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全新正版这才是西汉史9787506864428中国书籍
¥ ×1
章 威加四方
1.刘邦
(1)刘邦称帝
(2)定都长安
(3)制定朝仪
2.大封功臣
(1)分封诸侯王
(2)功人功狗之论
(3)萧何功劳
(4)曹参战功赫赫
(5)张良运筹帷幄
(6)周勃冲锋陷阵
(7)樊哙勇猛果敢
(8)夏侯婴勤王辅政
(9)灌婴拼战沙场
(10)战功重者封侯
(11)布衣卿相之局
(12)汉承秦制
3.白登之围
(1)冒顿单于的崛起
(2)高祖被围
(3)汉与匈奴和亲
4.高祖平叛
(1)贯高谋逆
(2)陈稀.
5.狡兔死,走烹
(2)吕后杀韩信
6.黥布谋反
(1)黥布归汉
(2)黥布反汉
(3)战败身亡
第二章 吕氏专权
1.吕后夺权
(1)争立太子
(2)铲除异己
2.萧规曹随
(1)萧何为相
(2)曹参无为而治
3.吕氏争权
(1)吕后称制
(2)分封诸吕
4.平定诸吕
(1)反吕同盟
(2)刘襄用兵
(3)周勃安天下
第三章 文景之治
1.文帝
(1)迎立代王刘恒
(2)文帝封臣立嗣
(3)文明政事
(4)文帝纳谏
2.南越称臣
3.张释之用法
4.贾谊上《治安策》
5.两王叛汉
(1)济北王起兵
(2)淮南王
7.晁错论农耕
8.文帝御匈奴
(1)汉匈交恶
(2)冯唐谏用将之道
9.景帝重用晁错
(1)文帝驾崩
(2)晁错上《削藩策》
10.七国之乱
(1)吴王图谋
(3)周亚夫平吴楚
(4)平定七国之乱
第四章 汉武雄风
1.武帝
(1)受封胶东王
(2)夺太子位
2.董仲舒对策
(1)教化之道
(2)人才之道
(3)天人之道
3.黄老之学与儒学之争
(1)黄老之学大行其道
(2)武帝推崇儒术
4.张骞初使西域
(1)神秘的西域
(2)张骞通西域
5.武帝纳谏
(1)东方朔谏武帝
(2)汲黯谏武帝
6。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武帝
(1)改革选官制度
(2)改革行政制度
(3)颁布“推恩令”
(4)改革军事制度
(5)创设刺史制度
8.马邑之谋
(1)汉初和亲政策
(2)武帝计击匈奴
(3)王恢
9。汉通西南夷
10.酷吏当权
(1)初露端倪
(2)张汤用法
(3)官多酷吏
11.卫青击匈奴
(1)河南之战
(2)七将军伐匈奴
12.两王谋反
(1)两王勾结
(2)机事不密
13.河西走廊之战
(1)激战祁连山
(2)浑邪王降汉
14.漠北之战
(1)卫霍合击匈奴
(2)巩固北部边境
15.张骞再使西域
第五章 盛极而衰
1.武帝实施经济改革
(1)算缗告缗运动
(2)盐铁官营
(3)铸造五铢钱
(4)创设均输法、平准法
(5)卜式为国捐财
2.武帝求仙
(1)栾大惑武帝
(2)封禅典
(1)吕嘉谋反
(2)平定两越
(3)复通西南夷
4.武帝击朝鲜
(1)水陆出击
(2)朝鲜败降
5.李广利伐宛
(1)匈奴扣苏武
(2)苏武牧羊
(3)重见天日
7.李陵败降匈奴
(1)大战单于军
(2)寡不敌众
8.司马迁著《史记》
(1)身遭腐刑
(2)矢志不渝
(3)《史记》问世
9.巫蛊之祸
(1)公孙贺族诛
(2)江充握重权
(3)太子被逼反
(4)血染长安
(5)武帝悔悟
1O.轮台罪己诏
(1)国库耗尽
(2)休兵养息
(3)推广代田法
11.苦心立嗣
(1)太子初立
(2)四重臣辅政
第六章 昭宣中兴
1.盐铁会议
(1)双方大辩论
(2)与民休息
2.昭帝巩固皇权
(1)刘旦觊觎皇位
(2)内外勾结
(3)事泄被捕
3.霍光主政
(1)立昌邑王为帝
(2)刘贺被废
(3)霍光立宣帝
(4)尹翁归清正严明
(5)盖宽饶不畏权贵
4.宣帝击匈奴
(1)汉与乌孙共击匈奴
(2)匈奴兵败衰落
5.霍氏谋反族诛
(1)霍夫人毒杀许皇后
(2)霍氏欲谋反
(3)霍氏伏法
6.赵充国平羌
(1)羌人叛汉
(2)老将出征.
