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正版]正版 家庭教育书籍 情绪决定孩子的未来+爸爸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 2本 育儿百科儿童教育书籍 如何教育孩子的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感谢理解!
    • 作者: 高振敏等著
    • 出版社: 广东科技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高振敏等著
    • 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
    • 开本:12开
    • ISBN:9781961606388
    • 版权提供:广东科技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一本让天下妈妈感叹“相见恨晚”的幸福指南——
    遇见孩子,遇见**的自己!
    ◆生育、教养孩子不是为了让自己生气,也不是为了让孩子生气!
    ◆只有真正意识到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自己时,妈妈才会找到解决的方法,成为一位合格的好妈妈。
    ◆学会享受孩子的爱,也让孩子享受妈妈的爱!要常常告诉孩子,无论他们乖或不乖,爸妈都会永远爱他们
    孩子的教育如画圆,妈妈画一半,爸爸画一半,缺了爸爸那一半,妈妈再努力也不能使其完整……
    好好做父亲,别让孩子再问“爸爸去哪了?”
    ●父教缺失,让孩子的成长更危险!
    ——爸爸是孩子成长路途中的路灯,爸爸是孩子的好伙伴,爸爸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的人,爸爸是和妈妈不一样的大朋友!

    ●妈妈无法替代的“爸爸效应”, 父亲应“亲临”教育**线!
      ——爸爸的智慧启迪孩子的一生,爸爸的品格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爸爸是*牛的老师!

    ●忙碌不是借口,事业族爸爸也能轻松教育出好孩子!
    ——好爸爸不仅注重孩子的智育,他还关注孩子的德育,并且会运用书中良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具备**的美德,拥有**的智慧!
    目录
    第YI章  教养孩子,爸爸不是“甩手掌柜” 
    1.再忙,都要抽出时间陪孩子 
    2.“父亲”也是终身职业 
    3.家教,*须强化父亲的作用 
    4.父爱要学会表达 
    5.别让不良嗜好影响孩子 
    6.以身垂范,做孩子的榜样 
    7.给孩子营造和睦家庭 
    第二章  拒绝粗暴,“狼爸”不等于好爸爸 
    1.教育孩子只能说服,不能“压服” 
    2.讽刺挖苦比打骂更严重 
    3.不用命令的语气 
    4.别把个人意志强加给孩子 
    5.尊重为先,教育在后 
    6.不耍“我是你爸爸”的威风 
    7.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朋友 
    第三章  教子以德,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1.引导孩子说真话 
    2.鼓励孩子知错*改 
    3.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 
    4.爸爸错了,就要勇于承认 
    5.随时随地进行爱心教育 
    6.让孩子学会社交 
    7.文明礼貌是孩子的“身份证” 
    第四章  创造机会,鼓励孩子自强自立 
    1.让孩子拥有自主选择权 
    2.责任是成长的第YI步 
    3.做孩子眼中的“英雄” 
    4.别让孩子把冷漠当坚强 
    5.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6.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7.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第五章  寓教于乐,激活孩子的创造力 
    1.善于挖掘孩子兴趣 
    2.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3.“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4.鼓励孩子多动脑筋多动手 
    5.学会与孩子讨论问题 
    6.盲目请家教不可取 
    7.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第六章  沟通,好爸爸也是好朋友 
    1.批评之前,请先克制冲动 
    2.就事论事,切勿借题发挥 
    3.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4.让孩子从小掌握沟通技巧 
    5.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6.不明说,巧暗示 
    7.大人说话,孩子也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第七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培养孩子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 
    2.让孩子放弃“拼爹”的恶习 
    3.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 
    4.制定劳逸结合的时间表 
    5.善于自省才能完善自己 
    6.为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 
    7.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 
    第八章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1.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 
    2.让孩子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3.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 
    4.有教养的孩子懂得忍让 
    5.放弃猜疑,大度的孩子受欢迎 
    6.让孩子懂得遇事不要斤斤计较 
    7.要学会欣赏他人 
    第九章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力 
    1.强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2.因为懂得,所以勇敢 
    3.爸爸信任,孩子才勇敢 
    4.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5.舍得放手,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6.鼓励孩子学会坚持 
    7.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 
    第十章  名人家训:好爸爸胜过好老师 
    1.古代名人别出心裁的教子课 
    2.世界巨富的教子秘笈 
    3.名人教子中的“另类惩罚” 
    4.美国四大总统的教子秘诀 
    5.英国绅士的教子秘诀 
    6.犹太人的教子秘诀
    内容介绍
    妈妈们之所以常常会生气,是因为她们常常自己不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急躁和焦虑情绪。而孩子诸多问题的诱因多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如果阅读本书,洞察孩子的心理,与孩子快乐沟通,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接纳孩子一点点,相信妈妈会越做越快乐。
    孩子的教育如画圆,妈妈画一半,爸爸画一半,缺了爸爸那一半,妈妈再努力也不能使其完整…… 

