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醉染正版]李白全集注评全三册 中华民族文化经典作品国学普及读物古籍整理书籍文学理论评论与研究普及李白诗文全新正版
¥ ×1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编辑推荐
大家经典,雅俗共赏:全新的李白全集普及本----《李白全集注评》
在中国诗歌史的璀璨星空,李白,无异是*闪亮的那一颗。“青莲居士谪仙人”,他是后人永远无法超*的存在。他的诗歌脍炙人口,他的传说世代相传。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这是贺知章的李白;“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横被六合,力敌造化”,这是李阳冰的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 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是杜甫的李白;“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这是韩愈的李白;“雄姿逸气,纵横无方,天马行空,一息千里”,这是陆时 雍的李白;“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这是沈德潜的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 唐”,这是余光中的李白……那么,亲爱的读者,在你的心目中,李白又是什么样的?请让我们一起走近凤凰出版社的《李白全集注评》(全三册),走进诗仙李白 的精彩世界。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李白是中国历*伟大的诗人之一。高山流水觅知音,千载之后,作为李白研究的著名专家,作为当代的“太白知 己”,今已86岁高龄的郁贤皓教授,在李白研究方面有着崇高地位和卓越贡献。在四十年专业研究的基础上,推出了面向广大读者的、以普及为目的的《李白全集 注评》(全三册)。本书堪称当代李白研究的集大成,是品读中国*伟大诗人李白的上选全本。大家经典,雅俗共赏。
2015年12月,郁贤皓教授的《李太白全集校注》(全八册)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繁体竖排,更适合专业读者和学术研究。图书出版后,不但获得第四届 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而且不断重印,受到读者的好评。但对于更习惯简体横排阅读页面的广大普通读者和年轻一代来说,阅读和使用起来相对吃力。为了更 好地普及名著,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习惯,让李白的天才诗文走向更多喜爱他的读者,凤凰出版社联袂郁贤皓教授,精心打造了这一套简体横排的《李白全集注评》 (全三册)。
《李白全集注评》以现藏于日本静嘉堂文库的海内孤本《李太白文集》为底本,参校众本,正本清源。全书实证为本,考论结合,体大思深,体例完备,精编 精校,装帧精美。书中题解提纲挈领,阐明题意。注释简明扼要,疏通文意。评笺精选前人对李白诗文的评论,洵为经典,发人深省。品评或探幽寻微,引人入胜; 或新见迭出,胜意纷呈。
综观全书,有三大特点。一是文献学和文艺学相结合。文献学角度的版本选择、校勘、辨伪、辑佚,都做得规范而精湛,体现了郁教授文献学家的严谨;文艺 学方面富有文学色彩的品评,让人赏心悦目,体现了郁教授文学家的诗情。二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郁教授把李白放到整个唐代的历史空间里,真正地把李白的身 世、交游以及作品的内在深度,揭示出来。三是普及和专业研究相结合,达到了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相得益彰的效果,具有典范意义。
从《李太白全集校注》的全八册到《李白全集注评》的全三册,由繁体竖排到简体横排,节省了大量版面,不但降低了图书价格,读者也更容易翻阅。虽然成 书规模大大减少,但就内容而言,同样精彩,丝毫不打折扣。前人的评笺全部保留,自出机杼的按语则变为评析。重要的校语移入注释,原注释中个别稍嫌繁琐的释 义做了删简,前后重出的典故,也做了调整和简化。而附录、篇名索引,则一个都不能少。
一切考虑,都从大众读者的阅读习惯出发;
一切努力,都为了让经典走近更多的读者。
