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太宰治精选集:人间失格·斜阳9787544794473译林出版社
    • 作者: 太宰治著 | 太宰治编 | 太宰治译 | 太宰治绘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太宰治著| 太宰治编| 太宰治译| 太宰治绘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3-01
    • 版次:1
    • 印次:1
    • 页数:272
    • 开本:32开
    • ISBN:9787544794473
    • 版权提供:译林出版社
    • 作者:太宰治
    • 著:太宰治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49.00
    • ISBN:9787544794473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3-01
    • 页数:272
    • 外部编号:3173216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人间失格
    斜阳
    译后记:“永恒的‘少年’”—太宰治

    太宰治(1909—1948)小说家,日本“无赖派”代表作家。本名津岛修治,出身地方名门望族,曾就读于东京大学法文系,后被除籍。著书四十余部,或颓废阴郁或轻快风趣;作品被后世誉为“昭和文学的金字塔”,逝世逾半世纪仍拥有大批年轻读者。
    太宰自20岁起先后四次未遂,他借笔下人物之口说出“,是我对人类的求爱……”;同年留下未完成的幽默小说《Goodbye》,遗言“我已无心再写,故决意赴死”,与情人投水而亡。终年39岁。

    读完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激动不能自已,绕室疾走犹不能平歇那巨大灵魂迎头痛击的绝望与至福感。——骆以军

    引子我曾见过那男子的三张照片。
    一张可谓其幼年时代吧,照片中的孩子十岁光景,被许多人众星捧月般围在中间(可以想象那大约是他的姐姐、妹妹,还有表姐妹们吧),他穿着粗条纹和服裙裤站在庭院的池边,头向左歪了大约三十度,笑得很难看。你说难看,可感觉迟钝的人们(即不关心什么美丑的人们)却表情呆滞地吹捧道:“好可爱的小哥呀!”尽管说得轻飘飘的,但听起来倒也未必是廉价的恭维,因为那孩子的笑脸中,也并非没有类似俗话所说的“可爱”的影子。然而,倘是受过一点审美训练的人,只要看一眼,说不定就会立马不愉快地喃喃自语道:“多让人讨厌的孩子啊!”继而将照片丢开,犹如抖掉手中的一条毛虫。
    尽管说不出个所以然,但仔细看那孩子的笑脸,的的确确越看越让人恶心。因为那压根就不是笑脸,他一点也没笑。何以见得?他是双手紧紧握拳站立着,而人在紧紧握拳时是笑不出来的。简直就是猴子,猴子的笑脸。那只是在脸上挤出丑陋的皱纹而已。实在是怪异的照片,有着某种低级下流、令人作呕的龌龊感,甚至让人想喊他一声“皱巴哥儿”。我从没见过这种表情怪异的孩子。
    第二张照片是学生打扮,面容之巨变令人惊诧。无从判断是高中还是大学时代的留影,但总之属于那种异常俊美标致的学生。然而,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你不会感觉到那是个活人。他身穿校服,胸前衣袋口露出白手帕,跷起二郎腿坐在藤椅上,也是笑着。这次的笑脸并非皱巴猴子的笑脸,而是相当巧妙的微笑,却总感觉与人类的笑有所不同。完全没有方刚血气或曰大活人的那种充实感,不像一只鸟,而是轻如羽毛,只是一张白纸般笑着。就是说,给人的感觉整个就是一个“”字。说他装腔作势也罢,轻浪浮薄也罢,女人相也罢,都不够准确,要说是油头粉面当然也不贴切。而且仔细一瞧,这个俊俏的学生还会给人以鬼怪故事中那种阴森恐怖的感觉。我从没见过这样怪异的标致青年。
    第三张照片怪。简直无从判断大致年龄。照片上的人头发似乎已有几分花白,待在肮脏透顶的房间(照片清晰地显示出房墙有三处坍塌)角落,这次没有笑。什么表情也没有。说来就像坐在那里,双手拢在小火盆上烤着烤着就咽了气似的,实在是一张散发着不祥气息的照片。奇怪之处不止于此,因为照片上脸孔较大,我得以仔细地观瞧那张脸孔的构造,那额头平庸、额上皱纹平庸、眉毛平庸、眼睛平庸,包括口、鼻、下巴也全都平庸无奇。啊!这脸孔不仅没有表情,甚至连印象都不能留下,毫无特征。譬如说我看了照片后闭上眼睛,这时已忘记那脸孔是个什么模样。固然能回忆起房间墙壁和小火盆之类,但对房间主人脸孔的印象却如过眼云烟,无论如何就是想不起来。那是一张入不了画的脸孔,也入不了漫画之类。而一睁眼,“啊,原来是这模样,想起来了!”—甚至丝毫不会有这种因想起来而引发的欣喜。说得些,就是睁开眼重新看一次那张照片,也还是想不起来;于是乎就只剩下不快和焦躁,随即不由得移开视线了事。
