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此间风雅/大家小像97875205271中国文史
    • 作者: 郑振铎//余冠英|责编:梁玉梅著 | 郑振铎//余冠英|责编:梁玉梅编 | 郑振铎//余冠英|责编:梁玉梅译 | 郑振铎//余冠英|责编:梁玉梅绘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郑振铎//余冠英|责编:梁玉梅著| 郑振铎//余冠英|责编:梁玉梅编| 郑振铎//余冠英|责编:梁玉梅译| 郑振铎//余冠英|责编:梁玉梅绘
    •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1-04-01
    • 字数:243.000千字
    • 页数:257
    • 开本:16开
    • ISBN:9787520527231
    • 版权提供: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郑振铎//余冠英|责编:梁玉梅
    • 著:郑振铎//余冠英|责编:梁玉梅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2.00
    • ISBN:9787520527231
    • 出版社:中国文史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21-04-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4-01
    • 页数:257
    • 外部编号:3117553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目录
    章 沈从文:执拗的拓荒者
    敬爱的畏友 巴 金 / 2
    执拗的拓荒者 刘北汜 / 6
    古稀之年,硕果累累 刘北汜 / 11
    陶瓷专家沈从文 李维善 / 14
    他是真正的主人 王亚蓉 / 17
    次拜访 吴素乐 / 20
    沈从文的小说世界 吴素乐 /
    《边城》纪事 吴素乐 / 26
    船上花猪睡容美 胡 戟 / 29
    沈氏文物学 胡 戟 / 31

    第二章 蔡元培:是真虎,必有风
    蔡元培有真器局、真度量 梁漱溟 / 36
    蔡先生引我到北大 梁漱溟 / 39
    一面有容,一面率真 梁漱溟 / 42
    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顾颉刚 / 44
    敞开胸怀,开气象新 顾颉刚 / 48
    蔡元培与南洋公学 蔡朝晖 / 50
    蔡元培与襁褓中的青岛大学 马庚存 / 54
    蔡先生的兼容并包 郑天挺 / 60
    蔡师鼓励我留学印度 魏风江 / 63

    第三章 梅兰芳:浩荡美国行
    就是破产,我也要到欧美一游 齐如山 / 68
    到平后,一定要看一次梅剧 齐如山 / 71
    一路行来一路优待 齐如山 / 74
    美剧界的叹服 齐如山 / 77
    观众的奇思妙想 齐如山 / 86
    政界:盛大招待 齐如山 / 89
    商会:欢迎梅君 齐如山 / 94
    学界:推崇备至 齐如山 / 104
    侨胞:与有荣焉 齐如山 / 113
    新闻界:如有材料,很盼寄来 齐如山 / 121
    民众:谈梅兰芳,看梅兰芳,听梅兰芳 齐如山 / 125
    获赠:名至实归 齐如山 / 130

    第四章 张大千:试学唐三藏,还不能到西天?
    青城峨眉写生记 肖建初 张心瑞 / 136
    试学唐三藏,还不能到西天? 肖建初 张心瑞 / 138
    敦煌行 张心智 / 142
    敦煌双雄 王子云 / 150
    大千世界 冯幼衡 / 152
    大千居士下厨记 蒹 葭 / 165

    第五章 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
    烟云、山雨和黄昏 傅小石 傅二石 / 170
    比印象派更印象派 沈左尧 / 172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沈左尧 / 175
    天才与天才的相遇 沈左尧 / 177
    在学术上战胜敌国 沈左尧 / 180
    好画送知己 赵清阁 / 183
    二万三千里之壮游 亚 明 / 188
    江山如此多娇 关山月 / 192
    能者为师的情谊 关山月 / 196
    傅氏皴法 宋振庭 / 198
    无动作的有声电影 丁观加 / 201

    第六章 程砚秋:功夫者,工夫也
    巧演《锁麟囊》 刘斌昆 / 206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刘斌昆 / 211
    艺术长于借鉴 刘斌昆 / 213
    御霜簃的人品和戏品 俞振飞 / 215
    功夫者,工夫也 侯喜瑞 / 218
    德国艺术行 胡天石 / 221
    台下是才子,台上是佳人 谦 斋 / 2
    梅、程合璧 赵荣琛 / 225
    在师父身边的日子 赵荣琛 / 228

    第七章 朱自清:平淡中的绚烂
    明圣湖边两少年 朱 韵 朱 韶 /
    平淡中的绚烂 余冠英 /
    扬州巧遇 余冠英 / 242
    有时只写一二句 朱维之 / 246
    鼓励现代文学 刘北汜 / 248
    一点小事,没什么 彭允中 / 251
    做学问要讲实 彭允中 / 253
    忠厚而笃实的君子 郑振铎 / 255