郁贤皓教授的李白研究,被誉为“代表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李白研究的*成就”,“二十世纪李白研究的里程碑”(台湾《书目季刊》35卷)。其《李 太白全集校注》,刚刚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经典永恒,历久弥新。我们相信,作为一种全新的李白全集普及本,《李白全集注评》真正让“书写在古籍中的 文字活起来”,对于普及李白的诗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李白全集注评
凡例
一、 原文底本和参校本。本书卷一至第二十九所收李白诗文,皆以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影印静嘉堂文库藏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为底本(简称“宋本”),编 排次序也以宋本先后为准,只因宋本*卷是唐宋人写的序和碑志,本书特将此卷移至本书*后,作为附录;将宋本第二卷移前作为*卷,依次上推,宋本第三十 卷移前作为本书第二十九卷。第三十卷则收辑宋本集外诗文及宋本集内、外存目诗文。
本书以宋本为底本,但宋本中错字较多,清代缪曰芑翻刻时就改正宋本中的错字有二百三十多处。本书参校以下诸本:
元至大勤有堂刻本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简称“萧本”);
四部丛刊影印明郭云鹏重刊《分类补注李太白集》(简称“郭本”);
南京图书馆藏清初刻本明胡震亨《李诗通》(简称“胡本”);
清康熙缪曰芑翻刻宋本《李太白文集》(简称“缪本”);
清乾隆刊本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一作《李太白全集》,简称“王本”);
清光绪刘世珩玉海堂《景宋咸淳本李翰林集》(简称“咸本”)。
并 参校唐宋重要总集《河岳英灵集》(简称“英灵”),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简称“伯二五六七”),《又玄集》,《才调集》,《唐文粹》(简称“文 粹”),《文苑英华》(简称“英华”),《乐府诗集》(简称“乐府”),《万首唐人绝句》(简称“绝句”),《全唐诗》(简称“全诗”),《全唐文》(简 称“全文”)等。
凡宋本明显错误而许多别本或某本是的,则改用别本正确的字,
择善而从,并在注释中说明“宋本作‘某’,据各本或某本改”。凡宋本正确而别本明显错误的则不予说明。
凡宋本与别本的异文不能确认谁对谁错,则用宋本的字,为节省篇幅,其他各本的异文不一一出校,只选重要的在注释中说明。
宋本有很多异体字和古体字,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将常用的异体字径改为正体字。宋本中“扬州”的“扬”多误作“杨”,本书亦一律径改为“扬”。有的异体字因牵涉到人名、地名、官名及避免误解等原因,则保留原字。
二、 题解。本书所收诗文题下都有“题解”,主要是阐明题意,解释题中的人名、地名、官名以及写作年代和背景。对各本题中的异文和题下的夹注进行辨析说明。
三、 注释。主要是训解难懂的词语和典故,疏通文句。对诗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官名,都通过查稽典籍和地下出土资料进行考证,提供切实可靠的根据。凡诗文中运用典故或化用前人诗文的语句,都注明出处,提供书证。注释力求简明、精确、清晰。各本重要的异文亦在注释中出校。
四、 评笺。前人对李白诗歌尤其是名篇有许多精彩的品评和解读,对读者领悟诗意有启示作用,本书选择历代较重要的评述列于各篇之后,供读者参考。
五、 除引述各家评笺之外,许多诗末有笔者的品评,表示笔者对本篇的浅见,帮助读者领悟诗意,供读者参考。
六、 宋本集外诗文和宋本集内、外存目诗文。宋本是现存*早的李白全集,价值*,收诗*多(萧本就比宋本少十首诗,却多出《忆秦娥》、《菩萨蛮》两首词)。但 宋本中也有误收他人之作,凡经前贤今人考证确实为他人之作者,如《长干行》其二乃张潮之作,《观放白鹰》其二乃高适诗,《去妇词》乃顾况之《弃妇词》, 《送别》乃岑参《送阳子》诗,《谒老君庙》乃唐玄宗《过老子庙》诗,《军行》实为王昌龄《塞上曲》其二,《送贺监归四明应制》乃晚唐人拟作,《留别贾舍人 至二首》实为后人伪作,《比干碑》实为李翰之作。这些诗文既非李白作品,本书一律删却,列入卷第三十之《宋本集内存目诗文》。集中还有一些重出诗文,如果 重出诗都在组诗内,则两存之,以保持组诗的完整性。