    就是所谓“死相”,也总会有某种表情留下某种印象吧?或许把驽马的脑袋安在人的躯干上,就会产生如此效果?总之,说不清是哪里会让观者产生不寒而栗的厌恶情绪。这种怪异男子的脸我是从没见过。
    篇手记我的一生是充满羞耻地走过来的。
    我参不透人类的生活。生于东北的乡下,我头一次看到火车是长到很大的时候了。我上了车站天桥再下来,竟全然没有发现这是为了跨越铁路而建的,只当那天桥是车站为了像外国的游乐场,以复杂为趣、显得高档时髦才建起来的。而且颇长时间一直那样以为。上上下下天桥对自己来说,反倒是一种相当洋气的游戏,在铁路部的中也是聪明的服务之一。但后来发现那不过是为旅客过铁路所造的很实惠的楼梯时,便旋即兴味索然。
    还有,我孩童时代曾在画册上见过地铁,就一直以为这也并非出于实际的需要而设计,只想着那是一种好玩的游戏,因为乘地下车比起乘地上车别有一番情趣。
    我从小体弱多病,经常卧床不起,躺在床上就深感床单、枕套、被套都是很无聊的装饰,到了近二十岁才明白,那些反倒是实惠的用品,从而对人类的节俭感到怅惘和悲哀。
    我也不知什么叫挨饿。不,这不是说自己生在不愁衣食住的家庭,不是那种荒唐的意思,而是自己丝毫不了解挨饿的滋味。也许我的说法有点怪,我就是饿了也不能靠自己来发觉。小学、中学期间,我一放学回家,周围人就闹哄哄地说什么“瞧!饿了吧?我们也都记得放学回到家时饥肠辘辘的滋味可是要命呀!来点蜜豆怎么样?还有蛋糕、面包哟!”,所以,自己就发挥天生的拍马屁精神,嘟囔着“饿啦!”,将十来颗蜜豆扔进嘴里。然而,挨饿是什么滋味我还是没能明白。
    我当然也很能吃,但印象中几乎没有哪次是因为饿才吃的。所谓珍奇的东西,吃;所谓的东西,吃。另外,在外边人家给拿出来的东西,多半也会硬撑着吃下。而对于儿童时代的我来说,痛苦的时刻莫过于自家吃饭的时刻。
    在我那乡下家里,全家十口人左右,各自的托盘分两列相对摆着。我这个老幺当然坐末座,午饭时间十几口人在微暗的饭厅只是一声不响地吃饭,这种情景总是使我感到一股寒意。加之,是乡下那种传统之家,菜谱也多半是一成不变,珍奇、的食物休得指望,所以我对吃饭时间就更加恐惧了。我坐在微暗的餐厅末座,浑身发抖,一点点夹饭送到嘴边,填入口中。我总想:人为什么每天要吃三餐啊?这好像是一种仪式,每天三次,准时聚集在微暗的餐厅里,按照长幼次序摆上托盘,大家都一脸正经地在吃着。或许不想吃也要低头默默地咀嚼饭菜。有时我甚至想,这也许就是为了向蠢动于家中的灵魂们祈祷吧。
    不吃饭就得死,这句话在我耳中只不过是讨厌的恫吓。不过,那种迷信(即使现在我也深感那是一种迷信)总是给自己带来不安和恐惧。人,不吃饭就得死,所以要干活挣钱吃饭—对我来说,没有比这更难懂、更晦涩,因而更具有胁迫效果的话了。
    就是说,我对人类的行为活动尚近乎一窍不通。我的幸福观与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迥然不同,由此带来的不安令我夜夜辗转反侧,呻吟悲鸣,甚至几近发狂。我果真幸福吗?从小我就每每被人们说成是“幸福的人”,但我的心情却如在地狱。在我看来,反倒是说我幸福的人们远比我安乐,非我所能比。
    我有十大祸殃,我甚至想过,邻人哪怕仅背负其中一个,恐怕就足以致命。
    就是说,我不明白,对邻人痛苦的质和程度全然无从判断。实际生活的苦,只要能糊口便可迎刃而解的苦,这才是厉害的苦,是凄惨的无间地狱。与此相比,说不定我那十大祸殃不值一提。这些我实在难求其解。不过要如此说来,人就能做得到不、不发疯、高谈阔论这那派,还绝望、不委顿地继续生活战斗下去而不感到苦了;就可成为一个的自私自利者,而且确信那是天经地义,从不怀疑。那样一来,就舒服了。然而,人这种东西说不定全是这样,又因而感觉有点不圆满……我不懂。夜里睡得很死,清晨起来是不是就很爽快?会做着什么梦?边走边思考什么呢?钱?怎么会,恐怕不仅那些吧。我似乎听说过人为了吃饭而活着,但是没听说过为了钱而活着。等一等,然而或许……不对,这个也不得而知……我越思考越糊涂,越发被唯独自己是个异类这种不安和恐惧所笼罩。自己和邻居几乎不说话,因为不知该说什么、怎么说。