    本书收录文章的作者既有郑振铎、巴金等文学大家,又有关山月、王子云、刘斌昆等艺术大家,既有梁漱溟、齐如山等文化名人,又有余冠英、顾颉刚、刘北汜等著名学者,他们用精彩而细腻的文字,托出栩栩如生的大家印记。
    郑振铎(1898—1958):字西谛,浙江温州人。著名社会活动家、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并开始发表作品。1920年与沈雁冰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创办《文学周刊》与《小说月报》,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等。1931年秋,任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两校中文系教授。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出版《鲁迅全集》,主编《民主周刊》。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文物局局长,兼考古研究所、文学研究所所长。1958年10月17日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因飞机殉职。
    余冠英(1906—1995),江苏扬州人,中国古典文学专家。1931年于清华大学,后在清华大西南大等校任教。1952年任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后任文学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遗产》杂志主编。由他主持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是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成果,经他主持编选的《唐诗选》,为的唐诗选本之一。生致力于古典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培育出大批人才。

    敬爱的畏友巴金我说过,我在从文家做客的时候,他编辑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和读者见面了。单是为这个副刊他就要做三方面工作:写稿、组稿、看稿。我也想得到他的忙碌,但从未听见他诉苦。我为《文艺》写过一篇散文,发刊后我拿回原稿。这手稿我后来捐赠北京图书馆了。我的钢笔字很差,墨水浅淡,只能说是勉强可读,从文却用毛笔填写得清清楚楚。我真想谢谢,可是我知道他从来就是这样工作,他为多少年轻人看稿、改稿,并设法介绍出去。他还花钱刊印一个青年诗人的本诗集并为它作序。不是听说,我亲眼见到那本诗集。
    从文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不喜欢表现自己。可是我和他接触较多,就看出他身上有不少发光的东西。不仅有很高的才华,他还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他工作多,事业发展,自己并不曾得到什么报酬,反而引起不少的吱吱喳喳。那些吱吱喳喳加上多少年的小道消息,发展为今天所谓的争议,这争议曾经一度把他赶出文坛,不让他给写进文学史。但他还是默默地做他的工作(分派给他的新的工作)。在困难的条件下,一样地做出出色的。我接到从香港寄来的那本关于中国史的大书,一方面为老友新的成就感到兴奋,一方面又痛惜自己浪费掉的几十年的光阴。我想起来了,就是在他那个新家的客厅里,他对我不止讲过一次这样的话:“不要浪费时间。”后来他在上海对我,对靳以,对萧乾也讲过类似的话。我当时并不同意,不过我相信他是出于好心。
    我在达子营沈家究竟住了两个月还是三个月,现在讲不清楚了。这说明我的病(帕金森氏综合征)在发展,不少的事逐渐走向遗忘。所以有必要记下不曾忘记的那些事情。不久靳以为文学季刊社在三座门大街14号租了房子,要我同他一起搬过去,我便离开了从文家。在靳以那里一直住到第二年7月。
