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图书]历史研究上下卷 世纪文库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学家代表作品从人类整体文明演进来看待历史梳理了21种成熟的文明
  • 本店商品限购一件,多拍不发货,谢谢合作。
    • 作者: 阿诺德·汤因比著
    • 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诺森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阿诺德·汤因比著
    •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 ISBN:9789858320368
    • 出版周期:旬刊
    • 版权提供: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历史研究(套装上下卷) [A Study of History]
    作 者:
     [英] 阿诺德·汤因比 著,[英] D·C·萨默维尔 编,郭小凌,杜挺广,梁洁 等 译
    定价:
     128.00元
    ISBN号:
     9787208088580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0-01-01
    编辑推荐
        汤因比的开创性工作,打破了前人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研究模式,而是从全球的视角,从人类整体文明演进来看待历史。在《历史研究》里,汤因比梳理了21种成熟的文明——西方社会、东正教社会(东正教-拜占庭社会、东正教俄罗斯社会)、阿拉伯社会、伊朗社会、古印度社会、远东社会(中国社会、朝鲜-日本社会)、希腊社会、叙利亚社会、印度社会、中国社会、米诺斯社会、苏美尔社会、赫梯社会、巴比伦社会、埃及社会、安第斯社会、墨西哥社会、尤卡坦社会和玛雅社会,历数它们从兴起、强盛到衰亡、解体的过程。在汤因比之前,从来没有人以这种模式研究过人类历史,汤因比倚仗超人的学术能力,以一人之力,完成了这项宏大的研究,并且对后世的历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内容介绍
       在《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历史研究(套装上下卷)》中,作者阿诺德·汤因比和D·C·萨默维尔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他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文库:历史研究(套装上下卷)》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作者介绍
        阿诺德·汤因比,1889年4月14日生于伦敦,卒于1975年10月22日。英国历史学家。牛津大学毕业,曾任该校研究员(1912-191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曾在英国外交部情报部工作(1915);战后作为英国代表团的成员出席过巴黎和会(1919)。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先后担任过伦敦大学教授(1924)、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部长(1925)、伦敦大学国际关系史教授。二次大战时期曾任英国外交部调查部长(1943-1946)。1921年他计划巨著《历史研究》,1927-1928年着手写作。1934-1961年出版了12卷,评述世界历史,注重无文字记载的文明和欧洲以外地区文明,提出一种以分析各种文明的循环和衰落为基础的历史哲学。因其他事务1939-1943年任皇家国际事务学会外事部研究室主任。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历史研究的单位
    第二章 诸文明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 各个社会的可比性
    第一节 诸文明与原始社会
    第二节 对文明统一性的误解
    第三节 关于诸文明可比性的案例
    第四节 历史、科学与虚构
    第二部 文明的起源
    第四章 问题的提出以及为何无法解决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种族
    第三节 环境
    第五章 挑战与迎战
    第一节 神话线索
    第二节 相关的神话
    第六章 抵抗逆境的美德
    第七章 环境的挑战
    第一节 艰苦地区的刺激
    第二节 新地方的刺激
    第三节 打击的刺激
    第四节 压力的刺激
    第五节 缺失的刺激
    第八章 “中庸之道”
    第一节 足够与过量
    第二节 三方面的比较
    第三节 两种流产的文明
    第四节 伊斯兰教对基督教的影响
    第三部 文明的成长
    第九章 停滞的文明
    第一节 波利尼西亚文明、爱斯基摩文明与游牧民族文明
    第二节 奥斯曼文明
    第三节 斯巴达文明
    第四节 一般特征
    注:作为语言传播载体的海洋和草原
    第十章 文明成长的本质
    第一节 两条虚假的路径
    第二节 迈向自决之路
    第十一章 成长的分析
    第一节 社会与个体
    第二节 个体的归隐和复出
    第三节 少数创造性群体的归隐和复出
    第十二章 成长过程的差异
    第四部 文明的衰落
    第十三章 问题的性质
    第十四章 决定论者的解决方案
    第十五章 对环境控制力的丧失
    第十六章 自决的失败
    第五部 文明的解体
    第十七章 解体的性质
    第十八章 社会机体的分裂
    第十九章 灵魂的分裂
    第二十章 解体社会与个体之问的关系
    第二十一章 解体的节 律
    第二十二章 解体的趋同
    编者说明和表格
    论点摘要
    编者说明
    第六部 大一统国家
    第二十三章 目的还是手段?
