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诺森书学众艺融通论(上下)金学智著9787567240520苏州大学出版社
  • 正版
    • 作者: 金学智著著 | 金学智著编 | 金学智著译 | 金学智著绘
    • 出版社: 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3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金学智著著| 金学智著编| 金学智著译| 金学智著绘
    •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3
    • 版次:1
    • 页数:620
    • 开本:其他
    • ISBN:9787567240520
    • 版权提供:苏州大学出版社
    • 作者:金学智著
    • 著:金学智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158.00
    • ISBN:9787567240520
    • 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
    • 开本:其他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3
    • 页数:620
    • 外部编号:1179292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辑 艺术随笔美学小品

    (本辑文章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排列)

    中国画的题跋及(1961)

    颜色美漫谈(1962)

    从“观诗”“读画”谈起(1980)

    盘马弯弓惜不发(1980)

    妙有彩凤双飞翼(1980)

    “似花还似非花”(1980)

    文似看山不喜平(1980)

    艺术随想录(1981)

    写影(1981)

    笑与泪“变调的对抗”(1981)

    线条与旋律(1982)

    鳞羽参差之美(1983)

    书法与中国艺术的格(1984)

    枯树的妙用(1984)

    绘画的模糊语言(1985)

    反复-画面感(1986)

    节奏的魅力(1987)

    从艺术是不是商品谈起(1997)

    书学与哲学(2003)

    “杂”而有感

    ——《苏州杂志》百期赞(2005)

    第二辑 书画印章 众艺鉴赏

    (本辑文章以艺术门类结合时代先后为序排列)

    《毛公鼎铭》鉴赏(1991)

    《李仲璇碑》《敬显儁碑》鉴赏(1989)

    杨凝式《题怀素酒狂帖后》鉴赏(1993)

    黄庭坚《书扇》诗中的美学(1993)

    王文治《论书绝句(颜真卿)》鉴赏(1993)

    临中有创,古茂雄秀

    ▁▁试论吴昌硕临《石鼓文》的审美(1984)

    齐白石印、书、画鉴赏各一则(2004)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品评瓦翁一联一印之浮想(2022)

    减笔不减意

    ——读梁楷《太白行吟图》有感(1983)

    “深几许”与“半遮面”

    ——以郭熙的《早春图》为例(1985)

    潘天寿“四全说”与《梅月图》题诗(2000)

    张大千与网师园(1991)

    “欸乃一声”的“奇趣”

    ——从苏轼评柳宗元《渔翁》诗说起(1992)

    雕塑美欣赏(1981)

    静与动

    ——雕塑艺术断想(1987)

    美在诗情画意中

    ——陈健行《苏州园林》摄影集序(2000)

    斟酌色调捕捉光影

    ——陆峰摄影作品赏析(2005)

    洪不谟《墨林轶事》序(1985)

    清清世界意匠新

    ▁▁读《葛鸿桢书画集》(1991)

    陈代星《中国书法批评史略》序(1998)

    往事·艺术·友情

    ——读敖普安的《真水无香》(2003)

    山水园林造型语言的“新变”

    ——读《姚永强作品集》(2022)

    钤上心香一瓣

    ——《园冶印谱》前言(2013)

    兰亭行

    ——出席中国首届书学盛会兼游兰亭(1981-2010)

    第三辑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的研寻

    (本辑文章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排列)

    “虚”与“实”

    ——艺术辩法札记(1963)

    “一”与“不一”

    ——中国美学关于艺术形式美规律的探讨(1980)

    欣赏·想象·知音

    ——音乐美学与艺术想象(1981)

    “虚”与“实”

    ——中国书法印章的结构布白艺术(1982)

    “此时无声胜有声”辨析与引申(1983)

    中西美学的综合艺术观(1984-1990)

    《吴门艺术丛书》总序(2016)

    试说“吴门书道”(2013)

    做亮吴门书道这块苏州书法的品牌(文化访谈)

    附录集评:《中国书法美学》及

    (本附录文章主要以发表时间先后为序排列)

    书法美学的当代文献

    ——评金学智教投的《中国书法美学》

    氤氲卓荦一何壮观

    —略评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及其书艺风格论

    书法美学的宏伟建筑

    ——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简评

    雄视古求索下

    ——记书法美学家金学智先生

    评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

    历史在这里复活、新生

    ——评《中国书法美学·中国书法美学思想史概观》

    弃蔽囿一隅得全象之实

    ——读《中国书法美学》的方启示

    博涉众艺移花接木

    ——我的学术生涯与治学体会

    金学智:研究中国美学从书法起步(文化访谈)

    迈步建构中国特色艺术美学之路

    ——金学智先生六十年学术人生小记

    作者著作目录

    后 记


    本书分上下两册。书法是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其线条强,涉及面广,从本质和总体上看,它是联系众艺的纽带,体现众艺的表征。本书以书学为中心轴、贯穿线,通过具体赏析和深入领悟书画、篆刻、诗文、雕塑、园林、建筑、音乐、舞蹈等众艺之美,进而管窥中国特色艺术美学的传统及其辩特质。同时又多方寻索和归纳了中国书法所具有的多质,探求众艺“异中之同”的亲缘融通关系,选论古今某些书法家和书法美学思想,列论了吴门画派与诗文的互融,由此考和诠释古代的“道”“书道”的内涵与外延,为“吴门书道”张本。书末还精选了散见于各报刊对作者代表作《中国书法美学》的论评。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