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成语谜语故事选9787533453657福建教育
    • 作者: 陈亢//蓝原//淑琴著 | 陈亢//蓝原//淑琴编 | 陈亢//蓝原//淑琴译 | 陈亢//蓝原//淑琴绘
    •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亢//蓝原//淑琴著| 陈亢//蓝原//淑琴编| 陈亢//蓝原//淑琴译| 陈亢//蓝原//淑琴绘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0-07-01
    • 页数:194
    • 开本:32开
    • ISBN:9787533453657
    • 版权提供:福建教育出版社
    • 作者:陈亢//蓝原//淑琴
    • 著:陈亢//蓝原//淑琴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3.00
    • ISBN:9787533453657
    • 出版社:福建教育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0-07-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0-07-01
    • 页数:194
    • 外部编号:194654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成语故事篇
    暗箭伤人/3
    按图索骥/4
    拔苗长/5
    百发百中/6
    百闻不如一见/7
    抱薪救火/8
    杯弓蛇影/9
    别开生面/10
    宾至如归/11
    病入膏肓/12
    不求甚解/13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4
    不敢越雷池一步/15
    不翼而飞/16
    沧海一粟/17
    草木皆兵/18
    车载斗量/18
    程门立雪/19
    唇亡齿寒/20
    打草惊蛇/21
    道听途说/
    东施效颦/24
    对牛弹琴/25
    非驴非马/26
    飞黄腾达/27
    凤毛麟角/28
    负荆请罪/28
    刚愎自用/30
    高枕无忧/31
    瓜田李下/32
    画蛇添足/33
    过门不入/34
    骇人听闻/35
    海市蜃楼/36
    汗马功劳/37
    邯郸学步/38
    涸辙之鲋/39
    狐虎威/40
    虎口余生/41
    画龙点睛/42
    家喻户晓/44
    价值连城/45
    江郎才尽/46
    脚踏实地/47
    揭竿而起/48
    金石为开/49
    锦囊佳句/50
    尽善尽美/50
    精卫填海/51
    井底之蛙/52
    鞠躬尽瘁/53
    开天辟地/54
    刻舟求剑/55
    克己奉公/56
    滥竽充数/57
    老马识途/58
    梁上君子/58
    临危不惧/59
    买椟还珠/60
    盲人摸象/62
    毛遂自荐/63
    门庭若市/64
    明察秋毫/65
    名落孙山/66
    南轲一梦/67
    南辕北辙/68
    怒发冲冠/69
    抛砖引玉/70
    鹏程万里/71
    匹夫之勇/72
    破釜沉舟/73
    七步之才/74
    歧路亡羊/75
    杞人忧天/76
    黔驴技穷/77
    请君入瓮/78
    曲高和寡/79
    绕梁三日/80
    如鱼得水/81
    塞翁失马/82
    三令五申/83
    势如破竹/84
    手不释卷/85
    守株待兔/86
    四面楚歌/87
    螳螂捕蝉/88
    铁杵磨针/89
    挺身而出/90
    投笔从戎/91
    图穷匕现/93
    望洋兴叹/94
    危如累卵/95
    卧薪尝胆/96
    悬梁刺股/97
    叶公好龙/98
    一鼓作气/98
    愚公移山99
    朝三暮四/100
    指鹿为马/101
