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诺森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变迁李志辉著9787543215450格致出版社
  • 正版
    • 作者: 李志辉著著 | 李志辉著编 | 李志辉著译 | 李志辉著绘
    •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李志辉著著| 李志辉著编| 李志辉著译| 李志辉著绘
    •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08-11-01
    • 字数:276千字
    • 页数:27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43215450
    • 版权提供:格致出版社
    • 作者:李志辉著
    • 著:李志辉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0.00
    • ISBN:9787543215450
    •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08-11-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06-12-01
    • 页数:274
    • 外部编号:405661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1 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逻辑与历程.   1.1  银行业改革的发展逻辑   1.2  的司库:改革开放前的中国银行业   1.3  中国银行业改革开放30年进程回顾 2  中国二元银行体系初步建立   2.1  中央银行变革   2.2  国有专业银行设立 3  中国多层次银行体系的构建与充实   3.1  银行杠杆对财政杠杆的替代   3.2  体制内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与政策银行的建立   3.3  体制外银行体系的增量改革 4  中国银行业商业化改革的全面推进   4.1  中国银行业多层次体系的深化与发展   4.2  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   4.3  不良资产剥离和银行体系风险化解   4.4  、企业、银行关系的重建 5  中国银行业现代化改革的攻坚   5.1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   5.2  多层次银行体系的完善 6  银行业改革与发展对中国经济的贡献   6.1  银行业与中国经济发展   6.2  银行业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实分析 7  中国银行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及选择空间   7.1  、企业与银行关系的改革问题   7.2  金融资源城乡区域分配问题   7.3  银行业竞争不充分问题   7.4  银行业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发展问题   7.5  现代金融业务发展与国际化经营问题 8 中国银行业改革经验与前景分析   8.1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经验总结   8.2 中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李志辉,南开大学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银行管理、金融风险管理、靠前金融、金融市场、财政与税收等。在靠前外学术期刊发表50余篇。主要著作有《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研究》、《中国银行业风险控制与资本充足管制研究》等。

    1 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逻辑与历程
      中国银行体系在改革30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变迁轨迹,作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核心内容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回顾与总结中国银行体系的变化发展脉络,可以深深感受到“中国智慧”的微妙与缜密。
      1.1 银行业改革的发展逻辑
      形象化地讲,中国银行业经历着从初原始的“司库”地位,演变为“政治银行家”,并向着现代“银行家”发展的路径。“司”为司职之意,“库”即是库房。司库本意是指收藏财富的地方或建筑物;特别是指用来保存公共收入,以应付支出所需的地方。所以,也指存放和支付汇集资金的地方,如金库和国库。司库也可指掌管资金或收入的人,即、公司或协会的财务总管。银行家则是一种具有特殊人力资源禀赋和风险偏好的企业家,其拥有提供专业化银行服务所承载的金融才能,是履行银行功能、提升银行效率、推动银行创新的载体。而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银行家”则是指在宏观指引下,既满足微观经营主体自身发展目标,又配套总经济发展目标,发挥银行家才能的载体。具体地讲,其是一种介于司库与银行家两者之间,配合着中国特殊转轨时期制度安排的需要,既代表利益,又包含市场要素,身兼政治家与银行家双重身份与职能的特殊经理人。 
      中国金融制度的结构与变迁是自上而下的强制变迁过程,很少有诱致变迁与之并行,“政治银行家”始终为中国金融的发展掌舵前行,并在改革的各个先期阶段发挥作用,待到时机成熟,逐渐退居“幕后”,让市场去,但时刻敏锐地观察与监督市场化过程中的障碍,量度而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统领作用。同时,中国的金融制度变迁选择了渐进式低成本改革路径,先在旧制度内培育新的金融制度安排,起到先行示范的作用,而后推动旧金融制度改良、深化,也就是存在着培育环境并分阶段推动旧制度成长的过程。之所以首先称之为改良,是因为变迁的着眼赢更多地放在金融量成长上,对金融结构、产权等深层次问题,采取了迂回、拖延的态度,在保障改革的稳定与连续的同时,等待发展平台达到合宜的状态,再逐步把改革推向第二个深化层面。
      首先来分析中国银行体系改革成长进程中的艰辛与抉择的逻辑机理。改革开放以前,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逻辑起点在于重工业优先增长目标的确定,该目标取决于当时国际、国内的

    本书为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联合组织的“中国改革30年研究与出版工程”成果之一。 围绕中国银行业发展和变迁这一主题,本书总结出了中国银行业从“司库”到“政治银行家”再到“银行家”变迁发展过程中的“中国智慧”。 本书首先分阶段回顾我国银行业发展变迁的历程轨迹,并探究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对经济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继而对改革进程进行阐述以深入分析总结出我国银行业改革的经验和教训,由此探寻我国银行业改革适应演进的轨迹,归纳我国银行业改革演进过程和路径选择的经济原理,借鉴靠前银行业发展的成果,结合我国国情,展望我国银行业未来的改革方向及发展前景。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变迁》由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