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图书]人性实验改变社会心理学的28项研究第2版心理学普识系列 美库尔特·P.弗雷 英艾登·P.格雷格 中国人民大学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库尔特·P.弗雷著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3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库尔特·P.弗雷著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3
    • ISBN:9788345643537
    • 版权提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人性实验(改变社会心理学的28项研究第2版)/心理学普识系列开本:16开
    作者:(美)库尔特·P.弗雷//(英)艾登·P.格雷格|责编:张亚捷|译者:白学军页数:366
    定价:99.0出版时间:2021-03-01
    ISBN号:9787300289601 印刷时间:2021-03-0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次:1
    印次:1  
    内容提要:
            为什么奖励常常达不到激励行为的目的?
        到底是战争让有些士兵变得冷酷无情,还是人的本性如此?
        你以为你记住的都是你记住的吗?你知道有多少记忆是你自己“编造”的吗?
        为什么有的人在互联网上会肆无忌惮地攻击别人,现实生活中却不敢这样做?
        为什么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你有时能表现得更好,有时却表现得更糟?
        为什么两个人凑在一起说别人的坏话能够迅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作为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心理属性,人性在人类共处和社会运行机制中发挥看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只有深入地研究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参透人的决定、行为、感受和情绪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我、他人和社会,收获和谐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社会心理学是*深入探讨人性的学科。作为该领域的一本经典书,本书展示了28个有趣的社会心理学实验,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人类的社会心理和行为。
    精 彩 页:
        迎合:服从群体规范
        社会人都是梦游者。
        加布里埃尔·德塔尔德(Gabriel de Tarde,1843—1904)
        法国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
        背景
        社会生活是由规范(norms)构成的,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说明哪些行为合适的规则。规范规定了某些行为(可以做某事),并禁止了其他行为(不可以做某事);规范影响着大多数社会情境,如求职面试、初次约会、高级餐厅、丧礼仪式,甚至是拥挤的电梯。最近有一次,在挤进一部电梯后,我脱口而出:“七楼,谢谢。”然后站在对角的某个人(我看不到这个人)就按了七楼的按钮,我可以在脑海中数出其他三四个与电梯有关的规范(另一个可能的规范是,不要与陌生人面对面站着)。规范能使社会互动顺利进行。
        规范可以存在于整个国家或文化的层面,并且有些规范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社会责任的规范强调一个人有责任去帮助身边急需帮助的人——帮助一个明显迷路或受伤的孩子是每个人的责任。互惠规范要求人们对他人给予的礼物或恩惠予以回报:如果一些人参加过你的婚礼,那么拒绝他们发出的邀请会很尴尬。虽然存在一些普遍的规范(如禁止谋杀、盗窃、绑架和强奸),但不同文化中的成员对这些规范的期望或接受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文化很看重“准时”(要么不来,来的话就准时到),而有的文化则尊重“随性”(什么时候到都行);有的文化鼓励婚前性行为,而有的文化则认为新娘应该是处女;有的地方追求浪漫的爱情,而有的地方则提倡包办婚姻;在有的文化中,女性从头到脚都裹得严严实实,而在有的文化中,她们几乎什么都不穿[见《国家地理》杂志时尚版(National Geographic Fashion)];有的地方的人用银器吃饭,而有的地方的人用筷子吃饭,还有的地方的人则用手抓饭吃;在有的文化中,人们尊重坚定的握手方式,而在有的文化中,人们更欢迎温和的握手方式;在有的国家中,将脚底或鞋子朝向另一个人是对他的侮辱,而在其他地方,有谁会在乎这些呢?在世界上的不同地方,人与人之间的个人空间和谈话距离也不同。如果不了解这些,我们可能会认为某个外国人很冷漠、不友好,或者过于亲密,甚至咄咄逼人。因此,规范定义了社会中的“罪恶”(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和不作为(没有做应该做的事)。
