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正版]教育孩子书籍 书家庭教育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育儿书女孩男孩儿童教育书籍好妈妈亲子图书 怎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感谢理解!
    • 作者: 罗娜·雷纳著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罗娜·雷纳著
    •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ISBN:9787398926808
    • 版权提供: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好妈妈育儿
     尝新价:¥24.5
     尝新价:¥18.8
     尝新价:¥22
     尝新价:¥22
     尝新价:¥21.5
     尝新价:¥21.5
     尝新价:¥23
     尝新价:¥24.8

    家教书
     尝新价:¥19.9
     尝新价:¥19.5
     尝新价:¥21.8
     尝新价:¥21.8
     尝新价:¥19.8
     尝新价:¥19.8
     尝新价:¥19.8
     尝新价:¥19.8

    49.8
    感恩价
    价格
    ¥74.80
    折扣
    6.66折
    节省
    ¥25
    抢购结束倒计时
    062359

    43.8
    感恩价
    价格
    ¥74.80
    折扣
    5.86折
    节省
    ¥31
    抢购结束倒计时
    062358

    49.8
    感恩价
    价格
    ¥87.00
    折扣
    5.72折
    节省
    ¥37.2
    抢购结束倒计时
    062359

    促销价:¥22
    掌柜推荐
    促销价:¥21.5
    掌柜推荐
    促销价:¥38
    掌柜推荐
    促销价:¥22
    掌柜推荐
    促销价:¥19.5
    掌柜推荐
    促销价:¥14.9
    掌柜推荐
    促销价:¥14.9
    掌柜推荐
    促销价:¥36.8
    掌柜推荐

    书 名: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ISBN号: 9787552010817
    定 价: 32.80元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3
    作 者: 罗娜·雷纳/著  钟煜/译
    开 本: 16开
    页 数: 256页
    字 数:  
    装 帧: 平装
    纸 张: 轻型纸
    类 别: 家庭教育
    推荐阅读: 4-15岁孩子家长

     

     

     

     

    作者近50年的专业经验,深刻而有效的解决方案

    真正帮助父母停止无用而伤人的吼叫,与孩子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

    “终于有了一本深刻又实用,并不羞辱人或者试图说教的书。”——肖莎娜?贝内特博士,临床心理学家,父母抑郁方向的专家

    为人父母本来就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更别提你的孩子连一些小事都不肯听话——不肯把玩具捡起来,不愿去洗澡,甚至不肯上车去学校——这些都很容易让人火冒三丈,不由自主大吼大叫起来,往往还说出一些令自己后悔和沮丧的话,伤害孩子,也让自己感到挫败。

    如果你也是一位容易过度反应的父母,你肯定试图有所改变,但却求变无门。幸运的是,罗娜?雷纳通过总结自己近50年的专业育儿经验,又运用气质理论告诉我们,真的不需要大吼大叫,你也可以找到温柔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合作。

    本书告诉你:

