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阅世心语9787550202986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季羡林著 | 季羡林编 | 季羡林译 | 季羡林绘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9-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季羡林著| 季羡林编| 季羡林译| 季羡林绘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9-03-01
    • 版次:1
    • 字数:297千字
    • 页数:320
    • 开本:16开
    • ISBN:9787550202986
    • 版权提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季羡林
    • 著:季羡林
    • 装帧:精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69.00
    • ISBN:9787550202986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19-03-01
    • 页数:320
    • 外部编号:3059217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篇 纵浪大化中
    人生
    谈人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不完满才是人生
    世态炎凉
    走运与倒霉
    缘分与命运
    做人与处世
    牵就与适应
    谦虚与虚伪
    容忍
    时间
    成功
    爱情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漫谈伦理道德
    论朋友
    论压力
    谈孝
    老年谈老
    老年四“得”
    老年十忌
    八十述怀
    梦游21世纪
    迎新怀旧
    新世纪新千年寄语
    九十述怀
    九三述怀
    狗年元旦抒怀
    九十五岁初度

    第二篇 学海泛槎
    国学漫谈
    国学日益为全世界所重视但仍任重而道远
    略说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特点
    从宏观上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21世纪:东方文化的时代
    西方不亮东方亮
    东学西渐与“东化”
    “天人合一”新解
    我们要奉行“送去主义”
    “天下好事,还是读书”
    对我影响的几本书
    我喜的书
    藏书与读书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才、学、识
    如何搜集资料
    如何利用时间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思想家与哲学家
    辞“国学大师”
    辞学界(术)泰斗
    辞“国宝”

    第三篇 流年碎影
    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陈寅恪先生的治学方法
    中国的考据学
    德国的考据学
    中国文化的内涵
    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
    文化与气节
    爱国主义
    陈寅恪先生一家三代的爱国主义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汤用彤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朱光潜先生的为人与为学
    记张岱年先生
    为胡适说几句话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回忆梁实秋先生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扫傅斯年先生墓
    痛悼钟敬文先生
    悼念邓广铭先生
    悼组缃
    悼巴老
    悼念沈从文先生
    痛悼克家
    怀念乔木
    悼念赵朴老
    元旦思母
    我的家

    第四篇 相期以茶
    一个预言的实现
    爱国与奉献
    再谈爱国主义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
    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的座右铭
    座右铭(老年时期)
    我的美人观
    赞“代沟”
    笑着走
    封笔问题
    我害怕“天才”
    目中
    大放光明
    西苑医院
    艰苦挣扎
    三茵一医院
    死的浮想
    病房里的日常生活
    简短的评估
    反躬自省
    医生也要向病人学点什么
    对未来的悬思
    回家
    三进宫
    唐常建的一首诗
    中西医学的结合问题
    白衣天使新赞
    护士长\\\"