如果一首在组诗内,一首独立成篇,则删却独立成篇者。如果重出诗各自成篇,本集也只收一首,另一首删 却,在保留的一篇中说明。此外,在唐宋诗歌总集、笔记、传奇、类书、道藏、地方志中,还有不少署名李白的诗文。这些诗文,非常复杂,真伪混淆。凡经前贤今 人(包括笔者)考证认定为李白的诗文,如《本事诗》中之《戏赠杜甫》,《事类赋》中之《殷十一赠栗冈砚》,《文苑英华》中之《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唐 诗纪事》中之《春感》,《二老堂诗话》中之《瀑布》,《方舆胜览》中之《题窦圌山》,《茅山志》中之《唐汉东紫阳先生碑铭》等,本书作为“宋本集外诗文” 收入。还有一些没有可靠证据能推翻非李白之作的诗词和断句,如《文苑英华》中所收的《初月》、《雨后望月》、《对雨》、《晓晴》等诗,以及至今仍有许多著 名词学家认定为李白之作的《忆秦娥》、《菩萨蛮》两首词,本书亦不得不作为“宋本集外诗”收入。至于前贤今人包括笔者已经考定为他人之作的许多集外诗文, 则一律作为“宋本集外存目诗文”,列表说明,辨正为何人之作。
七、 附录。本书三十卷皆为诗文作品,*后的附录,除了将宋本*卷的序和碑志移入外,还增加了两《唐书·李白传》,笔者的《〈旧唐书·李白传〉订误》、《〈唐才子传·李白传〉校笺》。
卷*
古 风
古风五十九首
【题 解】 古风,本指古代风尚、古人风度。如谢惠连《祭古冢文》:“仰羡古风,为君改卜。”以古风作为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当自李白始。至中唐时,古风已成为与 古体诗同义的诗体名。如姚合《赠张籍太祝》诗:“古风无手敌,新语是人知。”五代时韦縠所编《才调集》,收李白《古风》三首,即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古 风五十九首》其十九“泣与亲友别”、其二十三“秋露白如玉”、其二十七“燕赵有秀色”。编排先后次序一致,说明此组诗在此以前已编成。但宋本《古风五十九 首》其八“庄周梦蝴蝶”在唐人殷璠天宝十二载结集的《河岳英灵集》中题作《咏怀》,萧本、郭本、王本《古风五十九首》其八“咸阳二三月”、其十六“宝剑双 蛟龙”,在宋本中则编入卷二十二,题作《感寓二首》,次序倒之。再看宋本卷二十二的《效古二
首》、《拟古十二首》、《感兴八首》、《寓言三首》、 《感遇四首》,其体制、主旨与《古风》组诗相同,由此可推知,此五十九首诗中,李白原来有取名为“咏怀”、“感遇”之类题目,也有“古风”的题目,在流传 过程中有些题目失落,至李阳冰编集时,将这些诗集合在一起,题名为“古风若干首”,至宋人乐史、宋敏求编集,增成《古风五十九首》。可见此组诗非一时一地 之作,亦非一人所编集。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一曰:“李太白《古风》两卷,近七十篇。”《朱子语类》卷一四〇曰:“〔太白〕《古风》两卷。”又曰:“太 白五十篇《古风》,是学陈子昂《感遇诗》。”则宋人所见传本,《古风》分为两卷,篇数各不相同。今存宋本开头有《古风上》,却无《古风下》;宋本与萧本、 郭本、王本篇数虽相同,但宋本“宝剑双蛟龙”、“咸阳二三月”编入卷二十二,题作《感寓二首》,“昔我游齐都”、“泣与亲友别”、“在世复几时”分为三 首;萧本、郭本、王本则将此三首合为一首,《感寓二首》插入《古风》,凑成五十九首。此组诗之内容,胡震亨《李诗通》概括为“指言时事”和“感伤己遭”, 其实此外还应加上“抒写抱负”。其体仿《古诗十九首》,为继阮籍《咏怀》、左思《咏史》、郭璞《游仙》、陈子昂《感遇》后的集大成者,此后,《古风》作为 古诗同义的诗体名流传下来。详见拙著《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原载《中国李白研究》1991年集上,收入台湾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天 上谪仙人的秘密———李白考论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李白与唐代文史考论》第二卷)。
……
前言序言
前言
三