    ● 父母们吼叫的原因以及他们为什么想要改变。

    ● 吼叫会对孩子和成人有什么影响。

    ● 日常生活中是哪些因素的逐渐积累最终导致我们又吼又叫。

    ● 如何辨识引发吼叫的隐性因素。

    ● 你的个性以及你的孩子的个性对“吼叫”有什么影响。

    ● 你为什么想要停止吼叫。

    ● 如何减少吼叫——就从现在开始。

    罗娜·雷纳(Rona Renner,RN),1966年毕业于布鲁克林学院的护士学校,从此献身于帮助家庭解决麻烦、减少痛苦。她的主要经历包括:在纽约和加利福尼亚的多个医院工作,参与多个精神健康项目;在非洲的扎伊尔(今天的刚果民主共和国)训练妇女们预备分娩;在印度的普纳帮助开始一个学习障碍项目;在南加利福尼亚的凯撒医疗机构提供父母教育和儿童多动症与气质咨询。雷纳是“童年时代的事情”(Childhood Matters)和“Nuestros Ni?os”父母热线的创始人,她主持“童年时代的事情”广播秀有十年之久。她自己有一群最棒的教师,他们是他的四个孩子,两个孙子,还有她的丈夫米克。她住在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是一本对所有父母、老师以及亲子教育工作者满怀善意与同情的书。罗娜护士通过她丰富的个人经验和职业生涯中获得的出色案例,充满热情与爱意地解释了心理学的基本原则和实用的养育方法。太棒了!谢谢!”——莫里索·莫诺兹-基内,博士,临床心理学家、亲子教育专家、专栏作家和广播节目主持人

    “引人入胜又贴切实用,既幽默又有实证,深刻但不说教,权威但不生硬,《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迅速上升为我读过的育儿书中最出色的一本。所有的父母都会和孩子发生争执,罗娜?雷纳通过各种各样的实例,简单易学的自我评估,颇受欢迎的气质总结以及恰到好处的智慧,为父母提供了又深刻又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你是个曾对孩子吼叫并且后悔这样做的父母,这本书适合你。”——史蒂芬·P.辛肖,《心理学通告》编辑,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精神病学系心理学讲座副主席 

    “在诸多育儿书籍中,这本书与众不同。因为它帮助我彻底改变了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在罗娜?雷纳的帮助下,我停止了吼叫,成了一个耐心、有同理心的家长,这是我一直想做到的事。”——朗达·柯林斯,纪录片编辑,一对双胞胎的母亲

    “终于有了一本深刻又实用,并不羞辱人或者试图说教的书。《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以同理心和自我觉察,提供了敏锐又实用的技巧,不仅能让我们这些父母或者祖父母改变自己,也能在孩子身上获得你盼望的变化。这本新鲜的指南将填补亲子教育类书籍的一个巨大空白。”——肖莎娜·贝内特,博士,临床心理学家,父母抑郁方向的专家,《产后抑郁傻瓜书》的作者

     “从我刚刚成为父母,养育一个精力过剩的孩子的时候,罗娜?雷纳就一直为我提供咨询,使我们免于心碎和灾难。我曾经不断大吼大叫——直到我学会了她书中提供的技巧和方法。这是一份送给父母和孩子的珍贵礼物。”——贝西·罗斯 正念教育工作者,音乐家,妈妈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是送给父母的一份礼物。这本书充满智慧,又不失幽默与谦逊,对于无论是只需要细微调整还是应该做出重大改变,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所有家庭都很有价值。罗娜不带任何评判地向我们提出了挑战。这本书虽言辞简洁,却能为我们,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卫·C.雷图,医学博士,儿科精神病学副教授,佛蒙特大学医学院儿科精神病学诊所主管,儿童及青少年精神病研究基金主管

    理解大吼大叫的深层因素;

    提供不吼不叫的强力工具。

    你真的可以学会停止向孩子吼叫!

    本书基于气质研究和正念理论,为你提供强有力的技巧,以减少家庭冲突,促进合作、尊重和相互理解。你还会学到一些策略,帮助你在沮丧达到峰值时管理好自己的压力;掌握实用的解决方法,帮助你恢复冷静,能够以让大人和孩子都受益的方式带着同情心与孩子有效沟通。

    作者认为,我们为什么会吼叫有着诸多的原因,必须一一理清,找到属于自己的吼叫原因。这些原因可能有:外部触发的原因,例如孩子哼哼唧唧的抱怨;内部触发的原因,例如个人感到焦虑、失望、害怕等,以及身体健康的原因如缺乏睡眠;家族遗传,自己就是被父母吼大的;父母和孩子气质的差异……每一种原因都会对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形成负面的挑战。

