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诺森清代诗社研究胡媚媚978752039969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正版
    • 作者: 胡媚媚著 | 胡媚媚编 | 胡媚媚译 | 胡媚媚绘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胡媚媚著| 胡媚媚编| 胡媚媚译| 胡媚媚绘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461000
    • 页数:532
    • 开本:其他
    • ISBN:9787520399692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胡媚媚
    • 著:胡媚媚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86.00
    • ISBN:9787520399692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开本:其他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5-01
    • 页数:532
    • 外部编号:1166771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绪论



    一 选题价值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



    章 清代诗社的社诗总集



    节 社诗总集的编纂与结社方式的呈现



    一 《月泉吟社》在清代的范式意义



    二 文本与活动:从社诗总集看结社方式的多样



    三 民国社诗总集与旧体诗社的定型



    第二节 社诗总集的文本形态:以《红犀馆诗课》为中心



    一 《红犀馆诗课》的历次



    二 《红犀馆诗课》的结社主体



    三 《红犀馆诗课》的创作倾向



    第三节 同声集与同声社



    一 同声集的多样:以地域、群体、诗社为依托



    二 同声唱和现象及其诗社化倾向



    三 同声社的内部演变及同声集的衍生



    四 “同声相应”:清代诗人唱和的基本内核



    第四节 同声总集的编纂体例:以胡凤丹三部同声集为例



    一 皖江同声社及《皖江同声集》



    二 鄂渚同声社及《鄂渚同声集》



    三 榕城同声社及《榕城同声集》



    四 同题咏物与唱和活动诗社化



    五 社诗作品与结社环境的转变



    第二章 清代诗社的结社主体



    节 遗民诗社:耆老并称与群体身份认同



    一 甬上遗民诗社及其诗人并称群体



    二 从抗争到退隐:遗民诗社的归途



    三 遗民诗人结社举隅



    第二节 闺秀诗社:社事支流与集体创作趋向



    一 双峰并峙——蕉园诗社和清溪吟社



    二 唱和的闺阁本色



    三 女诗人结社的内外动因



    四 闺秀诗歌总集及结社势态



    第三节 八旗诗社:消寒传统与试帖诗歌创作



    一 八旗诗社典范——探骊吟社



    二 法式善消寒会及其结社脉络



    三 八旗诗社的唱和方式



    第四节 士夫诗社:宣南雅集与官儒祭祀活动



    一 宣南诗社初始阶段考



    二 嘉庆“宣南诗社”的序曲与尾声



    三 士夫诗社的唱和方式



    四 宣南社事与潜园、问梅二社



    第三章 清代诗社的特殊类型



    节 消寒会与消夏会



    一 消寒社诗总集三种



    二 消寒社集三种



    三 洪亮吉消寒会的创设和衍生



    四 消寒会的唱和方式



    五 消夏会、消夏社集及其结社模式



    第二节 耆老会



    一 追蹈唐宋遗踪:香山与洛社



    二 耆老社诗总集五种



    三 耆老会的群体规模与社集特征



    四 诗人并称群体的结社传统



    第四章 清代诗社的地域分布



    节 粤社及岭南诗派复兴



    一 粤社诗歌总集典范



    二 “南园”“西园”诗社系列



    三 粤社的结社方式及地域标签



    第二节 浙社及诗家名流提唱



    一 厉鹗、杭世骏与杭州诗社



    二 商盘与绍兴龙山诗巢



    三 朱彝尊与嘉兴鸳湖联唱



    第三节 吴社及结社环境生成



    一 沧浪社群



    二 红桥禊事



    三 园林兴废和社集盛衰



    第四节 结社中心及日本同人



    第五章 清代诗社的诗歌创作



    节 清代诗社的唱和形式



    一 分题



    二 分体



    三 分韵



    四 联句



    五 诗钟



    第二节 清代诗社的咏物主题



    一 寄托草木以结社唱酬



    二 秋柳唱和的文学效应



    第三节 清代诗社的社作批评



    一 诗选合刻及批评意识



    二 甲乙制度与品评功能



    三 诗话及外界评价体系



    第六章 清代诗社的文化阐释



    节 文学、艺术和信仰



    一 文学社与艺术社、宗教社



    二 诗人群体和场景的艺术再现



    三 题图诗创作与梁章钜结社轨迹



    第二节 诗社规约及结社宗旨



    一 真率会约的发展与演变



    二 结社宗旨与传统诗人的道德约束



    第三节 结社的政治文化环境



    一 政策与社坛



    二 书院与诗课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胡媚媚,浙江平阳人,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讲师,于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获文学博士。主要从事明清诗文研究,已出版专著《清代诗社初探》。2020年,获社会科学博士出版项目资。

    清代诗社研究是清诗研究的重要分支,由此可观照清诗发展演变的总体脉络,也可探寻相关诗人群体、地方文学的状貌。本书以社诗总集为线索和文本依据,考察其规模、形态与体例,以展示清代诗人结社方式的多样。透过结社主体、地域分布、诗歌创作等不同视角,本书试图还原清代诗学观念及审美的建构过程,分析群体趋同化创作在清人实现社交需求和情感互动等方面所发挥的功能,并结合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呈现清代诗群的修养和道德约束。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