    于是,我想出一个办法:。
    这是我对人类索求爱的的方式。似乎自己极度害怕人类,却又无论如何不能对人类死心。这样,我就用这根稻草维系住和人类的纽带。这是一种殊死的、冷汗淋漓的服务,表面上我不停地做出笑脸,而内心却希望渺茫、如履薄冰,成功率或许仅有千分之一。
    甚至对自己的家人,我从小就完全摸不清他们是怎么个苦法,他们活着在思考什么,只是感到可怕,难以忍受那种不尴不尬,从而成了高手。就是说,我不知不觉中成了满嘴谎话的孩子了。
    看看那时和家人的合影,别人都是一脸正经,唯独我必定诡异地扭曲着面孔在怪笑。这也是自己幼稚而可悲的之一种。
    再者,亲人们说了我什么,我从没顶过嘴。哪怕是对我一句小小的责难,在我听来都如万钧雷霆,令我几乎方寸大乱,哪里还谈得上回嘴。我认定那小小的责难,必定是人类自古通今的“真理”,而我无力践行那真理,便认定也许自己早已不能和人类同居一檐下了。故而,我不能争论也不能自我辩护。被别人说了坏话,觉得确实言之有理,是我自己严重失误,总是默默地接受攻击,但内心则感到恐惧,几近发狂。
    任何人惹人生气,受到责难,说不定都不会有好心情,但是,我却从生气者的脸上看到了比狮子、鳄鱼、恶龙更加可怕的动物本。正像在草原安睡的牛,啪的一声突如其来地甩起尾巴将肚皮上的牛虻拍死一样;平素,似乎这种本是隐藏起来的,而在某种时机,人,就会突然因愤怒而露出狰狞本相。看到那个样子我便浑身战栗,发根直竖,一想到这或许就是人赖以活下去的资格之一,内心便几近绝望。
    总是为害怕人类而战栗,对自己作为人的言行无法有丝毫自信,就这样,将独自的苦恼藏进胸中的小盒子里,将忧郁和神经质藏了又藏,而专门装出副真乐观的模样。我作为的怪人,就这样“日臻完美”了。
    什么都行,只要让他们发笑就好,这样,即使置身于他们的所谓“生活”之外,是不是人们也不太能察觉?总之,不要碍他们的眼,我是无,是风,是天空—净是这种想法越演越烈,自己靠来逗家人发笑,甚至对比家人更加不可理喻而又可怕的男仆女仆,也竭尽全力地奉献这种服务。
    夏天,我在浴衣里面穿着红毛衣在走廊晃来晃去,引起了家人发笑,就连平素很少笑的大哥见到也忍俊不禁:“瞧呀!小叶,乱穿衣啦!”一副异常疼爱的口吻。
    真是的!再怎么样,我也不是不知寒暑的怪人,会怪到大夏天穿着毛衣走路。我是把姐姐的护腿套在胳膊上让它从浴衣袖口露出,用这个办法来装穿着毛衣。
    父亲在东京要办的事情很多,他在上野的樱木町有座别墅,每月有大半时间在别墅生活。回家时给家人和亲戚买回大量礼物,说来似乎是父亲的癖好。
    有一次,父亲在去东京前夜把孩子们都叫来客厅,笑着询问这次回来每人要个什么礼物,并将孩子们的要求一一记在小本子上。父亲对子女如此亲切实属罕见。
    “叶藏要什么呀?”被父亲一问,我反倒语塞了。
    被问到需要什么的瞬间,我就什么也不想要了。脑中闪出的想法是:反正不可能有让我快乐的玩意儿,随便什么都一样。而同时,不管人家给的东西多么不合口味,也无法谢绝。讨厌的事不能说讨厌,高兴的事也要小偷似的提心吊胆、极其苦涩地独自玩味,这样就只有在难以名状的恐惧中煎熬。就是说,我连二者选一的能力都没有。想来,这似乎就是我成年后越发造成自己所说的“充满羞耻”的一生的重大恶习之一了。
    因我默默无言忸怩羞涩,父亲的脸上便有了愠怒之色:“还是书吗?浅草商店街有卖新年舞的狮子,大小正适合孩子戴在脸上玩,你不要吗?”既然被问“你不要吗?”,那就完蛋了,我做不出任何的回答,笑星掉链子了。
    “书,可以吧!”大哥一本正经地说。
    “原来这样。”父亲一脸扫兴,连记也不记,啪的一声合上了小本子。
    多么失败!我惹恼了父亲,父亲的报复肯定很可怕。想着是不是能趁早补救一下,就在当天夜里,我在被窝里一边发抖一边打主意,然后悄悄起床来到客厅,打开父亲放本子的那个抽斗取出小本子,哗哗翻页,找到写礼物的地方,用嘴舔舔小本子附带的铅笔,写上了“狮子舞”几个字,然后回去睡了。其实我根本不需要那个狮子舞的狮子,反倒是想要书。但我发现父亲想给我买那个狮子,便迎合父亲的意思想让父亲转怒为喜。只为这我才铤而走险深夜潜入客厅。
    就这样,这一手段果然以莫大的成功给了我回报。不久,父亲从东京回来了,我在小孩房间听到了父亲对母亲大声说话:“在商店街的玩具店打开小本子一看,嗬!这处写着‘狮子舞’,不是我的笔迹。咦?我歪着头想了一下想起来了,这是叶藏的鬼把戏呀!在我问的时候,那小子光傻笑不说话,过后却忍不住想要狮子哪。总之,实在是个好怪的秃小子啊!先是装聋作哑,回头写得明明白白。既然那么想要,当初说不就得了?真是的!闹得我在玩具店店头都笑开啦!快把叶藏叫到这儿来!”而我那头呢,正把男仆女仆们集中在西式房间里,让一个男仆乱敲钢琴琴键呢。(虽然我家在乡下,但家里一般物品一应俱全。)我随着那乱七八糟的曲调给大家跳印第安舞,弄得大家哄堂大笑。二哥点燃闪光器为我拍印第安舞“剧照”,等照片印出来一看,自己的围腰布(那本来是一块洋花布袱)合缝处露出了小鸡鸡,又一次引得全家哄堂大笑。对我来说,这也许可谓又一次的意外成功。
