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诺森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1860-1914
  • 正版
    • 作者: [英]保罗·M.肯尼迪 著 王萍 李高峰 胡二杰 等 译 王萍 崔建树 校著 | [英]保罗·M.肯尼迪 著 王萍 李高峰 胡二杰 等 译 王萍 崔建树 校编 | [英]保罗·M.肯尼迪 著 王萍 李高峰 胡二杰 等 译 王萍 崔建树 校译 | [英]保罗·M.肯尼迪 著 王萍 李高峰 胡二杰 等 译 王萍 崔建树 校绘
    •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英]保罗·M.肯尼迪 著 王萍 李高峰 胡二杰 等 译 王萍 崔建树 校著| [英]保罗·M.肯尼迪 著 王萍 李高峰 胡二杰 等 译 王萍 崔建树 校编| [英]保罗·M.肯尼迪 著 王萍 李高峰 胡二杰 等 译 王萍 崔建树 校译| [英]保罗·M.肯尼迪 著 王萍 李高峰 胡二杰 等 译 王萍 崔建树 校绘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时间:2021-01
    • 版次:null
    • 页数:819
    • 开本:其他
    • ISBN:9787100209120
    • 版权提供:商务印书馆
    • 作者:[英]保罗·M.肯尼迪 著 王萍 李高峰 胡二杰 等 译 王萍 崔建树 校
    • 著:[英]保罗·M.肯尼迪 著 王萍 李高峰 胡二杰 等 译 王萍 崔建树 校
    • 装帧:精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260.00
    • ISBN:9787100209120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开本:其他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1
    • 页数:819
    • 外部编号:11797249
    • 版次:null
    • 成品尺寸:暂无

    授权致谢 引言 部分 1861—1880年的英德政治关系 章 1纪60年代的英德关系 章 从普法战争到迪斯累里下台(1870—1880年) 部分 俾斯麦和格莱斯顿时代的英德关系结构 第三章 英德经济联系 第四章 各派的立场与态度 第五章 新闻舆论、压力集团和公众舆论 第六章 与文化联系 第七章与 第八章 主题讨论——自由主义衰落了吗? 第三部分 英德政治关系走向对抗,1880—1906年 第九章 俾斯麦与反对格莱斯顿主义的意识形态战(1880—1885年) 第十章 俾斯麦的“殖民地争夺”及其对英德关系的影响(1883—1885年) 十章 俾斯麦、索尔兹伯里和英德联盟问题(1885—1889年) 第十二章 “新路线”与殖民对抗(1890—1906年) 第十三章 “世界政策”与联盟谈判(1897—1902年) 第十四章 愈演愈烈的英德敌对(1902—1906年) 第四部分 张伯伦和比洛时代的英德关系框架 第十五章 经济转型与英德贸易关系 第十六章 帝国兴衰:全球经济趋势的权力政治解读 第十七章 “社会问题”、军备与财政:不同派的回应 第十八章 爱国主义的冲动与奏鸣 第十九章 、、文化与王朝联系及其重要 十章 殖民地、海力平衡 十一章 讨论:“官方思想”的作用以及平衡与对比的问题 第五部分 从对抗到战争:英德关系,1907—1914年 十二章 从对抗到战争(1907—1914年) 结语 附录 有关英德贸易的数据 缩写表 注释 参考书目 索引

    保罗?M.肯尼迪(Paul M.Kennedy),久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国际安全与大战略研究者,耶鲁大学J.理查森?迪尔沃思历史讲席教授,曾任耶鲁大学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肯尼迪著述颇丰,撰写和主编有多部国际关系史、海军史、战略研究等方面的著作,代表作有《大国的兴衰》《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英国海上霸权的兴衰》等。王萍、李高峰、胡二杰,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战略系副教授。崔建树,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与战略系教授。

