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趣味逻辑(修订版)/未名逻辑时空9787301306154北京大学
    • 作者: 彭漪涟著 | 彭漪涟编 | 彭漪涟译 | 彭漪涟绘
    • 出版社: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彭漪涟著| 彭漪涟编| 彭漪涟译| 彭漪涟绘
    • 出版社: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1-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9-10-01
    • 字数:244000
    • 页数:303
    • 开本:32开
    • ISBN:9787301306154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作者:彭漪涟
    • 著:彭漪涟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59.00
    • ISBN:9787301306154
    • 出版社:北京大学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9-10-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1-01
    • 页数:303
    • 外部编号:3075065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一概念

    世人感语

    问题与解答

    1 笨人俱乐部

    2 打牌者的狡辩

    3 智者欧底姆斯使用的是什么手法?

    4 X、-X哪个?
    5 小气鬼做帽子

    6 手表准不准?

    7 杭州人很秀气

    8 一场关于进化论的争论

    9 出生率和人口

    〓〓〓〖HTK〗10 孔乙己偷书〖HT〗〖STBZ〗〖WTBZ〗〖JY。〗〖HT〗
    10 白马非马?

    简单的小结
    二命题

    世人感语

    问题与解答

    1 “无功就是有过”

    2 相面者的把戏

    3 他是“在火车上画画”?
    4 县官画虎

    5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

    6 天有多?
    7 马克·吐温的声明

    8 求解方程式的根

    9 三兄弟锁橱门(一)

    10 三兄弟锁橱门(二)

    11 是“和”还是“或”呢?

    12 在愚人节

    13 “如我睡不着觉……”

    14 加不等于5

    15 “我长大了要当个科学家”

    16 鹿死谁手?

    简单的小结
    三演绎推理

    世人感语

    问题与解答

    1 《减字木兰花》作于何时?

    2 狗和海螺

    3 哪些话可以倒过来说?

    4 客人为什么会被气走了呢?

    5 智力早熟的人都是早亡的?
    6 通古斯陨石

    7 “常有理”的推理

    8 这个三角形是个什么三角形?

    9 a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10 奇妙的逻辑

    11 这是一条鱼?
    12 两个老同学的友好交谈

    13 谁迟返回宿舍?

    14 谁的力气?
    15 三张扑克牌

    16 李白出生地考

    17 墓主因何而死?

    18 他们各在哪一所学校读书?

    19 他们中谁同谁是一对?

    20 护士小蓝的手提包是什么颜色?

    21 三个新队员的姓和名是什么?

    22 挑马

     猜糖

    24 不诚实的老头

    25 这个船主为什么是嫌疑犯?

    26 食言呢,还是不合乎逻辑呢?

    27 何得寿是被共谋盗窃犯杀害的?
    28 酋长被刺案

    29 关于裹尸布真伪的争论

    30 他俩是不是合谋杀人犯?

    31 林肯的辩护词

    32 小张怎样猜到自己额头上有黑点?

    33 林跃怎样猜对了手帕的颜色?

    34 他们各自买的是什么牌子的车子?

    35 五洲
    36 白球和黑球

    37 谁是一百米决赛的?

    38 他们各来自何地?

    39 他们是骑士,还是无赖?

    40 在轮船码头上

    41 这是三只什么颜色的弹子?

    42 她们分别考上哪所大学?

    43 谁说真话,谁说话?

    44 阿丽丝在“健忘的森林”里

    45 上帝能否创造一块连他自己也举不起来的石头?

    46 聪明的囚徒

    47 山姆有罪?
    48 农民和小偷

    49 p先生是哪个岛上的人?

    50 “Bal”和“Da”是什么意思?

    51 他是人,还是吸血鬼?他神志清醒,还是精神
    错乱?

    52 向导

    53 A、B、C各犯什么罪?

    简单的小结
    四归纳推理

    世人感语

    问题与解答

    1 生物钟

    2 少年高斯的数学天才

    3 “大敦穴”是怎样发现的?

    4 袋子里都是球?

    5 的花生与癌症

    6 花生仁都有粉衣包着?
    7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8 罗蒙诺索夫的一个推论

    9 蝙蝠的飞行技巧

    10 “请吧,我的好衣裳!”

    11 音乐家与杜鹃花

    12 鸟类导航的秘密

    13 头发与心肌梗死

    14 回波为什么会呢?

    15 揭开动物冬眠之谜

    16 “大房子”是干什么用的?

