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孩子:挑战9787807683971三联书店
    • 作者: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著 |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编 |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译 |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绘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23-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著|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编|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译| [美]鲁道夫?德雷克斯绘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时间:2023-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3-03-01
    • 字数:210000
    • 页数:405
    • 开本:32开
    • ISBN:9787807683971
    • 版权提供:上海三联书店
    • 作者:[美]鲁道夫?德雷克斯
    • 著:[美]鲁道夫?德雷克斯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58.00
    • ISBN:9787807683971
    • 出版社:三联书店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23-03-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3-03-01
    • 页数:405
    • 外部编号:3166955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 李一诺/2
    前 言 鲁道夫·德雷克斯/10
    章 我们现在的困境/16
    第二章 理解孩子/26
    第三章 鼓励孩子/52
    第四章 孩子的不当目标/77
    第五章 惩罚和奖赏的谬误/90
    第六章 自然后果和逻辑后果的应用/100
    第七章 坚定但不支配/112
    第八章 尊重孩子/118
    第九章 引导孩子尊重秩序/124
    第十章 引导孩子尊重他人权利/133
    十章 不批评和少犯错/137
    第十二章 保持作息规律/149
    第十三章 花时间训练孩子/156
    第十四章 赢得孩子的合作/163
    第十五章 避免过度关注/176
    第十六章 避免权力之争/183
    第十七章 退出/195
    第十八章 行动!而不是空话 /205
    第十九章 不要“赶苍蝇”/217
    第二十章 取悦孩子务必小心:有勇气说“不”/221
    第二十一章 不要冲动,出其不意/229
    第二十二章 避免过度保护/
    第二十三章 激发独立/244
    第二十四章 置身“架”外!/253
    第二十五章 不为恐惧所动/269
    第二十六章 少管闲事/279
    第二十七章 拒绝怜悯/293
    第二十八章 合理要求,少提要求/306
    第二十九章 说话算数,坚持到底/311
    第三十章 一视同仁/317
    第三十一章 倾听!/3
    第三十二章 注意说话的口气/328
    第三十三章 放轻松/331
    第三十四章 让“坏”习惯降级/339
    第三十五章 有乐同享/347
    第三十六章 应对电视的挑战/352
    第三十七章 对话,而不是训话/357
    第三十八章 家庭会议/365
    育儿新原则/371
    附录 运用篇/373

    鲁道夫?德雷克斯(RudolfDreikurs,1897—1972),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生于维也纳,19年从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后,与阿德勒合作开展研究。1952年在芝加哥建立阿德勒学院。他开创地将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个体心理学发展为一系列实践方法,启发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训练等方法的提出,在教育界具有深远的影响。

    六岁大的博比坐在桌子边涂蜡笔,妈妈则在计划一周的食谱。博比开始用脚踢地板。“别踢了,博比!”妈妈恼火地说。博比耸耸肩,停了下来。可是很快他又踢了起来。“博比,我说了别吵我!”妈妈又训斥他。可是没过一会儿,他又故技重演。妈妈啪的一声摔了钢笔,打了博比一巴掌,大声吼道:“我说了别这样!为什么你总是要让我生气?为什么你就不能老老实实坐着,一声不吭呢?”博比也不知道自己为啥一直踢地板,所以没法回答妈妈的疑问。但他的行为并非没有原因,而且我们亦有办法应对,不至于让妈妈和博比卷入,各自难受。
    不过,我们必须懂得一点儿心理学机制,方可知道如何激励孩子有效合作。
    我们知道,所有的人类行为都有目的,亦即不断趋向目标的运动。有时候我们清楚行为的目的,有时候不清楚。我们大概都有如下自言自语的体验:“这种事情我怎么干得出来?”如此困惑并非没有理由,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动机。孩子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想纠正孩子的行为,首先必须弄明白行为背后的动机何在,否则谈何改变?唯有改变动机,我们才能引导他改变行为方式。有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想要达到的目的来发现他的动机。
    上述实例中,妈妈被惹火了。可见博比想激怒妈妈──当然,有隐情,并非故意。妈妈吼他、打他,对他来说就是胜利,因为他想要的,就是得到妈妈的关注。干吗停下来?看看效果多棒!只要妈妈的心思在他身上。这就是发现博比隐秘动机的线索。但博比并非有意如此,虽然他每天可能无数次这么。而如此回应,无疑迎合了他的需求,强化了他的隐秘动机。如果他知道他的行为不能达到目的──亦即踢地板不会激怒妈妈,他还会这么干吗?相信他很快就会放弃。但是如果他自个儿安安静静地玩,可以从妈妈那里得到温暖的笑容、亲切的拥抱和夸奖的话语,他通过调皮捣蛋的方式获得妈妈关注的可能也会大大降低。反之,如果妈妈让博比获得激怒她的满足感,或者因为不能让他停下来、打了他一巴掌而显示出挫败感,只会进一步激励博比激怒她或挫败她。博比只是通过踢地板表达他的感受──“看我一眼!跟我说说话,别光顾着埋头整理食谱!”如果妈妈感受得到,就会明白他的动机,亦即获得妈妈的关注,让自己有一个归属感。明白了这些,妈妈就能更好应对。一再勒令他不要这么做,只会错上加错,火上浇油。将来我们还会发现,妈妈还有很多别的方法可以化解博比的需求。
    对归属感的渴求
    既然孩子也是社会存在,他烈的动机就是对归属感的渴求。而安全感的有无在于他能否在群体中找到归属感。这是他的基本需求。他的所作所为都旨在找到归属感。从婴儿期开始,为了成为家庭一份子,他就忙着试验各种方法。然后通过观察和试错,得出自己的结论──虽然不能诉诸言语,但信号很明确──“哈!如此这般我才有归属感。如此这般我才会被人关注。”他选择的任何方法都是为了这个基本目标服务。于是,方法变成近期目标,并构成行为的基础──亦即动机。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