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看准97875596579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饭爷著 | 饭爷编 | 饭爷译 | 饭爷绘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22-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饭爷著| 饭爷编| 饭爷译| 饭爷绘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22-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47000
    • 页数:240
    • 开本:32开
    • ISBN:9787559657923
    • 版权提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饭爷
    • 著:饭爷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56.00
    • ISBN:9787559657923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1-01
    • 页数:240
    • 外部编号:3133897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01
    看懂经济的本质,掌控财富规律
    内循环是未来经济的必然选择? 003
    看懂美元周期,就能看懂诸多经济的? 006
    抓住属于自己时代的机会? 011
    央行如何拯救经济? 026
    印钞机正在悄悄偷走你的钱? 041
    关于美国债务那些事? 044
    是什么刺破了全球资产价格泡沫? 062
    数字货币带来的突破? 076

    02
    经济中的危机和教训
    下一次的次贷危机? 089
    通货膨胀之后会发生什么? 104
    经济危机乃至大萧条发生的根源? 115
    金融中潜藏的雷区? 133
    苏联与俄罗斯经济的教训? 149

    03
    看懂趋势,成为赢家
    风险就是机会? 167
    价值和从来都是两方面? 172
    指标揭示了什么? 174
    炼就中的火眼金睛? 190
    的泡沫? 200?

    04
    避开中的陷阱
    别掉进金融产品的深坑? 209
    保险是不是智商税? 215
    什么是不动产信托? 220
    多数人不适合专职做? 224
    日本养老启示录? 227

    ·告诉你如何从经济规律中,看准时机

    指标揭示了什么前段时间听到一个报道,说是衡量美股泡沫著名的指标已经创下历史新高。现在美股的位置,不但超过了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候的峰值,而且了2000年时的科技泡沫峰值,成为历高的指标值。而这一切,都是在2020年疫情之后,美联储疯狂放水的货币政策和美国的财政刺激下造成的。
    理解指标的来龙去脉,有于你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决策,也会有比较深远的影响。
    1.什么是指标用美的总值除以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NP),会得到一个数值,我们称其为“指标”,因为这个指标是首先提出来的。
    对于指标,一直有一个传言,不管是机构还是媒体,这两年都在不断引用——如果指标的数值处在70%~80%之间,说明美股处在被低估的位置,是买入美股的好时机。如果指标数值超过,就意味着美股有泡沫了,需要小心了。
    为什么这个指标这么有参考意义,就连也会如此重视呢?我在这里讲一下自己的理解。我们知道GNP的中文名称是国民生产总值。这代表的是一个或者地区所有人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也就是说,GNP这个指标计算的是一个或者地区当年创造的实际财富。而市场的总价值,代表的是一个创造实际财富券化的货币价值。所以指标的本身,是用GDP这个实际财富作为基准,来计算实体经济的券化率程度,以及资本市场的泡沫化程度。
    在一个已经完成实物财富券化的成熟里,用市场的总市值除以GNP的比值,衡量的其实是一个实物财富的泡沫化程度。因为市场的价值,只能反映经济的实际产出。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均值回归。