    走马观花/102
    谜语故事篇
    荀子写的《蚕赋》/107
    大鸟/107
    秦始皇改“栗”为“秦”/109
    曹娥碑上的谜/110
    千里草/111
    添字得驴/112
    一合酥/113
    曹操考华陀/114
    门上题“活”字/115
    借鼓讥孙抱/115
    李白斥县令/116
    请李学士起名/118
    巧撵秦桧/119
    苏东坡与谜语/119
    谐音对儿/120
    苏东坡要什么/122
    以谜猜谜/1
    咸蛋和石榴/124
    借用具/124
    两谜一底/125
    王安石字谜招书童/126
    灯谜奇案/126
    “王”不出头谁作“主”/127
    于谦的咏物诗/129
    祝枝山猜哑谜/130
    诗谜评文/131
    众谜一底/131
    唐伯虎填诗/132
    虫二/133
    点心店/134
    “二三点”和“七八刀”/135
    人名谜联/137
    对联的奥秘/138
    郑成功招贤/138
    灯谜联难倒君臣/139
    纪昀泄密/141
    亭台匾额/141
    奇怪的药方/143
    为慈禧作画/144
    鲁班修庙/145
    小娥报仇/146
    秀才借衣/147
    三媳妇回娘家/148
    来人是谁/149
    秀才问路/150
    “东”先生和“吉”先生/151
    谜底吃谜底/152
    奇联/152
    靴匠挂匾/153
    赠联/154
    农夫巧戏秀才/155
    小指头/156
    天上?上天?/157
    牧童添题/158
    寻找摇钱树/159
    “灰”字谜/159
    这间铺子卖什么/160
    谜语对联/161
    情报/162
    管医生的“情报”/163
    鲜花绸带上的字谜/165
    暗号/166
    树洞的秘密/168
    米寿/169
    吃西瓜/169
    他们姓什么/170
    画谜之争/171
    孙子戏爷爷/172
    奇怪的批语/173
    几时接表哥/174
    巧联得安宁/174
    他到过哪些地方/175
    怪物斯芬克斯/176
    伏尔泰的谜语/177
    附录(谜语精选)/178
    字谜/178
    词语谜/179
    成语谜/180
    人名谜/181
    地名谜/182
    书名、电影名谜/183
    自然现象谜/184
    农业、植物谜/186
    动物谜/188
    人体及生理现象谜/189
    用物谜/191
    哑谜/193

    。。。

    家喻户晓汉朝时,有个女子叫梁姑姊。有,她外出回来,看见 家中正浓烟滚滚。正好这,她哥哥的儿子也正在她家中。 因此家中有哥哥的一个孩子和自己的两个小孩。她冒着浓烟往 屋里冲,本想是先抱出哥哥的儿子。可是由于浓烟太大,小孩的哭声一时无法辨清,等抱出来一看,发现是自己的一个孩子,哥哥的孩子还在屋里。这时,大火越燃越旺,她急得大哭起来,这该怎么办呀!我这样不是背上了自私,只顾自己儿子的恶名吗?我怎么能够把我的原意“户告人晓”呢?这样我还有什么脸活在世上啊!于是,她不顾滚滚浓烟,还是往屋里冲去。可终因火势猛烈,被烧死在屋中了。 户告人晓,意思也就是家家互相转告,人人都知道。现在,人们把这个成语写作“家喻户晓”。喻,晓,即明白,了解。让家家户户都知道。例句:我们应当让亚运会的消息家喻户晓,让全国人民都来关心支持广州亚运会。 价值连城春秋时楚国有个人叫卞(bian)和。他在荆山得到一块没有加工过的玉璧,便拿去献给楚厉王。楚厉王和大臣们以及玉工看了以后,都认为这只不过是块一般的石头。于是楚厉王认为卞和是在欺骗自己,便下令砍去了他的左脚。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把这块没有加工过的玉璧献给武王。武王和大臣、玉工看了,还是认为这只不过是块石头,便下令把卞和的右脚也砍了。武王死后,楚文王继位。可是,卞和再不敢献上这块玉璧了。只是抱着玉璧在荆山脚下痛哭,而且泪干哭出了血。文王听说了这件事,便派人去问卞和是怎么回事。卞和说我悲痛倒不是因为我失去了双脚,而是因为这明明是块宝玉,却被认为是石头,我明明是好意,却被认为是欺骗。