    17 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

    18 县令明公晟断案记

    19 “11·10案件”

    20 早的“杀案”

    简单的小结
    五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世人感语

    问题与解答

    1 “立等可取”

    2 挨家挨户去投递邮件

    3 邮票超重

    4 咖啡壶没有丢?

    5 府官和县官


    6 两个猎人的争论

    7 爱瓦特尔应不应付学费?

    8 “”溶液

    9 门的戒律

    10 变色龙

    11 种金子

    12 铁水和铁块

    13 这个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

    14 “既不谎人,也不遭打”行?
    15 生死阄

    16 盗窃钻石的罪犯是哪个?

    17 获“故事片”奖的是哪一部影片?

    18 登徒子好色?

    19 不肖子的狡辩

    20 兔子伤风

    21 《商》一剧中的矛盾

    简单的小结
    六逻辑论

    世人感语

    问题与解答

    1 铃

    2 少年寅次郎

    3 营业时间牌

    4 茶,还是咖啡?

    5 敢背着我抽烟

    6 为什么你要离开以前的主人呢?

    7 百里挑一的姑娘

    8 结婚

    9 紧急报警电话

    10 脚藏在鞋子里

    11 天底下还有公道可言?
    12 须发斑白的老人来到征兵办公室

    13 乘客甲和乘客乙

    14 所谓“爱国者”的怪论

    15 我打了他,他也打了我

    16 把煤全省下来

    17 花了150英镑的帽子

    18 老师连马都不认识!

    19 病人(1)

    20 全世界人民都要参加开幕式?

    21 修电灯

    22 多纳尔母亲的信

     两锭金子

    24 两个方案

    25 房产经纪人

    26 卖蛋的老太婆

    27 病人(2)

    28 妇人和卖鱼老翁

    29.你家爆发了战争?
    30 房子的优点

    31 你结过婚没有?

    32 1513人的名字

    33 遗传症

    34 骑着奶牛进城

    简单的小结
    七悖论

    世人感语

    问题与解答

    1 说谎者悖论

    2 计算机悖论

    3 三个句子

    4 三贤之辩

    5 悖论俱乐部

    6 怪圈

    7 公主和老虎

    8 鳄鱼和孩子

    9 奥卡姆村的理发师

    10 藏书编制目录

    11 机器人修理工

    12 “不符合自身的词”

    简单的小结
    八综合

    世人感语

    问题与解答

    1 请客吃饭的绝招

    2 女排队员和女篮队员

    3 IBM公司的经典面试题

    4 “称乒乓球”问题

    5 “S先生与P先生”问题

    6 谁养斑马?

    7 拜访W教授

      彭漪涟,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特殊津贴享受者。长期从事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辩逻辑述要》《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论》《逻辑规律论》《事实论》《逻辑范畴论》等。
      余式厚,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原浙江省逻辑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智力开发、逻辑思维训练研究工作。著作有《智库》(编著)、《智能滑板:逻辑智力题》(编著)、《智山攀岩:GRE智力题》(编著)、《智海冲浪:古典智力题》(编著)、“逻辑达人丛书”(主编)等。

