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参数
-
- 作者:
王启才著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开本:16
- ISBN:9785871830240
- 版权提供:人民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书名: | 汉代奏议的文学意蕴与文化精神 |
作者: | 王启才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09-07-01 |
版次: | 1 |
ISBN: | 9787010080345 |
市场价: | 54.0 |
目录
绪论
章 奏议文体的涵义、源流、特点和功能
节 奏议的涵义,名称、文体归类、特点和功能
一、奏议的涵义与名称
二、奏议的文体归类
三、奏议文体的特点和功能
二节 先秦奏议探寻
一、奏议探源
二、先秦奏议追寻
二章 汉代奏议概貌
节 汉代奏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节 汉代奏议的写作、编纂、邮传与管理
一、汉代奏议的写作、编纂与流传
二、汉代奏议的管理、邮传与收藏
三章 汉代奏议的议事范围与文化精神
节 汉代奏议的类别与议事范围
一、议政
二、荐举
三、谏诤与弹劾
四、上贡与颂贺
五、言灾异
六、谢恩与乞骸骨
二节 汉代奏议的文化意蕴
二、追求实用
二、体现“大汉气象”
三、忧患意识和参与精神
四、依经立义
五、天人感应与灾异谴告
六、“与其危君,宁危身”的讽谏文化心态
三节 汉代奏议的民族精神
一、立大志干大事的事功精神
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富于牺牲的理性批判精神
四章 汉代奏议的文学价值与美学阐释
节 汉代奏议的文学价值
一、文学价值
二、文风的衍变
二节 汉代奏议的美学阐释
一、汉代奏议的个性特点与人格美
二、汉代奏议的典雅美
三、汉代奏议的尚情任气
四、汉代奏议灵活机智的进谏艺术与方法
五、汉代奏议的哲理与思辨色彩
六、汉代奏议的篇章美与修辞特点
五章 汉代奏议的大采探因及影响
节 汉代奏议的文采探因
二节 汉代奏议的影响与历史作用
一、汉代奏议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二、汉代奏议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三、汉代奏议的借鉴意义
附录一
汉代上书情况与所传奏议一览表
表一
表二
表三
附录二
奏议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附录三
奏议评论选
附录四
奏议研究资料选稽
后记
内容介绍
《汉代奏议的文学意蕴与文化精神》的研究对象是汉代奏议。在研究之前,有必要先交代研究对象及其背景,介绍一下写作缘起。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典籍中,历代臣下奏议可说是独具一格的文献,它既是祖先留下的一笔值得继承、借鉴的宝贵遗产,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文学文体之一。所谓奏议,是中国古代臣下向君主进呈的上行公文的统称,可分为奏言(口头)和奏章(书面形式)两种形式。通常认为,作为口头形式的奏言,在上古时期业已存在;作为书面形式的奏章,产生于春秋、战国,定型于秦、汉,“消亡”于清末,存在时间至少有两三千年。尤其是秦汉以降,奏议成了封建君主制国家决策治国、下情上达的工具,是封建社会使用较多的应用文体之一。
在线试读
章 奏议文体的涵义、源流、特点和功能
节 奏议的涵义、名称、文体归类、特点和功能
一、奏议的涵义与名称
奏议是我国古代社会臣下上奏*文书的统称,也是统治者掌握情况、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甚至是其加强统治的工具。在君主专制社会,皇帝大权独揽,乾纲独断,臣下从军国大事到日常琐事,一般都要口头上或用书面形式请示,或反映问题、报告隋况,或陈述意见、请求批示,或提出建议、有所谏诤,等等。至于廷议或对策,虽然是按诏行事,就皇帝所出的题目或所提的问题进行回答,也属于奏议的一种特殊形式。奏议属于上行公文,是古代常见的应用文体之一。
奏议具有异名同体现象,表现在:在不同朝代,其名称不一,形式有所变化,但其功能和实质变化不大。纵观中国历史,奏议的名称很多,如谏、进谏、谏言、谏诤,或奏言、上奏、奏说、奏对、奏谏、奏陈、奏疏、奏章、奏札、奏条、奏启、奏劾、奏本、奏状、奏折,或表、上表、让表、谢表、劝进表,或事书、上书、上陈、上疏,或弹章、驳议、便宜、封事、封驳、状、参,或议、疏、条陈、札子、手片、露布、对策、万言书等。由于奏议产生时间早,持续时间长(从春秋、战国以迄清末),所以,品种多,数量大。《文心雕龙·时序》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朝代,其客观情势、社会状况不一,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同,再加上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强弱不同、君王的脾性、爱好不同,势必影响到人们的思维习惯、个性心理,进而在其时代的奏议等公文中表现出来。如周朝强大的时候,各诸侯国和周边少数民族要朝拜周天子,进献礼物,反映情况,请示问题,当时上行的“事书”用得颇为频繁,十分兴盛;随着周天子势力的逐渐衰落,各诸侯国逐渐强大起来,诸侯王减少以至不再去朝见周天子,于是“事书”渐渐消亡,后被“上书”所代替。清朝为满族人建立的国家,开始时沿袭明制,大臣上奏,私事用奏本,公事用题本,有规范的格式,冗长繁复,处理不便。后来便创设了“奏折”这一奏议新品种,交由军机处系统处理,有直达御前、迅速保密、便于阅览等优点,所以在数十年的时间内,由小范围的使用得以普遍推广,原先的题奏本章反居退次要地位。之所以如此,这与清人人关前,满臣上奏直达御前的习惯(为防止满洲*把持内阁),有一定的关系。可见奏议异名同体现象的出现,有使用惯问题,更有复杂的历史原因。关于汉代奏议的名称,东汉蔡邕《独断》说:
凡群臣上疏天子者有四名:一日章,二日奏,三日表,四日驳议。
汉代奏议散佚较多,仅从现今保存、流传的情况,已无法窥见其。全貌,但蔡邕是大学者,其《独断》记载的情况应当是可信的。今天看来,四品当中,“章”在西汉尚不多见,东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有郎顗《言灾异章》、杨秉《劾奏侯参章》、《劾奏侯览具瑗章》、蔡邕《戍边上章》、《上始加元服与群臣上寿章》、《让高阳乡侯章》、《谏太尉董卓可相国并自乞闲冗章》等。“奏”或“疏”用得多,名篇迭出,为常见。“表”流传下来的少,东汉仅见蔡邕《巴郡太守谢表》、《为陈留太守奏上孝子程末事表》、公孙瓒《表袁绍罪行疏》等寥寥几篇。魏晋时期,“表”才盛行一时。
汉代承秦,继续实行廷议制度,甚至可以封还诏书,所以有驳议一体,如西汉张苍《奏驳公孙臣汉应土德议》、萧望之《驳张敞人谷赎罪议》,东汉张敏《驳轻侮法》、施延《奏驳陈忠言屯役者得归葬送》、陈蕃《驳讨零陵桂阳山贼及州郡一切得举孝廉、茂才疏》、胡广《驳察举限年议》、李固《平定岭外之乱方略驳议》等。
除以上四品之外,尚有其它文种,明徐师曾《文体明
媒体评论
《汉代奏议的文学意蕴与文化精神》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