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德累斯顿9787549636648文汇出版社
    • 作者: (英)辛克莱·麦凯 著 ,新经典 出品著 | (英)辛克莱·麦凯 著 ,新经典 出品编 | (英)辛克莱·麦凯 著 ,新经典 出品译 | (英)辛克莱·麦凯 著 ,新经典 出品绘
    •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2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英)辛克莱·麦凯 著 ,新经典 出品著| (英)辛克莱·麦凯 著 ,新经典 出品编| (英)辛克莱·麦凯 著 ,新经典 出品译| (英)辛克莱·麦凯 著 ,新经典 出品绘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2
    • 版次:null
    • 印次:1
    • 字数:300.0
    • 页数:392
    • 开本:16开
    • ISBN:9787549636648
    • 版权提供:文汇出版社
    • 作者:(英)辛克莱·麦凯 著 ,新经典 出品
    • 著:(英)辛克莱·麦凯 著 ,新经典 出品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78.00
    • ISBN:9787549636648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12
    • 页数:392
    • 外部编号:31343897
    • 版次:null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时光中的城市

    部怒火将至

    章在那天之前

    第二章在州的森林里

    第三章理的废黜

    第四章艺术与堕落

    第五章玻璃人和物理学家

    第六章“小伦敦”

    第七章末日的科学

    第八章适宜的大气条件

    第九章冲洗

    第十章魔鬼不得休息

    第二部分恐怖之夜

    十章黑暗之日

    第十二章警报拉响前的五分钟

    第十三章坠入深渊

    第十四章影与光

    第十五章晚上10:03

    第十六章灼伤的眼睛

    第十七章午夜

    第十八章第二波

    第十九章在死者间

    第二十章第三波

    第三部分劫后余生

    第二十一章亡者与梦游人

    第二十二章灼热的坟墓

    第二十三章恐怖的含义

    第二十四章亡魂的乐曲

    第二十五章反冲

    第二十六章“斯大林风格”

    第二十七章美好与纪念

    致谢

    图片来源

    部分参考文献

    注释

    辛克莱·麦凯(SINCLAIR McKAY),英国记者,历史作家,文学评论家,《每日电讯报》《星期日邮报》专栏作者。麦凯长期研究英国战时档案,作品多反映英国航空兵与情报部门在二战期间的贡献。代表作为《布莱切利园的秘密生活》。
    张祝馨,英国利兹大学英语文学硕士。译有《邻人》《远方的陌生人》《血与大地》《东京零年》等。

    欧洲文明之都的生与死,一本扣人心弦的战争启示录
    二战期间盟军争议的轰炸行动,丘吉尔六卷本回忆录中缄口不提的事件
    战争结束在即,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毁坏无数艺术珍宝,是谨慎的必要,还是血腥的报复?

    从空中到地下,多视角叙事,还原事件始末
    从攻击计划的制定者到实施轰炸的飞行员,从大火中的幸存者到惊愕于毁灭程度的局外人,本书运用大量史料和档案,还原场灾难的全过程,详细叙述其引发的道德争论,并以欣慰的目光见这座城市从灰烬中重生。

    既是战争史,也是一部城市史,《泰晤士报》年度图书,《图书馆杂志》《出版人周刊》《日报》《科克斯书评》一致
    围绕轰炸事件的前因后果,作者为德累斯顿撰写了一本独特的传记,从典雅、文明的往日辉煌,到残酷、狂热的纳粹时期,到毁灭与重建的年代,一直到今天的和解与复兴。

    1945年2月13日,离战争结束只剩数周时间的那个夜晚,796架轰炸机飞过广场,飞过了这座城市。用一位年轻亲历者的话来说,它们“打开了地狱之门”。就在那个地狱般的夜晚,估计有2.5万人丧生。

    德累斯顿的故事,它的毁灭与重生,呈现出一系列可怕的莎士比亚式道德难题。如果我们承认那天晚上及其后,成千上万儿童、妇女、难民、老人遭受了巨大的苦难,那么纳粹在那里犯下的丑恶罪行会不会因此而淡化?如果我们继续深入挖掘这座城市的特殊遭遇,那么我们会因“沉迷”于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而忽略欧洲大陆上还有很多村庄和城镇经历过更为残酷的过往?


    德累斯顿的故事既关乎死亡也关乎生命,它诉说了人类精神在特殊的境遇下展现出的坚忍。明白这一点尤为重要。

    这些事件已渐渐从鲜活的记忆中淡去,我们可以不被各种主张、反诉、政治宣传所蒙蔽,从更客观的角度去审视它们。因此,以另一种形式重建德累斯顿的机会也摆在了我们面前:去纪念彼时的德累斯顿人,描绘他们日常生活的图景。

    近年来,这座城市的档案馆一直在尽努力收集词和目击者描述。这项鼓舞人心的公共历史计划收集了许多人的声音,让许多失落的记忆重见天日。这些故事来自各种各样的市民,他们年龄各不相同,他们的叙述被记录在不同时代。有事发时尚且年幼的人讲述的故事,也有亲历那场恐怖灾难的成年人留下的日记、书信和只言片语。从德累斯顿的首席医疗官到防空管理员;从城市中被残酷迫害的犹太人到心怀羞愧而伸出援手的非犹太人;从青少年和学童们的回忆到成年市民的非凡经历:这些档案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夜晚,而且是一座非凡城市经历的非凡历史时刻。千百个声音正等待着世界的倾听,许多故事此前从未为人知晓。

    现在,是时候拨开德累斯顿那些废墟和重建的建筑,看看在被纳粹玷污之前,这座充满革新和创精的城市究竟有着何种韵味。是时候走上消失已久的街道,像个德累斯顿人那样凝视往来的景色。这个故事不仅讲述了一场骇人听闻的毁灭,也诉说了破碎的生命在其后的新生。

    欧洲文明之都的生与死,一本扣人心弦的战争启示录

    1945年2月,盟军摧毁了被誉为“易北河上罗伦萨”的德累斯顿,约有25,000人丧生。同广岛和长崎一样,“德累斯顿”这个名字就此永远地与“湮灭”联系在一起。生存本能、大规模毁灭、道德争论、追忆与重建……共同构成了这部扣人心弦的战争启示录。

    二战期间盟军广受争议的轰炸行动,丘吉尔六卷本回忆录中缄口不提的事件

    战争结束在即,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毁坏无数艺术珍宝,德累斯顿是合理的军事目标吗,或者此次轰炸只是战争中无理的残忍屠戮?如果说摧毁德累斯顿是犯罪,那么谁是真正的罪犯呢?纳粹德国真的以为不必为自己的野蛮与恶行付出代价吗?德国民众只是战争罪行的受害者吗?

    从空中到地下,多视角叙事,无死角还原事件始末

    从攻击计划的制定者到实施轰炸的飞行员,从大火中的幸存者到惊愕于毁灭程度的局外人,本书运用大量史料和档案,还原灾难的全过程,详述其引发的道德争论,并以欣慰的目光见这座城市从灰烬中重生。

    既是战争史,也是一部城市史

    《泰晤士报》年度图书,《图书馆杂志》《出版人周刊》《日报》《科克斯书评》一致

    围绕轰炸事件的前因后果,作者为德累斯顿撰写了一本独特的传记,从典雅、文明的往日辉煌,到残酷、狂热的纳粹时期,到毁灭与重建的年代,一直到今天的和解与复兴。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