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北大经济课精讲(精)9787515818276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作者: 郭海峰著 | 郭海峰编 | 郭海峰译 | 郭海峰绘
    •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郭海峰著| 郭海峰编| 郭海峰译| 郭海峰绘
    •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7-01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7-07-01
    • 字数:280千字
    • 页数:308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5818276
    • 版权提供: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作者:郭海峰
    • 著:郭海峰
    • 装帧:精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49.80
    • ISBN:9787515818276
    •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7-07-01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7-07-01
    • 页数:308
    • 外部编号:387115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的经济贵族
    节 《原富》和严复:经世济民一
    第二节 跨越三个世纪的经济学家
    第三节 我一辈子就做好了一件事
    第四节 打造中关村,从拆掉北大的围墙开始
    第五节 中国的商学院
    第六节 三十年前改革的先声和先生们
    第七节 重新认识北大经济学
    第二章 “吴市场”:捅破市场经济的窗户纸
    节 顾准和孙冶方的学生为“商品经济”翻案
    第二节 京城四少的市场论市场的概念
    第三节 中国会变成寻租社会 第四节 市场是一种机制还是一揽子买 第五节 经济学家真的不讲道德 第六节 VCD的故事和斯密针工厂分工和规模化
    第三章 喊出来的“价格”和双轨制
    节 众说纷纭的莫干山会议
    第二节 1986,价格闯关失败了
    第三节 中国教授有粮票和美国穷人领食物券
    第四节 既是“倒儿爷”,又是“板儿爷”
    第五节 科尔奈成为北大经济学家的导师
    第六节 是个东西就能卖,是个好东西就会抢着 第七节 北大经济学看海龟潮:你还没回国呀
    第四章 市场换技术有错 节 没别的本事,玩儿命满足消费者
    第二节 通俗的产权理论,靓女必须先嫁
    第三节 郑也夫为什么不是后现代贵族
    第四节 从小业主到现代企业家
    第五节 蛛网模型让定西农民过宋朝的生活第五章 自然垄断不自然
    节 经济学家眼中的走私内幕
    第二节 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
    第三节 林毅夫的易拉罐真的就没有成本 第四节 中国电信产业分拆了,话费为什么没便宜下来
    第五节 柯达死了,乐凯胶卷还活着
    第六节 国企改革与企业家贡献
    第六章 让科学技术真正威为生产力
    节 美国机场里的苹果才是中生力 第二节 靠农民工能撑起工业化的明天 第三节 中国小农经济赢不了大农场 第四节 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生产力
    第五节 北大是中国富豪多的地方
    第六节 中国的大学产业化真的一无是处 第七节 温州模式打败了深圳
    第七章 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毛病
    节 到底怎么看中石油的教训
    第二节 沉重的治理矿难的经济分析
    第三节 一定要把制度费用减下来
    第四节 教授先生对国际航班服务的感受
    第五节 难得的教材居然在中国
    第六节 争议四起的经济原因
    第七节 “汉芯”故事另一面
    第八章 遭殃的铁路农田
    节 观察经济大时代
    第二节 解释中国经济成长
    第三节 大路向不能错,卖橘者真言
    第四节 信用三源——杭州一席谈
    第五节 铁路农田交易和刘永好的饲料业
    第六节 体外国际循环
    第七节 市场中人的理念
    第九章 光华魔鬼经济学
    节 从“朝三暮四”说参照系
    第二节 谁动了我的奶酪
    第三节 人们为何“破财免灾”
    第四节 让我欢喜让我忧——偏好理论
    第五节 中庸之道与逆转
    第六节 从打土豪分田地说公平
    第十章 从北大才子的一封情书谈信息
    节 从一封北大情书谈起
    第二节 剩女剩男时代的情书包装艺术
    第三节 花花公子品牌与情色文化
    第四节 挨光计:你为什么天生不是情圣
    第五节 爱情:写好情书也是种本能
    第六节 从美人鱼到蛇十章 世事胜棋局,经济在燕园
    节 9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盖多高
    第二节 限高政策管用乎
