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诺森刘子超旅行文学三部曲刘子超9787549631452文汇
  • 正版
    • 作者: 刘子超著 | 刘子超编 | 刘子超译 | 刘子超绘
    •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子超著| 刘子超编| 刘子超译| 刘子超绘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7-01
    • 版次:1
    • 印次:21
    • 字数:550
    • 页数:1040
    • 开本:32开
    • ISBN:2023091261285
    • 版权提供:文汇出版社
    • 作者:刘子超
    • 著:刘子超
    • 装帧:暂无
    • 印次:0
    • 定价:197.00
    • ISBN:9787549631452
    • 出版社:文汇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23-10-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3-10-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1882130
    • 版次:0
    • 成品尺寸:暂无

    《午夜降临前抵达》

    序 出发与抵达

    上部 夏

    章 疆界的消失,德累斯顿大轰炸,老布拉格的幽灵

    第二章 火车情结,横穿波希米亚,死亡赋格

    第三章 读艺术史的女孩,塔特拉山,猎人小屋

    第四章 卫星城,沃利肖像,昨日的世界

    第五章 中国“倒爷”,骑行者俱乐部,土耳其浴室

    第六章 挥之不去的饥饿感,分裂南斯拉夫,湖底的钟声

    第七章 酒吧过夜,米兰告别

    下部 冬

    章 古树茶,故乡在塞尔维亚,撒旦的探戈

    第二章 物理老师的秘密往事,两个哑巴,赖奇克劳动营

    第三章 布尔诺之星,异乡人,冬之旅

    第四章 弗罗茨瓦夫与平行世界,叶子和臭鼬,一场风暴的结语

    第五章 “舒伯特”号列车,帝国的切片,萨尔茨堡的雨

    第六章 流亡之地,黄金时代,的游荡

    后记 在旅行和写作中确认自我

    ——

    《沿着季风的方向》

    印度:穿越北印度的火车之旅

    缅北:我私人的佐米亚

    柬埔寨:边境风云

    缅甸:开往蒲甘的慢船

    印度尼西亚:死在爪哇也不错

    老挝:白色大象

    菲律宾:跳岛记

    泰国:曼谷下城
    印度:抵挡印度洋的堤坝

    ——

    《失落的卫星》

    序幕 大巴扎、流放者和塔季扬娜

    部 吉尔吉斯斯坦

    边城浮世绘

    滞留者

    天山游记

    加加林疗养院

    邓小平大道与苏莱曼圣山

    第二部 塔吉克斯坦

    西进亚历山城
    杜尚别复调

    从帕米尔公路到瓦罕山谷

    世界尽头

    第三部 乌兹别克斯坦

    寻找乌兹别克的失落之心

    不安的山谷

    通向撒马尔罕的金色之路

    布哈拉的博弈与离散

    困守咸海的人

    第四部 土库曼斯坦

    土库曼的礼物

    第五部 哈萨克斯坦

    的小人物

    草原核爆

    七河之地

    的游牧

    尾声 扎尔肯特:进步前哨站

    致谢

    附录 一份清单

    刘子超,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职于《南方人物周刊》《G智族》。出版作品《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失落的卫星》,另译有《惊异之城》《流动的盛宴》《漫长的告别》。2019年,中亚纪实长文获评“荃球真实故事奖”特别关注作品;2021年,被评为“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青年作家”。

