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正版] 企鹅一战中国史 [英]乔纳森·芬比 等著/陈元飞 等译 一战 剧变 命运 历史科普书 亚洲 企鹅全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感谢理解!
    • 作者: 乔纳森·芬比著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21-04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乔纳森·芬比著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21-04
    • ISBN:9781218450502
    • 版权提供:上海三联书店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鲜为人知的一战中国故事,值得所有中国人读

    500页浓缩20世纪至今中外剧变的起源

    企鹅出版、6位资深英籍史家撰写


     

     

    书名:企鹅一战中国史

    著者:[英]乔纳森·芬比 等著

    译者:陈元飞 等译

    出版社:理想国丨上海三联书店

    书号: 9787542672674

    出版时间:2021.4

    定价:98.00

    装帧:精装

    纸张:瑞典书纸

    尺寸:145mm×210mm×38mm

    字数:319千字

    页数:544

     


    ★ 鲜为人知的一战中国故事,500页浓缩20世纪至今中外剧变的起源——走出帝制的北洋困局、一战硝烟在青岛的刺鼻灼目、回国参战的上海英国人、奔赴欧洲的14万华工、甚嚣尘上的“黄祸”形象、九死一生的劳工生涯、巴黎和会后猛醒的中国。

    ★ 值得所有中国人一读,企鹅出版集团力邀6位资深英籍史家联袂撰写——“一本指点迷津、发人深省,值得所有中国人一读的一战中国史。”(一战史大家徐国琦盛赞)

    ★ 典藏圆脊精装×轻柔瑞典书纸×特选书签丝带——致敬被遗忘的人和沉重的20世纪!


    名人推 荐



    本书在在展现,一战与中国之间那些看似无关联事件间的连结。

    ——《亚洲书评》(The Asian Review of Books)

    本书娓娓讲述了一战与中国的精彩故事:一战战火如何烧到中国;中国人在一战期间如何以工代兵,14万中国男儿共赴西线战场,拯西方文明于水火!战后和平会议上,列强面对中华民族全力寻求加入国际社会、成为平等一员的诉求时,又是如何口是心非、落井下石;以及西方社会当时是如何歧视和敌视中国人的……

    一战之后的中国和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战也许就是这些变化的元点和起点。这本小书可以指点迷津、发人深省!值得所有中国人一读。

    ——徐国琦(香港大学历史系讲座讲授,一战史大家,牛津大学出版社“一战”系列丛书作者之一)



    目录


    第y章 青岛之围

    “无上荣耀”

    进击的日本

    德国加入进来

    海外家园

    孤军奋战

    对决

    分赃

    遗毒

    第二章 华工军团

    军团的缘起

    法国人的招募

    英国人的经历

    拒食马肉

    为英国人工作

    慰藉和教育

    战争结束而中国人未归

    凡尔赛的背叛

    归国者的生活

    第三章 从沙皇铁路到红军

    深入俄国的黑暗

    土地的新主人

    去工作

    华工军队

    从沙皇到布尔什维克革命

    华工的命运

    回国

    第四章 为上海而战

    夏日租期

    一起登上诹访丸号

    铁杆的世界公民

    70号高地

    恢复如常

    第五章 巴黎的背叛

    昙花一现的希望

    承诺

    世界的聚会

    国内问题

    “你们可以信赖我”

    山东问题蕞终提出

    “中国的圣地

    剑拔弩张

    “对明显的权利肆意地漠视”

    “三巨头”的心思

    “在我们唯一朋友的房间里被出卖了”

    “中国人的不幸”

    前门

    “一个悲惨的日子”

    结局:中国猛醒

    后记

    第六章 北洋政府的交易与失望

    年轻的共和国

    不诚实的日本

    外交世界

    六国饭店里的德国间谍

    游客和外地人

    贷款和枪

    1917年

    战后的失望

    第七章 伦敦东方人区

    莱姆豪斯诞生记

    招难致灾的黄色

    亲华热

    朱清周:“肚脐的戏份比头饰多”

    战后:嗑药的白人姑娘

    注 释


    书摘


    第y章《青岛之围》

    1914年青岛一役塑造了一段传奇历史,于今仍有回响。考虑到经济和战略的重要性,中日两国关系不仅对自身而言意义重大,而且在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00年前的那场大雨中,发生在山东半岛的青岛一役于我们这个时代仍具有相当的意义。

    第二章《华工军团》

    中国工人参与这场历史上惨烈的战争,并没有给中国带来利益。他们被派到法国去,是出于中国参战会得到回报的预期,可是各大战胜国没有给予中国减少庚子赔款的待遇,也没有理睬北京对终止殖民特权的要求。

