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诺森注册安全手册(第3版)(精)罗云主编978712562化学工业出版社
¥ ×1
绪论
0注册安全制度
0.1 国际安全执业资格管理制度
0.1.1 美国的安全执业资格制度
0.1.2 英国的职业安全健康执业资格制度
0.1.3 德国的安全执业资格制度
0.1.4 新加坡的安全执业资格制度
0.1.5 加拿大的安全执业资格制度
0.2 我国的安全职业资格制度
0.2.1 注册安全的发展历程
0.2.2 注册安全管理制度
0.. 注册安全的级别与专业
0.2.4 注册安全的配备
0.2.5 注册安全的注册
0.2.6 注册安全的执业范围
0.2.7 注册安全的权利与义务
篇 安全工程技术理论
1 安全科学学科基础及理论
1.1 古代的安全防灾
1.1.1 我国古代的风险防范
1.1.2 古代人类的风险防范观
1.1.3 人类安全法规的起源
1.2 安全科学的起源与发展
1.2.1 安全认识观的发展和进步
1.2.2 安全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 我国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进步
1.2.4 安全科学体系的构成
1.3 安全科学基本理论的发展
1.3.1 安全科学认识论
1.3.2 安全科学的方
1.4 安全哲学理论
1.4.1 从思维科学看安全哲学的发展
1.4.2 从历史学的角度归纳安全哲学
1.4.3 现代社会的安全哲学
1.4.4 人类高明的安全哲学思想
1.5 安全系统科学理论
1.5.1 安全信息论原理
1.5.2 安全控制论原理
1.5.3 安全协调学原理
参考文献
2 安全科学的定与定量理论
2.1 安全的基本特
2.1.1 安全序列重要术语
2.1.2 安全特分析
2.2 安全科学基本原理
2.2.1 安全公理
2.2.2 安全定理
. 安全指标体系理论
..1 安全定量的基础
..2 安全生产指标体系
.. 事故指标体系及数学模型
..4 安全指标考核
2.4 安全指数理论
2.4.1 安全指数概念及意义
2.4.2 安全生产指数的设计思路及原则
2.4.3 安全生产指数的数学模型
2.5 险平定量理论
2.5.1 风险的数学表达
2.5.2 风险定量计算
2.5.3 个体风险定量计算
2.5.4 社会风险定量计算
2.5.5 危险点(源)风险强度定量计算
参考文献
3 事故分析、预测与预防理论
3.1 生产安全事故分类研究
3.1.1 事故定义及特
3.1.2 事故类型及等级
3.1.3 事故原因分类
3.1.4 事故损失工作日计算
3.1.5 事故伤害质分类
3.1.6 事故伤害部位分类
3.1.7 事故致因物分类
3.2 事故致因理论
3.2.1 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
3.2.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3.. 事故致因“4M”要素理论
3.2.4 事故因果论
3.2.5 事故综合致因理论
3.2.6 事故多米诺骨牌模型
3.2.7 事故生命周期理论
3.2.8 事故奶酪(薄板漏洞)理论
3.2.9 事故轨迹交叉理论
3.2.10 事故能量转移理论
3.2.11 人因失误模型
3.2.12 不安全行为事故致因机理
3.2.13 不安全行为控制原理
3.3 事故预测理论
3.3.1 事故指标预测及其原理
3.3.2 事故隐患辨识预测法
3.3.3 直观预测法
3.3.4 时间序列预测法
3.3.5 回归预测法
3.3.6 齐次、非齐次泊松过程预测模型
3.3.7 微观事故状态预测
3.3.8 灰色预测模型
3.3.9 趋势外推预测
3.3.10 专家系统预测法
3.3.11 事故死亡发生概率测度法
3.4 事故预防理论
3.4.1 事故预防“三E”对策理论
3.4.2 事故预防“三P”策略理论
3.4.3 事故超前防控原理
3.4.4 事故隐患查治系统工程模式
参考文献
4 安全人机工程学
4.1 人机工程学概论
4.1.1 人机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
4.1.2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及方法
4.2 人机系统
4.2.1 人机关系
4.2.2 人机功能分配
4.. 人机系统分析
4.3 人体测量与数值应用
4.3.1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
4.3.2 常用人体测量数据
4.3.3 人体主要参数计算
4.3.4 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
4.4 人的生理与心理特
4.4.1 人的生理特
4.4.2 人的生物力学
4.4.3 人的心理特征
4.5 人机界面
4.5.1 显示装置
4.5.2 控制装置
4.5.3 工具类人机界面
4.6 作业空间
4.6.1 作业域
4.6.2 作业空间分析
4.6.3 安全作业研究与标准化作业
4.7 作业环境
4.7.1 温度环境
4.7.2 振动环境
4.7.3 噪声环境
4.7.4 光环境
4.8 色彩调节
4.8.1 色彩的基本概念
4.8.2 色彩对人的影响
4.8.3 作业环境的色彩调节与应用
参考文献
5 系统安全工程
5.1 系统安全工程概论
5.1.1 基本概念
5.1.2 内容
5.1.3 起源和发展
5.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5.2.1 关系比较密切的分析方法
5.2.2 共同点比较多的分析方法
5.. 逻辑推理的分析方法
5.2.4 选用分析方法的原则
5.3 预先危险分析
5.3.1 预先危险列表
5.3.2 PHA分析流程
5.3.3 危险预先分析实例
5.4 安全检查表
5.4.1 安全检查表的定义
5.4.2 安全检查表的作用
5.4.3 安全检查表的优点
5.4.4 安全检查表的类型
5.4.5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