    第二十四章 永恒的幻想
    第二十五章 “为人作嫁”
    第七部 普世教会
    第二十六章 关于普世教会与文明关系的不同观点
    第二十七章 文明在教会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十八章 尘世纷争的挑战
    第八部 英雄时代
    第二十九章 悲剧的进程
    第九部 文明在空间上的接触
    第三十章 研究领域的拓展
    第三十一章 同时代文明的碰撞
    第三十二章 同时代文明碰撞的戏剧性
    第三十三章 同时代文明碰撞的后果
    第十部 文明在时间上的接触
    第三十四章 复兴的概况
    第十一部 历史规律与自由
    第三十五章 问题
    第三十六章 人类事务服从“自然规律”
    第三十七章 人性对于自然规律的抗拒
    第三十八章 上帝的律法
    第十二部 西方文明的前景
    第三十九章 这种探究的必要性
    第四十章 先验的答案难以服人
    第四十一章 文明史的证据
    第四十二章 技术、战争与政府
    第四十三章 技术、阶级斗争与就业
    第十三部 结论
    第四十四章 本书是如何写成的
    论点摘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发挥作用的力量并非来自一个国家,而是有着更广泛的动因。这些力量对每个局部都发生了作用,除非对作用于整个社会的这些力量加以全面考察,否则就无法认识在各个局部发挥作用的力量。一种同一的、总的动因会对不同的局部产生不同的影响,因为每个局部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同样动因所驱使的各种力量做出反应并起到自己的作用。我们可以说一个社会在其存在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该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不得不采取的方式自行加以解决。每个问题的出现,都是一种需要经受考验的挑战。经过一系列考验,这个社会的各个成员逐步使自身与其他成员区别开来。在整个过程中,如果不在某种程度上考虑其他成员的类似或不同行为,如果没有把接二连三的考验看作是整个社会生命中的连续事件,那么要把握在一种特定的考验之下任何一个特定成员的行为具有什么重要意义是不可能的。 这种解释历史事实的方法,借助一个具体的例证,或许可以说得更清楚一些。这个例子引自公元前725—前325年间,也就是在4个世纪期问的古希腊城邦的历史。 这一时期开始后不久,由这些为数众多的国家构成的社会便面临着人口对生活资料的压力问题。当时的希腊人显然几乎完全靠他们本土的各种农业生产来获取生活资料,满足自身的消费。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各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与危机进行抗争。某些城邦,如科林斯与哈尔基斯,依靠夺取并移民海外农业区域——在西西里岛、意大利南部、色雷斯和其他地区——来安置自己的过剩人口。这种希腊的殖民地只是扩大了希腊社会的地理范围,没有改变它的特征。另一方面,某些国家谋求使自己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异的解决方案。 例如,斯巴达通过攻击和征服它的希腊近邻,满足了该国公民对土地的渴求。结果,斯巴达仅仅获得了必要的附加土地,代价是同自己治下的邻人进行顽强、不断的战争。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斯巴达的政治家被迫将斯巴达人的生活彻底军事化。为此,他们恢复和改造了一些希腊社会所共有的某些原始的社会制度,而当其时,在斯巴达,如同在别的地方一样,这些制度正处于行将消亡的状态之中。 雅典以不同的方式对人口问题做出了反应。为了出口,它使自己的农业生产专门化,并开始制作供外销的手工业产品。随后它又改进了自己的政治制度,赋予因经济更新而滋生的新阶级以公平的政治权力。换句话说,雅典的国务活动家通过成功地推行一场经济和政治革命,得以避免了一场社会革命。他们由影响他们自身的问题而发现了解决共同问题的方法,顺便为整个希腊社会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当伯利克里在他自己的城邦发生物质财富危机、宣称雅典是“希腊的学校”的时候,他指的正是这个意思。 从这个观察角度出发,把整个希腊社会而非雅典、斯巴达、科林斯或哈尔基斯。作为研究的领域,我们便能够理解在公元前725—前325年期问这些社会的历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也能理解由这一时期向下个时期过渡的重要意义。倘若我们孤立地在哈尔基斯史、科林斯史、斯巴达史或雅典史中寻求能够加以理解的研究领域,那么问题的答案就是不可能找到答案。从这一点出发,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哈尔基斯的历史和科林斯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是正常的历史,斯巴达和雅典的历史则是因采取了不同的方向而脱离了常规的历史。我们无法解释发生这种脱离的原因,历史学家们倾向于认为,斯巴达人和雅典人由于在希腊历史的初始时期便具有一些先天的特殊品质,因此与其他希腊人有所不同。这无异于说斯巴达和雅典的发展是因为它们压根儿就完全没有发展;这两支特殊的希腊人从故事的开头到结尾都与众不同。然而,这一假设却与现成的历史事实相矛盾。以斯巴达为例,设在雅典的英国考古学院所进行的考古发掘已出土了惊人的证据表明,直至大约公元前6世纪中叶,斯巴达人的生活与其他希腊社会并没有什么明显不同之处。在所谓的希腊化时代,雅典传输到整个希腊世界的特点(与斯巴达相对立的那些特点,其特殊的转变证明是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同样是后来通过努力获得的,这些特点的起源从一般角度观察才能得到理解。 ……
     
     
    ..........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