(3)充国论战
(4)上书屯田
7.匈奴衰
(2)匈奴诸王争立
(3)呼韩邪单于称臣
8.休养生息
第七章 西汉濒危
1.石显弄权
(1)萧望之蒙冤
(2)刘向上书
(3)周堪、张猛落难
(4)京房上奏考功课吏法
(5)朱云折槛
2。郅支单于败死
(1)郅支单于被攻杀
(2)陈、甘封侯
3.呼韩邪单于朝汉
(1)侯应言戍边
(2)昭君出塞
4.王氏专权
(1)王氏封侯
(2)王凤摄政
(3)刘向劝谏
(4)王氏骄奢
5.赵氏姐妹乱政
(1)赵氏姐妹受宠
(2)赵飞燕封后
(3)谷永劝谏
(4)成帝亡于酒色
6.哀帝断袖
(1)断袖之癖
(2)群臣进谏
(3)王嘉遇害
(4)董贤之死
第八章 王莽篡汉
1.代汉自立
(1)王莽夺权
(2)诛除异己
(3)新朝代汉
2.王莽改制
(1)改革币制
(2)王田私属
(3)六筅制度
(4)改革官制
3.绿林、赤眉起义
(1)绿林起义
(2)赤眉起义
(3)昆阳之战
4.王莽之死
(1)内忧外患
(2)王莽败亡
汉六年(公元前201年)时,刘邦住在栎阳(今陕西临潼),五日一朝见太公,以尽人子之礼。这时,太公的家令对太公说:“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太公虽然是父亲,终究是臣下,皇帝虽然是儿子,然而是万民之主,怎么能让人主来朝拜臣下呢?如此下去,威
严如何得到应有的尊重?”后来,刘邦再去朝见太公时,太公居然执人臣之礼,到门口迎接,退着走。刘邦大惊,赶快下车扶着太公。太公对刘邦说:“皇帝是万民之主,决不能因为我一人而改变天下秩序。
”五月,刘邦下诏说:“人之至亲,莫过于父子,所以,父亲有了天下则传给儿子。儿子拥有天下,则尊归于父亲。以前天下大乱,万民遭殃,朕披坚执锐,冒着危难定暴,封立诸侯,息兵安民,一切都是因为太公教导有方。诸王、侯、将军、群卿己尊朕为皇帝,而太公没有尊号,现在上太公尊号为太上皇。”刘邦以后,对秦朝苛酷的法律、繁琐的礼仪深为厌恶,一切简易行事。他的功臣大都出身低微,对繁文缛节的礼仪知之甚少,不习惯受约束,因而常常饮酒争功,喝醉了酒就大喊大叫,甚至拔剑击柱,相互斗打。刘邦对此深为反感。
长期追随刘邦的薛人叔孙通,原来是秦朝的待诏博士,精通礼仪,又对当世的需要善于迎合,他乘机对刘邦说:“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我愿征有学问的儒生制订一套朝廷礼仪规定。”刘邦平常对儒生文人看不惯,甚至用儒冠当尿壶,但也不喜欢群臣对上下之礼一概不知,就问叔孙通:“不会太难吧?”叔孙通回答说:“三王不同礼,五帝不同乐。所谓礼就是因时世人情制定的。夏、商、周三代之礼也并不一样。我想采择一些古礼和秦仪式掺杂而成。”刘邦又叮嘱说:“可以试着办,务必简单易行。”于是,叔孙通到鲁地去征召儒生三十余人,其中有两人宁死不肯来,还讽刺叔孙通说:“你服侍的已有十个主子,都是靠奉承才得到亲贵。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伤者还未痊愈,而死者尚未安葬,又想兴礼起乐。礼乐之兴起,必定要等待积德才能实行。你所作所为与古代圣贤所教不合,我们是绝不会干的。
你走吧,不要污辱我们了。”叔孙通只能自嘲地说:“你们真是孤陋寡闻,不知时变。”叔孙通带领自鲁地征来的三十个儒生归来后,又加上刘邦左右好学之士和自己的百余弟子,搭起帐篷,在长安郊外演习。一个月以后,请刘邦前来观看。
刘邦看了他们的礼仪后,说:“我就是要这样。”然后命令文武百官照此演习。
汉七年(公元前200年)十月,长乐宫落成,举行大典,让群臣按照叔孙通制定的朝仪来朝拜皇帝。按照礼仪:天亮之前,由谒者行使礼节,依次引导文武群臣按爵秩高低进入殿门,廷中陈设着车骑步卒卫队
,手执各色旗帜和兵器。司礼官一声传呼,殿下郎中立即夹陛而立,每陛数百人。功臣、列侯、将军、军吏按照次序排列于殿下西边,面向东;文官自丞相以下在东边依次排列,面向西。大行设九宾之礼,上下互相转告。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刘邦乘辇车出廷升殿,百官执帜传声喝警。接着,刘邦升上御座,大行引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的官员依照次序,一一向皇帝致贺,诸侯王以下没有不肃然起敬的。贺礼而后,百官伏地而拜。接着,皇帝赐酒,大宴群臣。群臣在殿上低首俯身,战战兢兢,按照尊卑次序,举爵向皇帝祝寿。酒过三巡,谒者宣布“罢酒”。朝拜之中,由御史执法,将不按礼仪行事的官员引去惩治,因而,整个宴会过程中,没有人敢失礼或喧哗。朝会之后,刘邦情不自禁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乐处啊。”于是任命叔孙通为太常,并赐金五百斤,还将叔孙通的弟子全部任命为郎官。叔孙通将赏赐给他的黄金全部转赐给弟子和儒生,他们众口一辞地转而称颂叔孙通为“知当世之要务”的“圣人”。叔孙通这个“进退与时变化”的“圣人”,因为替刘邦制定朝仪,为封建皇权制定经典礼法,终于成为“汉家儒宗”。P6-7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