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9787201181813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舒童著 | 舒童编 | 舒童译 | 舒童绘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舒童著| 舒童编| 舒童译| 舒童绘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10000
    • 页数:256
    • 开本:16开
    • ISBN:9787201181813
    • 版权提供: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舒童
    • 著:舒童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9.80
    • ISBN:9787201181813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5-01
    • 页数:256
    • 外部编号:3146292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 章 宝贝心思知多少——爱他要先了解他
    1.了解孩子格类型,量身打造教育方案/ 002
    2.童年时期必经的那些心理体验/ 005
    3.父母不可不知的3~12 岁“水泥期”/ 009
    4.“反抗期”到了,需要“压迫”吗/ 012
    5.你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吗/ 015
    ◎ 第二章 打造优质环境,培养一个小孩
    1.家庭环境是塑造孩子心理的大魔术师/ 020
    2.父母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 0
    3.强势父母背后的“无个”孩子/ 026
    4.“三高家庭”阻碍孩子心理发育/ 029
    5.家庭战火,“劫后余生”的孩子不好过/ 032
    6.抚平“单飞”给孩子带来的伤痛/ 035
    7.让孩子学会适应,轻松搞定各种处境/ 039
    ◎ 第三章 雕塑品格,给孩子打好心理底子
    1.一定要培养出受益一生的自信/ 044
    2.让孩子有主宰自我的能力/ 047
    3.给孩子一副勇于承担的肩膀/ 050
    4.给孩子一支“避雷针”,教他疏导坏情绪/ 053
    5.培育一个专心做事的小孩/ 056
    6.乐观是孩子必须掌握的能力/ 059
    7.谦虚是孩子须具的良好品质/ 062
    8.教孩子拥有好人缘,让他快乐一生/ 065
    9.诚信——孩子一生受用的品质/ 068
    ◎ 第四章 拨开怪异行为的迷雾,认清孩子的心理本质
    1.撕书、拆玩具——破坏并非孩子本意/ 074
    2.虐待小动物的孩子心里有一颗/ 077
    3.“匹诺曹”附身——孩子为什么要说谎/ 080
    4.和妈妈对着干——孩子陷入了“禁果效应”/ 083
    5.有恋物情结——孩子需要情感寄托/ 086
    6.沉默不是金——孩子或有社交恐惧症/ 089
    7.小小“人来疯”——背后心思知多少/ 092
    8.戒不掉撒娇——孩子的真实目的何在/ 095
    ◎ 第五章 言为心声,聪明父母这样听孩子说话
    1.“只能我自己吃”——孩子的占有欲在作祟/ 100
    2.“妈妈,我给你讲故事”——孩子有沟通的渴望/ 103
    3.“我就不原谅他”——孩子心胸过于狭窄/ 106
    4.“山区的小朋友真可怜”——激发孩子的同理心/ 109
    5.“妈妈我不让你走”——警惕儿童分离焦虑/ 112
    6.“你只能夸我一个人”——极具破坏力的嫉妒心理/ 115
    7.“我的功劳”——缺乏团队意识的孩子不受欢迎/ 118
    8.“他长得太丑了”——以貌取人是必须改变的价值观/ 121
    9.“我不好意思说不”——不会拒绝的人生累/ 125
    ◎ 第六章 踢开心灵绊脚石,排除孩子成长的心理障碍
    1.孩子请走出来,角落不是你的天堂/ 130
    2.缺乏热情,孩子难有美好的未来/ 133
    3.爱哭的孩子,眼泪不是你的武器/ 136
    4.有礼貌才能成为有素养的人/ 139
    5.优柔寡断让孩子远离成功/ 142
    6.让怕黑的孩子爱上夜晚/ 145
    7.强化定律让孩子形成勤奋的好习惯/ 149
    8.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52
    ◎ 第七章 坚守尊重原则,给孩子一碗温暖的心灵鸡汤
    1.温和的话语似春风,吹开孩子的心房/ 158
    2.蹲下来跟孩子交流,做孩子的“自己人”/ 161
    3.对孩子放手,给他百分百的信任/ 164
    4.父母统一言行,给孩子明晰的概念/ 167