    好好做父亲,别让孩子再问“爸爸去哪了?” 
    父教缺失,让孩子的成长更危险!——爸爸是孩子成长路途中的路灯,爸爸是孩子的好伙伴,爸爸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的人,爸爸是和妈妈不一样的大朋友! 
    妈妈无法替代的“爸爸效应”, 父亲应“亲临”教育第YI线!——爸爸的智慧启迪孩子的一生,爸爸的品格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爸爸是ZUI牛的老师! 
    忙碌不是借口,事业族爸爸也能轻松教育出好孩子!——好爸爸不仅注重孩子的智育,他还关注孩子的德育,并且会运用书中良好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具备ZUI高的美德,拥有ZUI佳的智慧! 
    谈旭编著的《爸爸的高度决定孩子的起点》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的方式进行分析、阐述,突出实用性、经验性,也提供了教育的基本准则,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有所裨益

     

    目录

    写在卷* / 1

    上集 家长的教育之识 / 1

    第一卷 素质教育从操场开始 / 4

    一、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 / 4

    二、素质教育从操场开始 / 6

    第二卷 教孩子做一个好人 / 10

    一、欲不可纵,神存富贵 / 11

    二、“诚意正心,儒释道俱同” / 13

    三、君子能劳,后世有继 / 15

    四、劳谦谨敕,做靠谱的人 / 18

    五、匹夫之责,幼学壮行 / 21

    第三卷 启迪孩子智力之光 / 26

    一、如何了解孩子的智力 / 27

    二、懂得常态,允许起伏 / 37

    三、负重难以远行 / 40

    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 47

    五、孩子为什么会粗心 / 52

    第四卷 教孩子学会生存 / 60

    一、教孩子明白生存从来不易 / 62

    二、“约礼博文”,给孩子立规矩 / 65

    三、教孩子“学会共处” / 70

    四、“士不可以不弘毅” / 76

    五、轻松学习,可能吗 / 83

    第五卷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 / 89

    一、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素质 / 89

    二、性格决定幸福 / 90

    三、“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93

    四、家庭教育气氛宜淡宜缓 / 95

    五、家长*须等待 / 99

    六、“教育的尽头是文化” / 102

    第六卷 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节奏 / 108

    一、克服儿童教育成人化 / 108

    二、早期教育的偏差 / 113

    三、三十而“不立”的孩子 / 115

    第七卷 因材施教 / 118

    一、学校因材施教的条件限制 / 119

    二、家庭教育的独具优势 / 121

    三、“读书高”的预期及风险 / 125

    四、家庭教育须“扬长避短” / 128

    中集 家长的教育过失 / 133

    第八卷 过失之一:不学习 / 135

    一、家长资格无需文凭 / 136

    二、爱子而不好学,其蔽也盲 / 138

    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140

    第九卷 过失之二:自私 / 142

    一、家长的“责任冲突型”自私 / 143

    二、家长的“自我中心型”自私 / 147

    三、家长的虚荣也算有点自私 / 149

    第十卷 过失之三:家长角色失范 / 151

    一、家长缺乏角色自信 / 152

    二、父亲、母亲角色的内涵 / 153

    第十一卷 教养模式不当 / 159

    一、教养模式四维度 / 159

    二、家长侵权 / 163

    三、要求不合理 / 166

    四、虐待、冷漠、忽视、溺爱、过度保护 / 170

    第十二卷 过失之五:简单化、情绪化 / 175

    一、教育观念方法简单化 / 176

    二、教育情绪化 / 180

    三、复杂的教育 / 182