    第三章《从沙皇铁路到红军》

    我们这个工段上,斫树做道木,抬土筑路基。每天从早晨7点钟一直干到晚上7点钟,要干12个小时。吃的就更坏了,起先还能吃点馒头,后来就只有黑面包了。吃的水是从沼泽里挑来的,发黑色。沙皇政府根本不顾我们的死活。生病的人还要被逼着去抬枕木,搬石头,许多人就是这样连病带累地给折磨死了。

    第四章《为上海而战》

    1914年,上海迅速卷入战争中,并且相对较早地为这场耗资巨大的战争流血牺牲。渐渐地,上海英国人被迫承认他们需要遵从国家意志,因为官员、战争的“狂热者”和其他一些人挥舞着战时立法的新型国家机器,向上海英国人高谈阔论、拼命叫嚣,让他们向英国国王和帝国履行义务,为正义的事业献身。很多人已经准备开打了,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又引起了英国人对德国人的憎恨,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觉得很难处理好自己的立场。战争开始之后,世界变得非黑即白,而上海之所以繁荣,就是因为它一直处在灰色地带里,那种模糊不清的关系正是上海繁荣的基础。

    第五章《巴黎的背叛》

    1918年11月,中国外交代表团在离开北京前往巴黎之前,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几乎完全是史无前例之举。他们概要介绍了目标和怨愤、期望和抱负。这些满怀希望的人是谁,他们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他们怎样遭到了背叛,这一背叛对中国意味着什么,这些就是本章要讲的故事。

    第六章《北洋政府的交易与失望》

    在批评中国运送劳工协助协约国的同时,德国还谴责中国政府冒昧地向德国提出威胁。可是,德国却罔顾了一个事实:一艘从中国前往法国的船只在途中被德国的潜艇击沉,当时船上700多名前往法国的中国劳工因此丧生。1917年4月6日,美国向德意志和奥匈帝国宣战。中国于3月14日正式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但是紧接着中国与相关方进行了疯狂的谈判、承受着来自协约国的施压并经历了激烈的国内斗争,5个月后才追随美国的脚步加入战争。

    第七章《伦敦东方人区》

    《星洲查记》的地点设置可谓与查尔斯·狄更斯、阿瑟·柯南·道尔和奥斯卡·王尔德等人代表的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传统一脉相承。在这方面,罗默和伯克想必饱读各类或纪实或虚构的文献。正是它们构成了19世纪伦敦东区和零星分布其间的华人居民的形象。


    内容简介


    百年前的一战,欧洲之殇,举世皆知。可是,中国在这场大战中的牺牲身影久被遗忘。

    作为企鹅中国特辑纪念一战百年之作,本书聚焦20世纪初叶一战中有关中国但鲜为人知的风云变幻,再现从东亚返归西欧参战的欧洲人,以及中国人约14万奔赴法国、比利时等欧陆战场,约20万在俄国支援协约国集团作战的华工经历。

    彼时,青岛竟是一战在东亚的唯一战场,当上海的英国人迫不及待地回国参战,欧战中的华工也天真地期待着结束一战、实现和平共赢的新生活。

    可是,内有政治动荡、复辟闹剧,外有东方形象的世纪偏见、巴黎和会的列强背叛,前线战场则有华工被俘的战俘营,后方工段亦有喝沼泽水、吃黑面包的沙俄苦旅,遥远的中国真是举步维艰。

    一战百年后的今天,久已走出刺鼻灼目的硝烟,可遗忘一战之中国人,难道不等于背叛百年前我们共有的历史吗?


    作者简介


    乔纳森·芬比(Jonathan Fenby),曾任职于《南华早报》(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观察家报》(The Observer)等,著有《蒋介石传》(Chiang Kai Shek)。

    马克·奥尼尔(Mark O’Neill),曾任职于英国广播公司(BBC)、路透社(Reuters)、《南华早报》等,在中国内地工作16年,著有《闯关东的爱尔兰人:一位传教士在乱世中国的生涯》(Frederick: The Life of My Missionary Grandfather in Manchuria)。

    罗伯特·毕可思(Robert Bickers),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著有《帝国造就了我:一个英国人在旧上海的往事》(Empire Made Me: An Englishman Adrift in Shanghai)。

    保罗·弗伦奇(Paul French),曾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著有《午夜北平:英国外交官女儿喋血北平的梦魇》(Midnight in Peking: How the Murder of a Young Englishwoman Haunted the Last Days of Old China)。

    弗朗西斯·伍德(中文名吴芳思,Frances Wood),曾任大英图书馆中文典藏部主任,著有《谁背叛了中国:中国与一战》(Betrayed Ally: China in the Great War)。

    安妮·韦查德(Anne Witchard),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人文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英文化交流史,著有《老舍在伦敦》(Laoshe in London)。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