    我每月订阅十种以上少儿杂志,此外东京方面寄来的各种书籍,我也是默默地阅读,像什么“杂学博士”啦,还有“那什么博士”2啦,我都极为熟悉。另外,什么鬼怪故事、评书、落语、江户小笑话之类,我也相当内行,一本正经地讲滑稽故事逗家人发笑,这些东西都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学校!唉,那真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在那里,我本来还是受到尊敬的,但受尊敬这一概念也使我相当惶恐。近乎百分之百地骗人,之后被某个全知全能的智者识破,被揭露得体无完肤,丢死人了—这,就是我“受尊敬”状态的定义。欺骗别人而“受尊敬”,又被某人识破,然后他告诉别人,人们都发觉受骗上当时,其愤怒和报复究竟会是怎样的呢?哪怕是想象一下,我都会毛骨悚然。
    我生在有钱人家,与此相比,俗话所说的“学习好”似乎更使我受尊敬。我孩童时代体弱多病,经常一两个月甚至一学年躺卧在床而旷课,尽管如此,大病初愈的我坐着人力车去学校参加学年,似乎比谁都“好”。身体好的时候,我根本不用功,即使身在课堂也是画个漫画什么的,而到了休息时间,就把漫画讲给班上同学听,把他们逗笑。再有就是作文,我专门写滑稽的小笑话,即便受到老师警告,我也依然如故。因为我知道实际上老师私下还把读我的笑话当成个乐趣呢。
    一次跟母亲进京途中,我做过在火车厢通道的痰盂里小便的糗事。(当时我并非不知那是痰盂,而是为了显示孩子的天真,故意那样做的。),我照例将此事用格外悲壮的笔触写进作文后上交,因确信老师看到会发笑,便跟在要回教员室的老师后面。结果老师一出教室,便将我的作文从同学们的众多作文中挑出,在走廊上边走边开始读,并偷偷笑着。不一会进了教员室,大约是读完了吧,他满脸通红放声大笑,还忙不迭地让老师读。看到这一幕,我得意极了。
    天真滑稽。
    在被人看成天真滑稽这一点上我获得了成功,成功地摆脱了被人敬而远之的状态。家长联系簿上,所有学科都是10分,唯独品德要么7分,要么6分,这也成了家中的笑料。
    但是,我的本却和那种天真滑稽的淘气包截然相反。那时节,我已被玷污,在男仆女仆的教唆下干了可悲的丑事。现在我认为,对幼小者做那种事是人类能够实施的犯罪中为丑恶为劣为残酷的,然而,我却忍受了。由此我甚至觉得看到了人类本的又一侧面,继而报以懦弱的笑。如我有不说话的习惯,那么,说不定会大胆地将他们的罪行告诉父母,但我对自己的父母也没能完全理解。我对“向人控诉”这一手段毫不期待。即便告诉了父母,告诉了,告诉了,也许其结果不过是成为老于世故的强势群体大肆批驳我的把柄。
    我极其明白世间本无公平,向别人控诉总归是没用的。说到底自己除了对绝口不提、默默忍耐、如此这般地继续之外,别无他法。
    或许有人要嘲笑我说:什么呀!你难道主张不信任他人?你小子什么时候成了基督徒了?然而,我觉得对人不信任未必就直接通往宗教之路。包括现在嘲笑我的那些人在内,人,难道不都是生活在互不信任中,脑中毫无什么上帝的念头,满不在乎地活着吗?还是我儿时的事,父亲所在政一位名人来本市演讲,我被男仆带到剧场去听。大厅爆满,当地和父亲交好的人悉数到场,他们掌声雷动。演讲结束后,听众三五成群地走着积雪的夜路回家,路上他们把今夜的演讲贬得一钱不值。其中也夹杂着和父亲特好的人的声音。父亲那些所谓的“同志”以近乎愤怒的语调说着父亲致的开会辞如何拙劣,那位名人的演讲如何言之无物、完全不知所云等,不一而足。然后他们又到了我家客厅,面带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表情对父亲说:“今夜的演讲会大获成功!”母亲问男仆:“今夜的演讲会怎么样啊?”就连男仆也若无其事地回答:“相当有意思了!”本来归途中他们还互相叹息说什么:“再没有比演讲会更没意思的了!”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在我想来奇怪的是,人们相互欺骗,而且双方谁也不受伤害,甚至都没有发现在欺骗彼此。