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冯克熙(民盟历史人物)9787802561786群言出版社
    • 作者: 刘明华著 | 刘明华编 | 刘明华译 | 刘明华绘
    •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00-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明华著| 刘明华编| 刘明华译| 刘明华绘
    •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 出版时间:1900-01-01
    • ISBN:9787802561786
    • 版权提供:群言出版社
    • 作者:刘明华
    • 著:刘明华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30.00
    • ISBN:9787802561786
    •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1900-01-01
    • 页数:0
    • 外部编号:1912174
    • 版次:暂无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章 飘零书剑
    ——冯克熙的早年艰辛
    第二章 风雨同舟
    ——冯克熙的经历
    初人报界:《新蜀报》的校对
    打理“群益”:受聘出版社总经理
    追求民主:青民社的发起人
    冲锋陷阵:《民主报》的干将
    奔走呼号:黎明前的大营救
    第三章 风雨如晦
    ——冯克熙的艰难岁月
    昨夜西风凋碧树——呼唤春天的悲剧
    风雨如晦——壮年的沉默与思索
    第四章 近朱者赤
    ——冯克熙的良师益友
    以诚相召以信相感
    ——纪念总理
    斯人虽去风范永存
    ——纪念梁漱溟先生百岁诞辰
    不堪回首又应当回首
    ——罗隆基先生祭
    远见务实端庄
    ——追念胡子昂老人
    一生皆正气谈吐尽是非
    ——从讲正气想到潘大逵先生
    一生追求半世坎坷
    ——怀念克林
    第五章 肝胆相照
    ——冯克熙的政治智慧
    思想解放与独立思考
    ——对中国现代化的关注
    人品风骨
    ——对知识分子、社会良知、青年问题的
    思考
    以诚相召以信相守以情相感
    ——对统战精神的总结
    第六章 风雨相依
    ——冯克熙的金婚生涯
    附录一:现代的中国和中国的现代化冯克熙
    附录二:冯克熙年表
    后记

    1922年11月17日(农历9月29日),冯克熙生于重庆。
    冯克熙祖籍四川江安。江安现属四川泸州,位于川南。
    在人们的心目中,江安是一个偏僻小城。今天,便利的交通已大大缩短了它与外界的联系,但距重庆、成都均有二三百公里的江安,在人们心目中,仍是一个遥远的所在。
    和许多四川人一样,冯家的祖先,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的移民。他们来自福建汀州。冯家人川的是两兄弟,人川后,分别在江安和乐山附近的犍为县清水溪落脚。从此,就在这里定居、繁衍。据冯克熙回忆,犍为冯姓和江安冯姓早期
    曾联过宗,但是来往不多,家谱上也没有明确记载。
    定居江安的是冯克熙的高祖,一个小土地经营者;境遇不宽,也无功名顶戴。江安是座仅有东、南、西、北四条街和一些小巷接成的小城。那时,全家住在东街“老房子”。高祖去世后,二曾祖管家。他长袖善舞,经商有道。做粮食生意发了财,买了千多石土地。大曾祖、三曾祖也科场得意。这样,一
    个“书香世第”就在江安撑持起来。曾祖父们分家时,四房人,每房都分得了三四百石田地,大家也分开居住。大曾祖迁
    居白马街。二房住在青云街,“公馆头”。三曾祖留“老房子”。冯克熙曾祖是四房。分出来后,在东街钟胡家巷对面买了幢三重堂的老屋定居。
    这座房子,冯克熙儿时曾在那里生活过。他的记忆中,“从临街一个铺面进去,通过一条甬道,进大门,是天井、花厅,两边有厢房。花厅进去,又是天井、阁楼,两边又是厢房;然后是堂屋。屋后有个小花园;园东有几间当时的‘洋房’,园北是粮仓。在曾祖父统率大家聚居于此的时候,这里是够热闹的。当时,曾祖父母按规矩住堂屋东首的正房。祖父母作为长子、媳住堂屋西首的正房。五叔祖住后花园‘洋房’,八叔祖住阁楼东边那几间;父母和我们住在阁楼西边。——我是在9岁时,离开那座房子,离开江安,到上海去的。抗战期间,1940年,曾回去小住。那时,祖父辈再次分家之后,五叔祖去‘水井街’。八叔祖迁居‘黄井头’。东街钟胡家巷口那座房子,就只翁姨婆和我们在住。老房子陈旧、空洞,处处给人以荒凉、没落之感。——直到40多年后,1985年秋,我陪同来重庆参加雾季艺术节的一批曾在江安生活过的戏剧界知名之士:杨邮彬、吴祖光、刘厚生等回江安去看了一趟,住了。
    甫珊、大卫也次回到老家。留江安的族人对我们的归去热情,陪同去看了东街故居。那里,已成十足的‘十家院’,修马路截去前一半;后面,又被隔成若干,面目全非,旧景不辞了。”但就在那座老屋里,留下过冯克熙和他的弟弟妹妹们的童年记忆。当年,在那个“书香门第”里,人够多,礼节也够
    大。孩子们都要穿得规规矩矩,“行”得端端正正。
    P-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