对李白的评价,我想起马鞍山市采石矶李白纪念馆中有吴鼒写的一副对联。其上联曰:“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教先生低首。”其下联曰:“韩荆州,差解事,肯让阶前盈尺地,使国士扬眉。”对得非常工整。尤其是上联用范围副词“只”,下联用反诘副词“肯”,把作者揶揄调侃李白的神情巧妙地表达出来了。只,仅也;肯,岂也。意思是说:南朝齐代的宣城太守谢朓,是个什么样的人,仅靠“澄江净如练”这样的五言诗,就让李白低首钦敬;唐朝的荆州长史韩朝宗,颇为明白事理,岂能让出官场地盘,使不善从政的李白扬眉做官!言外之意是: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早就大大地超过谢朓,所以李白实在不需要一生俯首。而李白不善于政治权术,韩朝宗比较理解李白的性格,怎能让出官位举荐他,使诗人忘乎所以?关于这副对联,早在1986年8月15日我应《马鞍山日报》副刊特约,写过《吴鼒对联乃揶揄李白之作》一文,可惜当时只有上海古籍出版社老编审朱金城先生撰文赞同拙见。不少年轻的同志却不懂古汉语中“肯”字是反诘副词作“岂”解(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已用大量的例证说明),他们用现代汉语解释“肯”作能愿动词,而且还加“如果”二字进行解释说:韩荆州如果比较懂事,肯让出阶前盈尺地,就能使李白扬眉吐气。他们认为上联是赞扬李白的谦虚,下联是批评韩朝宗的不识人。持这种看法者至今尚有人在。他们认为:下联称李白为“国士”,说明是肯定和赞扬李白,其实,“国士”原是李白《与韩荆州书》中恭维韩朝宗的称呼,这里移用于李白,与上联的“先生”相同,都带有揶揄调侃之意。质言之,这副对联用调侃的语气,上联是对李白文学成就的评价,下联则是对李白政治识见的评价,虽是揶揄调侃语气,实际上却是比较公允的。
关于李白的政治识见,历史上已有许多人发表过意见。虽然李白有很高的理想与抱负,以“安社稷”、“济苍生”为己任,经常以管仲、范蠡、张良、诸葛亮、谢安等自比,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像上述人物那样具备“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的才能。恰恰相反,当国家政治、军事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刻,李白并不能清醒地认识形势,往往提出错误的主张或做出错误的举动。安史之乱是李白一生经历中*重大的政治事件,他对安禄山的叛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灾难十分痛恨,在诗中大声责问:“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他表示要“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这种爱国爱民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但他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就拿他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一事来说,虽然李白主观上是想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但他对李璘的“异志”缺乏认识。《旧唐书·玄宗诸子传》:“永王璘,玄宗第十六子也。……〔天宝〕十五载六月,玄宗幸蜀,至汉中郡,下诏以璘为山南东路及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采访等使、江陵郡大都督,馀如故。璘七月至襄阳,九月至江陵,召募士将数万人,恣情补署,江淮租赋,山积于江陵,破用巨亿。以薛镠、李台卿、蔡垧为谋主,因有异志。肃宗闻之,诏令归觐于蜀,璘不从命。十二月,擅领舟师东下。”由此可知,当时肃宗已即位,并已下诏命永王李璘“归觐于蜀,璘不从命”,“擅领舟师东下”,原因是“有异志”。但李璘当时“虽有窥江左之心,而未露其事”,所以有些将士如季广琛等跟随李璘东下,还以为是去抗击安禄山叛军。等到李璘东至丹阳郡,肃宗下令讨伐李璘时,季广琛才“谓诸将曰:‘与公等从王,岂欲反邪?上皇播迁,道路不通,而诸子无贤于王者。如总江淮锐兵,长驱雍洛,大功可成。今乃不然,使吾等名叛逆,如后世何?’”(《新唐书》卷八十二)于是诸将都叛离永王而去。其实在此之前,当时有识之士对于李璘东下多持躲避不合作态度。如《资治通鉴·至德元载》十二月记载,肃宗敕永王“归觐于蜀,璘不从”时,“江陵长史李岘辞疾赴行在”。胡三省注:“璘将称兵,岘不欲预其祸也。”邵说《有唐相国赠太傅崔公(佑甫)墓志铭》曰:“属禄山构祸……寻江西连帅皇甫侁表为庐陵郡司马,兼倅戎幕。时永王总统荆楚,搜访俊杰,厚礼邀公,公以王心匪臧,坚卧不起。人闻其事,为之惴栗,公临大节,处之怡然。”李华《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辞官避地江左,永王修书请君,君遁逃不与相见。”