    问题与解答1笨人俱乐部1929年,美国堪萨斯州成立了一个“笨人俱乐部”。读者切莫以为这个俱乐部的成员真的是什么天生的白痴、笨蛋。不是的!他们都是社会上的“绅士”!这个俱乐部的会章规定:只有称得上没用的人,才有当选的资格。这个俱乐部的口号是:“越学越无学,越知越无知。”俱乐部办了一所“笨人大学”,当然也是请没用的人当校长。,校长收到州长的一只重140磅(1磅=0.4536千克)的西瓜。这个“大学”就以瓜为题开展讨论,师生们都认为这个瓜不是西瓜。
    原因何在?他们认为,据说堪萨斯州的西瓜过去重的也只有134磅,这个瓜重达140磅,肯定不是西瓜;所以,他们决定把这个瓜叫做“笨瓜”。
    这个“大学”也搞学术研究。研究的“成果”之一是:得出“鸡是植物”的结论。理由是:鸡蛋是鸡生的,所以,可以说鸡是“鸡蛋工厂”。在英文中,“egg”是鸡蛋的意思,“plant”是工厂的意思。既然鸡是鸡蛋工厂,那么,“鸡”这个词也应该由“egg”同“plant”合成。所以“鸡”这个词也应拼为“eggplant”。但是,“eggplant”一词在英文中却是“茄子”的意思,而茄子是植物,既然茄子是植物,所以,鸡也是植物。
    笨人俱乐部已经有五十多年历史了。人们它既无目的,又无。然而,它的会员却与日俱增。这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明明那是只西瓜,“笨人大学”的师生却否认它是西瓜;明明鸡是动物,他们却根据“eggplant”的字面词义说鸡是植物。“笨人大学”师生的这两个推论存在什么逻辑问题?解答:本题属于逻辑学中的概念问题。
    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或特有属的一种思维形式。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事物。在自然界,有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等等;在人类社会,有商品货币、阶级、科学艺术等等,这些都是人们认识的对象。各个对象又都有许多的质和关系,前者如形状、颜色、气味、好坏、美丑、善恶等,后者如“在前”“在后”“大于”“小于”等。这些质和关系,在逻辑学上称之为属。对象的属有特有属与非特有属、本质属与非本质属分。一类对象的特有属,就是为该类对象所具有而别的对象皆不具有的那些属;一类对象的非特有属,则是那些既可为该类对象所具有也可能为别类对象所具有的属。例如,能思维、能劳动,是人的特有属,而能行走、能饮食,就不是人的特有属,而只是人的非特有属。因此,认识了一类对象的特有属,也就把握了一类对象与对象相区别开来的特点。所谓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是指决定该对象之所以成为该对象的那些属;所谓非本质属,则是对象中不具有上述质的那些属。一类对象的本质属当然都是该类对象的特有属,但一类对象的特有属却并不都是该类对象的本质属。例如,两足直立行走而无羽毛,这是人的特点,但并不就是人的本质。概念就是人们在感认识基础上,借于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认识了对象的本质属和特有属而形成的。所以,概念与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西瓜所以是西瓜,这是由它的本质属所决定的,至于西瓜的轻重则是非本质属。134磅重的是西瓜,140磅重的也是西瓜。而“笨人大学”的师生用西瓜的轻重来判断它是西瓜,正说明他们根本不懂概念这种思维形式是用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属的。
    至于他们为“鸡是植物”所提出的解释更为荒唐可笑。这是因为:任何一种思维形式都要依附于一定的语言形式。概念也不例外。概念是借于语词而存在,并通过语词来表达的。 “茄子”这个概念,在英文中就是用“eggplant”这个合成词来表达的。而一个语词究竟是表达一个确定的概念,还是可以表达几个概念,这是由长期的约定俗成而确定下来的。以“eggplant”这个语词来说,在英文中虽然是由“egg”(鸡蛋)和“plant”(工厂)这两个词所合成,但是它却仅仅表达“茄子”的概念,而并不表达“鸡蛋工厂”的概念。但是,笨人俱乐部的成员却随意地断定鸡就是鸡蛋工厂,并由“eggplant”这个语词表达“茄子”之意,进而断定鸡就是茄子,而茄子是植物,所以鸡也就是植物了。显然,这完全否定了—个语词的确定含义,否定了一个语词与它所表达的概念之间的确定关系。这是一种典型的玩弄词源学的语词把戏,也是一种随意曲解和混淆语词所表达的概念的逻辑错误。这个事实说明,笨人俱乐部的那些精神空虚的绅士们,荒唐到连起码的逻辑常识也不顾了。
    2打牌者的狡辩老宋出差到上海,住在一家旅馆里。有半夜,他被一群打牌者的哄笑声惊醒。他善意地对打牌者说:“十二点多了,你们休息吧!”“你睡你的,管我们不着。”一个打牌者说。
    “你们这样大吵大闹,影响别人休息。”老宋继续劝说。
    “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这是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点。”老宋还是耐心地劝说着。
    “这是公共场所,又不是你的家。要你管什么闲事!”打牌者吵闹得更加厉害了。
    你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对话指出打牌者的答话有什么逻辑错误。
    解答:这些打牌者的答话,不仅违背公共道德,而且也是一种狡辩。从逻辑上说,这些打牌者是在概念问题上玩弄语词游戏。