    5.孩子的人生,交给他自己做选择/ 171
    6.转个弯,让孩子接受自己的看法/ 174
    7.孩子也有隐私,需用心呵护/ 177
    8.“南风法则”,惩罚他不如宽容他/ 180
    ◎ 第八章 因势利导,让孩子打心眼儿里爱上学习
    1.用“椰壳效应”克服孩子的厌学心理/ 186
    2.培养孩子主动埋头学习的动机/ 189
    3.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给孩子的学习力/ 192
    4.爱孩子应该胜过爱分数/ 196
    5.“感官协同效应”力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199
    6.掌握遗忘曲线规律,让孩子“记忆犹新”/ 202
    7.“7±2 效应”,巧妙的学模/ 206
    8.孩子学习出现“高原现象”,妈妈别赶鸭子上架/ 209
    9.倒U 形说,轻松将孩子的压力变动力/ 213
    ◎ 第九章 子不教,父母之过——不可不避的心理教育误区
    1.剥夺孩子独立权的爱是盲目的爱/ 218
    2.“零”挫折,孩子的人生可能“零”作为/ 221
    3.父母态度不一,孩子左右为难/ 224
    4.贬低孩子,当心他品尝“习得无”的恶果/ 227
    5.言语打击,当心扼杀孩子的小小梦想/ 0
    6.与“丑陋”隔绝,孩子只能生活在童话中/
    7.不正当奖励,孩子的路会越走越歪/
    8.超限效应,你的孩子听了太多相同的话语/ 240

    舒童心理学硕士,专注于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和解读。从事图书撰写工作多年,曾参与编写多本指导父母以儿童心理为依据教育孩子的书籍,出版作品有《妈妈如何看穿孩子的小九九》《上班族妈妈教出好孩子》等。

    4.和妈妈对着干——孩子陷入了“禁果效应”心理学上有一个“禁果效应”,本来指的是恋爱中的男女受到父母的反对时会更加相爱。不过这个效应同样适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当父母越是反对孩子做某件事时,孩子做这件事的愿望可能就会越强烈。因此造成了孩子的逆反,看起来就好像总在跟父母对着干一样。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苦恼:孩子原本听话,但到了某一个时期,突然变得“逆反”起来,不愿再听父母的指挥,甚至专门和父母对着干。父母指东,他偏要朝西去;父母刚下一个指令,他的“不”就立刻脱口而出。要他别将水杯打翻,他偏偏要故意弄翻它;刚下过雨,告诉他别踩在水坑里,他偏挑有积水的地方走;让他穿好鞋再下床,他偏要光着脚丫在几个屋子间跑来跑去……为什么孩子会变得如此逆反呢?父母可能一时间接受不了,但从人的心理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心理学家之所以提出“禁果效应”,是建立在这样的研究结果之上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不愿做一个被别人控制的傀儡。一旦别人总来为自己决定事情、替自己做选择,并将这些强加于自己时,就会感到主权受到了威胁,从而产生一种抗拒心理——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同时更加倾向于选择自己被迫失去的事物。因此,处在“逆反期”的人们才会常常去做一些明知不对的事情,他们这时也许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选择有错,而只是为了捍卫自己的主权。这一点在孩子身上同样存在。
    而孩子之所以会由听话变得不听话,是因为孩子从生下来起就是依赖母体的,几乎没有自我意识,因此父母说什么他就会听什么。而到了2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显现,这时就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主权”落在了父母手中,于是便极力想要“抢”回来,这才会出现开始“不听话”的现象。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对事物认知的深入,这种情况会有所缓解。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找来一些孩子、几个茶杯,实验者把茶杯倒扣在茶盘里,放在孩子面前——孩子毫无兴趣。但当实验者对孩子说“不要动这些茶杯”之后,孩子们不甘心被禁止,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开始趁着实验者“不注意”的时候企图偷偷掀开杯子。这时,实验者突然说道:“你们想要看就看吧,也没什么稀奇的。”这句话说完,竟然有将近一半的孩子放弃了掀看杯子。
    父母一旦明白孩子的心理之后,就可以找到应对的办法了。既然孩子是在维护自己的“主权”,那么就尽量将决定权交给孩子,让他拥有决定事情的权利,这样孩子就不会再为了和父母对着干而一味地做错事。