《旧唐书·孔巢父传》:“永王璘起兵江淮,闻其贤,以从事辟之,巢父知其必败,侧身潜遁,由是知名。”李白自己写的《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曰:“曩者永王以天人授钺,东巡无名。利剑承喉以胁从,壮心坚守而不动。”为什么崔佑甫、萧颖士、孔巢父、鄂州刺史韦良宰等都知道永王之心“匪臧”,“东巡无名”,早就认识到永王必败,所以无论怎样威胁都不从,而李白却就入其幕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李白的功名心太强,一是李白的政治识见不高。这从他后来参加宋若思幕府时写的《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中也可看出。他认为:“今自河以北,为胡所凌;自河之南,孤城四垒。大盗蚕食,割为洪沟……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霸迹,隐轸由存。咽喉控带,萦错如绣。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伏惟陛下因万人之荡析,乘六合之诪张,去扶风万有一危之近邦,就金陵太山必安之成策。苟利于物,断在宸衷。”李白完全不理解肃宗驻行在于扶风是为了收复两京的重要意义,却认为南北分裂的大局已定,又将出现南北朝局面,所以力主迁都金陵。可见他政治识见极低。李白始终认为永王是奉父皇之命行动,全然不懂何以成为叛逆。他缺乏皇室正统继承的顺逆观念,认为肃宗和永王只是同室操戈。正因为如此,李白同时还写下了乐府诗《上留田行》,诗中有“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参商胡乃寻天兵?孤竹、延陵,让国扬名”、“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等句,《树中草》有“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等句,显然都是用比兴手法借古谕今,讽刺肃宗兄弟不能相容。李白始终不认为肃宗是以正讨逆。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引朱文公曰:“李白见永王反,便从臾之,诗人没头脑至于如此。”在这点上,说得是很对的。所以李白只能做个伟大的诗人,却绝不可能成为杰出的政治家。
四
李白诗歌艺术的*特点是融会了屈原和庄周的艺术风格。在他的作品中,经常综合运用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的比喻、纵横飞动的文字、充沛的气势,形成独特的雄奇、奔放、飘逸的风格。龚自珍《*录李白集》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李白的作品既有屈原执着炽热的感情,又有庄周放达超脱的作风。在他的乐府诗、歌吟体诗以及绝句中,*能体现这个特点。
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是乐府诗。诗人也认为自己擅长乐府,晚年在江夏还把古乐府之学传授给好友韦冰的儿子韦渠牟(详见拙着《李白丛考·李白暮年若干交游考索》)。李白现存乐府一百四十九首,多为旧题乐府。这些诗与古辞和前人创作已经形成的传统题材、主题、气氛、节奏有紧密联系。如《陌上桑》、《杨叛儿》等内容与古辞相同,《白头吟》写卓文君故事,与本事紧密相连。《夜坐吟》、《玉阶怨》等明显是模拟鲍照、谢朓的同题作品。即使像《丁都护歌》似乎与原曲主题无关,但诗中仍有“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说明创作时对原乐曲的悲惨意境有深切的联想。李白乐府包括《静夜思》、《宫中行乐词》等新题乐府在内,几乎都是写战争、闺怨、宫女、饮酒、思乡、失意等传统题材的,而且在表现这些题材时,总是将个别特定的感受转化为普遍传统的形象表现出来。例如《战城南》,有汉乐府本辞,经过梁、陈的吴均、张正见以及唐初卢照邻的创作,已经形成描写北方战争悲惨形象的特定内容。尽管李白的《战城南》可能是对唐代某一场战争的独特感受,也写到一些具体地名,但很难考证出写的具体是哪一次战争,给人的印象并不是某个特定战役的反映,而是自古以来北方战争的集中概括,与古辞主题相同。又如《将进酒》的主题也与前人之作类似,但李白诗中充满乐观豪迈之情:“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种合理的极度夸张使黄河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其文笔纵横驰骋,他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扩大题材、改换主题,恰恰相反,他是在继承前人创作总体风格的基础上,沿着原来的方向把这个题目写深、写透、写彻底,发挥到淋漓尽致、无以复加的境地,从而使后来的人难以为继,再也无法在这一旧题内超越他的水准。