    我们知道,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例外,“土豆”“马铃薯”“洋山芋”,这三个词语所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如,“逻辑”这个语词,既可以表达事物或思维的“规律”这个概念,也可以表达作为一门科学的“逻辑学”这个概念。由于概念的语词形式的多样,所以,为了准确地表达概念,避免思想混乱,我们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必须懂得概念同语词的联系与区别,善于恰当地选择语词、运用语词。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一个语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但是,在确定的语言环境和说话者所处的客观环境中,一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就必须是确定的,而不得随意加以解释,认为它又表示的概念。否则,语词就不能表示确定的概念,就没有确定的含义。如果故意利用语词的歧义而否定语词的确定,就会沦为语词游戏。
    在本题中,这些打牌者的狡辩,就是故意玩弄这种把戏。
    例如,老宋说,“你们这样大吵大闹,影响别人休息”,这话中的“别人”显然是相对打牌者而言的,是指除打牌者以外的人(包括老宋自己在内)。但打牌者却回答说:“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故意把“别人”相对于“你”(即老宋)而言,使“别人”排除了“你”,从而随意曲解老宋所说的“别人”这一语词的含义。
    老宋说,“这是公共场所,应该注意点”,这意思也是很明确的。他是想强调这是“公共场所”,要求打牌者尊重公共场所的秩序、规则,不要妨碍别人。但打牌者却回答说:“这是公共场所”,强调“不是你的家”,故意在“公共场所”这个语词上大做文章。“公共场所”不是老宋的家,但也不是打牌者的家,大家都不能像在自己家里那样随意(当然即使在自己家也不能大吵大闹,影响旁人),而应当遵守公共场所的共同道德。
    3智者欧底姆斯使用的是什么手法?苏格拉底领了一个青年到智者欧底姆斯那里去请教。这个智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就想在初次见面时给青年一个下马威。因此,一见面他就劈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学习的是已经知道的东西,还是不知道的东西?”青年回答说,学习的当然是不知道的东西。于是,欧底姆斯就向青年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你认识字母?”“我认识。”“所有的字母都认识吗?”“是的。”“而教师教你的时候,不正是教你认识字母吗?”“是的。”“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么教师教你的不就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吗?”“是的。”“那么,或者你并不在学习,只是那些不认识字母的人在学习吧?”“不,我也在学习。”“那么,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你就在学习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是的。”“那么,你初的回答就不对了。”青年被欧底姆斯弄得昏头昏脑,承认自己的失败,而甘心拜他为师。
    欧底姆斯使用什么手法,把这个青年弄得昏头昏脑?解答:在古希腊哲学,曾经出现过一个哲学学派——智者学派。这个学派在哲学以善于论辩而著称。这些“智者”,不仅自己常常同别人论辩,而且还以此为职业,招收门徒,专门传授论辩的方法。其中不少人沦为诡辩论者。
    本题中欧底姆斯所采用的基本手法,就是玩弄语词把戏,以混淆是非。
    我们已经知道,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但是,语词同概念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而同一个语词也可表达不同的概念。人们在思维与辩论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语词和概念的这种联系和区别。如果故意抹杀这种联系和区别,加以割裂或夸大,那就势必会造成语词或概念的混淆。
    在日常语言中,有的语词的含义是不确定的,这种情况就有可能为某些人所利用,混淆同一语词所具有的各种不同含义(即表达的不同概念),来进行诡辩。在本题中,欧底姆斯这样的。比如,“教师教你的时候”这个复合词所表示的时间概念,既可以是指谈话时的“过去”,也可以是指谈话时的“现在”,甚至是“未来”。当欧底姆斯向这位青年提问说“教师教你的时候,不正是教你认识字母吗?”其中“教你的时候”指的是“过去”,即表示“过去”这一时间概念。而当他向青年提问说“如果你认识字母,那么教师教你的不就是你已经知道的东西了吗?”这时,其中“教你的时候”(在文中省略了)指的则是“现在”(或“未来”),即表示的是“现在”(或“未来”)的时间概念。但是,这位青年没有觉察到这一点,因此被弄得昏头昏脑了。
    4X、-X哪个大?教初一数学的周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X同-X比较,哪个大?”“当然X大。X是正数,-X是负数,正数当然比负数大。”王欣不思索地站起来回答说。
    “我看X不一定比-X大。这两个数到底哪个大是不定的,这要看X取什么值。当X取正值时,X比-X大;X取负值时,-X比X大;而当X本身是0时,X和-X相等。”林颖接着站起来说。