    许多父母可能知道不应该吼叫,也有改正的想法,却因为不得其法而功亏一篑。针对各种原因,作者提出了诸多不吼不叫的策略和工具:理解自己,自我同情,吼叫的不是你一个人,因此不必为此焦急;观察自己,何时何地你最可能爆发吼叫;了解自己和孩子气质的差异;建立追踪吼叫表,记录事件情形、你的反应、后续发展、事后评估等;停止吼叫的A-B-C-D-E法则:自问(Ask)、呼吸(Breath)、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确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应用同理心(Empathize);管教的4C法:沟通(Communication)、选择(Choices)、结果(Consequences)、连接(Connection);还有使用定时器,召开家庭会议,运用每日常规、表格和日历等。每一样工具都有丰富的内涵,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并且都是被反复验证行之有效的方法。

     

    【精彩观点】

    当父母嚷嚷的时候——不管声量大小——他们往往都充满怒气和挫败感,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控制。当你审视自己时,很容易就能看到区别。比如说,当我对我的孩子吼叫时,我内在的紧张感就会逐渐增强——呼吸变得粗重,心跳开始加快,我还会感觉到身体真的在发热。我的思维变得不清晰……

    当你想要孩子们听你说话时,会大声吼叫,这似乎很自然。因而你经常会这么嚷嚷,也似乎总能达到目的。你会嚷好几遍,当你的声调足够高,孩子们就会停止争吵。既然只有当你提高声调他们才肯听,那么他们的这种回应也就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你持续这样做。吼叫也因此成为了这个家庭解决问题的方式。

    当你生气时,你经常也会经历其他给你带来压力的情绪,而愤怒的叫喊会让你无法感受到其他的情绪,比如恐惧、悲伤、无助,或者受伤。吼叫也许能帮助你暂时释放压力和痛苦,但这样却会给你和孩子带来其他不良后果。要想处理吼叫的问题,你要发现藏在愤怒之下的感受。

    愤怒往往突如其来。你尚未觉察之时,就已经被愤怒“掌控”。在追踪你的吼叫时,你要寻找这样一个时刻,在那一刻,由孩子的行为引发的烦躁转化为一种激烈的、不受你控制的情绪。

    如果你能感觉到自己的情绪开始变得激烈,并且能够注意到自己身体的反应以及心中的想法,就有可能在情绪的风暴激化为龙卷风,损伤你们的亲子关系之前让它平静下来。

    理解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能够给你带来放松和安慰。你可以对自己和孩子充满同情。不要因为不完美而惩罚自己。当你吼叫或者犯错之后,看看你是否能够觉察、接纳,然后停止内心对自己的批评。

    当我意识到自己与人类的联系,意识到我并不是一个人,我对自己的苛责就消散了。

    大部分家长会很难接受孩子之间的争吵。这种争吵会导致一些家长尖叫、咒骂或者说一些他们之后会后悔的话。

    定期的家庭会议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用来表达家庭价值观、共同规划时间、厘清期望值、表达欣赏与感激,以及解决麻烦和挑战。家庭会议的目标是要让全家人感觉像一个团队,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欢乐。

    你和你的配偶或伴侣作父母的风格也有可能不同,一个也许比较宽容,容易让步,另一个则像军队教官一样严厉。你的伴侣也许在一个大家庭长大,吼叫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你的父母却从来不大声说话。

    喜欢吼叫的大人不妨感受一下,当孩子承受所爱之人脏水一样泼过来的憎恶言语时,他会是怎样的感受。想象一下这会让孩子多么困惑,会对他的安全感造成多大的伤害。

    序言:我为什么会对孩子吼叫?

    前言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你可以学会停止向孩子大吼大叫

    重新开始永远都不晚

    第一部分 理解吼叫

    第1章 “是我在大吼大叫吗?”——学会了解自己

    如何知道自己在吼叫(或是没有吼叫)

    吼叫可曾有用?

    吼叫如何影响孩子

    感受吼叫对孩子的影响

    做一个“足够好”的父母

    但是我想现在就减少吼叫!