    四、家长的教育过失分析 / 185

    下集 家长的教育能力 / 189

    第十三卷 把握分寸的能力 / 191

    一、凡事“叩其两端” / 191

    二、“不审势则宽严皆误” / 193

    三、权衡电子品的利弊 / 194

    四、零花钱的法则 / 200

    五、投入多少时间精力 / 207

    六、奖惩的关键也在分寸 / 210

    第十四卷 了解孩子的能力 / 215

    一、了解孩子的需要 / 216

    二、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 / 231

    三、如何了解孩子 / 235

    第十五卷 家长的评价能力 / 239

    一、评价孩子 / 239

    二、再评价 / 249

    三、评价教师 / 253

    第十六卷 家长的协调能力 / 259

    一、亲子关系协调 / 260

    二、家长与孩子教师的协调 / 273

    三、家长与家长之间的心理协调 / 279

    第十七卷 家长的自制能力 / 281

    一、孩子只是孩子 / 282

    二、成人之所以叫做“成人” / 286

    三、人贵能胜己 / 288

    第十八卷 指点学习的能力 / 293

    一、点石可以成金 / 294

    二、指点孩子独立学习 / 295

    三、注重过程,不纠缠结果 / 297

    四、容易忽视的学习指点 / 300

    五、信息过多的恶果 / 305

    第十九卷 保护孩子的能力 / 308

    一、保护孩子的安全 / 308

    二、疏导焦虑保护心理健康 / 314

    三、保护孩子的特长和创造潜力 / 319

    后 记 / 328



    前言

    写在卷*

    这是我之前出版的《石屏谈家教》的修订版,屈指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出生在一个学者家庭,父母都毕业于西南联大,博学慈爱,对我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我上山下乡时在农村教过夜校,回城以后教过中小学,1978年考上大学,之后在大学任教、研究家庭教育,直到现在:钟爱儿童、钟爱教育,心甘情愿为它付出艰辛、不倦努力,以此报效我无比钟爱的家国。

    中华民族以家庭教育文化著称于世界,流传着几千年延绵不绝的“课子”典范。孟母三迁而有“亚圣”孟子,岳母刺字而有《满江红》的慷慨悲歌,关于家庭教育的著述抄本如《家训》《家范》《三字经》《千字文》《女儿经》《童蒙须知》……无不彰显着中华“家文化”*的厚重。

    在现代中国,“家文化”经“*”劫后余生,这三十多年重新崛起,家庭教育充分展示出了其理论与实践的成熟进步,同时也面对着更多的挑战。多元化教育理论的倡导,社会生存日益激烈的职业竞争、升学压力,心怀无数梦想的家长,媒介热情渲染的*榜样……不断唤起人世间*的期待与热望:天下为人父母的期待与热望。这是一个庞大的教育动机系统,它的驱动力如此强烈,使得当今家庭教育不曾逊色于历*任何一个教育盛世。

    社会在发展、在变革,二十一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已经长大,陆续进入职场、婚恋、为人父母,生命周期开始了一轮新的起点。这些“80后”家长开始更加热切地关注家庭教育,他们的家长素质也具备了值得称道的深度与厚度。

    教育作为人类*的文化传承活动,是人类生生不息、延续发展的*须,家庭教育则是儿童在家庭的学习、效仿,是人类生存方式在家庭的传递和延续。家庭教育研究要涉及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生物学等绝大部分与“人”相关的学科领域,而为此思虑不辍,几经易稿,也真正是引人入胜的,现概述如下。

    其一,家庭的教育机制是怎样的?

    “机制”是由结构、关系决定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家庭教育之所以无可替代,就在于它的教育机制基于生物性、基于生活世界。达尔文曾提醒过人们,弱小动物从不单独生活,“而人同样不能够单独生活,人的个体抗御自然的能力很差,为了在这个星球上生存和延续,人*须依靠*的神经系统来弥补身体其他部分的先天不足……无论是速度还是体力,人都不如其他动物,所以人类*须依靠群体①。家庭因此成为人类生存方式的*择,人类*教育也就在家庭中进行。

    人类文化学者本尼迪克特说:“每一个人从他诞生的那时起,他所面临的那些风俗便塑造了他的经验和行为……待等孩子长大成人,该社会的习惯就成了他的习惯,该社会的信仰就成了他的信仰,该社会的禁忌就成了他的禁忌②……”“文王之化,自家而国”,家庭对人的文化塑造无时不刻、无处不在,如中国伦理文化之春节、祭祀文化之清明、科举文化之文昌,都是由家庭承载而“化成天下”的。

