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正版]正版 工具论 建立人类推演体系的逻辑学教本 亚里士多德关于三段论等逻辑推理论述的汇编 文化伟人代表作图释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予发货,感谢理解!
    • 作者: 亚里士多德著 | | 陈静译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亚里士多德著| 陈静译
    •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 页数:440
    • 开本:16开
    • ISBN:9782355114233
    • 版权提供:重庆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商品参数

    逻辑学是 切科学的工具,而《工具论》又是逻辑学的 读书!


    因为《工具论》,亚里士多德被称为“逻辑学之父”,他在本书首次提出了完善的演绎三段论的推理。

    《工具论》的价值 不仅仅在于逻辑学价值,而在于其更广义上的方法价值和哲学价值。

    内容介绍

    《工具论》是亚里士多德的重要著作之 。本书是亚里士多德关于三段论等逻辑推理论述的汇编,集中阐述了三段论、演绎法、归谬法等思维推理方法,为形式逻辑奠定了基础,并对这门学科有着深远的影响。全书包含六篇内容:“解释篇”讨论了命题的构成、性质、分类和真假关系;“范畴篇”讨论了命题经常会用到的十个基本范畴;“前分析篇”阐述了如何正确地通过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结论,即三段论演绎法;“后分析篇”讨论了定义、证明、演绎和归纳等问题,厘清了四种推理类型;“论题篇”研究了著名的四谓词理论,讨论了合理论证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如何在论辩中战胜对手;“辩谬篇”是关于谬误的逻辑理论,揭示和分析了各种谬误和诡辩的种类,并提出了反驳谬误的具体方法。


    目录

    节 同名异义词、同义词、同源词 ?????????? 1


    二节 事物及其属性的逻辑划分 ???????????? 1


    三节 主项和谓项之间的联结 ????????????? 2


    四节 范畴列举 ??????????????????? 2


    五节 实体 ????????????????????? 3


    六节 数量 ????????????????????? 7


    七节 关系 ????????????????????? 11


    八节 性质和质 ??????????????????? 15


    九节 行为、受动以及其他范畴:位置、时间、地点和所有


    ??????????????????????? 20


    十节 对立 ????????????????????? 20


    十 节 再论对立,尤指善与恶之间的反对关系 ????? 24


    十二节 优先 ???????????????????? 25


    十三节 同时存在的事物 ??????????????? 26


    十四节 运动 ???????????????????? 27


    十五节 动词“所有(to have)” ??????????? 27


     


     


    解释篇 / 29


     


    节 我们在此讨论什么是名词、动词 ????????? 29


    二节 名词及其格 ?????????????????? 29


    三节 动词、动词的格以及普遍意义上被称作动词的词 ?? 30


    四节 句子 ????????????????????? 31


    五节 阐述 ????????????????????? 32


    六节 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 ?????????????? 32


    七节 反对命题和矛盾命题 ?????????????? 32


    八节 既非肯定命题也非否定命题的对立关系 ?????? 34


    九节 有条件的对立关系 ??????????????? 35


    十节 增加了连接词的对立关系 ???????????? 37


    十 节 命题的构成及其划分 ????????????? 39


    十二节 模态命题 ?????????????????? 41


    十三节 模态命题的序列 ??????????????? 43


    十四节 相反命题 ?????????????????? 46


     


     


    前分析篇 / 49


     