    印度尼西亚:死在爪哇也不错我站在这场景中,久久不能开口。即便此刻写下这些文字时,依然感到语言的无力。我深知任何一个简单的陈述句背后,都是无法想象的艰苦现实。有人说这里是炼狱,可对每天采矿的硫黄工人来说,炼狱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如同我们吃饭、散步、朝九晚五地工作一样平常。作为亚洲蕞大的火山坑,伊真火山的硫黄喷发量为世界之蕞。这被看作一种幸运。因为在人口日益密集的爪哇,城市和乡村都无法再提供更多供养。对当地人来说,挖硫黄是份得独厚的工作,更是一条现实的出路。工人们告诉我,在爪哇,一名普通教师的月收入不过一百美元,而他们可以拿到一百五十美元。
    为了不忘记这震撼的场景,我从地上拾起一块金黄色的硫黄晶体,用塑料袋包好带回中国。这样做并非有什么重大意义,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英雄行为”,只是为了深深铭记—在这样的世界,还有这样的人,在这样生活。
    突然,火山湖喷发出一阵巨大的烟雾,夹着热气和硫黄气体扑面而来。工人们纷纷扔下工具,四散躲避,而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便感到眼前一片昏暗,泪水夺眶而出,嘴里产生一股强烈的二氧化硫的酸味。我剧烈地咳嗽着,虽然戴了口罩,也毫无作用,肺叶好像都燃烧起来。
    这时,一只手把我拉向旁边的一处背风岩石——是一个硫黄工人,他看到我困在那里,便出手相。他也在流眼泪,也在大口喘气,没有任何防护措施,脸上的皱纹里全是黄色粉尘。我们蹲伏在岩石下面,等待火山平息怒气。然后我鼓足勇气,爬回人间。
    回去的路上,吉普车经过一片林中墓地。小小的墓碑,插在落满树叶的土壤里,没有文字,亦无名无姓。是的,在爪哇,我终究没有发现的事物,也没有发现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
    我见识了繁华而凌乱的雅加达,也看到被刻意回避的历史。我参观了雄伟的塔,却发现它早在一千年前即被遗弃。我整日听到伊斯兰教的唱经声,但明白那只是一种信仰,与爪哇的文明无涉。我在人群散去的火山小镇游荡,发现它美得近乎忧郁。蕞终我抵达一个强有力的存在,它用人的故事告诉我,这才是爪哇的灵魂。
    《午夜降临前抵达》记录了我在欧洲大陆的两次漫游:“夏”以搭火车的方式,“冬”以自驾的方式。
    其实去欧洲大陆的次数远不止两次。这三年来,总有各种机会让我像旧地重游的幽灵一样回到中欧,这其中或许有什么潜在的缘由,就像地心引力那样存在。我想,除了这一地区本身的魅力,中欧对我的吸引还在于它始终生长在帝国和强权的夹缝中,执拗地保持着自己的独特。它至今仍有一种强烈的撕扯和游移感,而这让三十岁的我感到了某种心灵上的契合。
    并不是说我此前遭遇过多大的不幸,以致丧失了人生的意义。在我看来,随着年纪渐长,尽可能有尊严地应付日常生活,已经是足够有意义的事。或许正因如此,我才时常觉得,需要在这平庸的现实世界中找到一个“支点”——只有找到了这个“支点”,今后的生活才会获得更有力的抓手。这恐怕也是我这一代人的共同感受。
    作为1980年后出生的一代,我们没有经历过饥饿和战争,也没有过父辈那样大起大落的人生。但我们经历了人类历变化为迅猛的三十年,目睹了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见了一波又一波的时代浪潮。我们希望找到某种恒定的东西,然而无论是故乡还是童年,熟悉的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某种层面上,遥远的中欧就像一个镜像:它也在撕扯、游移、焦虑,却依然保持了某种永恒不变的特质——有不安与刺痛,也有亲切与安慰。这种特质并非显而易见,而是需要旅行者耐心地观看、倾听。这大概也是我一次又一次回到中欧的原因。
    当然,我也喜欢旅行者的身份。正是这一身份赋予了我既可置身其中,又可超然世外的特权。在旅行中,我收获喜悦,却不必害怕乐极生悲;我见苦难,却不必担心承担重负。没人知道我是谁,而我可以成为任何人。这种自由自在的身份,若有若无的归属,大概正是如今为的东西。
    旅行之后写下什么,对我来说,就是那个获得现实世界“支点”的过程。写作时,我仍能闻到奥地利山间雪松林的松脂味,想起摩拉维亚啤酒爽朗的口感,看到自己驾驶的小汽车像玩具一样漂浮在匈牙利大平原上。如果不能以写作这一艰苦的方式对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加以确认,我总害怕有记忆会像我曾经养过的那只小猫,不辞而别。
    日本艺术家村上隆在定义他的作品时说:“在理解精致艺术跟低阶艺术界限的前提下,刻意将低阶艺术以精致艺术来操作。”这本书便是妄图以文学的手段让“廉价”的旅行写作重新焕发光芒。
    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到,也不确定如何抵达。就像我在本书中写过的一句话:“旅行中的困难不是抵达,而是如何抵达。”这不仅适用于旅行写作,也适用于生活中的诸多事情。
    好在,我已经出发。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