    “林颖回答得很好。”周老师说。接着,他又问王欣:“你懂了吗?”“懂了。”王欣犹犹豫豫地回答。
    “既然你懂了,那我就再问你一个问题:X和2X比较,哪个大?”“2X大。因为X只有一个X,2X有两个X,所以,2X比X大。”王欣想了想说。
    王欣的回答,引起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
    于是,周老师对王欣说:“刚才你的回答又错了。要学好数学,特别要注意数学中基本的概念。你的回答说明你对基本的数学概念的掌握还不大扎实。”从逻辑上说,王欣两次回答的错误在哪里?解答:王欣的两次回答,说明他对“X”这个概念理解不清、把握不准。用逻辑的术语来说,即他不懂得“X”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任何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或本质。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一个个、一类类对象。例如,“人”这个概念的内涵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它的外延则是:古往今来的一切人。内涵和外延是概念基本的逻辑特征。
    “X”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X”的内涵是:它可以代表实数范围内的任何数;它的外延包括有理数,也包括无理数。从有理数说,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从整数说,它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也可以是零。总而言之,一切实数都是“X”的外延。 由于王欣没有准确把握“X”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实际上只是把“X”理解为仅仅表示正数,所以,他才会认为X比-X大,2X比X。5小气鬼做帽子西班牙名著《堂·吉诃德》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桑丘总督在任时,遇到这样一个案件:有个小气鬼拿了一块布去请裁缝做一顶帽子。他问布够不够?裁缝量了布之后说:布够了。但是,这个小气鬼疑心裁缝要赚他的布。于是,他就问这块布够不够做两顶帽子?裁缝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回答说:够做。小气鬼还不罢休,又问够不够做三顶帽子?……他添上一顶又一顶,直到五顶,裁缝总说能够做。就这样,他们谈妥了,这块布做了五顶帽子。
    等到约定取帽子的那,小气鬼到了裁缝店。他看到裁缝做好的五顶帽子,小得只能套在手指头上。小气鬼发现自己上了当,于是就到桑丘总督那里告裁缝的状。
    在法庭上,原告小气鬼坚持要裁缝赔他的布,而被告裁缝却坚持要小气鬼付工钱。桑丘总督听了两人的话之后,作了这样的判决:裁缝不准要工钱,小气鬼也不准要帽子;做好的帽子充公,送到牢里给囚犯用。
    我们要问:裁缝与小气鬼的争吵,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引起的呢?解答:小气鬼同裁缝争吵的直接原因是,小气鬼发现自己上了当,帽子虽然做了五顶,却一顶也派不上用场。但是,小气鬼又为什么会上当呢?原来是小气鬼只问他的布够不够做两顶帽子、三顶帽子、四顶帽子、五顶帽子,而没有明确说明要做多大的帽子或帽子给谁戴,因此,裁缝就抓住小气鬼这个不明确的、含糊的概念,故意整一整小气鬼。
    当然,严格说起来,裁缝的思想方法也是不对的。应该承认,在一般人心目中,“帽子”这个概念基本上是明确的。谁做帽子都是为了戴头上的。因此,裁缝把小到只能套在手指上的东西也说成是“帽子”,这不能不说他是有意地混淆了概念。
    既然双方都存在逻辑问题,因此,桑丘总督的判决(使双方都有所损失,又不再受损失)确实是比较公正的。
    6手表准不准?夏娟买了一只手表,戴上的天就比家里的闹钟每小时要快两分钟。
    “唉,我的运气真不好!这表一小时快两分钟,岂不是要快四十八分钟!误差太大了!”夏娟对弟弟叹气说。
    “姐姐,不一定是你买的表走不准,也可能是闹钟走不准呢!”弟弟说。
    弟弟的话启发了夏娟。她拿着闹钟去对电台播出的标准时间,发现家里的闹钟比标准时间每小时慢了两分钟。
    这一下,夏娟高兴了。她对弟弟说:“我的表每小时比闹钟快两分钟,而闹钟比标准时间每小时慢两分钟,可见我买的表准得很,我的运气太好了。”听罢姐姐的话,弟弟仔细地想了想之后说:“姐姐,你买的表并不准。”“怎么不准?按刚才的推算,我这表的走时可以说是标准时间了。”但弟弟仍摇着头。
    请读者想一想:夏娟买的这只表到底准不准?解答:按夏娟的推算,乍看起来,她的表是走得准的,但其实走得并不准。
    这是因为,当夏娟用新买的手表同闹钟对比时,每小时快两分钟,但这两分钟并不是标准的两分钟(因为闹钟的走时并不是标准时间);而当夏娟用闹钟和电台播出的时间对比时,每小时慢两分钟,这却是标准的两分钟。所以,前后虽然同是两分钟,但实际上还有着快慢的不同。
    如果我们从逻辑角度来分析,这前后两个“两分钟”的概念的内涵是不同的。前一个“两分钟”,是以走时不准的闹钟为标准的,因而这两分钟不是标准的两分钟;而后一个“两分钟”却是以电台播出的标准时间为标准,因而是标准的两分钟。既然如此,这两个“两分钟”当然就不一样了。所以,夏娟由此得出她的手表走时很准的结论是不可靠的。恰恰相反,正因为两个“两分钟”是不一样的,所以,她弟弟由此认定她的手表走时不准,反而是正确的。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