那欺骗可真叫清爽、明快、开朗,如此漂亮的例子在人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然而,我对相互欺骗这件事并没有多大兴趣,因为,即便是我也是到晚靠来欺骗别人的。我对修身教科书式的什么正义道德之类不怎么关心。对相互欺骗却清爽、明快、开朗地活着的人,对有自信那样活的人,我很难理解。人类终于没有教给我那种妙谛。只要领悟了那种妙谛,我就不至于如此害怕人类,无须进行这种卖命的服务了吧?也就不至于与人类生活对立,每夜都饱尝地狱般的痛苦了吧?就是说,我认为我之所以连男仆女仆的可恨罪行都没有向任何人告发控诉,并非是出于对人的不信任,也不是基于基督教义,而是因为人类,对名叫叶藏的我牢固地闭起了信任的壳。因为即便是父母,有时也会让我看到百思不解的情形。
    而且,我也感到,我这种不向任何人控诉的孤独气味为很多女靠本能嗅到,这就成了晚些年我被频频利用屡屡上钩的原因之一。
    就是说,对于女来说,我是个能够保守住恋情秘密的男人。
    引子我曾见过那男子的三张照片。
    一张可谓其幼年时代吧,照片中的孩子十岁光景,被许多人众星捧月般围在中间(可以想象那大约是他的姐姐、妹妹,还有表姐妹们吧),他穿着粗条纹和服裙裤站在庭院的池边,头向左歪了大约三十度,笑得很难看。你说难看,可感觉迟钝的人们(即不关心什么美丑的人们)却表情呆滞地吹捧道:“好可爱的小哥呀!”尽管说得轻飘飘的,但听起来倒也未必是廉价的恭维,因为那孩子的笑脸中,也并非没有类似俗话所说的“可爱”的影子。然而,倘是受过一点审美训练的人,只要看一眼,说不定就会立马不愉快地喃喃自语道:“多让人讨厌的孩子啊!”继而将照片丢开,犹如抖掉手中的一条毛虫。
    尽管说不出个所以然,但仔细看那孩子的笑脸,的的确确越看越让人恶心。因为那压根就不是笑脸,他一点也没笑。何以见得?他是双手紧紧握拳站立着,而人在紧紧握拳时是笑不出来的。简直就是猴子,猴子的笑脸。那只是在脸上挤出丑陋的皱纹而已。实在是怪异的照片,有着某种低级下流、令人作呕的龌龊感,甚至让人想喊他一声“皱巴哥儿”。我从没见过这种表情怪异的孩子。
    第二张照片是学生打扮,面容之巨变令人惊诧。无从判断是高中还是大学时代的留影,但总之属于那种异常俊美标致的学生。然而,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你不会感觉到那是个活人。他身穿校服,胸前衣袋口露出白手帕,跷起二郎腿坐在藤椅上,也是笑着。这次的笑脸并非皱巴猴子的笑脸,而是相当巧妙的微笑,却总感觉与人类的笑有所不同。完全没有方刚血气或曰大活人的那种充实感,不像一只鸟,而是轻如羽毛,只是一张白纸般笑着。就是说,给人的感觉整个就是一个“”字。说他装腔作势也罢,轻浪浮薄也罢,女人相也罢,都不够准确,要说是油头粉面当然也不贴切。而且仔细一瞧,这个俊俏的学生还会给人以鬼怪故事中那种阴森恐怖的感觉。我从没见过这样怪异的标致青年。
    第三张照片怪。简直无从判断大致年龄。照片上的人头发似乎已有几分花白,待在肮脏透顶的房间(照片清晰地显示出房墙有三处坍塌)角落,这次没有笑。什么表情也没有。说来就像坐在那里,双手拢在小火盆上烤着烤着就咽了气似的,实在是一张散发着不祥气息的照片。奇怪之处不止于此,因为照片上脸孔较大,我得以仔细地观瞧那张脸孔的构造,那额头平庸、额上皱纹平庸、眉毛平庸、眼睛平庸,包括口、鼻、下巴也全都平庸无奇。啊!这脸孔不仅没有表情,甚至连印象都不能留下,毫无特征。譬如说我看了照片后闭上眼睛,这时已忘记那脸孔是个什么模样。固然能回忆起房间墙壁和小火盆之类,但对房间主人脸孔的印象却如过眼云烟,无论如何就是想不起来。那是一张入不了画的脸孔,也入不了漫画之类。而一睁眼,“啊,原来是这模样,想起来了!”—甚至丝毫不会有这种因想起来而引发的欣喜。说得些,就是睁开眼重新看一次那张照片,也还是想不起来;于是乎就只剩下不快和焦躁,随即不由得移开视线了事。
    就是所谓“死相”,也总会有某种表情留下某种印象吧?或许把驽马的脑袋安在人的躯干上,就会产生如此效果?总之,说不清是哪里会让观者产生不寒而栗的厌恶情绪。这种怪异男子的脸我是从没见过。
    篇手记我的一生是充满羞耻地走过来的。
    我参不透人类的生活。生于东北的乡下,我头一次看到火车是长到很大的时候了。我上了车站天桥再下来,竟全然没有发现这是为了跨越铁路而建的,只当那天桥是车站为了像外国的游乐场,以复杂为趣、显得高档时髦才建起来的。而且颇长时间一直那样以为。上上下下天桥对自己来说,反倒是一种相当洋气的游戏,在铁路部的中也是聪明的服务之一。但后来发现那不过是为旅客过铁路所造的很实惠的楼梯时,便旋即兴味索然。