    第2章 我为什么吼叫?——理解促发吼叫的日常因素

    那些容易让你发脾气的日常因素

    当吼叫变成习惯

    了解自己

    你的孩子看到了什么?

    准备战斗,还是逃跑?

    第3章 “为什么是我在吼叫?”——看到更深层的原因

    吼叫代代相传

    迁怒于人:我到底是在朝谁发火?

    当吼叫和愤怒导致虐待

    发现藏在愤怒之下的感受

    你的健康状况如何?

    羞愧

    第4章 气质会带来什么影响?——让你的养育方式适应孩子的天性

    透过气质的角度观察

    发现和接纳个体差异

    你的孩子和你的气质的协调

    由气质引发的较量

    第二部分 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

    第5章 “吼叫这么容易就出口……我真能停下来吗?”——观察和收集数据,为成功做准备

    追踪你的吼叫

    追踪风暴,找到它因何而起

    自我同情

    第6章 “除了吼叫,我还能做什么?”——逐步调整,慢慢改善

    另眼看待管教

    如何练习A-B-C-D-E法则

    管教的4C法则

    要理智也要尊重

    第7章 “救命,又一波风暴即将来袭!”——保持平静,休整,规划路线

    用道歉修复过往

    积极主动减少吼叫

    丰富多样的“不吼不叫策略”

    第三部分 特殊情况

    第8章 “救命!吼叫的人不是我”——处理家里其他人吼叫的情况

    “我的配偶认为吼叫很正常”

    “爷爷朝我的孩子吼叫”

    “我的亲戚们觉得我女儿是个讨厌鬼”

    “我伴侣的吼叫像是虐待”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寻求帮助

    第9章 “生活有那么多难题,我怎么能做到停止吼叫?”——解决困境、混乱与差异

    面对离婚和分居

    单亲家庭的挑战

    养父母或者负责照顾孩子的亲戚的艰难工作

    养育有残疾、发育迟缓的孩子或者特殊儿童

    注意力缺失/多动症

    情绪失调和精神疾病

    寻求专业帮助

    后记 世界和平始于家庭

    致谢

    附录1 冥想

    附录2 补充阅读材料

    附录3 原书参考文献

    第2章

    我为什么吼叫?——理解促发吼叫的日常因素

    我从未想到我的孩子会还嘴,并且认为所有人都得听她的。她怎么会变成这样?我现在该怎么办?

    ——布瑞丝,心理学家,有一个7岁的孩子

    几年前,我读过一本很受欢迎的育儿书,书中就如何让孩子肯听父母的话给出了详细的技巧和方法。但是我惊讶又失望地发现,每当我试图按照书里的指示去做时,反而会更容易冲孩子大叫大嚷,然后感觉一团糟。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我觉得是因为尽管书的初衷是好的,尽管我也很努力,但是我并没有注意到是什么因素刺激了我的情绪。我从书上学来的应对孩子的方法并不一定合适,反而让孩子们更加刺激我。

    在这一章里,你将会识别出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刺激你情绪的因素,也将发现当你就要大发脾气时,你的身体会有怎样的感受和反应。一旦你找到了来自你的孩子,来自周遭环境,来自你的想法以及你的感受的刺激因素,你就可以有的放矢地作出改变。

    在继续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将会学到一些方法,让你更加熟悉自己和孩子的气质类型和反应模式。这一章里我们先来探索那些日常生活中会瞬间把你“点着”的因素。 随着自我认知的加深,当自己再陷入不知如何是好的状态时,你就会更有容忍度。在选择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时,你将更有想法,更理智,更能够在基于对自己和孩子的爱和了解的基础上尝试并且作出决定。


    一、那些容易让你发脾气的日常因素

    崔西有两个孩子,一个7岁,一个4岁。他告诉我: “下午4点是我最容易崩溃的时间。真希望我能坚持到5点,在我妻子到家前,不发脾气。那个时间,孩子们累了,容易暴躁,总是互相指责。我在忙了一天之后也很需要一点安静的空间。可我面对的总是孩子们的哼哼唧唧和调皮打闹,搞得我很头痛。“