于是文王便叫人把玉璧外面的石质凿开,里面果然是晶莹可爱的玉璧,而且质量高。于是这宝玉便叫“和氏璧”,成了楚国的国宝。后来,秦国凭借自己的强大向楚国要这块宝玉,又不好意思硬要,便提出用秦国的十五个城来换。于是,和氏璧便有了“连城之璧”与“价值连城”的美称。 以后,人们便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东西的贵重。例句: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可是价值连城啊! 江郎才尽江淹,是南北朝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别赋》闻名文坛。 江淹还曾连续在南朝宋、齐、梁等三代做过官。江淹小时,家中贫困,根本没有钱供他读书。可是他通过刻苦自学,终于取得了成功,写出出色的诗和文章。但是江淹到了晚年,由于身居高位,思想生活优裕了,也就不求进取,文章的魅力也大大减退,文思也慢慢地枯竭了。因而当时的人们都说他“江郎才尽”了。 江淹为什么才尽,当时也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说有一个晚上江淹做了一个梦,梦见晋代著名文学家郭璞对他说,我有一把五彩的笔放在你那儿已经久了,请你现在还给我罢! 江淹往怀中一摸,果然摸出了一把五彩笔,便交给了郭璞。从此以后,江淹也就写不出任何精彩的诗文了。这传说虽然不足信,可是,它却使“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流传开来。 江郎才尽,江郎即指江淹。人们用它来形容本来很有文艺才华的人,后来却因为某种原因,却写不出好作品了。例句:他可是江郎才尽,写不出好东西了。 脚踏实地司马光,夏县涑(su)水乡(今山西省)人,人称涑水先生。他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我国部编年体史《资治通鉴》便是他主编的。司马光小时候便喜欢历史,并读了不少的历史书。他主编《资治通鉴》共花了19年的时间。在这19年的时间里,他时时努力钻研,每天都是天未亮便起来,一直工作到深夜,而且他还特地为自己造了一个圆木的枕头,称之为“警枕”,以不让自己睡得太安稳,耽误了工作。他主编《资治通鉴》从不敢马虎从事,对每一个问题,都是先广泛收集材料,通过仔细的研究比较加以选择,而后再加以编写,然后再润色、修改,才定稿。每个章节,他都反复修改了多次。唐代部分,原有600多卷,可是到定稿时,精简为80卷。可见司马光花的精力了。全书完成的稿,司马光都用毛笔一丝不苟抄写得整整齐齐。《资治通鉴》共294卷,目录30卷,考异30卷,包括上起战国,下至五代,共1360年的历史。司马光的这部书光残稿废稿,就堆满了整整两大间屋子。因此,宋代理学家邵雍称赞司马光是“脚踏实地”的人。 脚踏实地,人们用它形容作风朴实,做事踏实、认真。例句:我们做工作要脚踏实地,扎扎实实。 揭竿而起陈胜是秦朝末年阳城人(今河南登封县附近)。他同农民一样,深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胸中藏着一股仇恨的烈火。而且有着一番“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理想。 后来,他被征兵去边疆。部队走到半路,天下起了大雨。 按定的期是无法到达目的地渔阳了,照军法将要受处置。 陈胜便和另一位农民吴广商量:“看来我们不可能如期赶到渔阳了,与其因误期被处死,不如干脆不去,就在这里树起大旗,大不了也是个死。”于是,他们杀掉了押送的军官,召集了全体被征的士兵共九百余人,宣布起义反秦,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拥护。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定国号为“大楚”,并且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训练部队,聚集兵力,不久便攻下了几个县,成了拥有几万人的起义军。陈胜吴广起义也成了中国历次全国农民起义,在农民斗争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意思也就是:砍下树枝作武器,举起竹竿挂起战旗。以后常说作“揭竿而起”,意即高举旗帜进行反抗。