    还有,我孩童时代曾在画册上见过地铁,就一直以为这也并非出于实际的需要而设计,只想着那是一种好玩的游戏,因为乘地下车比起乘地上车别有一番情趣。
    我从小体弱多病,经常卧床不起,躺在床上就深感床单、枕套、被套都是很无聊的装饰,到了近二十岁才明白,那些反倒是实惠的用品,从而对人类的节俭感到怅惘和悲哀。
    我也不知什么叫挨饿。不,这不是说自己生在不愁衣食住的家庭,不是那种荒唐的意思,而是自己丝毫不了解挨饿的滋味。也许我的说法有点怪,我就是饿了也不能靠自己来发觉。小学、中学期间,我一放学回家,周围人就闹哄哄地说什么“瞧!饿了吧?我们也都记得放学回到家时饥肠辘辘的滋味可是要命呀!来点蜜豆怎么样?还有蛋糕、面包哟!”,所以,自己就发挥天生的拍马屁精神,嘟囔着“饿啦!”,将十来颗蜜豆扔进嘴里。然而,挨饿是什么滋味我还是没能明白。
    我当然也很能吃,但印象中几乎没有哪次是因为饿才吃的。所谓珍奇的东西,吃;所谓的东西,吃。另外,在外边人家给拿出来的东西,多半也会硬撑着吃下。而对于儿童时代的我来说,痛苦的时刻莫过于自家吃饭的时刻。
    在我那乡下家里,全家十口人左右,各自的托盘分两列相对摆着。我这个老幺当然坐末座,午饭时间十几口人在微暗的饭厅只是一声不响地吃饭,这种情景总是使我感到一股寒意。加之,是乡下那种传统之家,菜谱也多半是一成不变,珍奇、的食物休得指望,所以我对吃饭时间就更加恐惧了。我坐在微暗的餐厅末座,浑身发抖,一点点夹饭送到嘴边,填入口中。我总想:人为什么每天要吃三餐啊?这好像是一种仪式,每天三次,准时聚集在微暗的餐厅里,按照长幼次序摆上托盘,大家都一脸正经地在吃着。或许不想吃也要低头默默地咀嚼饭菜。有时我甚至想,这也许就是为了向蠢动于家中的灵魂们祈祷吧。
    不吃饭就得死,这句话在我耳中只不过是讨厌的恫吓。不过,那种迷信(即使现在我也深感那是一种迷信)总是给自己带来不安和恐惧。人,不吃饭就得死,所以要干活挣钱吃饭—对我来说,没有比这更难懂、更晦涩,因而更具有胁迫效果的话了。
    就是说,我对人类的行为活动尚近乎一窍不通。我的幸福观与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观迥然不同,由此带来的不安令我夜夜辗转反侧,呻吟悲鸣,甚至几近发狂。我果真幸福吗?从小我就每每被人们说成是“幸福的人”,但我的心情却如在地狱。在我看来,反倒是说我幸福的人们远比我安乐,非我所能比。
    我有十大祸殃,我甚至想过,邻人哪怕仅背负其中一个,恐怕就足以致命。
    就是说,我不明白,对邻人痛苦的质和程度全然无从判断。实际生活的苦,只要能糊口便可迎刃而解的苦,这才是厉害的苦,是凄惨的无间地狱。与此相比,说不定我那十大祸殃不值一提。这些我实在难求其解。不过要如此说来,人就能做得到不、不发疯、高谈阔论这那派,还绝望、不委顿地继续生活战斗下去而不感到苦了;就可成为一个的自私自利者,而且确信那是天经地义,从不怀疑。那样一来,就舒服了。然而,人这种东西说不定全是这样,又因而感觉有点不圆满……我不懂。夜里睡得很死,清晨起来是不是就很爽快?会做着什么梦?边走边思考什么呢?钱?怎么会,恐怕不仅那些吧。我似乎听说过人为了吃饭而活着,但是没听说过为了钱而活着。等一等,然而或许……不对,这个也不得而知……我越思考越糊涂,越发被唯独自己是个异类这种不安和恐惧所笼罩。自己和邻居几乎不说话,因为不知该说什么、怎么说。
    于是,我想出一个办法:。
    这是我对人类索求爱的的方式。似乎自己极度害怕人类,却又无论如何不能对人类死心。这样,我就用这根稻草维系住和人类的纽带。这是一种殊死的、冷汗淋漓的服务,表面上我不停地做出笑脸,而内心却希望渺茫、如履薄冰,成功率或许仅有千分之一。
    甚至对自己的家人,我从小就完全摸不清他们是怎么个苦法,他们活着在思考什么,只是感到可怕,难以忍受那种不尴不尬,从而成了高手。就是说,我不知不觉中成了满嘴谎话的孩子了。
    看看那时和家人的合影,别人都是一脸正经,唯独我必定诡异地扭曲着面孔在怪笑。这也是自己幼稚而可悲的之一种。
    再者,亲人们说了我什么,我从没顶过嘴。哪怕是对我一句小小的责难,在我听来都如万钧雷霆,令我几乎方寸大乱,哪里还谈得上回嘴。我认定那小小的责难,必定是人类自古通今的“真理”,而我无力践行那真理,便认定也许自己早已不能和人类同居一檐下了。故而,我不能争论也不能自我辩护。被别人说了坏话,觉得确实言之有理,是我自己严重失误,总是默默地接受攻击,但内心则感到恐惧,几近发狂。