    季羡林(1911—2009),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临清人,语言学家、东方文化研究专家、散文家,被称为“学界泰斗”。1934年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翌年作为交换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1941年获哲学博士。1946年归国,任北大学方语言文学系主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曾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八十述怀
      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岂非咄咄怪事!
      我向无大志,包括自己活的年龄在内。我的父母都没有活过五十,因此,我自己的原定计划是活到五十。这样已经超过了父母,很不错了。不知怎么一来,宛如一场春梦,我活到了五十岁。那时正值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我流年不利,颇挨了一阵子饿。但是,我是“曾经沧海难为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我正在德国,我经受了而今难以想象的饥饿的考验,以致失去了饱的感觉。我们那一点灾害,同德国比起来,真如小巫见大巫;我从而顺利地度过了那一场灾难,而且我当时的精神面貌是我一生的时期,一点苦也没有感觉到,于不知不觉中冲破了我原定的年龄计划,渡过了五十岁大关。
      五十一过,又仿一场春梦似的,一下子就到了古稀之年,不容我反思,不容我踟蹰。其间跨越了一个十年浩劫。我当然是在劫难逃,被送进牛棚。我现在不知道应当感谢哪一路神灵:祖、上帝、安拉;由于一个万分偶然的机缘,我没有走上绝路,活下来了。活下来了,我不但没有感到特别高兴,反而时有悔愧之感在咬我的心。活下来了,也许还是有点好处的。我一生写作翻译的高潮,恰恰出现在这个期间。原因并不神秘:我获得了余裕和时间。在浩劫期间,我被打得一出世,二升天。后来不打不骂了,我却变成了“不可接触者”。在很长时间内,我被分配挖大粪,看门房,守电话,发信件。没有以前的会议,没有以前的发言。没有人敢来找我,很少人有勇气同我谈上几句话。一两年内,没收到一封信。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我不甘心成为行尸走肉,我必须干点事情。二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雪夜闭门写禁文”,自谓此乐不减羲皇上人。
      又仿是一场缥缈的春梦,一下子就活到了今天,行年八十矣,是古人称之为耄耋之年了。倒退二三十年,我这个在寿命上胸无大志的人,偶尔也想到耄耋之年的情况:手拄拐杖,白须飘胸,步履维艰,老态龙钟。自谓这种事情与自己无关,所以想得不深也不多。哪里知道,自己今天就到了这个年龄了。今天是新年元旦。从夜里零时起,自己已是不折不扣的八十老翁了。然而这老景却真如古人诗中所说的“青霭人看无”,我看不到什么老景。看一看自己的身体,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看一看周围的环境,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金色的朝阳从窗子里流了来,平常常,同过去一样。楼前的白杨,确实粗了一点,但看上去也是平平常常,同过去一样。时令正是冬天,叶子落尽了;但是我相信,它们正蜷缩在土里,做着春天的梦。水塘里的荷花只剩下残叶,“留得残荷听雨声”,现在雨没有了,上面只有白皑皑的残雪。我相信,荷花们也蜷缩在淤泥中,做着春天的梦。总之,我还是我,依然故我;周围的一切也依然是过去的一切……  我是不是也在做着春天的梦呢?我想,是的。我现在也处在严寒中,我也梦着春天的到来。我相信英国诗人雪莱的两句话:“既然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梦着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着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
      可是我万万没想到,“八十”这个数目字竟有这样大的威力,一种神秘的威力。“自己已经八十岁了!”我吃惊地暗自思忖。它逼迫着我向前看一看,又回头看一看。向前看,灰蒙蒙一团,路不清楚,但也不是很长。确实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不看也罢。
      而回头看呢,则在灰蒙蒙的一团中,清晰地看到了一条路,路极长,是我一步一步地走过来的,这条路的是在清平县的官庄。我看到了一片灰黄的土房,中间闪着苇塘里的水光,还有我奶和母亲的面影。这条路延伸出去,我看到了泉城的大明湖。这条路又延伸出去,我看到了水木清华,接着又看到德国小城哥廷根斑斓的秋色,上面飘动着我那母亲似的女房东和祖父似的老教授的面影。路陡然又从万里之外折回到神州大地,我看到了红楼,看到了燕园的湖光塔影。令人泄气而且大煞风景的是,我竟又看到了牛棚的牢头禁子那一副牛头马面似的狞恶的面孔。再看下去,路就缩住了,一直缩到我的脚下。
      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路旁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我真正感觉到,我负担不了,也忍受不了,我想摆脱掉这一切,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
      回头看既然这样沉重,能不能向前看呢?我上面已经说到,向前看,路不是很长,没有什么好看的地方。我现在正像鲁迅的散文诗《过客》中的那一个过客。他不知道是从什么地方走来的,终于走到了老翁和小女孩的土屋前面,讨了点水喝。老翁看他已经疲惫不堪,劝他休息一下。他说:“从我还能记得的时候起,我就在这么走,要走到一个地方去,这地方就在面前。我单记得走了许多路,现在来到这里了。我接着就要走向那边去……况且还有声音常在前面催促我,叫唤我,使我息不下。”那边,西边是什么地方呢?老人说:“前面,是坟。”小女孩说:“不,不,不的。那里有许多百,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他们的。”  我理解这个过客的心情,我自己也是一个过客。但是却从来没有什么声音催着我走,而是同世界上任何人一样,我是非走不行的,不用催促,也是非走不行的。走到什么地方去呢?走到西边的坟那里,这是一切人的归宿。我记得屠格涅夫的一首散文诗里,也讲了这个意思。我并不怕坟,只是在走了这么长的路以后,我真想停下来休息片刻。然而我不能,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反正是非走不行。聊以的是,我同那个老翁还不一样,有的地方颇像那个小女孩,我既看到了坟,也看到百和野蔷薇。
      我面前还有多少路呢?我说不出,也没有仔细想过。冯友兰先生说:“何止于米?相期以茶。”“米”是八十八岁,“茶”是一百零八岁。我没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我是“相期以米”。这算不算是立大志呢?我是没有大志的人,我觉得这已经算是大志了。
      我从前对穷通寿夭也是颇有一些想法的。“十年浩劫”以后,我成了陶渊明的志同道合者。他的一首诗,我很欣赏: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我现在就是抱着这种精神,昂然走上前去。只要有可能,我一定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绝不想成为行尸走肉。我知道,未来的路也不会比过去的更笔直,更平坦,但是我并不恐惧。我眼前还闪动着百和野蔷薇的影子。\\\"

    "纵浪大化谈人生 学海泛槎说读书悼忆故人论治学 相期以茶议生死  ▲名家名作。季羡林是学者,也是散文大家。他的散文纯朴而不乏味,情浓而不矫作,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论记、状物或摹事,笔下流淌的是炙热的人文情怀,充满着趣味和韵味。
      ▲开卷释怀。季羡林心怀写作的使命感,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从为人处世到伦理道德,从个人心绪到家国情怀,畅谈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读者都可从中受益。
      ▲文气装帧。简洁而不简单的封面设计,恬静而不失活力的配图,朴实而不失典雅的工艺及用纸,都与季羡林的散文风格相得益彰。
    "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