        甚至我们的饮食也受到了规范的影响。过去一直有人说:“美国人吃牡蛎,但不吃蜗牛;法国人吃蜗牛,但不吃蝗虫;祖鲁人吃蝗虫,但不吃鱼;犹太人吃鱼,但不吃猪肉;印度人吃猪肉,但不吃牛肉;俄国人吃牛肉,但不吃蛇。”这些话虽然夸张,但却凸显了饮食文化的差异。
        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常常对性行为规范的差异着迷(如果不是兴奋的话)。让年轻女孩和她们未来的大龄丈夫进行性行为是梅尔维尔岛(位于澳大利亚海岸的西部)的提维人的性行为规范,因为他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刺激青春期的开始(Goodall,1971)。新几内亚的萨比亚人认为,年轻男孩也需要性刺激,男孩们会为了获得男子汉气概而吞咽精液(由当地男子提供)(Herdt,1981)。巴西中部的梅西纳库人则生活在一套不同的规范下,他们会避免与儿童产生性接触。然而,他们认为孕育孩子是一个集体项目,即多名男性与一位女性进行性行为,从而共同促成受孕(Gregor,1985)。人们想知道这些规范是否会继续存在。
        规范可以出现在各种规模和类型的群体中,如宗教、职业、帮派、观众或家庭,甚至在个人的人际关系中也存在规范。一段亲密关系就像当年的德国(包括东德和西德)包含了两个国家的规范。每一段友谊或恋情也都有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她做饭,他收拾桌子、洗碗;她说:“我上楼小睡一会儿。”他说:“我也要。”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规范就可以发现,它们是多么普遍和重要。我们通常自动地、毫无疑问地遵守它们——人们往往遵守其所在群体的规范。在很多方面,我们都是梦游者,在社会规范的影响下梦游。
        兰格、布兰克和查诺维茨(Langer,Blank,&Chanowitz,1978)的一项实验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社交场合中是多么地盲目。一名研究助理询问不知情的被试,是否可以让自己插队到复印机前复印五页文件。她以下面三种方式进行提问:或是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她需要在临近的截稿日期前复印),或是给出一个虚假的理由(她要求使用复印机是因为她想复印),或是根本不提供理由(只是提出复印要求)。正如你所预料的,当助理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时,被试的服从度更高(94%),而当她完全不提供理由时,被试的服从度相对较低(60%)。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被试在虚假理由条件下的服从度(93%)与合理理由条件下的服从度一样高,仅仅听到有人为将要发生的事情提供一个理由就足以激活社会规范——即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的正当请求。而且,重要的是,当助手询问是否能够插队到前排复印20份文件时,被试的服从度降低了,特别是在虚假理由和无理由条件下(两种条件下被试的服从度仅为24%,而在合理理由条件下的服从度为42%)。显然,当面临更多时间和精力上的需求时,人们就会停止对规范的自动服从。
        P1-3
    作者简介:
        白学军,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译著有《心理学的邀请(第三版)》《发展心理学》《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探索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等。
    目录:
    第1章    迎合:服从群体规范
    第2章    认知冲突:行为如何改变态度
    第3章    火的洗礼:困苦成就喜好
    第4章    服从命令:令人震惊的服从权威实验
    第5章    “谁,我?”:紧急情况下,旁观者为何仅“旁观”
    第6章    蟑螂与人:表现的社会提升与抑制
    第7章    我们和他们:基于细小社会类化的歧视
    第8章    仁慈的撒玛利亚人:当情境因素战胜个人特质
    第9章    移除记号笔的魔力:奖励的隐性成本
    第10章    窃贼情境:行为中的行动者-观察者偏差
    第11章    我们是第一!沐浴在他人的荣誉中
    第12章    蒙面的暴徒:去个体化在反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第13章    熟悉导致喜欢:曝光对喜欢的影响
    第14章    内省鲜为人知的缺点
    第15章    你曾经期望什么:外貌刻板印象的行为确证
    第16章    加尔文主义的难题:无意识地制造好兆头
    第17章    所见皆所信:拥护者对媒体偏见的看法
    第18章    爱你的邻居还是爱你自己?移情是利他主义的一个源泉
    第19章    合二为一:扩展自己,容纳他人
    第20章    眼睛快于思维:相信先于质疑
    第21章    虚构的记忆:现在重构过去
    第22章    目的陷阱:情绪控制中的反向加工
    第23章    数字诊断:挖掘无意识的技术工具
    第24章    思维的框架:选择冒险还是谨慎行事
    第25章    被排斥的愤怒:排斥使人大发雷霆
    第26章    亲社会流言:分享坏的能促进好的
    第27章    爱的关注:克服存在恐惧的良方
    第28章    惩罚罪犯:自由意志的动机性信念
    参考文献及扩展阅读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