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参数
-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图书其它
- ISBN:9788098513078
- 出版周期:旬刊
- 版权提供:图书其它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书名: | 发展研究报告:15:15 |
作者: | 朱光磊主编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13-12-01 |
版次: | 1 |
ISBN: | 9787300222202 |
市场价: | 68.0 |
部分 职能转变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一、14年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二、14年城乡统筹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三、分析与展望
四、报告要点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报告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现状综述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研究现状综述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展望与建议
四、报告要点
部分 职责体系构建与府际关系
地方权力清单制度建设情况研究报告
一、地方权力清单制度建设的现状综述
二、权力清单制度建设问题研究综述
部分 职能转变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一、14年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二、14年城乡统筹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现状综述
三、分析与展望
四、报告要点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情况报告
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现状综述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研究现状综述
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展望与建议
四、报告要点
部分 职责体系构建与府际关系
地方权力清单制度建设情况研究报告
一、地方权力清单制度建设的现状综述
二、权力清单制度建设问题研究综述
三、地方权力清单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及未来展望
四、报告要点
“省直管县”问题研究报告
一、14年“省直管县”改革实践综述
二、14年“省直管县”问题研究综述
三、区划:“省直管县”改革的思路转化
四、报告要点
区域协同发展与间横向关系研究报告
一、14年区域协同与间横向关系发展现状综述
二、14年间横向关系研究现状综述
三、间横向关系发展展望
四、报告要点
第三部分 治理方式变革与机制建设
滨海新区行政改革研究报告
一、滨海新区行政管理建设现状
二、滨海新区管理改革研究现状综述
三、滨海新区行政管理改革的展望与分析
四、报告要点
中国电子政务发展情况报告
一、14年电子政务发展现状综述
二、14年电子政务研究现状综述
三、电子政务发展中应当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四、报告要点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的城市治理机制创新问题研究报告
一、京津冀城市间协同治理现状综述
二、京津冀跨区协同视角下的城市治理机制研究现状综述
三、京津冀城市协同治理的建议
四、报告要点
第四部分 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研究报告
一、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二、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现状综述
三、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发展趋势
四、报告要点
公信力建设研究报告
一、公信力建设概况
二、公信力问题研究综述
三、发展公信力的展望
四、结语:在坦然接受与积极作为中发展公信力
五、报告要点
第五部分 公共财政与绩效管理
地方债务问题研究报告
一、地方债务问题的现状综述
二、地方债务问题研究综述
三、地方债务的成因、问题、风险与政策建议
四、报告要点
绩效管理研究报告
一、14年绩效管理发展现状综述
二、14年绩效管理研究现状综述
三、展望与分析
四、报告要点
第六部分 发展热点与地方创新
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发展研究报告
一、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发展进程
二、与社会资本合作研究现状综述
三、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发展现状
四、与社会资本合作发展中的问题与建议
五、报告要点
行政区划改革分析报告
一、行政区划改革的具体实践
二、行政区划研究现状综述
三、展望与分析
四、报告要点
杭州公共事务复合治理发展研究报告
一、城市公共事务复合治理的社会背景与内涵
二、杭州城市公共事务复合治理的实践综述
三、复合治理的相关研究综述
四、复合治理机制创新需要进一步理顺的关系和问题
五、完善城市公共事务复合治理的政策建议
六、报告要点
地方招商引资研究报告
一、地方招商引资的现状综述
二、地方招商引资研究现状综述
三、地方招商引资的展望与建议
四、报告要点
第七部分 中国地方发展能力指数研究报告
关于地方发展能力指数报告的几点说明
中国地方发展能力指数报告
一、发展能力内涵研究综述
二、地方发展能力指标确立与体系构建
三、数据获取方法及数据分析
四、数据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与展望
六、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附件一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参考资料
附件二中国城市发展能力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
附录1发展基础数据
一、规模
二、预算主要指标
附录2 14年发展
《发展研究报告(15)》从职能转变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职责体系构建与府际关系、治理方式变革与机制建设、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管理、公共财政与绩效管理、地方创新等方面对14年度发展概况进体描述与简要分析结14年改革的基本情况、问题和主要成,并说明15年改革的领域,展望15年改革方向。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在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往往是社会变革、制度创新的理论先导,是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过程中,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关系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
的十六大以来,以的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进行谋划部署。04年,下发《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了新世纪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和人才走向世界”。11年,的十七届六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刻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一系列带有方向、根本、战略的问题。这些重要思想和论断,集中体现了我们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和。
为学的十七届六精神,于11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办公厅、办公厅转发《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年基本建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奋斗目标。、联合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11—年)》,下发《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等系列文件,启动了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未来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将着力构建九大体系,即学科和教材体系、创新平台体系、科研项目体系、社会服务体系、条件支撑体系、人才队伍体系、现代科研管理体系和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同时,大力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计划,提升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已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有利的发展条件。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必须充分发挥人才密集、力量雄厚、学科齐全等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实践进行新的理论创造,形成中国方案和中国建议,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前瞻、全局的政策咨询、理论依据和精神动力。
自10年始,启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资助项目。发展报告项目以服务国家战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数据库建设为支撑,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手段,通过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与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校内外科研机构等建立学术战略联盟,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域和重大问题开展跟踪研究,努力推出一批具有重要咨询作用的对策、前瞻研究成果。发展报告必须扎根社会实践、立足实际问题,对所研究对象的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等进行持续研究,强化数据采集分析,重视定量研究,力求结、有分析、有预测。发展报告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封面、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纳入“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文库”集中出版。计划经过五年左右,终稳定支持百余种发展报告,有力支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展望未来,夺取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的宏伟目标和崇高使命,呼唤着每一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热情和智慧。我们要不断使命感和责任感,立足新实践,适应新要求,以建设具有中国、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加快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能,为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