第六章 灵长目生物
第七章 灵长目进化:从早期灵长目动物到人科类动物
第八章 原始人
第三篇 文化进化
第九章 文化的起源和人类的出现
第十章 现代人的出现
第十一章 旧石器时代晚期
第十二章 食物生产和定居的起源
第十三章 城邦的起源
第四篇 文化差异
第十四章 文化与文化变迁
第十五章 交流与语言
第十六章 获取食物
第十七章 经济制度
第十八章 社会分层:阶级、种族和种族主义
第十九章 文化和个体
第二十章 性、性别和文化
第二十一章 婚姻和家庭
第二十二章 婚后居住和亲属关系
第二十三章 组织和利益集团
第二十四章 政治生活、社会秩序和失序
第二十五章 宗教与巫术
第二十六章 艺术
第五篇 人类学的应用
第二十七章 应用、实践与医疗人类学
第二十八章 全球问题
Carol R.Ember,著,卡罗尔·恩贝尔Carol R. Ember: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耶鲁大学人类关系区域档案项目主席、《跨文化研究》杂志主编。她曾担任跨文化研究协会主席、人类学科学协会主席,以及文化演化协会执行委员会成员。
Melvin Ember,著,梅尔文·恩贝尔Melvin Ember: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曾任耶鲁大学人类关系区域档案文件项目主席。他主要致力于跨文化研究,发表了80多篇科学和专业文章,他从1982年起担任《跨文化研究》杂志的主编,直到2009年去世。
Peter N.P,著,彼得·佩里格林Peter N. Peregrine:威斯康星州阿普尔顿的劳伦斯大学人类学教授。他担任耶鲁大学人类关系区域档案的研究助理,也是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研究员。
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人都需要有一点人类学常识,懂得“千灯互照”“美美与共”的道理,懂得为他人着想、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这本概论在人类学界享有盛誉,我在国外教书的时候,也会选用书中的很多章节,每一章前面有提要,后面有提纲挈领的小结,对我们这些教书匠来说太方便了,当然刚入门的学生自然更不例外。
——纳日碧力戈(内蒙古师范大学民族学人类学学院资深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特聘院长,育长江学者)
作为典的美国人类学教科书,恩贝尔夫妇及佩里格林编撰的《人类学》无疑具有鲜明的美式人类学的整体性特点,将考古、体质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统一在人类学范畴之内,尤其以进化论的认识论作为人类学研究的起点,但始终秉承人类学跨文化比较的核心理念。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也许这本人类学教科书的突出贡献正是在于重新认识进化论,不再简单将其作为“进步论”对待。同时,作为一部通识入门书,《人类学》所涵盖的丰富议题也为读者展示出人类学研究对大千世界的无穷好奇心与无尽求知欲。
——赖立里(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长聘副教授)
或许我们见多了那种粘贴复制的堆砌和快速攒出来的教材,教科书写作被很多人误认为是一件要么可以抢占某个学术领域的捷径,要么不过就是低水平的简单重复,无法展示写作者的研究能力。其实,教科书不好写,写研究性的教科书更是艰难,既要有对学科整体的深度把握,还得要有浅显易懂平易近人的文字。恩贝尔夫妇的写作就是这类作品中罕见的上乘之作。令人动容的是,他们每次的修订都实实在在地进行了认真的校正和内容补充,甚至做了相当大幅度的结构调整,而不只是象征性地略加改动以赚取版税。有心人其实不妨比照阅读恩贝尔夫妇不同版本的《人类学》,除了可以看到他们自身对于人类学的理解在数十年来的演变和进深,也可以借此察觉到人类学在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重大变化。然而在我看来更为重要的是,有几样东西历经时代思潮的冲击却坚韧地得到延续,例如,对于人的核心关注,对于整体性以及相应的四分支人类学一以贯之的强调,以及对于多样性的坚持。
——黄剑波(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人类学是一门年轻且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通过田野工作、民族志、跨文化比较、区域研究与历史研究,探讨人的存在及其境遇。本书从人类学的好奇心开始,以人类的进化、变异与适应为主线,结合丰富的民族志案例,连接历史与当下,探讨文化是什么,如何变化,以及社会如何可能,并在不同专题中生动呈现自然、文化、生物、社会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同时强调人类学研究对理解他者、解决现实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作为教材,它无疑将为深入了解人类学与我们所处的世界提供新的途径和动力。
—— 段颖(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教授)
人类学是一门对人类具有无限好奇心的学科。anthropology(人类学)这个词源于希腊文anthropos和logos,分别表示“人类”及“学问”的意思。关于人类的种种问题,人类学家都想寻求答案。他们对人群的共性与差异都感兴趣。他们想要发现人类何时、何地以及为何出现在地球上,他们如何变化、为何变化,现代人类的生物和文化特征有何差异、为何会有差异。人类学也有实用的一面。应用人类学家将人类学方法、信息和结果投入实践,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将人类学定义为研究人类的学科还不是很合适,其他一系列学科也研究人类,比如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人体生物学,也许还有哲学与文学之类的人文学科。这些学科的从业者肯定也不会乐意自己的学科被归为人类学的分支。毕竟,前述学科大多比人类学历史悠久,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因此,人类学能够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其诞生至今的百余年内保持其独立性,然是因为它具有某些与众不同的特征。
人们通常认为,人类学家不是到世界上鲜为人知的角落去研究具有异国情调的民族,就是去发掘深埋于地下的残遗化石,或是很久以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遗留下来的工具和坛坛罐罐。这些看法虽属刻板印象,却一语道破了人类学与其他有关人类的学科之间的区别。人类学的研究范围,不论从地理还是历史的角度看,都比其他学科更为广阔。人类学直接、明确地研究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群,而不是仅仅关注周围的或有限区域内的人们。人类学家还关心有历史时期的人,从生活在100多万年前的早的人类开始,一直生活在当代的人们。人类学家对世界上任何曾经有过人类居住的地方都感兴趣。
人类学家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像今天这样关心全世界、各方面的事务。传统的人类学集中研究非西方文化,至于研究西方文明和类似的复杂社会,以及这些社会中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是其他学科的任务。然而,近年来这种学科之间的分工界限消失了。现在,人类学家也会研究自己所处的社会和其他复杂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