    不过关于这个指标的用法,到处都在以讹传讹。这才有了“指标要是超过,美场就进入泡沫区间”这种没有逻辑的说法。
    2.的困扰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价值股的涨幅一直不如成长股。这种情况持续了很久,让不少深度价值者很受伤,以至于传奇的价值者查尔斯了。他是个知名的经理,也是深度价值者。他管理的在鼎盛时期规模高达200亿美元。
    过去的十年,对查尔斯这种深度价值者来说,是难熬的日子。因为对全球高额债务的持续担忧,他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价值标的,不得不保持着40%的现金。《巴伦周刊》说,查尔斯从高楼上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价值已经开始回归。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灭之前,股神也经历了同样难熬的岁月。1999年年初,旗下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是80300美元。到了2000年年初却只有50900美元,下跌近40%。因为从1999年开始,网络股成为当时的热门板块。科技股的股价疯涨的同时,多数公司的股价都在下跌。典型的就是D(美国的乳制品公司之一)、可口可乐、迪士尼和美国运通这些传统消费股和价值股。这些都是手里的重仓股,而它们在1999年的表现,只能用“恶心”来形容。
    因为看空高新科技互联网,再加上业绩表现不佳,《时代周刊》在1999年夏天的封面上公然羞辱:“沃伦,究竟哪儿出了问题?”作为对此的回应,精心准备了几周后在1999年的太阳谷峰会上的一个演讲。这是过去30年来,次对市场做出公开预测。在这次演讲中,他主要讲了两件事。
    一件事就是大家熟悉的那段:“短期来看,市场是投票机,但长期看来它更像是称重机。虽然从的结果看,称重机会胜出,但短期会是由投票的筹码来左右。因为短期投票的筹码,的决定因素,可能是人们狂热的情绪。”这段投票机和称重机理论,说的其实就是的长期价值是由其盈利和估值决定的,虽然短期可能会被人们狂热的情绪推高。
    关于人们在市场狂热的情绪,在演讲中讲了一个石油勘探商的故事。
    一个石油勘探商死后进了天堂,上帝对他说:“你符合所有的条件,但这里人以群分,石油勘探者的居住区已经满了,我没有地方提供给你。”新来的石油勘探商问道:“您不介意我说五个字吧?”“可以。”于是商人把手拢在嘴边,大声喊道:“地狱里有油!”所有的石油勘探者想都没想,一同往地狱冲去,天堂的居住区被腾空了。上帝只好宣布现在这块地方全都是那个新来的石油勘探者的了。
    谁料那个石油勘探者想了一会儿,说道:“不了,我还是跟着他们去地狱吧,竟这世上无风不起浪。”讲石油商人的故事,其实就是在描述牛市末期人们趋同的狂热情绪。那时候要是你好心告诉别人市场风险很大,别人在心里可能还觉得你想挡他的财路。
    对金融市场有着决定影响的是利率。利率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就像地心引力对物体的影响一样大。当利率下跌并且保持在历史低位的时候,所有资产都会有的高估值。因为在低利率的背景下,人们不愿意在手里持有现金,而是用的价格,去买那些高估值的和资产。这就是为什么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美股公司利润和此前比较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整个美场的估值显然已经过,但们还在不断买入这些高估值,甚至是市面上高估值资产。这里一旦利率发生变化,金融等资产的价格都会发生变化,不管是房屋、,还是债券。
    可以说在这次演讲中,基本上完整概括了自己体系的精髓。
    3.的第二次分析做完这次演讲之后不久的1999年11月,给《财富》杂志又写了篇文章。这次更加详细地分析了影响运行的几项重要因素。其实这次的新文章,写的还是太阳谷演讲中那两段老生常谈的东西。
    一方面,他说市场短期是投票机,但长期一定是称重机。企业的真正价值,一定是盈利决定的。虽然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公司股价偏离实际价值,但总有,股价还是会回归基本面。另一方面,他又说了一遍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对估值的影响,不过这次举了一个特别生动的例子。