    北京图书馆和北海公园都在附近,我们经常去这两处。从文忙,但在同一座城里,我们常有机会见面,从文还定期为《文艺副刊》宴请作者,我经常出席。他仍然劝我不要浪费时间,我发表的文章他似乎全读过,有时也坦率地提些意见,我知道他对我很关心,对他们夫妇,我只有好感,我常常开玩笑地说我是他们家的“食客”,今天回想起来,我还感到温暖。1934年《文学季刊》创刊,兆和为创刊号写稿,她的篇小说《湖畔》受到读者欢迎。她的短篇集后来就收在我主编的《文学丛刊》里。
    我提到坦率,提到真诚,因为我们不把话藏在心里,我们之间自然会出现分歧,我们对不少的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可是我要承认我们有过辩论,却不曾有争论,我们辩是非,并不争胜负。
    在从文和萧乾的书信集《废邮存底》中还保存着一封他给我的长信《给某作家》(1937年)。我1935年在日本横滨编写的《点滴》里也有一篇散文《沉落》是写给他的。从这两封信就可以看出我们间的分歧在什么地方。
    1934年我从北平回上海,小住一个时期,动身去日本前为《文学》杂志写了一个短篇《沉落》。小说发表时我已到了横滨。从文读了《沉落》生气,写信来质问我:“写文章难道是为着泄气?!”我也动了感情,马上写了回答。我承认“我写文章没有一次不是为着泄气”。
    他为什么这样生气?因为我批评了周作人一类的知识分子。周作人当时是《文艺副刊》的一位主要撰稿人。从文常常用尊敬的口气谈起他。其实我也崇拜过这个人,我至今还喜欢读他的一部分文章,从前他思想开明,对我国新文学的发展有过大的贡献。可是当时我批判的、我担心的并不是他的著作,而是他的生活、他的行为。从文认为我不理解周,我看倒是从文不理解他。可能我们两人对周都不理解,但事实是:他终于做了为侵略者服务的汉奸。
    回国以后,我还和从文通过几封长信继续我们这次的辩论,因为我又发表过文章,针对另外一些熟人,譬如对朱光潜的批评,后来我也承认自己有偏见、有错误。从文着急起来,他劝我不要“那么爱理会小处”“莫把感情火气过分糟蹋在这上面”。他责备我:“什么米大的小事如×××之类的闲言小语也使你动火,把小东小西也当成了敌人。”还说:“我觉得你感情的浪费真极可惜。”我记不起我怎样回答他,因为我那封留底的长信在“”中丢失了,派抄走了它,就没有退回来。但我记得我想向他说明我还有理,不会变成狂吠的疯狗。我写信,时而激动,时而停笔发笑,我想他有可能担心我会发精神病。我不曾告诉他,他的话对我是连声的警钟,我知道我需要克制,我也懂得他所说的“在一堆沉默日子里讨生活”的重要。我称他为“敬爱的畏友”,我衷心地感谢他。当然我并不放弃我的主张,我也想通过辩论说服他。
    我回国那年年底又去北平,靳以回天津照料母亲的病,我到三座门大街结束《文学季刊》的事情,给房子退租。我去了达子营从文家,见到从文伉俪,亲热。他说:“这一年你过得不错嘛。”他不再主编《文艺副刊》,把它交给了萧乾,他自己只编辑《大公报》的《星期文艺》,每周出一个整版。他向我组稿,我一口答应,就在14号的北屋里,每晚写到深夜,外面是严寒和静寂。北平显得十分陌生,大片乌云笼罩在城市的上空,许多熟人都去了南方。我的笔拉不回两年前同朋友们欢聚的日子,屋子里只有一炉火,我心里也在燃烧,我写,我要在暗夜里叫号。我重复着小说中人物的话:“我不怕……因为我有信仰。”文章发表的那天下午我动身回上海,从文、兆和到前门车站送行。“你还再来吗?”从文微微笑,紧紧握着我的手。我张开口吐出一个“我”字,声音就哑了,我多么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离开他们!我心里想:“有你们在,我一定会再来。”我不曾失信,不过我再来时已是14年之后,在一个火热的夏天,城市充满阳光,北平解放了。
    观众的奇思妙想齐如山在纽约演戏的晚,观客就没有不满意的。出梅(兰芳)君演《汾河湾》,进窑的一段演完后,观客大鼓掌,“叫帘”(CurtainCall)到五次。第二出《青石山》,是朱桂芳与刘连荣合演,朱桂芳耍大刀下场,极受欢迎,“叫帘”也有三次。第三出梅君舞剑一段,“叫帘”五次。末一出《刺虎》,这出更受欢迎,“叫帘”竟到了十五次,这实是剧场不多见的事情。演完以后,各界纷纷地送花篮、花把庆贺,花篮共有五十多个,花把有二十多个,梅君都抱不开了,赠花的还陆续地递给他,他又不能不接,于是拿着这一个,掉了那一个,引得台下乐个不得了。
    又一位老太太看了《打渔杀家》,说:“中国的姑娘真好!无论自己多么不愿意,也要委曲求全,使她的父亲高兴。我们美国的姑娘,就永远不会将就人!”这大概是有所感的话。