    克里斯蒂是一个妈妈博客的作者,也是两个女孩的妈妈。她说:“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当我正在打扫房间,为出门作准备时,却发现我刚打扫完这间屋子,另一间又被孩子们搞得乱七八糟。这让我觉得有永远也干不完的活儿。是的,我是整洁控。永远准备着说不定哪天会在买菜的时候遇见女王,能邀请她到家里来喝茶呢。”

    观察一天当中怎样的环境和哪个时间段是你最容易情绪崩溃的时候,这样做需要勇气,但很值得。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绪触发点,但父母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些共同的“热键”,会启动他们的吼叫模式。比如崔西,他们需要一个计划,让那个崩溃时段的状况有所改变。这一家人负荷过重,很可能他们一整天都在努力工作,在拼命适应,在试图控制冲动。他们应该一起重新思考下午的安排,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每个人的压力。

    克里斯蒂的幽默会帮她度过一天当中一些艰难时刻,但她也承认,放弃一些自己的完美主义有助于安抚她的情绪。

    1.外部触发器

    触发器指的是一种暗示或者指令。外部触发器来自除了你自身之外的其他因素,可能是任何会让你采取行动的因素,比如:

    ◎    开车时,当你看到前面的车亮起了刹车灯,你就知道要踩刹车了。

    ◎    每次你女儿一开始哼哼唧唧地抱怨,你就会生气。如果她没完没了,你就会开始冲她嚷嚷。这里,外部触发器就是她的声音和她的要求。

    ◎    当你看见你的伴侣又把内衣扔在浴室地板上,你就会生气。他的行为就是你情绪反应的外部触发器。

    一天当中,你会对各种人和事作出回应。你对一件事的解读会影响你的情绪和你作出的回应。

    2.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

    当你开始吼叫,你的想法和情绪会不断升级。这是一种内部状态。你可能会感觉到焦虑、害怕、失望,或者生气,或者会对刺激你情绪的当前局面产生许多混乱狂躁的想法。一个外部事件可能成为愤怒情绪的导火索,但之后就是你的想法在为这怒火提供燃料。在《当怒火伤害了你的孩子——父母指南》(麦凯等著,1996)一书中,麦凯指出,在愤怒之前,总有两个排头兵:压力和触发怒火的想法。我赞同这个观点。不过,我用了“不断升级的想法和情绪”这个概念来作为与外部触发点共同导致情绪爆发的因素。

    比如,当你看到你的伴侣的内衣在地板上(外部触发器),你开始想(升级的想法):他真是个懒鬼,我干嘛要事事都替他做呢?或者,我都跟他说过一百次了,让他把衣服放进篮子里,但他根本不在乎我的要求。想到你跟在他身后捡衣服,他却毫不在意,你可能还会感到悲伤或愤怒。

    当你继续对自己说这些消极负面的话时,你的情绪就会变得更加紧张。当你的伴侣一进门,你酝酿已久的想法和情绪就会爆发,你冲他大嚷,指责他是个冷漠的懒鬼。如果旁边还有孩子,那么他将成为你的下一个打击目标。内衣是外部触发器,之后你的想法令你的情绪升级到一个爆发点,然后你通过大吼大叫表达了愤怒和伤痛。

    当你逐渐了解了自己的触发器以及想法和情绪是如何升级的,你就可以开始作一些改变,阻止情绪的爆发。你无法控制自己每天将会面临什么挑战,但是你却能够控制自己的回应,调整你对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解读方式。这种认知行为疗法对解决问题和改变行为十分有效,但是需要你有决心反思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行为。

    下面两个故事就展示了外部触发器如何在内部发生作用,以及想法是如何升级的。即便它们与你的实际状况并不完全吻合,但你也许可以因此联想到自己的情形。


    0123456789

    0123456789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