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诺森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刘芝庆9787205102821辽宁人民出版社
  • 正版
    • 作者: 刘芝庆著 | 刘芝庆编 | 刘芝庆译 | 刘芝庆绘
    •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芝庆著| 刘芝庆编| 刘芝庆译| 刘芝庆绘
    •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01
    • 版次:1
    • 页数:248
    • ISBN:9787205102821
    • 版权提供:辽宁人民出版社
    • 作者:刘芝庆
    • 著:刘芝庆
    • 装帧:暂无
    • 印次:暂无
    • 定价:58.00
    • ISBN:9787205102821
    •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1-01
    • 页数:248
    • 外部编号:3127915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总 序 / 001
    引 子 / 001
    一、为了聚焦而分散 / 001
    二、读史为何 / 003
    三、本书的写法 / 011


    萧墙之内:那些皇帝间的事儿 / 015
    一、相安无事40年 / 015
    二、第二个40年 / 018
    三、宋高宗与宋孝宗 / 021
    四、孝宗晚年的部署 / 029
    五、父子人伦,福祸之间 / 039
    六、终登大位,四十更惑? / 045





    第二章
    走向权臣之路:韩侂胄升职记 / 056
    一、绍熙内禅,强迫退位 / 056
    二、看准目标,独到 / 063
    三、善未亦察,理未亦明 / 069
    四、大手一挥,庆元禁 / 079
    五、从朋友到朋 / 088

    第三章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北伐的准备 / 098
    一、宋金外交问题 / 098
    二、有权真好,说话大声:韩侂胄掌权史 / 103
    三、权力倾轧,天人感应:问题外部化 / 107
    四、解禁、寻岳飞:当“北伐”成为一种需要 / 113

    第四章
    “一家哭何如一路哭”:战争不是儿戏 / 1
    一、陈亮与叶适:北伐战略以及学术之争 / 1
    二、初期胜利,辛弃疾的心情 / 132
    三、终局之战,全面崩溃 / 141
    四、本欲北伐,反被南征 / 151



    第五章
    “一出涂地,不可收拾”: 韩侂胄之死 / 155
    一、金朝权力更替 / 155
    二、“欲得太师头”:嘉定和议 / 164
    三、你方唱罢我登场:史弥远登台记 / 171

    第六章
    宋理宗与史弥远 / 175
    一、玉津园之变,政坛动荡 / 175
    二、史弥远登场记,宋理宗上台记 / 179
    三、皇帝的默许,行政的违规 / 196

    第七章
    蒙古崛起,南宋没落 / 206
    一、宋朝的选择 / 206
    二、潜龙在渊的宋理宗 / 210
    三、端平入洛 / 217
    四、再论端平更化 / 227

    尾 声 / 229
    后 记 / 2

    一、为了聚焦而分散这本书,名称是《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众所皆知,“开禧北伐”“嘉定和议”是南宋时期的两个重要事件,它们之间密切相关。表面来看,前者是因,后者为果,不过因果关系并非简单的直线连接,所以我们不打算仅止于此,更要上溯下诉,要左右逢源。
    从上,由宋高宗谈起,经过开禧北伐、嘉定和议,下启史弥远、端平更化,直至贾似道,这是上下之际。而牵涉当时的整个状况,则是横向面,左右包围之下,社会氛围、政治场景以及人物心理等,都属其中。
    这样做的用意,除了增加本书的广度,更在于聚焦于主题——是的,读者们,您没看错,分散是为了聚焦,扩充是为了更集中。此等看似相反,却是相成的思维,其实颇为常见。《老子》第四十二章:“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越绝书》:“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西谚亦云:“后退所以前跃(Reculerpourmieuxsauter)。”正反相成,盈缺相生,皆可见其中奥妙。
    葛兆光在《思想史的写法——中国思想史导论》中说明,没有精彩思想的时代,本身也有思想史的意义,可以说是“无画处皆是画”。葛兆光用了生动的比喻:“所有的眼睛看东西,都是焦点凸显而背景含糊。可是,世界上其实本来无所谓焦点和背景,只是观看者有了立场,有了视角,有了当下的兴趣,再回头看去,就有了焦点和背景,有了中心与边缘,面前的世界于是产生了清晰的和模糊的差异。”就如鲁迅所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依着路走,有指引、有方向,人多的地方也比较安全,当然是一种清晰的角度与理解。只是我们不能觉得这条路、那条路就是一切,就是所有,就是全世界。结合葛兆光先生的意思,是后设地解构研究的角度以及我们走的路。意味着我们要有自觉:看事情,有了焦点就有了背景。每当关注转移,清晰的和模糊的、差异与界限,是极有可能改变的。所以扩充、增加、分散的目的,是希望在长时间的视野中,更能凸显、聚焦、集中,也更地判断事件的内涵与价值。
    顺着这样的思路,本书的重点不在于解构,也不在于指出路上有何危险,反而是反其道而行:正因为有了立场与视角,焦点才能更清楚,表述才能更清晰;正因为焦点明确,在背景浮现的过程中,在历史的脉络中,我们更能发掘“开禧北伐”“嘉定和议”的意义。
    这样子读历史,或许也是用处之一。
    读历史的用处?莫非又是“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等老套的话语?黑格尔在他的《历史哲学》中就指出:“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东西,也没有依据历演绎出来的法则行事。”原因何在?简要地说,每个事情都有自己独特的事理,各受其社会、环境、人事、意识形态等制约,你的经验未必是我的经验、古未必全同于今,此一时,彼一时,时势不同故也,所谓重演者,名同实不同,“重演”云乎哉?历史不可能完全相同,若然如此,读史学教训,可能吗?有意义?其实,正好就是这个老说法,让我们读历史,才能学到更多。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