5.4.6 安全检查表实例
5.5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5.5.1 基本概念
5.5.2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方法
5.5.3 致命度分析
5.5.4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实例
5.6 事故树分析概述
5.6.1 基本概念
5.6.2 事故树的分析步骤
5.6.3 事故树的编制方法
5.6.4 事故树的定分析
5.6.5 事故树的定量分析
5.7 事件树分析
5.7.1 基本概念介绍
5.7.2 ETA分析流程
5.7.3 ETA分析实例
5.8 因果分析
5.8.1 基本概念介绍
5.8.2 因果分析法分析流程
5.8.3 因果分析实例
5.9 危险与可操作研究
5.9.1 基本概念及原理
5.9.2 分析步骤
5.9.3 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6 危险危害辨识与安全评价方法
6.1 危险危害辨识
6.1.1 基础概念及术语
6.1.2 危险危害分类
6.1.3 危险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6.1.4 危险危害辨识方法
6.1.5 危险危害辨识过程
6.2 安全评价概述
6.2.1 安全评价与风险评价
6.2.2 安全评价的定义和标准
6.. 安全评价的原理
6.2.4 安全评价的程序
6.2.5 安全评价方法分类
6.3 概率评价法
6.3.1 元件的故障概率及其求法
6.3.2 元件的连接及系统故障(事故)概率计算
6.3.3 系统故障概率的计算举例
6.4 指数评价法
6.4.1 美国道化学公司火灾指数评价法
6.4.2 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特法
6.5 单元危险快速排序法
6.6 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
6.7 伤害(或破坏)范围评价法
6.7.1 泄漏
6.7.2 扩散
6.7.3
6.7.4 中毒
6.8 生产设备安全评价方法
6.8.1 设备安全评价要点
6.8.2 操作运转
6.8.3 环境
6.8.4 维护检修
6.9 安全管理评价
6.9.1 安全管理评价内容
6.9.2 评价方法
6.10 安全综合评价法
6.10.1 评价模式
6.10.2 评价标准
6.10.3 LEC评价法
6.10.4 MES评价法
6.10.5 MLS评价法
6.11 作业场所的评价方法
6.11.1 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有毒作业分级评价方法
6.11.2 噪声作业危害程度评价方法
6.11.3 低温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方法
6.12 安全评价方法实例
6.12.1 危险源的定量评估
6.12.2 人、机、环修正系数K1、K、K的计算
6.1. 关于评估等级的判定标准
6.12.4 结论
6.13 安全决策
6.13.1 安全决策过程与决策要素
6.13.2 定属的量化
6.13.3 安全决策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二篇安全管理
7 安全管理科学理论
7.1 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7.1.1 安全科学与安全管理学
7.1.2 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
7.1.3 现代安全管理的发展及其特点
7.2 安全教育学理论
7.2.1 一般教育原理与安全教育学基础
7.2.2 安全教育的目的
7.. 安全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7.2.4 安全教育模式及技术
7.2.5 企业安全教育的对象、目标与内容
7.2.6 安全工程教育
7.2.7 英的国职业安全健康等级制度
7.3 安全经济学原理
7.3.1 安全经济学概述
7.3.2 安全经济学投入产出原理
7.3.3 事故损失分析原理
7.3.4 安全的理论分析
7.3.5 安全效益分析原理
7.4 安全文化建设理论
7.4.1 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7.4.2 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义
7.4.3 安全文化的学科体系
7.4.4 安全文化的范畴、功作用
7.4.5 安全文化建设
7.5 安全行为科学
7.5.1 安全行为科学基本理论
7.5.2 人的行为模式
7.5.3 影响人行为的因素分析
7.5.4 事故心理指数分析
7.5.5 安全管理的行为激励
7.5.6 安全行为科学应用理论
7.6 RBS/M的理论与方法
7.6.1 RBS/M的理论基础
7.6.2 RBS/M理论的应用原理及模式
7.6.3 RBS/M理论的应用方法及实
参考文献
8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
8.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质与作用
8.1.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概念
8.1.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特征
8.1.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本质
8.1.4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作用
8.1.5 我国的安全生产法治对策及任务
