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诺森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王小盾著9787301276587北京大学出版社
  • 正版
    • 作者: 王小盾著著 | 王小盾著编 | 王小盾著译 | 王小盾著绘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小盾著著| 王小盾著编| 王小盾著译| 王小盾著绘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11-01
    • 字数:331000
    • 页数:421
    • 开本:大32开
    • ISBN:9787301276587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王小盾著
    • 著:王小盾著
    • 装帧:简装
    • 印次:1
    • 定价:78.00
    • ISBN:9787301276587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开本:大32开
    • 印刷时间:2016-1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6-11
    • 页数:421
    • 外部编号:885920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言  关于“经典之前的智慧”和“神话”

    单元  神话

    讲  从“鸱龟曳衔”神话谈起

    一、关于太阳神话和“鸱龟曳衔”

    二、鸱、龟在上古的符号意义

    三、关于太阳在晚上的运行

    第二讲  从“鸱龟曳衔”神话看上古神话

    一、对“鸱龟曳衔”神话的解释

    二、讨论一:神话体系、仪式和神话研究的方法

    三、讨论二:神话的符号表达方式

    四、结语

    第二单元  艺术

    第三讲  饕餮艺术

    一、“狞厉的美”和

    二、从古记录看虎噬人器物

    三、饕餮艺术的思想内涵

    第四讲  上古艺术的符号意义

    一、饕餮纹和兽面纹的关系

    二、饕餮艺术的起源和早期历程

    三、对饕餮艺术若干形式元素的分析

    四、结论:早期艺术是人神交通的工具和符号

    第三单元  科学

    第五讲  武王伐殷天象和上古天文学

    一、从武王伐殷天象谈起

    二、武王伐殷天象的图像表现

    第六讲  上古天文学的知识特质

    一、上古宇宙观的科学原理

    二、古人对太阳和恒星视运动的观测

    三、关于月亮和行星的视运动

    第七讲  上古天文学的文化特质

    一、太阳祭祀和十二支的起源

    二、从火历看“绝地天通”

    三、结论:上古科系于对彼岸世界的长期观察

    第四单元  理论总结

    第八讲  上古符号与思维

    一、关于上古智慧的符号特质

    二、上古中国人的符号理论

    三、从仪式角度看上古符号

    第九讲  上古符号与语言

    一、从语言文字角度看上古思维的和值

    二、上古图像同语言的关联

    三、关于上古图像语言的词汇功能

    四、关于上古图像语言的语法特点

    第十讲  经典世界和前经典世界的隔阂与沟通

    一、《老子》“始”“母”“名”“道”等概念的原型

    二、从老子哲学体系看“近取诸身”的思维方法

    三、从上古图文献看孔子诗学

    四、从孔子看前经典世界向经典世界的过渡

    十讲  关于“天人合一”与“轴心突破”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关于“思想”和“天人合一”

    三、关于“巫”和“史”

    四、关于经典的形成

    五、结语:以孔子的眼光看经典之前

    后记

    王小盾,笔名王昆吾,江西省南昌市人。温州大学教授。曾任职于上海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清华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从1993年起,先后担任这几所学校的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早期文化研究、中国音乐史和音乐文献研究。著有《原始信仰和中国古神》(1989)、《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集》(1990)、《汉唐音乐文化论集》(1991)、《唐代酒令艺术:关于敦煌舞谱、早期文人词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1993)、《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1996)、《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1998)、《汉文经中的音乐史料》(2002)、《词曲研究》(2003)、《越南汉喃文献目录提要》(2003)、《从敦煌学到域外汉文学》(2003)、《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2007)等书。这些成果曾获得中国图书奖荣誉奖、全国很好古籍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两次)、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很好著作三等奖等奖励。

        中国智慧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古典哲学形成以前的“前经典”阶段,二是用六经施教以后的“经典”阶段。在前一阶段,人们的公共知识主要是在仪式场合形成的,是通过口语和图像来传播的,因而使用了特殊的符号方式。后人不深察,往往凭狭隘的经验作简单化的理解。为了找到,《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从上古神话、上古艺术、上古仪式与科学等三个方面,各选择一个切片加以剖析,认为神话、艺术、科学代表了上古中国人智慧的主要内容,并用具体例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我们和神话时代的人是什么关系;2.我们和无文字的人群是什么关系;3.我们真的具有文化上的优越。

        《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

        通过个案说明我们和神话时代的人是什么关系,我们和无文字的人群是什么关系,我们真的具有文化上的优越。

        通过开放式的话题讨论,提升读者的学术兴趣和进行批判阅读的能力。

        通过对中国史前阶段神话、艺术、科学的解读,讲解史前中国人获得知识的过程。

        作者学养深厚,思路开阔,本书实为多年来作者在分项研究成果上的一个推进,话题有趣且不失严谨。

        书稿原为课堂讲稿整理而成,深入浅出,适合作为学术普及读物。

    《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认为神话、艺术、科学代表了上古中国人智慧的主要内容,并用具体例说明我们和神话时代的人是什么关系;我们和无文字的人群是什么关系;我们真的具有文化上的优越等问题。 作者王小盾学养深厚,文献功底扎实,思路开阔,本书虽为跨学科研究,实为多年来作者在分项研究成果上的一个推进,具有创新,话题有趣且不失严谨。书稿原为课堂讲稿整理而成,因而深入浅出,适合作为学术普及读物。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