    卷 …………………………………………………… 49


    节 命题、词项、三段论及其要素 ?????????? 49


    二节 命题的转换 ?????????????????? 50


    三节 模态命题的转换 ???????????????? 51


    四节 三段论及 种格 ??????????????? 52


    五节 二种格中的三段论 ?????????????? 55


    六节 三种格中的三段论 ?????????????? 57


    七节 种格以及其余格中不完整三段论的完成 ???? 60


    八节 源于两种 然命题的三段论 ??????????? 61


    九节 种格中的 然命题 ???????????? 62


    十节 二种格中的 然命题 ???????????? 63


    十 节 三种格中的 然命题 ???????????? 64


    十二节 然命题的理论对比 ????????????? 66


    十三节 可能事物及随之产生的命题 ?????????? 66


    十四节 在 种格中,有两个可能命题的三段论 ???? 67


    十五节 在 种格中, 个为简单命题,另 个为可能命


    题的三段论 ????????????????? 69


    十六节 在 种格中, 个为 然前提,另 个为可能前


    提的三段论 ????????????????? 73


    十七节 在 二种格中,有两个可能前提的三段论 ???? 75


    十八节 在 二种格中, 个为实然命题,另 个为或然命


    题的三段论 ???????????????? 77


    十九节 在 二种格中, 个为 然前提,另 个为可能前


    提的三段论 ????????????????? 78


    二十节 在 三种格中,有两个可能命题的三段论 ???? 79


    二十 节 在 三种格中, 个为或然命题,另 个为实然


    命题的三段论 ??????????????? 80


    二十二节 在 三种格中, 个为 然前提,另 个为可能


    前提的三段论 ??????????????? 81


    二十三节 所有的三段论都是在 种格中完成的 ???? 82


    二十四节 三段论之前提和结论的质、量 ???????? 84


    二十五节 所有三段论都仅由三个词项、两个前提构成 ?? 85


    二十六节 特定问题的对比以及它们通过什么格被证明 ?? 86


    二十七节 三段论的创造和构建 ???????????? 87


    二十八节 同 主项的特殊规则 ???????????? 89


    二十九节 将同样的方法运用于直接三段论之外 ????? 91


    三十节 上述证明方式适用于所有问题 ????????? 93


    三十 节 划分及其对于证明的不完整性 ???????? 93


    三十二节 还原三段论 ???????????????? 95


    三十三节 产生于命题数量的误差 ??????????? 96


    三十四节 误差产生于词项不准确的阐述 ???????? 97


    三十五节 中项并非始终被假定为特称确定的事物 ???? 98


    三十六节 根据名词性称谓而进行的词项排序以及由例证而


    来的命题 ????????????????? 98


    三十七节 与谓项形式有关的规则 ??????????? 99


    三十八节 谓项的重复和增加 ????????????? 99


    三十九节 三段论中词项的简化 ??????????? 100


    四十节 根据结论本质增加的确定项 ????????? 100


    四十 节 全称命题确定形式的区分 ????????? 101


    四十二节 并非同 三段论中的所有结论都产生于同 种格


    ???????????????????? 102


    四十三节 被简化的与定义相关的论点 ???????? 102


    __________四十四节 由归谬法而来的假设三段论的还原 ? .? .?102


    四十五节 由 种格到另 种格的三段论的还原 ???? 103


    四十六节 确定事物、不确定事物以及缺性事物的质和意义


    ???????????????????? 105


     


    二卷 …………………………………………………… 108


    节 概述:特称三段论的结论 ??????????? 108


    二节 在 种格中,由假前提推出真结论 ?????? 109


    三节 在 二种格中,由假前提推出真结论 ?????? 114


    四节 在 三种格中,由假前提推出真结论 ?????? 116


    五节 种格中的循环论证 ???????????? 118


    六节 二种格中的循环论证 ???????????? 120


    七节 三种格中的循环论证 ???????????? 120


    八节 种格中三段论的转换 ??????????? 121


    九节 二种格中三段论的转换 ??????????? 123


    十节 三种格中三段论的转换 ??????????? 124


    十 节 在 种格中的归谬法 ??????????? 125


    十二节 在 二种格中的归谬法 ??????????? 127


    十三节 在 三种格中的归谬法 ??????????? 128


    十四节 归谬法证明与直接证明之间的差别 ?????? 129


    十五节 在三种格中,由对立面得出结论的方式 ???? 130


    十六节 预期理由或是假定论点 ??????????? 133


    十七节 论证不产生错误的三段论:关于“错误并非由这


    原因导致”的说明 ??????????? 134


    十八节 错误的逻辑推理 ?????????????? 136


    十九节 相反三段论的预防 ????????????? 136


    二十节 反驳论证 ????????????????? 136


    二十 节 假象 ?????????????????? 137


    二十二节 种格中端项的转换 ?????????? 139


    二十三节 归纳法 ????????????????? 141


    二十四节 例证法 ????????????????? 141


    二十五节 不明推论式 ??????????????? 142


    二十六节 异议 ?????????????????? 142


    二十七节 可能性、标志和省略推理法 ???????? 144


     


     


    后分析篇 / 147


     


    卷 …………………………………………………… 147


    节 证明的本质 ????????????????? 147


    二节 知识、证明及其要素 ????????????? 148


    三节 对知识和证明中某些观点的驳斥 ???????? 150


    四节 词项“所有”“自身”和“全称的” ?????? 152


    五节 zui初全称命题的错误 ????????????? 153


    六节 由原则自身构成的证明和中项的 然性 ????? 155


    七节 人们不可能由 个属证明另 个属 ??????? 156


    八节 从属于改变的事物不可能证明其自身 ? .? .? . 157


    九节 对事物的证明应该源于适合其本身的原则 ???? 158


    十节 原则的定义和划分 ?????????????? 159


    十 节 所有科学的共同原则 ???????????? 161


    十二节 三段论式的疑问 ?????????????? 162


    十三节 科学、事物存在及其存在原因之间的差别 ??? 164


    十四节 种格zui适合科学 ???????????? 165


    十五节 直接否定命题 ??????????????? 166


    十六节 错误的词项位置产生的无知 ????????? 167


    十七节 同 命题中项的连续性 ??????????? 168


    十八节 归纳法中全称命题的相关性以及感知中的归纳法


    ????????????????????? 170


    十九节 证明的原则,无论其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 170


    二十节 有限的中项 ???????????????? 171


    二十 节 否定证明中没有无限的中项 ???????? 172


    二十二节 肯定证明中没有无限的中项 ???????? 173


    二十三节 确定的推论 ??????????????? 176


    二十四节 全称证明对于特称证明的优先性 ?????? 177


    二十五节 肯定证明对于否定证明的优先性 ?????? 180


    二十六节 肯定证明对于归谬法证明的优先性 ????? 181


    二十七节 更准确的科学的本质 ??????????? 182


    二十八节 构成 事物的不同科学 ?????????? 182


    二十九节 同 事物可能存在多个证明 ???????? 183


    三十节 不存在与偶然事物有关的科学 ???????? 183


    三十 节 我们不拥有科学的知识 ?????????? 183


    三十二节 由三段论的多样性得出的原则之间的不同 ?? 184


    三十三节 科学和观点的不同 ???????????? 185


    三十四节 洞察力 ????????????????? 187


     


