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正版]正版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书店社会科学书籍 畅想书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感谢理解!
    • 作者: 薛子帅著
    •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薛子帅著
    •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11
    • ISBN:9781349861548
    • 版权提供: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书名:  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版次:  
    ISBN:  9787550449787
    市场价:  78.0
    目录

    1绪论/1

    1.1研究缘起/1

    1.2研究意义/3

    1.3核心概念界定/4

    1.4研究现状及评述/6

    1.5研究思路与内容/27

    1.6研究方法/29

    2博士生培养质量观的/30

    2.1博士生培养质量观的历史/30

    2.2博士生培养质量观的原因分析/38

    2.3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实践/39

    2.4启示/45

    3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多元分类评价/46

    3.1基于不同学科门类的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46

    3.2科学博士与专业博士的培养质量评价/48

    3.3对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的启示/50

    4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方案/52

    4.1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与目标/52

    4.2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含义、结构及构建原则/55

    4.3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面临的障碍/59

    4.4构建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61

    4.5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次建构/90

    5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再建构/95

    5.1 利益相关者群体内部的建构/95

    5.2各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价值协商/116

    5.3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信和有效的说明/124

    5.4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125

    6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案例评价

    ——以H大学为例/131

    6.1评价信息的获得/131

    6.2调查结果与分析/132

    6.3H大学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152

    6.4对调查结果的讨论/152

    7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升/155

    7.1跨学科博士生培养存在的问题/155

    7.2跨学科博士生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57

    7.3提高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对策/159

    8结语/164

    参考文献/168

    附录1关于创新研究院开展跨学科博土生培养的访谈提纲(导师)/178

    附录2关于创新研究院开展跨学科博土生培养的访谈提纲(学生)/179

    附录3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权重设计的利益相关群体

    调查问卷/ 180

    附录4 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调查问卷/185

    内容介绍

    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通过二次建构来完成。著作以学术与职业准备并重的价值取向为导向,参考目标指标、过程指标和条件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提出基于第四代评价理论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式,初次建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以第四代评价理论为基础,区分出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的三类利益相关者群体:跨学科博士生、跨学科博士生导师和跨学科行政管理人员,并发展出各利益相关者群体内部的连接建构,再通过价值协商的方式确定评价的各项指标及其权重,终形成相对一致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一再次建构。后,运用该评价体系对H大学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行评价,结果显示,大学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整体情况良好,学术成果优、结果质量自评良好,而过程质量和学术支持质量相对较弱。

    在线试读

    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研究缘起

    博士生培养及其学位授予初只是作为中世纪大学对教师职业的资格认定,伴随着社步以及知识弥散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开始跳出大学教师的框框,在学术界之外谋求职位,其社会价值得到凸显。这也促使博士生培养的目标和过程从单一的学科守门人向培养各行各业的精英转变,博士生培养质量备受关注。跨学科博士生培养年来博士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建设背景下,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问题不仅是学界探讨的热点,更是实践的需要。对跨学科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1.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跨学科培养博士生已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的重要内容

    20世纪中期以来,学科在出现不断分化的同时也呈现出综合的新特点。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一大批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得以涌现,标志着现代学科发展人高度综合阶段。传统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由此所形成的交叉学科为新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提供土壤,不仅许多重大发现出现在交叉学科领域,当前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也无不依托各学科领域研究者们的共同合作。因而,培育一批具有跨学科知识背景、跨学科研究方法和跨学科合作精神的研究者必须具有前瞻。博士是教育系统中的高学位,博士生培养一直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渠道,探索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相关问题,是对当前科技发展新趋势的好回应。

    开展跨学科博士生培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机制,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要求,是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殷切期望。鉴于交又学科往往处于学科前沿,而拔尖创新人才也主要出现在交叉学科领域,发展交叉学科、培养跨学科高质量人才已成为世界大学的发展趋势。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研究型大学都先后通过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建立跨学科实验室、由专业群组成流动研究生教育体系等方式培养跨学科研究生。将交叉学科作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台,也是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1.1.2我国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尝试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跨学科博士生培养已经成为博士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常常指向那些的博士生。我国的博士生教育也顺应这一趋势,一些研究型大学纷纷开始探索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模式,如北京大学于2000年成立了横跨生物医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并于隔年开展跨学科博士生的培养。浙江大学组建了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光通信交叉研究中心”“脑与智能科学研究中心等,并以此作为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学台,探索跨学科博士生的培养。华中科技大学于2007年研究院,为交又学科研究、跨学科博士生的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组织保障。武汉大学于2011年启动建设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依托跨学科项目,制订学科交叉培养计划,尝试跨学科博士生的培养。这些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的实践在跨学科博土生人才培养计划,资源共享和资助等方面都积累了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尚未形成清晰的跨学科博士生培养理念。学校对跨学科博士生区别于非跨学科博士生的特点、跨学科研究能力是什么以及如何培养、跨学科博士生导师指导的协调等方面认识比较模糊。

    2)学校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在程度上阻碍了跨学科博士生的培养。传统的博士生培养模式,从博士生培养的目标、培养过程、导师指导、课程学量评价都是基于学科逻辑开展的,相应地,大学作为知识的组织,其管理和组织形态也遵循知识的逻辑,院系的设立、管理和对博土生的培养也以已有学科为依据,遵循的是学科逻辑。同样地,跨学科博土生的培养也需要考虑到交叉学科的特,这必然对以传统学科划分为依据的博土生培养提出挑战,无论是观念上、制度上,还是对学术贡献的认定上都需要对其做出回应。

    3)跨学科博士生的培养缺乏组织保障。跨学科博士生的培养需要集结各相关学科的资源括研究资源、课程资源和导师资源,而协调好各相关学科的利益、为跨学科博士生的培养创造条件除依靠跨学科研究中心导师之间的……

    媒体评论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