李白的乐府诗多表现出浑成气象,多用比兴手法,不显露表现意图,这在一些杂言乐府的代表作中尤为明显。同时,他又把瑰丽奇幻的想象注入这些作品,使乐府旧题获得新的生命。前人对此特点已有评述。如《河岳英灵集》论李白诗说:“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李阳冰《草堂集序》说:“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着述,言多讽兴。”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这些都是指李白乐府故意不点出主题寓意,多比兴寄托而使之有丰富的内涵。这些特点造成李白许多乐府代表作至今仍存在很大的认识分歧。妙处还在于这些乐府可以允许有的人认为有寄托,有的人认为没有寄托,所以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说:“乐府妙在可解可不解之间。”但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些特点后,对李白一些有分歧的代表作也可以取得较为一致的认识。如《蜀道难》的主旨和寓意是历来分歧*的,前人作品中,阴铿的《蜀道难》已有“蜀道难如此,功名讵可要”的思想,唐人姚合《送李馀及第归蜀》诗也认为李白《蜀道难》乃因功业无成而作:“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子今称意行,蜀道安觉危!”由此可以明白李白在诗中再三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极度夸张,正是寄寓着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无门而郁积的强烈苦闷。李白现存的乐府代表作,大都是出蜀以后追求功业时期的作品,尤其是初入长安失意而作的居多。《梁甫吟》原是诸葛亮出山前隐居隆中之作,李白选用此题表明自己亦未出山。作品开头就说:“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可知尚未见过明主。诗中用雷公、玉女、阍者等神话中的形象以喻张垍等小人,写出了自己初入长安被小人阻于君门之外的激愤心情。后期的《北风行》则一开头就用极度夸张的形象渲染严酷气氛:“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后又用“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这样极度夸张的比喻,将思妇失去丈夫后的深切痛苦刻画得入木三分。由此可见,李白把旧题乐府发展到*,对旧题乐府作了辉煌、伟大的完成和结束。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能用乐府旧题写出超越李白的作品。
李白的歌吟体诗现存约八十馀首,有不少是送别、留别诗。如《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鸣皋歌送岑征君》、《梦游天姥吟留别》、《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应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金陵歌送别范宣》、《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等等,这类诗与乐府诗不同,不仅因为它们没有旧题的制约,而且不像乐府那样寄兴于客体,相反,它们都用*人称表现,而且对象明确,创作意图都在诗中和盘托出,淋漓尽致。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色彩缤纷、瑰奇壮丽的梦幻和神话相结合的形式,来抒发对现实的感受,但主题却非常明确:“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并没有像乐府诗那样因“迷离惝恍”而使后人对其寓意捉摸不定。歌吟体诗与乐府诗特质的区别,大概就是从李白开始的吧!