    任何人惹人生气,受到责难,说不定都不会有好心情,但是,我却从生气者的脸上看到了比狮子、鳄鱼、恶龙更加可怕的动物本。正像在草原安睡的牛,啪的一声突如其来地甩起尾巴将肚皮上的牛虻拍死一样;平素,似乎这种本是隐藏起来的,而在某种时机,人,就会突然因愤怒而露出狰狞本相。看到那个样子我便浑身战栗,发根直竖,一想到这或许就是人赖以活下去的资格之一,内心便几近绝望。
    总是为害怕人类而战栗,对自己作为人的言行无法有丝毫自信,就这样,将独自恼藏进胸中的小盒子里,将忧郁和神经质藏了又藏,而专门装出副真乐观的模样。我作为的怪人,就这样“日臻完美”了。
    什么都行,只要让他们发笑就好,这样,即使置身于他们的所谓“生活”之外,是不是人们也不太能察觉?总之,不要碍他们的眼,我是无,是风,是天空—净是这种想法越演越烈,自己靠来逗家人发笑,甚至对比家人更加不可理喻而又可怕的男仆女仆,也竭尽全力地奉献这种服务。
    夏天,我在浴衣里面穿着红毛衣在走廊晃来晃去,引起了家人发笑,就连平素很少笑的大哥见到也忍俊不禁:“瞧呀!小叶,乱穿衣啦!”一副异常疼爱的口吻。
    真是的!再怎么样,我也不是不知寒暑的怪人,会怪到大夏天穿着毛衣走路。我是把姐姐的护腿套在胳膊上让它从浴衣袖口露出,用这个办法来装穿着毛衣。
    父亲在东京要办的事情很多,他在上野的樱木町有座别墅,每月有大半时间在别墅生活。回家时给家人和亲戚买回大量礼物,说来似乎是父亲的癖好。
    有一次,父亲在去东京前夜把孩子们都叫来客厅,笑着询问这次回来每人要个什么礼物,并将孩子们的要求一一记在小本子上。父亲对子女如此亲切实属罕见。
    “叶藏要什么呀?”被父亲一问,我反倒语塞了。
    被问到需要什么的瞬间,我就什么也不想要了。脑中闪出的想法是:反正不可能有让我快乐的玩意儿,随便什么都一样。而同时,不管人家给的东西多么不合口味,也无法谢绝。讨厌的事不能说讨厌,高兴的事也要小偷似的提心吊胆、极其苦涩地独自玩味,这样就只有在难以名状的恐惧中煎熬。就是说,我连二者选一的能力都没有。想来,这似乎就是我成年后越发造成自己所说的“充满羞耻”的一生的重大恶习之一了。
    因我默默无言忸怩羞涩,父亲的脸上便有了愠怒之色:“还是书吗?浅草商店街有卖新年舞的狮子,大小正适合孩子戴在脸上玩,你不要吗?”既然被问“你不要吗?”,那就完蛋了,我做不出任何的回答,笑星掉链子了。
    “书,可以吧!”大哥一本正经地说。
    “原来这样。”父亲一脸扫兴,连记也不记,啪的一声合上了小本子。
    多么失败!我惹恼了父亲,父亲的报复肯定很可怕。想着是不是能趁早补救一下,就在当天夜里,我在被窝里一边发抖一边打主意,然后悄悄起床来到客厅,打开父亲放本子的那个抽斗取出小本子,哗哗翻页,找到写礼物的地方,用嘴舔舔小本子附带的铅笔,写上了“狮子舞”几个字,然后回去睡了。其实我根本不需要那个狮子舞的狮子,反倒是想要书。但我发现父亲想给我买那个狮子,便迎合父亲的意思想让父亲转怒为喜。只为这我才铤而走险深夜潜入客厅。
    就这样,这一手段果然以莫大的成功给了我回报。不久,父亲从东京回来了,我在小孩房间听到了父亲对母亲大声说话:“在商店街的玩具店打开小本子一看,嗬!这处写着‘狮子舞’,不是我的笔迹。咦?我歪着头想了一下想起来了,这是叶藏的鬼把戏呀!在我问的时候,那小子光傻笑不说话,过后却忍不住想要狮子哪。总之,实在是个好怪的秃小子啊!先是装聋作哑,回头写得明明白白。既然那么想要,当初说不就得了?真是的!闹得我在玩具店店头都笑开啦!快把叶藏叫到这儿来!”而我那头呢,正把男仆女仆们集中在西式房间里,让一个男仆乱敲钢琴琴键呢。(虽然我家在乡下,但家里一般物品一应俱全。)我随着那乱七八糟的曲调给大家跳印第安舞,弄得大家哄堂大笑。二哥点燃闪光器为我拍印第安舞“剧照”,等照片印出来一看,自己的围腰布(那本来是一块洋花布袱)合缝处露出了小鸡鸡,又一次引得全家哄堂大笑。对我来说,这也许可谓又一次的意外成功。
    我每月订阅十种以上少儿杂志,此外东京方面寄来的各种书籍,我也是默默地阅读,像什么“杂学博士”啦,还有“那什么博士”2啦,我都极为熟悉。另外,什么鬼怪故事、评书、落语、江户小笑话之类,我也相当内行,一本正经地讲滑稽故事逗家人发笑,这些东西都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学校!唉,那真是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
    在那里,我本来还是受到尊敬的,但受尊敬这一概念也使我相当惶恐。近乎百分之百地骗人,之后被某个全知全能的智者识破,被揭露得体无完肤,丢死人了—这,就是我“受尊敬”状态的定义。欺骗别人而“受尊敬”,又被某人识破,然后他告诉别人,人们都发觉受骗上当时,其愤怒和报复究竟会是怎样的呢?哪怕是想象一下,我都会毛骨悚然。