    英国人民和德国人民此前从未兵戎相见,而且他们的政治合作传统因王朝、文化、和经济纽带得到强化,但为何两国之间的关系在1纪末和世纪初却渐行渐远,并且在1914年走向战争呢?这是在本书引言部分的句话中开门见山地提出的问题,并且在随后的行文中一直在直接或间接地设法给出解释。由于该话题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庞杂,加之也不是以平铺直叙的方式展开论述,因此变得更加复杂;此外,由于本研究所考察的时间段跨越了五十五年,因此有必要将作者所观察到的结论加以提炼。 毫无疑问,经济原因影响为深刻。这并不必然意味着两国间直接的商业竞争有那么重要;正如前文所展示的,甚在1914年还有很多条经济纽带将两国紧密相连,尽管从俾斯麦时代开始,随着德国竞争力的稳步提升,英德间的贸易对抗得到显著加强。然而,研究英德关系整体变化的历史学家们首先要面对的一个事实是,虽然在这段时期之初英的钢量是德国的两倍,但到了时代尾声却降到不足德国的一半。当然,以钢产量作为标准过于片面,纵然在一个无畏舰、野战炮和机车的时代,这一标准并非毫无道理 ; 真正值得一问的是,在这一段时期之前和之后,还有两个相邻相对生产力,以及由此延伸而来的相对国力,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经历了像英德之间发生的这种惊人变化?当韦尔比勋爵(生于1832年) 1914年6月向英国统计学会说出如下一番话时, 他有资格宣称自己是在为他那一代人代言 他们所记得的(1纪)五十年代的德意志是在一群不起眼的王公领导之下的一群不起眼的邦国,由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所谓的霸权领导着,这两国也相互勾心斗角。这样一来的结果是,德意志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作为一个大国,还是作为一个民族,都实在不值一提。他请求他们将此与……德国工业中的几乎每一个分支都取得的惊人进步进行比较。他们必定会发现,俾斯麦为这个世界的生产力增添了一支而崭新的工业力量。 问题在于,这种相对经济力量的巨大变化所带来的结果远远超出了商人和银行家们所关心的范围。要不是有着如此强大的工业实力与的科技力量,普鲁士德国将仍是“微不足道”;然而事实上,它成为了欧洲强大、的军事强国,能够同与其相邻的大国中的少任意两个进行较量,并且事实上一旦出现的话,有可能会碾压整个西欧。此外,如此规模的经济扩张意味着德国不仅正在欧洲破“茧”而出,而且还具备了一个世界大国的早期特征——蓬兴的海外贸易、国外的政治影响力、攫取殖民地, 以及不断扩张的舰队。所有这些都必然意味着英国自身的贸易、殖民与海上地位的相对削弱,除非它相应地能够扩大出口、进一步殖民扩张并建造更多的舰船,从而保持两国初的相对地位。值得补充一句的是,被迫进行自我调整的不仅仅是英国,而是德国所有的邻国(法国、丹麦、 奥地利、 俄国), 以便适应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随着德国天然的经济潜力得到迅开, 权力政治的平衡将受到不可避免的影响。 ……

    英德两个民族在“一战”前从未兵戎相见,甚曾被称为“天然的盟友”。 但为何两国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并且终大打出手? 《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对这个问题给出了。 本书是把英德关系作为整体进行研究的论著,也是史名家保罗·M.肯尼迪的代表作。 英德两个民族在“一战”前从未兵戎相见,而且它们的政治合作传统因王朝、文化、和经济联系得到强化,甚曾被称为“天然的盟友”。但为何两国之间的关系在1纪末期和世纪初期渐行渐远,并且终在1914年大打出手?《英德对抗的兴起,1860—1914》一书为该问题提供了而清晰的。保罗·M.肯尼迪历时十年有余,遍访英德两国的六十余家档案馆,使用大量官方和私人档案完成了这部巨著。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涵盖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对两国关系的外交叙事,它还囊括了对两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政政治、、媒体、压力集团以及因素的比较。在肯尼迪看来,两国的差异不足以导致,但在更大的问题出现时,这些差异将铺平通向之路。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