    基于生物性的与生活世界的属性,我总结出家庭的教育机制有九大机制:生物性机制、初始性机制、秩序性机制、情感性机制、关系性机制、生活性机制、利他性机制、叙事性机制,以及由家庭承载的习俗所具备的机制,这些教育机制是家庭独具的③。

    其二,生存教育的价值更为凸显。

    人类*的教育就是生存教育,莫非到现在父母反倒忘了孩子是要独立生存的不成?事实真正如此。中国社会财富在今天快速增长,“衣马轻肥”的“纨绔子弟”版本在不断重演,将富裕状态下家庭教育的新问题突显出来。

    其实这个问题也并不“新”,中国历*的豪门富贵多了去了,哪里只在当下才有呢?眼看他千百年穷通转换、冷暖炎凉的世事更迭,人们才懂了“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遣其咎”①,明白了后代的生存能力只能通过他们自己的艰苦磨砺才能获得。一言以蔽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国之生存如此,家亦如此,个人生存更是如此。

    身置现代多元文化背景,孩子的未来更具复杂性与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始终伴随着家庭教育的全过程,因此家庭教育要有应对不确定性的理性,要考虑开放性、多样性和动态性。家庭教育要允许孩子在多元的文化要素中去体验学习、积累经验、学会选择,而不要将孩子规定在某种单一的价值体系之内去学习成长,家长的教育期待也不宜只是静态的、简单化的指向,如只认定读书成才,弄成华山一条路。

    为此家长需要具备教育的风险意识,具备掌控和接受风险的能力②,懂得教育动机、教育投资与教育效果之间存在的多种可能性,懂得每一种教育模式或教育方法实施,其结果都存在不确定性,并不一定指向家长认定的未来。例如家庭

    教育在选择某种模式(如民主型)的同时,*须做好接受这一选择的风险——后果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建设性的或破坏性的③。

    更进一步说到人类生存,从古至今的三大苦难:饥饿、战争、疾病,至今依旧严重威胁着人类,人类依旧困厄其中。个人、家庭、民族的生存都需要在艰难中开拓前行,*轻松可言。中华民族在险恶异常的地球环境中生生不息,延绵数千年至今繁茂昌盛,独步古今,它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屹立于世界之巅!教孩子们懂得“生存不易”,才能聚集起足够强大的能力来应对这个“不易”。

    其三,“平等主义”的教育困境。

    亲子关系所在的生命秩序,是中国传统家教依赖的法定秩序,亲代拥有*的教育*,以保证训导子代符合生存规范。而西学东渐的文化重视个人价值,现今的教育理论也有主张弱化家长的话语权,以保证儿童“自己做决定”、获得“平等”的资格,亲子关系理论因此陷入程度不一的困境。

    基于生物属性的人类婴儿出生时候的无知状态,以及相当长时间内需要学习才能生存的“非平衡态”,决定了家庭教育关系的生命之序无可更改①,人性中携带的原始欲望对人类社会生存也具有相当大的破坏性。所以,人类解决儿童无知无能状态的*办法是教育、训导,遏制人性中反社会的破坏力,也需要教育和规训,正如古训所以“生不教,父之过”“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②这是中国文化对秩序的理解和遵从,也就是对生命秩序表面“平等”的否定。

    我深信人类行为有着深刻的生物基础,人类凭借大脑从动物圈里走了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是人的大脑的产物,社会活动(包括教育)从根本上讲无法左右生命秩序,教育关系无法超越生物性而左右教育终端。现代人类盲目的狂妄,意欲消解生命秩序,包括消解为人之子的内心秩序,为了献媚“平等”,甚至提倡“大不敬”来哗众取宠,这真正是该被喝止的。

    其四,教育的宽严之争。

    历*关于宽教与严教孰优之争的这个教育论题由来匪浅,不是今天才有。



    在线试读

    上集

    家长的教育之识

    我曾经在北京大学见到一个“舀菜汤的北大学生”,让我一直由衷赞叹,深深感念。在学生食堂免费的菜汤桶那里,他排在我前面,轮到他的时候,他转过身礼貌地对我说“阿姨,您稍等一下”,然后用汤勺耐心地在桶里捞起菜叶,一小会儿盛了一碗,端到旁边小饭桌上,那里只有一碗米饭……我明白了,于是忘了自己舀汤走过去俯身对他说:“你吃慢一点,阿姨给你买菜去。”他一下子站起来*真诚地说:“阿姨,真的不用,真的……”我说不出的心疼,却真的无法拒绝他的请求……我无数次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们听,这个舀菜汤的北大学生,在千人就餐的学生食堂里,面对自己的贫困,他却有如此的坦荡!

