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正版]西方马克思主义传播技术观研究李志敏 社会科学书籍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感谢理解!
    • 作者: 李志敏著
    •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志敏著
    •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 页数:184
    • ISBN:9787536859842
    • 出版周期:旬刊
    • 版权提供:人民日报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书名:   西方马克思主义传播技术观研究
    作者:   李志敏著
    出版社:   人民社
    出版日期:   2022-10-01
    版次:   
    ISBN:   9787511574701
    市场价:   59.0
    目录
     

    绪 论………………………………………………………………… 001

    节 研究背景………………………………………………………… 002

    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及本书研究对象……………………………… 005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其问题……………………………………………… 009

    第四节 研究框架………………………………………………………… 020

    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理论的生成路径及出场逻辑… 023

    节 有关技术………………………………………………………… 025

    节 马克思对技术的批判…………………………………………… 032

    第三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理论的源起及转向………………… 034

    第四节 历史哲学框架下的技术批判…………………………………… 041

    第五节 技术批判理论的思想来源……………………………………… 044

    第六节 “个体”自由的诉求及“个体”之缺失……………………… 049

    本章小结…………………………………………………………………… 053

    章 工具化的媒介与个体交流的困境………………………… 055

    节 “技术的政治化”观点………………………………………… 057

    节 理论时机:切合了大众反对技术恶托邦心理………………… 060

    第三节 “纵”的传播技术………………………………………… 063

    第四节 个体及其交流的式微…………………………………………… 071

    第五节 传播技术批判思想的限度……………………………………… 073

    本章小结…………………………………………………………………… 076

    第三章 特定社会体系下的技术和少人情味的交流……………… 079

    节 置于社会语境下的技术观……………………………………… 081

    节 文化及技术研究的社会转向…………………………………… 084

    第三节 社会体系及特定文化中的传播技术…………………………… 086

    第四节 传播实践活动中能动的个体…………………………………… 091

    第五节 电子媒介的“物”及其控制………………………………… 096

    第六节 少人情味的交流结构…………………………………………… 102

    本章小结…………………………………………………………………… 104

    第四章 民主化的技术变革与个体参与…………………………… 107

    节 “技术转变的民主化”观念…………………………………… 109

    节 从“批判技术”到“改造技术”的转变……………………… 113

    第三节 作为交往媒介的计算机技术…………………………………… 116

    第四节 参与技术设计的个体…………………………………………… 127

    本章小结…………………………………………………………………… 131

    第五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传播技术思想与当代……………………… 133

    节 从“工具”“手段”到“存在方式”………………………… 135

    节 传播技术成为生活的“底色”………………………………… 138

    第三节 新媒介的“物”及其结构力量…………………………… 143

    第四节 传播技术的使用及反思………………………………………… 151

    本章小结…………………………………………………………………… 162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65

    参考文献……………………………………………………………… 173

    内容介绍
     

    本书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野下传播技术是如何建构交流结构的,以及这一过程对社会中的个体及其交往产生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理论的生成路径及出场逻辑进行了考察,进而以传播技术为主线,对20世纪30年代八九十年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三个阶段的代表学者的传播技术观进行了剖析,不仅结合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技术背景,较为完整和清晰地呈现了他们前后的思想演进脉络,更为重要的是展现了一种对传播技术能认知上的□化,旨在为思考人工智能背景下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智媒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相关的治理等问题提供理论框架。

    在线试读
     

    节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技术尤其是传播技术的凸显,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瞩目的现象。电子信息技术以席卷全球的态势,深入每一个角落,不仅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格局,同时重构着现存的社会关系、以及机构。与当代社会如影随形且事关全球前途命运的媒介技术,使得社会媒介化和生存数字化业已成为一种当代人类不可逾越的“根本境遇”。技术及其传播技术的演进,一方面,塑造和重构着人们生活的样态;另一方面,也带来诸多媒介依赖症、媒介伦理、信息碎片化、人的心灵的道德和精神危机及文明冲突的价值危机等,促使当下理论界对其进行社会学、哲学、传播学等多方位的思考。

    西方社会,尤其近代以来,对技术不仅比我们敏感得多,且结合现实社会对技术进行批判思考成为其重要传统之一。作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一个重要方面,技术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视野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视野中,现代工业社会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以怎样的视角和维度去看待技术括传播技术),是理解很多问题的关键所在。尽管西方马克思主括众多的理论流派,且各个流派之间有许多差别,但都对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困境与文化危机予以关注,其中不少学者对技术本质、技术与现代理“主体”的形成、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对现代社会的技术结构进行变革的可能及路径等的思想,在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了十分和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不同阶段和不同社会背景的学者,他们对技术的理解有着丰富的“情境化”内涵,即使同一学派之中,也有不同的评判维度,各自给出了不同的社会进步方案。

    如西方马克思主义三大奠基人之一卢卡奇,他不仅关注了马克思“似自然”理论、对与此相关的资本主义“物役”现象进行批判,也对当代资本主义中人被对象奴役的新情况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新的支配形式给予了研究。青年卢卡奇面对已经是以泰勒制流水线为的现代自动化工业的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在新的生产层面上,抓住了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资本主义生产中的科学技术,地说,他界定了科学技术在促使劳动者“物化”中的作用。他的一个,即资本主义大工业化生产所形成的在科学技术合理化背后的理“物化”。这是一种人的意识的物化的新情况(他的“物化”理论的第四个方面),也是后来法兰克福学派工具理批判的逻辑先导。

    霍克海默、阿多诺和马尔库塞等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较早地注意到科学技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问题,他们沿袭马克思、卢卡奇的同一思路,并借鉴黑格尔、马克斯·韦伯、海德格尔等的思想,开拓了技术批判的新的空间:把技术问题放到政治讨论的议事日程,并提出“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的观点。如他们提出的“文化工业”概念,意在指出资本主义凭借现代科技手段行使意识形态统能之实:它们大规模地和传播标准化、模式化的文化产品,借助电影、广播、电视、广告、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使得通俗文化流行等,其背后都蕴含着资本的控制逻辑。在他们看来,文化之所以能按照工业的模式进行生产和管理,正是因为资本权力的作用,从而技术的“合理”转变成支配的“合理”,导致了社会异化。①他们对西方近现代的技术问题脉络进行考察,认为“理一直是”贯穿整个人类“史前史”的“自我保持器官”②。他们很清楚地看到现代技术起源时的思想观念已隐藏了重重危机,在他们看来,发达工业社会“社会控制的现行形式在新的意义上是技术的形式”,和传统的政治控制形式不同,技术使人服……

    媒体评论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