    第三节 卖官鬻爵的权利界定
    第四节 难道白菜涨价也归公
    第五节 中国土地落价又归谁
    第六节 劣币真的驱逐了良币第十二章 改革需要“顶顶层设计”
    节 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自由流动
    第二节 中国如何跨越高收入之墙
    第三节 中国农民工还能返回农村老家 第四节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制度当立
    第五节 《社会保险法》亟须配套
    第六节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应分类实施
    第十三章 大资本运作秘密
    节 建行IPO的经济路径
    第二节 谁在推动“TCL集团”的整体上市
    第三节 借壳上市的“盈科动力”
    第四节 面对“浑水”,是进是退
    第五节 中概股危机出路何方
    第六节 “电广传媒”的“以股抵债”方案
    第十四章 不是富人太富,而是穷人太穷
    节 张维迎:腐败有理
    第二节 中国基尼系数不重要
    第三节 效率和公正的完美结合
    第四节 放弃零和游戏:做到双赢
    第五节 边际效用递减法则:要不断转换战略
    第十五章 看准时机辣手
    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盘活你的资源
    第二节 看准时机和市场需求去
    第三节 600字真言击碎“蓝田神话”
    第四节 一桶油泛起的蓝筹泡沫淹死谁
    第五节 的鏖战中国市场大败局
    第六节 政策市还是自由市

    从古到今,投笔从戎者甚多,可像严复这样投戎从笔的,算来少之又少。严复,本来是军人出身,晚清海军的舰队指挥人才之。意弄人,1879年回国后,军人严复就变成了一个教书先生,从青年熬到白发,哪怕在北洋海战的隆隆炮声中,再没有登上军舰半步。
    严复评价“宰相合肥”李鸿章给他的工作就是“不预机要,奉职而已”。简而言之,华丽的摆设。大员们对海军一无所知,判断严复“可堪大用”的根据是,严复的口才和见识都太好了:滔滔不绝。他显然不是做舰长的材料,只适合做海军的教员。一个对业务熟悉的海军军官,因尖牙利齿丢掉上战场的机会。
    这就是近代的吊诡之处。
    但真正让严复不得不如此的,从根子上说,是因为严复有财政问题。这个问题,注定了严复的悲剧命运,也成就了严复的北大经济学。
    严复的父辈本来都是医生,在100多年前的大清朝,这是个卑微的职业。靠论资排辈,以科举论身份的清朝官场,严复这样的“海龟”可不像今天,想要
    合法晋升,甚至谋取安身的薪水都不可得。
    1876年,严复听说大清朝廷正在购进新式铁甲舰,本以为可以凭借自身的才干弄个管带。等到严复回国,别说铁甲舰了,连北洋海军的本国军舰也没有。对于严复来说,要么去参加科举,要么必须听凭李鸿章任用,前一条路不可行,因为科举得一步步来,后一条路至少还有薪水。李鸿章大人碍于沈葆桢的情面,以副四品教习的职位安置严复。1879年冬天,严复给自己的弟弟寄信说,除去租房子尽可能少的日常开销外,他连回家的费用都没有。好在李大人开恩,马尾海战前,严复因在水师学堂表现出众,终于升职。李鸿章为了表示对这个人才的重视,给了他50两银子的回乡费。
    30多年后,京师大学堂任总监督劳乃宣发誓不做民国官员。北大校长出缺,袁世凯任命严复做北大的校。问题再次找上门来。严复刚来北大的时候,北大可谓是山穷水尽,生少师多,门可罗雀。
    1912年的北大开学后仅百余人返校,其中理科4人,工科14人,政法科不到10人。更要命的是,民国国库一贫如洗,教育经费被袁世凯挪作他用。严复不得不向华俄道胜银行借款。接着,素来和严复不和的唐绍仪又下令减少教员薪水至60元以下——连教员们的薪水也发不出来了。严复甚至上任前,就给自己的北大任期,因为缺钱,这校长当不长。
    到1912年7月7曰,说来让人称奇,后来的北大校长蔡元培组织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全国临时教育会,条建议就是停办北京大学,称开办十余年毫无可言,国体变更后社会各界对该校愈加不满,并决定让学生提前,不授予,一律不招新生。
    这还不是糟糕的,3个月后,严复在声言“中国不可一日无北京大学”,写出《分科大学改良办法说帖》,指出大学文科应该怎样办好,法科、商科应该怎样好,、工、农诸科又该怎样缩小与西方的差距,如何在实现世界的同时保存本国特色后,不得不辞职。因为,这一次,北京大学连贷款也贷不到了。在当时的北京报纸上,严复已经变成各方抨击的小丑。
    严复的后任马相伯,无路可走,只好抵押北大的土地作为校产换取外国银行贷款,被时人讥讽是卖国校长。马相伯的这笔账到也算到严复的头上。从1912年5月16日上任北大到1912年10月被迫离任,其实严复只做了5个月的北大校长。身为北大的任校长严复,也是北大历任期短的校长。
    严复黯然离开北大,和北大校长的瓜葛至此了断,可是北大和严复的关系才刚刚开花结果。严复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他教育救国的观点和漫不经心的一
    篇翻译著作,却成就了日后北大经济学的辉煌。
    1905年年初,拜访严复。严复认为:“当今之计”唯急从教育着手,庶几逐渐更新。”则认为:“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不欢而散。
    P-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