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闪击战--从头说起9787559440江苏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尼克拉斯·泽特林著 | 尼克拉斯·泽特林编 | 尼克拉斯·泽特林译 | 尼克拉斯·泽特林绘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尼克拉斯·泽特林著| 尼克拉斯·泽特林编| 尼克拉斯·泽特林译| 尼克拉斯·泽特林绘
    •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50000
    • 页数:250
    • 开本:16开
    • ISBN:9787559442307
    • 版权提供: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作者:尼克拉斯·泽特林
    • 著:尼克拉斯·泽特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99.80
    • ISBN:9787559442307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12-01
    • 页数:250
    • 外部编号:3079990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章 两场战争之间的动荡岁月
    第二章 未完成的理念
    第三章 奇袭敌人
    第四章 让自己吃惊
    第五章 关键决策之间的曲第六章 考验
    第七章 成还是败

    参考书目

    [瑞典]尼克拉斯·泽特林(NiklasZetterling):军事历史学家、瑞典国防学院的研究员,与安德斯·弗兰克森一起写过《库尔斯克1943:统计分析》《科森口袋1944:一支德国军队的包围和突破》,另著有《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覆灭记》。他目前居住在瑞典。

    “闪击战”一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已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但几乎不为人知。一些作家在他们的文章中使用这个词,有些作家甚至在书名中使用,大报纸的头版却从未用过。然而,1939年秋,当媒体和宣传机构将这个词介绍给更为广大的受众时,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说起德国用被称为“闪击战”的战法击败了波兰。1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明是有魅力的——尽管事实上都不清楚它的确切含义。但正因为没有明确的定义,才让不同的作家和评论家可以将这个术语用于他们认为合适的任何事物,这个词的动人特征意味着它会被频繁使用。而这种情况也意味着“闪击战”一词的含义模糊,且会因使用者的不同而差别巨。除了个别军官可能在出版物中使用过“闪击战”一词外,德军并未使用过这个词。然而,德军创造了被同时代人视为具有的某种战法,尽管希特勒谴责《凡尔赛条约》仅仅过了4年。这份次世界大战后签署的条约禁止德国拥有诸如潜艇、和飞机这样的现代化武器,还大幅缩小了德国国防军的规模。
    一支受到束缚的武装力量不仅迅速扩充,还创造了一些看似具有的战法,这可能令人费解。此外,这场是由这样一个完成:这个缺乏现代化战争所需的大部分原材料,且正处于一场全球经济大萧条后的恢复期。2几种状况影响了德军的迅速扩充,创造看似具有的战法的这一进程,某些条件或许比另一些更重要。这些较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德国努力绕开《凡尔赛条约》,这一进程始于1纪20年代初。德国国防军与苏联秘密合作,让他们得以试验诸如和飞机等现代化武器系统。德国人在本国也实施了一些项目——如在农用拖拉机的掩护下建造雏形。德国人进行了多项理论研究,并密切关注着国外的各种发展。
    然而,有人可能会主张德国人的“闪击战”根本不具备。或许不将闪击战视为对既有战法的突破,而是对已经存在的德国军事观念的一种发展,能更好地理解这种战法。如果将闪击战视为对现有发展理念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延续,就更加容易理解即便德国人实际上直到1935年都没有实行普遍义务征兵制,也能在1939年发动战争,并迅速征服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荷兰和法国的现象了。
    另一种将会被质疑的观念是:和飞机构成了闪击战的核心。这两种武器诚然在德国的宣传和许多国外的评估意见中都扮演了突出的角色,但德国人的战争理念不是从这二者中产生的,也不是从任何武器系统中产生的。相反,德国人对该如何作战怀有相当清晰的概念,而正好适合这一概念。然而,步兵师仍然是德国陆军的骨干,这是各种经济限制的结果,而不是经深思熟虑设计的产物。德国缺乏组建和维持一支完全的机械化陆军所需的工业资源和原材料。一支庞大的战略航空军——类似于英国和美国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的战略航空兵——也不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德国人只能从他们的基本观念出发,设法将各种现代化武器融入其中。
    人们经常将希特勒描述成闪击战背后的一股推动力量。他对1939年爆发的战争负有毋庸置疑的责任,可以想象德国国防军的状态在此后的日子里会大不相同,但对主张希特勒的重要的观点,存在多种更为基础的反对意见。他的确推动了国防军的迅速扩充,可是他对国防军的构成,特别是如何进行战斗训练的影响相对较小。关于希特勒掌权之前的时期的一项研究在这方面有所揭示。
    ……大战在即1939年,德军在数量上没有优势。一场面对如波兰这样较弱对手的战争,德国能全靠武力取胜,但全靠武力不能击败像法国、英国或苏联这样的主要强国。此外,德国发动长期战争的能力肯定是低下的。鉴于这些局限,一种在短期战事中赢得战争的特定的“闪击战”理念对德国人而言是有利的,但支撑他们的军事力量和工业与经济能力都不是这样设计的。相反,德国人从他们对战争质的各种基本观点出发,辨别武装部队所需要的各种特质,从而无论遇到摩擦、艰辛、战争迷雾还是战斗中的所有困难,都能让部队妥善运转。新技术可能妥善地融入了德国人的理念,但它并非理念的起点。
    尽管没有优势,希特勒依然决定继续遂行他的侵略外政策。他下令制定在秋雨来临之前全面进攻波兰的计划,同时加强各项外交工作,他坚信西方强国不会为波兰开战。在某种意义上,这个结论是合理的,因为英法没有为挽救捷克斯洛伐克而诉诸武力。或许希特勒更在意斯大林会如何行事。8月,他派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前往莫斯科谈判。苏德两强很快就瓜分波兰问题达成协议。东欧的部分也被划入德国和苏联的利益范围。
    在遂行外交策略的同时,德军继续为进攻波兰而筹划和备战。没有人了解一场未来的战争会如何结束,但8月底,德国人已经壮起胆来在东方边境集结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