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参数
-
- 作者:
颜桂堤著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2
- ISBN:9785019253171
- 版权提供:人民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书名: | 文化研究:理论旅行与本土化实践 |
作者: | 颜桂堤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1-01-01 |
版次: | 1版1次 |
ISBN: | 9787010228433 |
市场价: | 79.0 |
目录
绪论 文化研究:理论旅行与“中国经验”
上编 文化研究的“理论旅行”
第一章 文化研究的理论谱系
第一节 什么是文化研究?
第二节 文化研究在英国的崛起
第三节 斯图亚特·霍尔的理论遗产
第四节 从英国文化研究到国际文化研究
第五节 文化研究的当代意义
第二章 文化研究的视界:问题场域与“四副面孔”
第一节 文化研究的“问题场域”
第二节 文化研究的“四副面孔”
第三章 文化研究的理论范式转换
第一节 从文化主义到结构主义
第二节 文化研究的“葛兰西转向”
第三节 后现代与文化研究的转捩
第四节 后马克思主义转向
第四章 文化研究的理论旅行:从英国到中国
第一节 理论旅行与跨语境转换
第二节 文化研究兴起的“中国语境”
第三节 文化研究在中国的理论之旅
中编 文化研究的本土化实践
第五章 选择与进路:中国文化研究的四种路径
第一节 法兰克福学派路径
第二节 伯明翰学派路径
第三节 后殖民理论路径
第四节 反本质主义路径
第六章 接受的症候:文化研究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第一节 文化研究的主题“变奏”:以《文化研究》和《热风学术》为例
第二节 接受症候:文化研究在当代中国
第七章 西方文化研究视域中的阶级想象与话语重构
第一节 “阶级”在西方文化研究中的重返与复苏
第二节 “消费主义”与中产阶级的崛起:当代西方阶层分化与话语重构
第三节 “诸众的语法”:主体再造与经验表述的可能
第四节 “通过仪式抵抗”:西方亚文化中的阶级意识
第八章 开放的姿态:从文化研究视域考察“民族国家”
第一节 想象的可能: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第二节 “民族寓言说”: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研究
第三节 帝国、现代性与民族国家
第四节 民族国家、认同危机与“阐释的焦虑”
第五节 民族国家:想象、再现与影像形塑
第六节 从民族国家到“后民族国家”话语
第九章 文化研究视域中的性别景观:权力、修辞与再现
第一节 性别政治、权力与认同
第二节 “浮出历史地表”:女性主义批评在中国
第三节 双重束缚与性别修辞
第四节 影像与性别的再现
第五节 性别与身体
下编 文化研究的激进与暧昧
第十章 文化研究:文学研究的危机,抑或契机?
第一节 关于“文学性”的论争与分歧
第二节 文化研究与审美话语
第三节 文化研究的挑战与文学理论的未来
第四节 文化研究对重构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体系的启示
第十一章 悖论与博弈:文化研究、专业主义与知识分子
第一节 文化研究与跨学科
第二节 学科:现代性及其反思
第三节 文化研究与专业主义
第四节 文化研究与知识分子的使命
第十二章 重审文化研究:问题的表征、博弈与突围的可能
第一节 问题的症候:文化研究的危机表征
第二节 隐匿的博弈:文化研究的九个问题
第三节 突围的可能:文化研究的“革新”与中国经验
余论 文化研究的未来:构建阐释“中国经验”的文化研究
附录1 文化研究的理论范式转换
附录2 阐释当代“中国经验”的文化研究
附录3 后人类主义、现代技术与人文科学的未来
附录4 中国文化研究重要学术论文汇总(1989—2019)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介绍
本书详尽地勾勒了“文化研究”思潮在中国大陆的理论之旅与本土化实践。“理论旅行”与“中国经验”是这本著作的理论焦点,文化研究的概念谱系、问题场域、范式转换、接合实践以及内在性难局等,这些问题成为了作者关注的理论疆域。从对文化研究的概念谱系考察出发,本书持续思索了文化研究思潮在中国的理论旅行以及中国化的过程,关注文化研究如何影响并改造中国的文学生产与社会文化生活。文化研究在中国的接受过程——被译介、重新阐释、重新挪用,它服务于中国问题与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的阐释。“文化研究”开放的话语场域和多元的研究方法,加之“中国经验”的复杂维度,文化研究在中国更显得多元纷呈。“文化研究”在中国正朝着批判性的、多元开放且具有阐释力和本土经验的方向发展,它逐渐成为批判知识分子重新介入当下社会的重要场域。尽管文化研究仍存在某些悖论,但是其让人看到许多原先无法发现的内容、思想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文化研究的诸多理论方法与理论资源竞相争放、相互对话与博弈。文化研究深刻参与了当代社会文化的现实阐释与意义生产,并且形成了的中国立场与中国经验。借助文化研究,文学理论重新激活了危机意识,也提升了实践品格。
在线试读
媒体评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