李白五言古诗较多,以《古风五十九首》为代表,这是编集者将李白数十年间所写的五言咏怀古诗加以汇编,并非一时一地之作。这些诗的内容主要是指斥朝政、感伤己遇和抒写抱负等。这些诗与李白的乐府诗、歌吟体诗不同,写得比较严密,较少夸张跳跃,伹也常用比兴手法。《唐宋诗醇》说这些诗“远追嗣宗《咏怀》,近比子昂《感遇》,其间指事深切,言情笃挚,缠绵往复,每多言外之旨”,基本上说得不错。但应该说这些作品还是继承了《风》《雅》和楚《骚》的传统,如《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就以恢复《风》《雅》传统为己任。而五十九首诗中又有不少篇章是学习屈原以香草美人自喻来抒发感慨的。此外,其中有些咏史诗是脱胎于左思,游仙诗则显然受到郭璞的影响。这些诗比起前人的作品来,内容更为显豁,感情更为深挚,意境更为明朗,语言更为流畅。这是李白对咏怀诗、感遇诗的发展(详见拙着《天上谪仙人的秘密·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李白的律诗现存118首,绝大多数为五律,七律仅8首。诗人早年曾花相当工夫攻五律,现存*早诗篇之一《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就是一首工稳整饬的五律。开元年间写的《渡荆门送别》、《送友人入蜀》、《江夏别宋之悌》、《太原早秋》、《赠孟浩然》等等,平仄对仗都合律,意境也是律诗气象。天宝初应制立就的《宫中行乐词》,律对非常工切,也可说明李白五律是颇有功力的。即使在后期,李白也还有格律严整的佳构如《秋登宣城谢朓北楼》等作。《唐诗品汇》说:“盛唐五言律句之妙,李翰林气象雄逸。”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李白五律“逸气凌云,天然秀丽”。从上列诸诗看,李白五律确有一种飞动之势,英爽之气,与王维、孟浩然、杜甫不同。尤其是李白还有不少律诗不屑束缚于对偶,往往只用一联对句,甚或全用散句,有时平仄也不全部协调。如《夜泊牛渚怀古》,按平仄协调是一首律诗,但却没有一联对仗,而且*后两句“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不符合意象应起讫完整的律诗原则。又如《送友人》首联对仗,颔联却用“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散句,和尾联的“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都呈现出诗意的不完结状态,这是绝句的意境和气象。七律《登金陵凤凰台》虽然平仄对仗都符合要求,但首联反复出现相同的词语,全诗的气氛、风格也不像律诗。所以,胡应麟《诗薮》认为“杜(甫)以律为绝,李(白)以绝为律”,是有道理的。
李白的绝句今存93首,历来一致公认“冠古绝今”。绝句的特点除调平仄与律诗相同外,其馀却相反。即要求散句,不要对仗;要意脉疏放跳跃,突出一点,不要完整严密;要含蓄,留有余地,不要完全说出表现意图。而这正好符合李白性格,所以李白的绝句写得*好。王世贞《艺苑卮言》云:“五七言绝句,李青莲、王龙标*称擅场,为有唐绝唱。”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又说:“太白五言,如《静夜思》、《玉阶怨》等,妙绝古今。”“太白七言绝,如‘杨花落尽子规啼’、‘朝辞白帝彩云间’、‘谁家玉笛暗飞声’、‘天门中断楚江开’等作,读之真有挥斥八极、凌属九霄意。贺监谓为谪仙,良不虚也。”李白有些描绘山水和抒发忧愤的绝句,用极度夸张的比喻,充满超迈奔放的激情。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出雄伟气势;“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显示深度忧愤,都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李白绝句的特点是:语言明朗,声调优美,感情深挚,意境含蓄,韵味深长。上列诸诗都有这些特点,所以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确实无人能企及。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主。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这些说法都并非过誉。
李白的赋、表、书、序、记、颂、赞、铭、碑、祭文等各类文章,大致与他的性格和诗风相似,都有飘逸英爽之气。《大鹏赋》、《大猎赋》、《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等作品抒写豪情壮志,文笔纵横恣肆,有一往无前的气概,受《庄子》的影响*为明显。《与韩荆州书》、《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等文章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泽畔吟序》则感情深挚,沉郁顿挫,表现出对奸臣的刻骨痛恨和对友人的深切同情。一般人写碑文,叙述家世行事容易板滞,而李白的《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等却写得层次井然,叙事具体而生动。这些文章或散或骈,或骈散结合,大都剪裁得当,既富文采,又无雕琢堆砌之病,堪称唐代文章的上乘之作。