    二卷 …………………………………………………… 188


    节 科学研究的主项有四类 ???????????? 188


    二节 所有研究都与中项的发现有关 ????????? 188


    三节 证明和定义之间的不同 ???????????? 189


    四节 事物的定义不可能被证明 ?????????? 190


    五节 不存在由划分证明的结论 ??????????? 191


    六节 命题定义事物本身的例证 ??????????? 192


    七节 什么样的事物既不可能由证明被知道也不可能由定


    义被知道 ?????????????????? 193


    八节 与事物是什么有关的逻辑三段论 ???????? 195


    九节 不可证明的某些本质和原则 ?????????? 196


    十节 定义及其种类 ???????????????? 197


    十 节 原因及其证明 ??????????????? 197


    十二节 现在、过去和将来(时)的原因 ??????? 199


    十三节 研究定义的方法 ?????????????? 201


    十四节 问题的规则 ???????????????? 205


    十五节 相同的问题 ???????????????? 206


    十六节 原因和结果 ???????????????? 206


    十七节 相同主项的延伸 ?????????????? 207


    十八节 单称事物的原因研究 ???????????? 209


    十九节 确定原则的 然方法和习惯 ????????? 209


    ......



    作者介绍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是柏拉图的学生,也是亚历山大的老师。作为西方文化的奠基者之 ,亚里士多德对逻辑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动物学、物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都有贡献。可以这样说,眼里士多德的著述描述并构建了西方文化 个广泛体系。


     


    译者简介: 陈静,女,笔名潇霓,中国海洋大学英语笔译硕士。


    媒体评论

    “他像 位智慧巨人,高居于其他古人之上:他之前的人,无人堪比其学识贡献;而后来者,无人敢比其成就。” ——乔纳森·巴恩斯


    在线试读

    对心灵科学,尤其是对其要素即思想的研究,非常有趣,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研究者与形式推理的深奥相调和。美丽的花掩盖了地面的崎岖不平,但其生长的土壤和用途却更易吸引我们的注意。理想主义的魅力也以类似的方式不断褪去,但它在不切实际的空谈中仍然频繁出现。这阻碍了我们对有关逻辑学的构成和使用形成清晰的认识。我们不是否认逻辑学之间 然存在的联系,而是将其作为推理规律和心理学的科学。事实上,后者在《工具论》的几个议题中曾被多次提及,但如果我们想从逻辑研究中获得切实益处,就 须将逻辑学视作有关推理普遍原理的宣言,为谬误的检测提供直接检验,并由此建立真结论。


    所以,逻辑学主要与思想规律相联系,作为思想的宣言,它事实上次要地与语言相联系。为了进入逻辑学的心理过程,我们本应该关注与《工具论》本身有关的研究的实用性;然而,尽管这 主题很有吸引力,并已从科学的主题中吸收了很多,但讨论这 主题已远远超出本引言的范围。


    伊拉斯谟(Erasmus)有 段奇妙的表述:人类的理解力像骑在马背上的醉酒小丑 样,他在获得支撑,试图靠近 边的瞬间,又会倒向另 边。这也是人类的赞美和责难所具有的特点。从无知和夸张的角度来看待其主旨,逻辑学不是被局限在固有范围内,而是与抽象事实的整个调查相称的;这些事实则与问题、原因和实体相关。事实上,那些描述人类生活每 阶段的大部头,其本质可以被压缩成波爱修斯(Boethius)和奥德里奇(Aldrich)的几页论述。因此,如果它没有使理解力产生延展的效果,那它将归于渺小。这 点直至zui近才被证实,并由惠特利(Whately)、曼塞尔(Mansel)和其他哲学家发扬光大。


    事实上,无论是作为 门艺术,还是 门科学,逻辑学都不能解释心理概念的起源,但它包括了所有推理的规则。若因其未在理论上呈现出问题的可操作性,我们便说外科手术是无用的,这是很奇怪的。我们可以学习逻辑学,但可能学不会思考。而科学的不完美不能归咎于其要素的不完善,只能归结于研究者在其范围之内对唯 的实质具有劣势。逻辑学并未进入所有的思想现象中,其充分性体现在:它仅提供了可呈现论证合法性的某些形式,可检测谬误的某些测试以及语言使用中防止出现歧义的某些屏障。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