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文心雕龙校注(精)--中华国学文库9787101157703中华书局
    • 作者: [南朝梁]刘勰著 [清]黄叔琳注 [清]李详补注 杨明照校注著 | [南朝梁]刘勰著 [清]黄叔琳注 [清]李详补注 杨明照校注编 | [南朝梁]刘勰著 [清]黄叔琳注 [清]李详补注 杨明照校注译 | [南朝梁]刘勰著 [清]黄叔琳注 [清]李详补注 杨明照校注绘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2022-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南朝梁]刘勰著 [清]黄叔琳注 [清]李详补注 杨明照校注著| [南朝梁]刘勰著 [清]黄叔琳注 [清]李详补注 杨明照校注编| [南朝梁]刘勰著 [清]黄叔琳注 [清]李详补注 杨明照校注译| [南朝梁]刘勰著 [清]黄叔琳注 [清]李详补注 杨明照校注绘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2022-07-01
    • 页数:898
    • 开本:32开
    • ISBN:9787101157703
    • 版权提供:中华书局
    • 作者:[南朝梁]刘勰著 [清]黄叔琳注 [清]李详补注 杨明照校注
    • 著:[南朝梁]刘勰著 [清]黄叔琳注 [清]李详补注 杨明照校注
    • 装帧:精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88.00
    • ISBN:9787101157703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7-01
    • 页数:898
    • 外部编号:31530786
    • 版次:暂无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梁书刘勰传笺注
    文心雕龙校注卷一
    原道
    徵圣第二
    宗经第三
    正纬第四
    辨骚第五
    文心雕龙校注卷二
    明诗第六
    乐府第七
    诠赋第八
    颂赞第九
    祝盟第十
    文心雕龙校注卷三
    铭箴十
    诔碑第十二
    哀吊第十三
    杂文第十四
    谐隐第十五
    文心雕龙校注卷四
    史传第十六
    诸子第十七
    论说第十八
    诏策第十九
    檄移第二十
    文心雕龙校注卷五
    封禅第二十一
    章表第二十二
    奏启第二十三
    议对第二十四
    书记第二十五
    文心雕龙校注卷六
    神思第二十六
    体第二十七
    风骨第二十八
    通变第二十九
    定势第三十
    文心雕龙校注卷七
    情采第三十一
    镕裁第三十二
    声律第三十三
    章句第三十四
    丽辞第三十五
    文心雕龙校注卷八
    比兴第三十六
    夸饰第三十七
    事类第三十八
    练字第三十九
    隐秀第四十

    前言(节选)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从先秦以来文学理论批评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部杰作。全书由五十篇组成,分为上下两编,约三万七千余字。上编述学的基本原
    则和各种文体的源流演变,下编则为创作论、批评论和统摄全书的序。结构严密,体大虑周,构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论体系。列宁曾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的新的东西。”我们按照列宁
    的教导来衡量刘勰,那他在《文心雕龙》中的确比他的前辈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不愧是我国的古代文学理论遗产之一,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讨。
    在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上,刘勰认为文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也浸透了作家的主观感情。
    《物色篇》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
    ,辞以情发。”《明诗篇》也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文学创作的对象是“物”,丰富多采的客观事物引起了人们感情的波动,纔发而为文辞。这种物——情——文的公式,是符合唯物论的反映论的。刘勰要求这种反映尽可能地真实:“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这就是要求文学创作要宛转入微地刻画客观事物的面貌,委曲细致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他说:“吟咏所发,志惟深远;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把表达作者情志放在位,而把刻画事物形貌放在第二位,因而不满于“近代以来,形似”(《物色》)的倾向。但这并不是反对文学创作不应该“形似”,而是反对片面追求“形似”的形式主义文风。
    以上是就描写自然景物而言。当然,文学创作重要的对象还是描写人们的社会生活。刘勰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序》);“是以师旷觇风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乐府》)。这就是说文学的发展变化是由社会情况、时代面貌决定的,因为文学就是社会和时代的反映。所以他分析建安文学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时序》)这一段论述,是从建安文学和那个时代的关系着眼,所以能精辟地总结出建安文学的特征。刘勰的这些观点,继承了自《礼记·乐记》和《毛诗序》以来我国文论的传统。
    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上,刘勰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要求文学为封建制度服务。
    《征圣篇》发挥了儒家的传统主张,把文学的社会作用归纳为三点:“政化贵文”、“事迹贵文”和“修身贵文”。他把文学的社会功能提到了极高的地位,《序志篇》对“文章之用”说是“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程器篇》也说:“摛文必在纬军国。”这种对政事教化的强调,也贯穿在文体论各篇中,如《议对篇》要求对策能“大明治道,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书记篇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