李白的诗文创作是他文学主张的实践。他在《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诗中提出文章贵“清真”,反对“绮丽”,其三十五(丑女来效)又提出反对模仿、“雕琢”,主张“天真”、自然。他一生敬仰谢朓诗的“清发”,提出诗歌应当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这些就是李白的美学理想。李白的诗文,确实以真率的感情和自然的语言构成“清水出芙蓉”之美。方回《杂书》论李白的诗说:“*于赠答篇,肺腑露情愫。何至昌谷生,一一雕丽句?亦焉用玉谿,纂组失天趣?”他认为李白的诗能袒露真情,不像李贺、李商隐那样雕章琢句,全赖人工。李贺、李商隐的诗,总使人感到如雾里看花,隔着一层,而李白的诗却能使人洞见肺腑。这在许多赠送亲友的诗文中表现得特别显着,他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追求功业,就给韩朝宗上书说:“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奉诏进京的喜悦,他就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希望升官,就写道:“恩光煦拙薄,云汉希腾迁。”(《金门答苏秀才》)得志时人们巴结、失宠后无人理睬的世态炎凉,他写道:“当时笑我微贱者,却来请谒为交欢。一朝谢病游江海,畴昔相知几人在?前门长揖后门关,今日结交明日改。”(《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一)他被流放遇赦归来后,认为皇帝又将起用他,就写道:“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欲论文章。”(《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即使是些男女冶游言笑,他也不掩饰:“千金骏马换少妾,醉坐雕鞍歌《落梅》。车傍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襄阳歌》)坦率得何等天真可爱!李白诗文的语言都不假雕琢,自然流畅,明白如话,音节和谐,浑然天成,即王世贞《艺苑卮言》所谓“以自然为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何等雄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何等深情!“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襄阳歌》),何等豪放!“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又何等清新隽永!这些语言,似乎都不假思索,信手写出,实际上这是李白长期从汉魏六朝乐府民歌和前人优秀作品的语言中吸取养料,加工提炼,终于达到炉火纯青的结果。
总之,李白诗歌把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推向了*,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李阳冰《草堂集序》称李白诗“千载独步,惟公一人”,皮日休《七爱诗》称李白“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吴融《禅月集序》说:“国朝能为歌诗者不少,独李太白为称首。”唐代韩愈、李贺、杜牧都从不同方面受过李白诗风的熏陶;宋代苏轼、陆游的诗,苏轼、辛弃疾、陈亮的豪放派词,也显然受到李白诗歌的影响;而金元时代的元好问、萨都剌、方回、赵孟、范德机、王恽等,则多学习李白的飘逸风格;明代的刘基、宋濂、高启、李东阳、高棅、沈周、杨慎、宗臣、王稚登、李贽,清代的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都对李白非常仰慕,努力学习他的创作经验。
现在,李白诗歌不仅在中国广泛流传,有许多学者在认真研究,而且流传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外国人民的喜爱,许多国家的学者也在研究李白的诗歌艺术,李白已经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全世界的文化名人。
二一七年十月于金陵寓所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