8.2 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
8.2.1 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本体系
8.2.2 安全技术法律法规
8.. 职业健康法律法规
8.2.4 安全生产法规基本制度
8.3 我国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8.3.1 安全生产标准的分类与体系
8.3.2 安全生产标准的作用
8.3.3 安全生产标准颁布状况
8.4 政策文件
8.4.1 《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
8.4.2 《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
8.4.3 《地方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
8.4.4 《关于全面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
8.5 我国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简介
8.5.1 《刑法》
8.5.2 《安全生产法》
8.5.3 《职业病防治法》
8.5.4 《矿山安全法》
8.5.5 《道路交通安全法》
8.5.6 《建筑法》
8.5.7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8.5.8 《工伤保险条例》
8.5.9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8.6 国际主要相关职业安全健康法规简介
8.6.1 国际公约综述
8.6.2 ILO《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
8.6.3 ISO 45001—2018
参考文献
9 安全管理模式与体系
9.1 宏观、综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9.1.1 管理机制
9.1.2 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机制
9.2 企业安全管理模式
9.2.1 经验型安全管理模式
9.2.2 缺陷型安全管理模式
9.. 系统型安全管理模式
9.2.4 本质型安全管理模式
9.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
9.3.1 OHSMS的管理理论基础
9.3.2 OHSMS的管理要素
9.3.3 企业建立OHSMS
9.3.4 OHSMS的审核与认
9.4 HSE管理体系
9.4.1 HSE管理体系的概念
9.4.2 HSE管理体系的内容
9.4.3 企业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意义
9.4.4 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
9.5 安全标准化
9.5.1 安全标准化的涵义
9.5.2 安全标准化的作用
9.5.3 安全标准化的实施
9.5.4 安全标准化规范解析
9.6 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
9.6.1 本质安全型企业概念和认识的由来
9.6.2 本质安全型企业创建
9.6.3 本质安全型企业范例
参考文献
10 安全管理方及技
10.1 安全管理方法体系
10.1.1 政治的安全管理方法手段
10.1.2 安全管理的行政方法手段
10.1.3 安全管理的法制方法手段
10.1.4 安全科学管理方法手段
10.1.5 安全管理的经济方法手段
10.1.6 安全管理的文化方法手段
10.2 人因安全管理
10.3 物因及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10.3.1 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
10.3.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10.3.3 生产辅设施安全管理
10.4 危险源管理
10.4.1 一般危险源安全管理
10.4.2 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
10.4.3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
10.5 专项安全管理
10.5.1 消防安全管理
10.5.2 交通安全管理
10.5.3 特种作业与高危作业安全管理
10.6 环境因素安全管理
10.7 事故管理
10.7.1 事故分类
10.7.2 事故调处
10.7.3 事故原因及责任分析
10.7.4 事故报告编制
10.7.5 事故统计分析
10.8 企业安全生产诊断技术方法
10.8.1 安全管理诊断技术及方法
10.8.2 安全文化诊断技术及方法
10.9 企业风险管理技术
10.9.1 风险管理的基本范畴
10.9.2 风险管理的技术步骤
10.9.3 风险管理规划
10.9.4 风险识别与评估模式
10.9.5 风险控制技术
10.10 风险预控与隐患查治
10.10.1 风险因素识别
10.10.2 风险评价分级
10.10.3 风险预警预控
10.10.4 无隐患管理法
10.10.5 建立双重预防机制
参考文献
1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1.1 我国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与体制
11.1.1 基本概念
11.1.2 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发展