例句:农民不忍遭受封建统治者的压迫,纷纷揭竿而起,进行斗争。 金石为开 传说周朝时楚地有个人叫熊渠子,是一位有名的箭能手。有晚上,他外出归来,走到山脚下的一堆草丛旁 时,发现草丛中有一东西卧着,那形状真像一只老虎。况且这山上又是老虎出没的地方。于是,熊渠子二话没说,搭上箭,对准那“老虎”就是一箭。熊渠子相信自己的箭法,他想,这一箭不但中,而且一定送老虎上西天了。可是,过了许久,那老虎仍是卧着不动,毫无动静。熊渠子感到奇怪,便上前看了看,原来根本不是什么老虎,而是一块大石头,只是那箭已整个儿了石头中,只留下一点点箭翎了。 人们听说了这件事,都称赞熊渠子不但力气大,而且箭时注意力特别集中,有一种必胜的信心,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箭石中的奇迹。真可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啊! 金石为开,便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坚强的毅力,努力去做好每件事,没有什么困难能拦住。例句:我们在学习中,只要坚持努力,便能金石为开,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锦囊佳句李贺,字长青,是我国唐朝的著名诗人。李贺从小就聪明,到了青年时代,其文就深得大文学家韩愈等人的赏识。 据说李贺的作诗方法也很特别,有自己的一套。 李贺经常带一个书童外出漫游,许多诗就是在这漫游中得出的。他的书童总带着一个锦囊,李贺如果吟出了自以为得意的诗句,便立即记下,投入锦囊中。这样一路游去游来,待晚上到家时,锦囊中就有许多佳句了。于是李贺就将这些佳句再进行加工整理,一篇篇诗文也就出世了。李贺除了特殊的情况,每天都是在早出晚归,日夜苦吟中度过的。也许正因为他身体本来就比较瘦弱,再加上过度劳累,呕心沥血,年仅27岁,便不幸去世了。 锦囊佳句这个成语,便也从中诞生了。以后人们常用它来形容比较高妙的诗句。例句:这真是锦囊佳句,不可多得啊! 尽善尽美孔子35岁时,鲁国发生了,孔子便避到了齐国。在齐国避居期间,他听到了他认为妙的音乐《韶》。《韶》据说是虞舜时代的音乐。孔子认为它不但乐调悠扬,而且它所 表达出的思想内涵也极好。因此使他好几个月里因老想这《韶》乐,以至连肉是什么味道都忘记了。他说:“真没有想到音乐感人的力量会这么深。”后来,孔子又听了《武乐》,《武乐》即周武王的音乐。孔子认为《武乐》音调虽然也是相当美的,但它的思想内涵以及意蕴就远不如《韶》乐了。因此,《武乐》是尽美矣,未尽善也。 尽善尽美,意思就是不管是外在的形式,还是内在的本质内容,都达到了毫无缺点、完美的境地。例句:这出戏尽善尽美,真感动人啊! 精卫填海传说古代北方有座发鸠山。山上有树叫柘(zhe)树,即桑树的一种。树上生长着一种鸟。这鸟的形状很像乌鸦,花花的脑袋,白白的嘴壳,红红的足爪,它叫起来的声音就像“精卫、精卫”,所以人们也就叫它精卫鸟。 据说,这鸟是我们的祖先之一尧帝的小女儿女娃变的。女娃是一位聪明勇敢的女孩,她经常独自一人在波涛汹涌的海上击水飞翔。有一次,大海突然变得凶恶无比,狂风怒吼,惊涛骇浪,幼小的女娃同海浪展开了顽强的搏斗,终因体力不支,不幸被海浪吞没了。 可是她宁死不屈,灵魂变作了这种“精卫鸟”,在发鸠山的柘树上筑巢繁殖生长下来。而且它天天从西山上衔来了小石子、小树枝,不远万里投到东海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永不停息。因为它立志要把东海填平,使东海不能再危害的生灵。 为了将这项事业进行到底,精卫鸟还和海边的勇敢的海燕结成配偶。他们的后代,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都坚持不懈地继承着他们祖先的事业。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写诗赞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精卫填海”这个成语,旧时用来比喻深仇大恨,立志必报。后来也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例句:他可真有点精卫填海的精神,为这项事业的成功已坚持工作了15年。 P44-52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