    他说道琼斯指数在1964年1月1日的位置,是874.12点。到了1981年1月1日的位置,是875点。也就是说17年的时间,道琼斯指数只涨了1点。不过在这17年里,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上涨了370%,美国财富500强公司的销售额也上涨了6倍。可是这期间美国只上涨了1点,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好笑的事儿。
    不过后面的1981—1998这17年时间里,道琼斯指数一路狂飙。虽然美国的GDP只上涨了177%,但同期道琼斯指数上涨了10倍。都说美国是经济的晴雨表,二者关系很大。我们从两个阶段美股的表现,却完全看不出美国和经济有什么联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文中也给出了自己的。市场在前后两个17年里,出现截然相反的表现,是因为两个经济变量和一个心理变量。两个经济变量,是指市场上的利率水平和企业利润,这两个因素我在前面提到过。
    情绪变量,是指市场的非理周期爆发。乐观的时候往往会更乐观,悲观的时候往往会更悲观。看看牛市顶部时候人们的心理和熊市底部时候人们的心理,大家就能明白这个道理了。
    这里我们还是先从经济变量里重要的利率说起。为什么市场上的利率水平会对品估值影响这么大呢?这里我们计算一下不同利率水平下需要的回报率,大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要讲明白回报率的问题,首先要引入一个市盈率的概念。所谓市盈率,就是用你的总额,除以这笔每年能产生的回报,计算出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就是市盈率,所以市盈率的计算方式等于总额除以年度回报。这里可以看出:市盈率这个数值,代表的是收回这笔需要的年限。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市盈率的倒数,其实就是每年获得的回报率。如你100万元,每年能产生5万元的利润,那么收回这笔需要20年时间。所以这笔的市盈率就是20,那么每年的回报率是5%。
    明白了市盈率和年均回报率的概念,我们再看看不同利率水平下,覆盖资金成本需要的年均回报率。如目前市面上利率水平是5%,那意味着要偿还这个借贷成本,至少需要年赚5%才能覆盖。
    我们前面说过,市盈率的倒数,可以看作你这笔的年均回报率。5%的借贷成本意味着,拿这笔钱一个年均回报5%,也就是20倍市盈率的市场,是可以覆盖成本的。
    如果现在市场上利率水平下降到4%,那么意味着偿还这个借贷成本,需要年赚4%就可以。在4%的利率环境下,意味着你拿这笔钱一个年均回报4%、全市场估值在25倍市盈率的市场,依然是可以覆盖成本的。如果利率水平下降到2%,则意味着你拿这笔钱一个年均回报2%、全市场估值在50倍市盈率的市场,依然可以覆盖成本。
    同样的一个市场,仅仅因为利率的差异,就带来了估值水平的巨大改变。可见利率高低这个因素,对全市场估值水平的影响是多么巨大。这里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利率水是决定市场估值重要的因素。在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环境下,整个市场的估值,大概率都会比正常利率环境下的估值高出不少。
    4.为什么认为泡沫会破下面是1964—1998年几个关键日期的长期债券利率水平:1964年1月1日为4.20%,1981年1月1日为13.65%,1998年1月1日为5.09%。
    1964—1981年,利率水平急剧升高,从之前的4%大幅上升到14%。等于利率水平上升了3倍多,这对市场的估值和者都不利。
    其间因为利率水平太高,所有品的估值都在走低,首当其冲的就是价格。利率水平成倍增长的同时,企业的利润水平却没有多大的增长幅度。
    自从1951年之后,美国企业税后利率占GDP的比重,基本在4%~6.5%间波动。到1981年年底的时候,美国企业税后利润占GDP的比重甚至降到了3.5%。因为此时美国赶上了经济滞涨,经济不好加上高利率,企业的盈利自然不会高。
    高利率压制品的估值水平,再加上企业盈利不佳,两个因素在同一时期发生。这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1964—1981年间,道琼斯指数一动不动。
    那为什么1981—1998年,能上涨10倍之多呢?主要原因是市场上利率水平不断下滑,推高了市场估值。次要原因是企业的利润水平,也在1980年之后走出滞涨,开始出现持续改善。