    对于一些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做到的事情,或者说非做不可的事情,可以通过改善沟通技巧来让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比如,有些孩子不喜欢喝水、不喜欢吃水果,父母越是强迫,孩子越会反抗,坚决不从。这时,父母不妨对孩子说:“如果你现在不渴,那就等下你觉得渴了再喝。我可想多喝一些水呢!”也许孩子过不了一会儿就会朝父母要水喝。关于吃水果,父母也不要强迫孩子“吃个苹果”,可以问孩子:“宝贝儿,你是想吃苹果,还是想吃香蕉?”这样,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有选择的权利,就不会对吃水果那么抗拒了。
    对于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父母则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决定,这样一来能够减少孩子的反抗情绪,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二来也可以避免因为父母包办太多,孩子失去自己的主见。生活中有些父母总是管得太多,不准孩子做这个,也不让孩子去那里,孩子失去了很多自我探索的机会,不仅心中的逆反情绪会越来越严重,还有可能形成沉默寡言、犹豫没主见的个。父母不妨放开对孩子的束缚,让他在独自做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减少与父母的对抗。
    孩子逆反,陷在“禁果效应”中,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只要父母懂得引导,还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好处呢。
    蜜蜜是个长相甜美、身材修长的小女孩,大家都说她是块生学舞蹈的好材料。蜜蜜自己也很喜欢舞蹈,于是在她5岁的时候,妈妈就为她报了一个芭蕾舞培训班。开始的两年里,练习虽然比较辛苦,但因为蜜蜜很喜欢,所以从来没有叫苦叫累,而是学得认真。妈妈看了也很高兴。但就在第三年,蜜蜜有了一定的基础、眼看就要小有所成的时候,她突然产生了厌烦情绪。她甚至觉得,别的小朋友放学就能回家玩、看动画片,妈妈却要“逼”着自己不停地练舞蹈,对自己很不公平。于是,她开始喊累、开始偷懒。面对蜜蜜的态度,妈妈知道,如果“牛不喝水强按头”,只会让她更加反感。
    几天后,妈妈买回一双漂亮的芭蕾舞鞋,还有一套国内老师的舞蹈教程,但只给蜜蜜看了一眼,就锁在了柜子里,并告诉她“另有用途,不许乱动”。这下蜜蜜像被拿了魂儿似的,每天惦记着那双精美的舞鞋,还想目睹一下舞蹈老师的风采。于是,她开始妥协,向妈妈保自己会好好练舞蹈,希望妈妈能把那两样东西送给自己。妈妈拒绝了两次。在蜜蜜第三次诚恳地向妈妈请求的时候,妈妈将舞鞋和教程给了她。蜜蜜对这两样东西很宝贝,再也没说过自己不想练了的话,而是比以前更加用心了。
    “禁果效应”是一种人之常有的现象,父母不用为孩子陷入这个效应而担心,只要学会变通,提高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就能化解孩子的顽强反抗;同时,要是能够巧妙地运用“禁果效应”,它还能成为父母督促孩子努力学习、形成良好习惯的帮手。

    "读点儿心理学听懂孩子的话!
    阅读本书,你会知道当孩子说“我不听”“我不要”“我就不原谅他”,孩子在说什么。
    不控制、不放任、不吼不叫让孩子听你的话!
    从孩子的话中听出他的心理需求,沟通时注意关照这些需求,孩子就会愿意合作。
    不用苦口婆心就能让孩子爱上学习、动学!
    用“椰壳效应”克服孩子的厌学心理,用“感官协同效应”力孩子提高学习效率……教你引导孩子打心眼儿里爱上学习!
    "


    《让孩子听话的心理学》教你如何让孩子听你的话。
    本书基于儿童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为你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帮你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
    当孩子说“妈妈我不让你走”,他其实在表达分离焦虑。
    和你对着干,孩子可能陷入了“禁果效应”。
    用“椰壳效应”可以帮孩子克服厌学心理。
    ……
    本书旨在用心理学知识帮你解决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书中的方法,一看就能懂,读完就可用,帮你读懂孩子的行为心理,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进而引导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