    又一位老太太,看了《刺虎》说:“费贞娥替她的皇帝报仇,思想真是高超,令人佩服。看她当着一只虎的面就笑,一背脸就恨,以那么年轻可爱的小姑娘竟有这样大的心事,又悲伤她的皇帝,又要敷衍她恨的仇人,她那心里不晓得多难受呢!梅君也真能做得到家!”有一位老太太对梅君说:“你生得这样好看,薛仁贵一定爱你,他赔礼的时候,就是你再多一会儿不理他,他一定还得想法子来央告你,你往后不要轻轻儿地就回心转意地就答应了他——非难难他不可。”又一位老太太对梅君说:“我看了好几回戏,总没有看见你的手,直到今天看了《打渔杀家》,才得看见。你这两只手生得可是美观,不宽不狭,不长不短,不肥不瘦,指尖不秃不尖,皮肤又白又嫩,真是好看极了!我简直没见过这样美的手!可是你为什么把这么好看的手,永远用袖子遮起来呢?我盼望你以后演戏务必穿短袖,好使你那美丽的手,永远露在外面,让人可以看见。”又一位老太太看了《醉酒》,来对梅君说:“皇帝约会下在一处饮酒,等人家把地方也打扫干净了,酒食也预备好了,他可一去不回来,杨贵妃怎么能够不难过,不闷得慌呢?心里难受发闷,就要借酒消愁,可是也就醉,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也替你怪有气的。不过我想若是你,派人去请皇帝,他一定会来的,既然他平常那么爱你,你为什么不派人去请他呢?”又一位老太太,看了《打渔杀家》,也到后台来说:“可惜这么一位很可爱、很孝顺的小姑娘,闹了这么个大乱子,就逃跑了,她以后跑到哪里去了呢?我很想知道知道!”我们告诉她说:“她以后跑到一个城市,恰巧就遇见她的未婚夫,这也是一位又勇敢又俊秀的少年英雄。以后二人就结婚了,并且二人相爱,很幸福地一同生活着!”这位老太太听了高兴,说:“这样的老太师实在应该杀,可是这样可爱的小姑娘,却不应该受罪,老天这报应,怎么就这样对付呢?”类似这种有趣的议论得多,可惜隔的日子太久,都不大记得了。这种评论乍看虽似颇幼稚,与戏剧的组织没什么关系,但因此足见他们的确把戏里情节和现实打成一片了,就是不通言语的人们,也深深地了解,深深地感动了。这正是戏剧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总计在纽约演了五个星期的戏,天天来看戏的人固然不见得有,但是看过五六次、十几次的的确很多,所以观客对于戏中情节和做工明了的人,也比多。在初演的时候,虽然有极详细的说明,但是演到可乐的地方观客们未必就乐,等到演了一个星期以后,凡是剧中有滑稽可笑的地方,观客也必定大笑,由此足见已经比起初明了得多了。
    在纽约演戏的末一晚,刚演完要闭幕时,台下有人提议说:“梅君在纽约已经演完,不再续演,我们没有机会再看这样好戏了,可否让我们与梅君握握手,表示表示谢意?并祝梅君成功?”梅君立刻答应了。于是在台上摆了两张桌子,梅君站在桌子里面,大家上台站在桌子外面,和梅君握手,由右边上来,左边下去。一直握了几十分钟的工夫,还是好些人在那里拥挤着等,总也完不了,我们很纳闷:何以还有这些人?后来一详细察看,才知道有许多人下去以后,又转上来再拉手,不禁失笑。
    自在纽约演戏头起,所有来看戏的人差不多都穿礼服,情形很庄重。到了旧金山,在中国戏园演戏的头一晚,上座极满。可是中国人比较多,所以台下人声颇嘈杂,吸烟的有,嗑瓜子的有,小孩子哭的也有,颇有些像在中国戏园子里似的。后来经华侨邝秉舜君上台演说,梅君的戏是怎样高尚,这次来到美国是怎样的郑重,于国际上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看戏的人也应该自以人格自重等等的话。以后台下居然把烟卷、瓜子等都取消了,观客也安静。这固然是观客自爱,但也可见大家对梅君的重视。
    观客对梅君的各出戏都很欢迎,评论的是《刺虎》《打渔杀家》《汾河湾》《醉酒》。可是看完拍掌烈的,却是各种舞,尤其欢迎剑舞,朱桂芳舞刀也很受欢迎。在纽约和芝加哥没有演《别姬》《散花》,到了旧金山因为有许多人要求,才开始演这两出,观客也地欢迎。《别姬》一戏,叫座的力量比哪出都大,在罗森的末一个戏就是用《别姬》作大轴子。华侨们却特别欢迎《廉锦枫》。
    美国的习惯是每逢星期三、星期六总演白天戏,观客大半都是女子。按平常的情形不大容易满座,可是这次梅君演白天戏,没有不满座的,所以大家都认为这是一种极特别的情形。
    在美国一共演了七十二天戏,大致有五十几天满座,其余至少也有七八成,所以票价由五元涨到了十二元,由此可见观客的拥挤了。

    《此间风雅》重点展示沈从文、蔡元培、朱自清、梅兰芳、徐悲鸿、张大千、程砚秋等大师们在市井人生、平凡日子中展现出来的风雅情趣。这种美好生活呈现出来的理想状态,是人类文明的永恒追求,不会为时间湮没。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