    1981年年底,美国企业税后利润占GDP的比重是3.5%,到了1998年年底,这个比重接近6%。而1981年1月1日的利率为13.65%,到了1998年1月1日利率降到了5.09%。利率不断降低,推动了市场估值水平的大幅提升,与此同时,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开始回升。估值和盈利水平双升,带来的就是美场的戴维斯双击。戴维斯双击带来上涨以后者的情绪因素也放大了上涨。
    市场上涨越快,就有越多的人进入。牛市一旦开始启动,就算乱买也能赚钱。这时候所有人都认为,市场是机。这时候人们认为,不买抢钱,是脑子出问题了。这些人不懂什么利率水平,也不懂什么企业盈利,只知道参与就能赚钱。
    在赚钱效应下,大家很快会变成巴浦洛夫实验b里的那条狗。上涨就像摇铃铛一样,刺激他们流口水。这些新手带着增量资金冲进市场,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上涨趋势的延续,他们也是接盘的那批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市场估值水平重要的因素是利率,其次是企业盈利和人们的情绪。在1999年这篇文章里,也是看到这三个指标都没办法维系,才告诉大家后面泡沫很快要破了。
    当时市场的情绪已经狂热,该进来接盘的者差不多都已经进来了。想要在这个位置维持上升,就需要利率或者企业的盈利水平中至少有一个因素能够支持其上涨。要么长期利率必须进一步下降,然而这时候美联储已经开始加息;要么企业的盈利水平有重大改善,这看起来根本不可能会发生。因为1950年以来,美国的企业税后盈利占GDP的比例一般在4%,超过6.5%的时候罕见。在盈利好的1999年和2000年,这个比例也低于6%。
    所以在文章中得出的结论是:美国的泡沫,可能很快要破了。文章写完没几个月,美国的高新科技互联网泡沫破灭,开始步入漫漫熊途。
    5.的回顾泡沫破灭一年之后,2001年在《福布斯》杂志上,又发表了一篇很长的文章。这篇文章再次回顾总结了之前在1999年太阳谷峰会的演讲和在《财富》杂志上写的文章,把影响美国的利率、企业盈利和者情绪三要素重新归纳总结了一遍。
    在文章中,以大萧条时期美国经济增长和之间的关系为例,举了更加翔实的例子。说1964—1981年,美国GDP增长迅速但不涨,并不是什么特殊情况。在20世纪之初的1900—1920年,美国也是不涨的。这期间经济突飞猛进,但市场几乎纹丝不动。
    比如1899年1月1日的道琼斯指数是66.08,而1920年1月1日的道琼斯指数是71.95。道琼斯指数在这20年间只上涨了5%,和1964—1981年的停滞类似。这段时间,市场上的利率水平也在不断上升,1920年8月是点。
    然而在1920年加息和西班牙大流感的影响下,美国经济陷入了的衰退。为拯救经济,整个20年代美联储开始持续地降息,利率水平在不断走低。在利率走低和货币宽松的背景下,美国迎来了咆哮的20年代。道琼斯指数在接下来的9年里,上涨了500%。不过是泡沫总是要破的。1929年9月,道琼斯指数在上升至381点以后,在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下,美股泡沫破裂和后面的大萧条终于来了。
    当下的美股泡沫破裂以后,全球经济很可能也会陷入大萧条的窘境。后面不管美联储怎么宽松,怎么搞财政刺激,经济都救不起来,而是步入萧条状态。因为这里和1929年的情况类似,有着大萧条前夜一样的贫富分化。
    早在经济大萧条期间,美联储在不断尝试通过降息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拯救经济。罗斯福也发布了各种新政,开始对富人们征收重税。美国通过财政刺激和转移支付补贴穷人的方式来支持经济。但由于美国当时的社会贫富差距太大,底层已经完全丧失了购买力。所以货币和财政刺激手段已经失效,美国经济依然步入了的大萧条。拯救美国经济的是“二战”带来的订单和利润。
    现今的全球经济状况和大萧条之前的1929年是类似的。可以说不管是美股泡沫的严重程度,还是全球社会贫富分化的程度,都差不多。
    当年受到大萧条和“二战”的影响,从1932年开始的17年间,道琼斯指数一直趴在171点之下,完全没有起色。虽然整个40年代,美国的人均GDP增长了50%,可以说是20世纪增长快的10年,但依然趴在那里不动。直到1950年1月,市场才开始上涨,1950—1966年道琼斯指数又足足上涨了500%。
    再之后就是我们前面讨论的两个周期:1966—1982年的经济滞胀,以及1982—2000年的大牛市。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道琼斯指数大概有一个10~20年的波动周期。前面20年暴涨,后面20年横盘,再加上中间的无效时间,合起来差不多就是一个康波周期。也难怪经济学家周金涛曾说,人生发财靠康波。