11.1.3 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的构建
11.1.4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与机构
11.1.5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方式
11.1.6 推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的作用
11.2 安全生产监督理论与技术
11.2.1 安全生产监督(察)机关的主要职责
11.2.2 安全生产监督(察)机构的权力
11..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基本原则
11.2.4 安全生产监督程序
11.2.5 建立安全监管员队伍
11.2.6 安全监察员的职权
11.2.7 发挥技术检测检验的作用
11.3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
11.3.1 安全生产监察的职权范围
11.3.2 安全生产监察的方式
11.3.3 安全生产专门监察
11.3.4 事故监察
11.4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11.4.1 监督管理的特种设备范畴
11.4.2 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内容
11.4.3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1.4.4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
11.5 矿山安全监察
11.5.1 矿山安全监察的作用
11.5.2 煤矿安全监察体制
11.5.3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质和职能
11.5.4 矿山安全监察的一般内容
11.6 个人防护用品安全监督
11.7 工会与社会安全监督
11.7.1 群众监督作用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安全工程专业教授;安全生产理论专家组成员;全国总工会劳动保护专家顾问;中国地质勘探安全学会副理事长;世界安全联合会会员(World Conference on Safety Science);中国少儿会“安康计划”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深圳市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科带头人。《中国安全科学》、《现代职业安全》、《当代矿工》、《安全》、《安全环保学报》、《安全环境工程》等杂志编委。多年来主持完成了及部门10余项科研项目,获多项奖励
“科技强安,管理固安,文化兴安”是预防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基本战略体系。《注册安全手册》(第三版)涵盖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制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等学科内容。
本书基于安全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体系,以及工业行业和公共安全的实用系统为主线,设计构建了七个大篇、三十六个章节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安全工程技术理论、安全管理、应急管理、职业安全、职业健康、行业安全、公共安全等内容。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包括安全原理、事故预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评价、安全管理、应急管理、机械安全、超重搬运安全、压力容器安全、焊接安全、防火防爆、电气安全、噪声控制、工业防尘、工业防毒、辐安全等内容;工业行业专业体系包括煤矿、冶金、建筑、化工、石油、电力、道路交通、铁路运输、水上交通、民用航空等行业;公共安全体系包括公共场所安全、自然灾害防范、城市安全等。
《注册安全手册》(第三版)可作为各类安全、安全与应急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生、社会安全中介技术服务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和学习参考。同时,也是各行业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生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安全知识学习资料。
“科技强安,管理固安,文化兴安”是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基本战略体系。《注册安全手册》(第三版)涵盖安全科学技术、安全法制管理、安全文化建设等学科内容。 本书面向我国安全生产、职业安全、职业健康、劳动保护、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等应用领域,为各工业行业、厂矿企业的安全生产专业机构,各级的安全与应急综合监管和行业专项监管,高等院校的安全工程和的人才培养,安全科研院所和组织机构的科学研究,以及公共安全和生产安全的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安全科学与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指导。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