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哀伤疗愈9787300287294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新宪著 | 刘新宪编 | 刘新宪译 | 刘新宪绘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新宪著| 刘新宪编| 刘新宪译| 刘新宪绘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28000
    • 页数:208
    • 开本:32开
    • ISBN:9787300287294
    • 版权提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作者:刘新宪
    • 著:刘新宪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38.00
    • ISBN:9787300287294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21-01-01
    • 页数:208
    • 外部编号:3102265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部 认识哀伤
    01 人为什么会哀伤?
    02 为什么告别仪式极为重要?
    03 哀伤反应有哪些表现?
    04 丧亲哀伤会成为疾病? 05 如何适应丧亲后的变化?
    06 哪些风险因素可能使哀伤致病?
    07 哀伤是不是抑郁症?
    08 哀伤是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
    09 为什么每个人的哀伤如此不同?
    10 回避触碰伤口有于哀伤疗愈? 11 丧亲后表现出麻木是不是病了?
    12 如何在哀伤中不忘善待自己?
    13 丧亲之痛,男女有别? 14 哀伤之旅有没有终点站?
    15 儿童会不会哀伤?
    第二部分 应对哀伤
    16 如何应对创伤哀伤?
    17 如何应对他人对您的不理解?
    18 如何调整愤怒情绪?
    19 如何应对孤独?
    20 如何应对自卑感?
    21 如何应对愧疚感?
    22 如何应对焦虑?
    该不该在急哀伤期作重大决定?
    24 如何安置逝者遗物?
    25 比较谁的哀伤更痛是一种安慰? 26 如何在哀伤中保护婚姻?
    27 什么方法有于缓解哀伤之痛?
    28 重返职场需要注意什么?
    29 如何疏缓儿童哀伤?
    30 为什么要警惕“周年纪念日”?
    31 如何与已故亲人保持健康的持续联结?
    32 为什么“同质互”有于哀伤疗愈?
    33 如何应对亲人临终前的预期哀伤?
    34 如何在创伤中成长?
    35 丧亲者如何保持睡眠质量?
    36 什么食物有于哀伤疗愈?
    37 运动能缓解哀伤?第三部分 抚慰哀伤
    38 什么关怀话是合适说的?
    39 什么关怀事是合适做的?
    40 为什么要警惕“同情疲劳”?
    41 “阶段论”的问题在哪里?
    附录一 哀伤词汇简释
    附录二 哀伤研究回顾
    附录三 哀伤评估量表
    附录四 书籍、及公众号
    参考文献

    刘新宪,美国注册会计师(CPA),曾多年任职美高科技公司首席财务官及总经理,著有《选择与判断》。他在失去的孩子后,通过学习成为美国注册哀伤咨询师(C-GC)。他专注于哀伤研究,并撰写有关哀伤研究的书籍和文章。他是中文版哀伤研究主题“哀伤疗愈家园”及手机版的主要发起人和赞人;中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哀伤疗愈科普教育志愿者。

    人为什么会哀伤?
    心理学家说,哀伤是爱的一种形式。也有人说哀伤是爱的代价。爱和哀
    伤如同生与死一样,相依而共存,亦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没有爱就不可能有哀伤,同理,没有哀
    伤就不可能有爱。
    丧失与哀伤哀伤与丧失有关。
    当人丧失了挚爱的亲人,哀伤是丧亲后的一种自然而复杂反应。
    还有一种丧失与死亡无关,比如失恋、失去了所爱的工作、失去了所爱的生活环境,或者儿童失去了所爱的玩具等。这种与死亡无关的丧失,通常被称为“象征丧失”。这类丧失也会产生痛苦的反应,但它和丧亲哀伤还是有一定的差别。我们会在后面有更系统的介绍。
    在哀伤研究与干预中,心理学界比较多地关注丧失了挚爱亲人的哀伤。
    这也是本书要讨论的重点。
    心理学的解释英国着名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对依恋曾做过深入研究,他的研究成果为人类理解哀伤打开了一扇科学的大门。
    他揭示了以下几个核心要点。
    1.对亲人的亲密依恋关系也就是爱的需求从婴儿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有了,这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本能。比如婴儿需要
    爱,需要有人关怀照顾才能生存下来,否则他连抬起头吸奶的力气都没有,他需要母亲把他抱入怀里才能吸奶。他在母亲温柔的声音中和催眠曲中得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