    多好的孩子啊!他那一份无比宝贵的坦荡,一直打动着我到现在:是什么样的家长教出如此*的孩子?他考入北京大学,实属了不起,更了不起的是他在繁华的大都市、在许多家境优越的同学之中,面对自己贫寒的那一份坦荡!而他的父母,在贫困中让孩子具备这份太难得的禀赋!我感念着这个*的北大学生,更感念着他的父母:他们的教育见识如此*!

    中国古代的人才标准是“德才学识”,即道德、才能、学问、见识。“学识”指学问、知识、眼光、见识。家长的教育之识指家长具有的教育眼光、见识及教育知识,其中,见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眼光、见解,而知识则指相关的专业知识,有知识不一定有见识,而见识一定是以知识为基础。这里的知识不单指书本上的知识,家庭教育的实践性很强,生活世界里代代传承的知识与见识更具价值。

    人到中年,为人父母,进入人生*、承担责任*阶段,除了职场需要打拼,自己的子女教育往往也有诸多困惑,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接踵而来,其中有的是家长可以从容应对的,有的则是让家长很纠结、不大明白、无法判断的。在现代中国,家庭教育要面对各种文化的影响冲击,对此不少家长已经深感险象四伏、束手无策、教育失控,例如孩子太自我、太开放,家庭教育深感棘手,甚至无能为力;又如孩子网游,是应当接纳还是需要限制?如果需要限制,那么孩子又如何去掌握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

    因材施教是教育原则,而如何因材施教,家长就要知道孩子是块什么样的材料,孩子的特点是什么,思维类型、性格特点、智力水平等孩子的“之所长”“之所短”,在此基础上家长才能因材施教,这就需要家长学习相关的一些知识;家庭教育持续的时间**需要家长有长远眼光,在孩子学前阶段,就要为孩子情绪管理能力打好基础;在孩子小学的时候,要准备中学的学习能力,不能只看分数;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能够调整方法与孩子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相适应,因此家长的“远虑”能克服盲目性,贯通孩子成长不同阶段的教育。所以,我力求把问题写得更深入一些,希望能帮助家长“知其然”并力求“知其所以然”,以利于提升教育之识,争取更多的教育主动。

    从个人来说,孩子事业成功,家庭幸福是每个家长的殷切愿望。从国家民族来说,21世纪是人才较量的世纪,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依靠的是下一代孩子,他们的素质能力、胸襟气度如何,决定着民族的命运。家庭教育传承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施教于家而成教于国”的文化精髓,我们要教给孩子担当大业的胸襟气魄,培养他们治国平天下的经纬之才。这既是国家、民族的,又的确是每个家长的事情。

    内容简介

    本书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集,家长的教育之识别。这一部分主要讨论家长应该具备哪些正确的家庭教育的观念,帮助孩子健康顺利地成长。第二集,家长的教育过失。这一部分论述了家长经常犯的一些错误,提醒家长注意。第三集,家长的教育能力。这部分论述了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家长提供了方法论。

    作者简介

    赵石屏 江苏常州人,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报》*席家庭教育专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重庆市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委会理论组组长。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名师。重庆市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家庭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任,重庆市人民政府督学(兼),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家庭教育基本理论、家庭德育理论、家庭教育心理学,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在《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有《家庭德育论》《赵石屏谈家教》等著作多部,主持编写重庆市多套家长学校系列教材3套。

    获奖:获教育部、全国妇联“全国家庭教育*园丁”“重庆市*女教授”,著作获重庆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社会服务:担任教育部家长学校建设师资培训专家、中国家庭教育专委会讲座专家等,在全国各地进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80多场;担任《家庭教育》(杭州)等杂志专栏作家,发表家庭教育科普文章上百篇。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