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现代与中国启蒙主义文思9787561557259厦门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林朝霞著 | 林朝霞编 | 林朝霞译 | 林朝霞绘
    •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林朝霞著| 林朝霞编| 林朝霞译| 林朝霞绘
    •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5-12-01
    • 字数:426千字
    • 页数:381
    • 开本:16开
    • ISBN:9787561557259
    • 版权提供:厦门大学出版社
    • 作者:林朝霞
    • 著:林朝霞
    • 装帧:暂无
    • 印次:暂无
    • 定价:58.00
    • ISBN:9787561557259
    •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5-12-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5-12-01
    • 页数:381
    • 外部编号:3463750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导论:去蔽与还原
    上编 现代和启蒙主义文思
    章 现代和文思
    节 三位一体:现代透视
    第二节 文思:文学对现代的反应
    第二章 启蒙主义文思
    节 启蒙主义文思的“正名”
    第二节 启蒙主义文思的历史背景和具体特征
    第三节 启蒙主义文思的三种类型
    第四节 启蒙主义文思的世界
    中编 五四启蒙主义文思
    第三章 中国五四文学发生的历史背景
    节 现代与文化转型
    第二节 现代知识分子的诞生及其自我意识的觉醒
    第三节 知识分子文化圈的形成:同人杂志和同人社团的出现
    第四节 西方文学的传播和清末民初的文学积淀
    第四章 五四文学的启蒙主义质
    节 五四文学质的认定
    第二节 五四文学现实主义的缺席
    第三节 五四文学浪漫主义的缺席
    第五章 五四启蒙主义文思的发展历程
    节 发端:向旧文学宣战
    第二节 发展:新文学的涌现(1917—1921)
    第三节 高潮:新文学的繁盛(1921—1927)
    第四节 尾声:启蒙主义的退潮
    第六章 五四启蒙主义文思的特征
    节 个化写作的出现
    第二节 文学独立与启蒙的二律背反
    第三节 平民主义的高歌与贵族精神的低吟
    第四节 知识分子代言人的出现
    第五节 忧愤感伤、焦虑彷徨的时代精神
    第六节 拿来主义和艺术风格的杂糅
    第七章 五四启蒙主义文思的历史意义
    节 中国文学的世界化
    第二节 启蒙主义文学传统的开创
    下编 新启蒙主义文思
    第八章 重建现代与启蒙主义的回归
    节 现代任务的重新提出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转轨
    第三节 民间意识的崛起和知识分子的觉醒
    第九章 新时期文学的启蒙主义质
    节 关于新时期文学质的论辩
    第二节 新时期文的史任务和思想倾向
    第三节 新时期文学的启蒙主题
    第十章 新启蒙主义文思的发展历程
    节 潜流:地下文学的萌动
    第二节 发生与发展:叛古典主义
    第三节 转折:启蒙的吊诡
    第四节 尾声:众声喧哗结束启蒙时代
    十章 新启蒙主义文思的特征
    节 古典主义与个化写作的复苏
    第二节 文学制度与被规训的文学
    第三节 平民精神与文学轰动效应
    第四节 乐观精神与国民批判的弱化
    第五节 世界风潮与多元开放的品格
    第十二章 新启蒙主义文的史意义
    节 古典主义的终结
    第二节 启蒙主义文学传统的恢复
    结论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林朝霞,1977年生于福建莆田,1997—2007年就读于厦门大学,主攻文艺学,获文学博士。2007年起任教于厦门理工学院,讲授中国文学、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艺术品鉴赏等多门课程,以文艺学、文化艺术管理为主要研究方向,在《学术月刊》《文艺评论》等刊物上发表数十篇,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点校《明诗话》一书。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