    我生在有钱人家,与此相比,俗话所说的“学习好”似乎更使我受尊敬。我孩童时代体弱多病,经常一两个月甚至一学年躺卧在床而旷课,尽管如此,大病初愈的我坐着人力车去学校参加学年,似乎比谁都“好”。身体好的时候,我根本不用功,即使身在课堂也是画个漫画什么的,而到了休息时间,就把漫画讲给班上同学听,把他们逗笑。再有就是作文,我专门写滑稽的小笑话,即便受到老师警告,我也依然如故。因为我知道实际上老师私下还把读我的笑话当成个乐趣呢。
    一次跟母亲进京途中,我做过在火车厢通道的痰盂里小便的糗事。(当时我并非不知那是痰盂,而是为了显示孩子的天真,故意那样做的。),我照例将此事用格外悲壮的笔触写进作文后上交,因确信老师看到会发笑,便跟在要回教员室的老师后面。结果老师一出教室,便将我的作文从同学们的众多作文中挑出,在走廊上边走边开始读,并偷偷笑着。不一会进了教员室,大约是读完了吧,他满脸通红放声大笑,还忙不迭地让老师读。看到这一幕,我得意极了。
    天真滑稽。
    在被人看成天真滑稽这一点上我获得了成功,成功地摆脱了被人敬而远之的状态。家长联系簿上,所有学科都是10分,唯独品德要么7分,要么6分,这也成了家中的笑料。
    但是,我的本却和那种天真滑稽的淘气包截然相反。那时节,我已被玷污,在男仆女仆的教唆下干了可悲的丑事。现在我认为,对幼小者做那种事是人类能够实施的犯罪中为丑恶为劣为残酷的,然而,我却忍受了。由此我甚至觉得看到了人类本的又一侧面,继而报以懦弱的笑。如我有不说话的习惯,那么,说不定会大胆地将他们的罪行告诉父母,但我对自己的父母也没能完全理解。我对“向人控诉”这一手段毫不期待。即便告诉了父母,告诉了,告诉了,也许其结果不过是成为老于世故的强势群体大肆批驳我的把柄。
    我极其明白世间本无公平,向别人控诉总归是没用的。说到底自己除了对绝口不提、默默忍耐、如此这般地继续之外,别无他法。
    或许有人要嘲笑我说:什么呀!你难道主张不信任他人?你小子什么时候成了基督徒了?然而,我觉得对人不信任未必就直接通往宗教之路。包括现在嘲笑我的那些人在内,人,难道不都是生活在互不信任中,脑中毫无什么上帝的念头,满不在乎地活着吗?还是我儿时的事,父亲所在政一位名人来本市演讲,我被男仆带到剧场去听。大厅爆满,当地和父亲交好的人悉数到场,他们掌声雷动。演讲结束后,听众三五成群地走着积雪的夜路回家,路上他们把今夜的演讲贬得一钱不值。其中也夹杂着和父亲特好的人的声音。父亲那些所谓的“同志”以近乎愤怒的语调说着父亲致的开会辞如何拙劣,那位名人的演讲如何言之无物、完全不知所云等,不一而足。然后他们又到了我家客厅,面带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表情对父亲说:“今夜的演讲会大获成功!”母亲问男仆:“今夜的演讲会怎么样啊?”就连男仆也若无其事地回答:“相当有意思了!”本来归途中他们还互相叹息说什么:“再没有比演讲会更没意思的了!”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在我想来奇怪的是,人们相互欺骗,而且双方谁也不受伤害,甚至都没有发现在欺骗彼此。那欺骗可真叫清爽、明快、开朗,如此漂亮的例子在人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然而,我对相互欺骗这件事并没有多大兴趣,因为,即便是我也是到晚靠来欺骗别人的。我对修身教科书式的什么正义道德之类不怎么关心。对相互欺骗却清爽、明快、开朗地活着的人,对有自信那样活的人,我很难理解。人类终于没有教给我那种妙谛。只要领悟了那种妙谛,我就不至于如此害怕人类,无须进行这种卖命的服务了吧?也就不至于与人类生活对立,每夜都饱尝地狱般的痛苦了吧?就是说,我认为我之所以连男仆女仆的可恨罪行都没有向任何人告发控诉,并非是出于对人的不信任,也不是基于基督教义,而是因为人类,对名叫叶藏的我牢固地闭起了信任的壳。因为即便是父母,有时也会让我看到百思不解的情形。
    而且,我也感到,我这种不向任何人控诉的孤独气味为很多女靠本能嗅到,这就成了晚些年我被频频利用屡屡上钩的原因之一。
    就是说,对于女来说,我是个能够保守住恋情秘密的男人。

    “我不在乎浅薄,我要活下去,为完成所想的事去与世间斗争。”一封与世界告解的书信,一段奔向死亡的蹉跌之路为弱小者立传,以回应时代的暗影与虚无跨越半个世纪的经典,每个读者必然要挑战的太宰治上乘之作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