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大师们的家风(第2辑)9787520507516中国文史
    • 作者: 编者:刘未鸣//詹红旗著 | 编者:刘未鸣//詹红旗编 | 编者:刘未鸣//詹红旗译 | 编者:刘未鸣//詹红旗绘
    •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编者:刘未鸣//詹红旗著| 编者:刘未鸣//詹红旗编| 编者:刘未鸣//詹红旗译| 编者:刘未鸣//詹红旗绘
    •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9-03-01
    • 页数:394
    • 开本:16开
    • ISBN:9787520507516
    • 版权提供:中国文史出版社
    • 作者:编者:刘未鸣//詹红旗
    • 著:编者:刘未鸣//詹红旗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76.00
    • ISBN:9787520507516
    • 出版社:中国文史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9-03-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3-01
    • 页数:394
    • 外部编号:3045235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吕思勉
    齐家
    颠沛流离中互相扶持
    对待家人,真诚有责任心
    治学
    读中国历史的方法
    青年治学当眼光远 讲课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教学与研究相得益彰
    治学尤重融会贯通
    提挈后学不遗余力
    中国通史的开山之人
    处世
    不仁之人,不可能有所成就
    以诚待人,不计报酬
    以身作则,坚贞爱国
    安于清贫,甘于奉献
    与人为善,乐于人
    绝去名利之念
    谦谦有君子风度
    陈寅恪
    齐家
    北平沦陷前平静无忧的家居生活
    文化巨人的时光
    治学
    谦冲而自牧的典范
    名冠四方却无一纸文凭的学院派教授
    温良恭俭让以概寅师之德
    合中西新旧学问的博学之人
    处世
    陈寅恪先生的爱国主义
    渊博正直的陈寅恪
    的坚守
    陶行知
    齐家
    儿子教学做之一课
    创造的儿童教育
    谈结婚
    手脑相长
    文渼指导之遗志
    谈母亲的死
    教小桃写信
    孟禄夫人送玩具
    寿六旬慈母
    送给寿面
    下乡拜年,和牛大哥同铺
    十三位门徒
    晓庄开学勉励桃红
    教小桃不要做书呆子
    红十字会救护队之组织

    颠沛流离中互相扶持
    1937年是我在上海私立光华大学修业期满的一年。父亲在光华大学执教多年,学校为了照顾我们父女能在一起,就留我在校当教,这时候,我父母十分高兴,我的心情也很愉快,谁知道这种心情不久就给日本侵略者破坏了。
    神圣的抗日战争号角,在卢沟桥吹响了。这时候,我在常州度暑,父亲还在光华大学的暑校上课。他得知战事发生,就赶回常州,和我们商量今后行止。既然爆发全面抗战,东南沿海一带平坦之地,不能坚守是料得到的。但当时上海还没有完全沦陷,光华大学仍可在上海租
    界里开学上课。为了解决暂时的生活问题和不脱离集体,1937年10月,我们一家三口,又从常州老家回到上海。这时常沪间火车已经不通,但旅行社还能托运衣箱等物,所
    以我们离开常州之前,就将较好的衣,分在三只箱子里,想等我们到达之后,请人托运来沪。我们随身各带一
    只破旧的藤箧,盛着几件单夹衣服。不料我们到达上海才三天,旅行社就停止托运。不多时,上海和我的家乡都相继沦陷。
    父亲虽在光华大学任教多年,但毫无积蓄。一则因为光华是私立大学,经费不足。在我未入光华之前,年年欠薪,在我考入光华之后,每年又只发九个月薪水。再者,我们虽是小家庭,只有父母女三口,但我父亲还负担着我堂叔一家三口——叔父、婶母和一个离婚在家的姑母的生
    活。在承平时代,父亲的教薪再加上他的稿费,本来可以敷衍了,但现在,情况就大不相同。父亲的教薪本来是二百四十元,教月薪原定六十元,国难期间都打对折,父女二人薪水收入,每月一共只有一百五十元。在米珠薪桂
    的上海,已经够拮据了,何况每月还要支付一笔房租?
    我记得1937年10月我们回到上海时,是住在愚园路俭德坊十七号的后客堂里,一家三口挤在约莫十平方米的半间客堂里,旅途的疲劳还没有恢复,日寇已经轰炸沪西了,的声整日不绝。愚园路是越界筑路,居民感到不安全,都纷纷避入租界。当时我们要在安全一点的地方找个住处是困难的,首先是付不出一大笔房屋的屋顶费,租金还在其次。幸而谭廉先生(字廉逊,常州人,地理学家,抗战后期也曾在常州湖塘桥青云中学教过书)的儿子谭新民住在旧法租界爱麦虞限路(今绍兴路),租赁
    了一幢三层楼房子,他自住三楼,将二楼前后间分租给我们。我们算来算去,两个房间的租金还是负担不起,所以只租了一间前楼,亭子间由他另行租给别人。因为我们和他家沾点亲,他没有收我们的屋顶费。
    我们从1937年10月直到1942年8月重回常州,这五个年头里搬了三次家:从愚园路俭德坊搬到爱麦虞限路惠安坊一百六十二号,从爱麦虞限路迁到福熙路(今延安路)八百三十七号,又从福熙路迁到霞飞路(今淮海路)兰村十六号,一家三口始终挤在一个房间里,一大一小两张板床,一大一小两张书桌,一张小方桌,两架白木书架,几只凳子,这就是我们的全部家具。
    常州初沦陷的时候,得不到一点家乡的消息,过了些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