    6.指标的由来在2001年这篇文章的结尾,还告诉我们,过去的20世纪,已经明了一件事。市场的非理,是周期爆发的。所以需要通过定量分析来帮我们选择在高点离开市场,规避可能的风险。
    从宏观上讲,认为定量分析也不复杂,那就是美的值和美国GNP之比。这就是那个广为流传的指标的由来。认为,如果在任何时候,想寻找一个衡量市场估值的单一手段,那可能总市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这个指标是的。当然他也承认,单用这个指标作为参考,有一定的局限。因为本身需要的是多重指标的交叉验。
    1999年的时候,指标已经升高到了的高度。这是一个很强的预警信号。我们在前面说过,GNP增速代表的是美国实体经济创造的增量财富。如果资本市场以实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加财富,意味着这个指标的数字会不断持续地增大。这意味着券市场的泡沫化程度在不断上升。如总体市值增加10%,每年GNP增加5%,那指标的曲线就需要直线上升。
    在2001年写下的这篇文章中,还说:如果这个比率关系在70%~80%,那么出手购买的话,收益会不错。如果这个比率接近200%,就像1999—2000年的情况,那你还买入的话,就是在玩火。
    在2001年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指标的位置在133%,而这个数字还是从2000年高点大跌了的结果。所以当年美国纳斯达克的科技股泡沫有多大,现在大家应该也能够看出来了。
    我认为很多人对指标有以讹传讹的说法,比如,不少媒体都说,指标超过的时候,美股就被认为存在泡沫。
    其实本人并没有提到,当这个指标超过的时候是不是已经步入泡沫。而且在1924—1995年期间,指标都是低于的。只是在1995年之后,指标才次超过了。我们总不能说过去这70年,美场都没有出现泡沫吧。如果这样,那1929年的大萧条,又是怎么来的?
    其实从的表述看,他阐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这个指标在70%~80%的时候,是合理买入位置。我们虚拟财富相对实际财富显著低估了。后面超出合理位置以后,市场泡沫是情绪驱动的,高点在哪儿谁也不知道。因为顶部和底部是疯子决定的。所以指标超过持续不破是正常的,甚至可能一直冲高到200%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买进就是在玩火,因为虚拟财富相对实际财富已经显著出现高估,泡沫也随时可能破。
    不过在1995—2000年这一段科技股泡沫时期,也并没有远离。他只是不买科技股,而是持续买入价值股。价值股持续非理下跌,导致那几年持续跑输市场。自己公司伯克希尔的股价,也因为大量持有价值股,在1999—2000年年初跌了40%,还被别人嘲笑了。就在大家纷纷嘲笑老古董、思维过时的时候,科技股泡沫也之破裂了。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后,手里的价值股归来。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价值股的表现都好过成长股。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媒体或者研究机构所说的指标高于,美场就已经步入泡沫。这是一种以讹传讹的说法。如果大家单纯把指标达到作为卖出时机,是错误的。在这些年低利率和美联储放水的背景下,基本上会错过大部分的机会。
    2015年8月的指标是101%。2018年这个指标是109%,早就进入他们所说的泡沫区间了。如果你达到就开始卖出,应该是在五年以前就已经清空了手里的所有仓位,然后看着美场在后面持续不停地上涨,开始不停懊悔。因为这个指标在2019年全球央行放水和低利率的背景下又继续升高,甚至已经突破了上一次2000年科技股互联网泡沫时期创下的峰值纪录。
    在经历了2020年疫情期间更大的放水以后,2021年指标还在持续上升,数字达到0%。到了这个阶段,按照的观点,确实已经进入风险区间了。美债美股的相关,在目前这个时间点,也已经回到1999年年中的水平。相关这么意味着,未来的某,你看到的不是股债双牛,就是股债双杀。
    指数在这么高的位置,对于它未来的走向,我的观点和在1999年曾经表达过的观点类似。现在市场已经步入泡沫区,也就是和1999年的状态很相近。后面再过一些时间,当通货膨胀来了,很可能因为货币紧缩出现股债双杀的局面。不过从全球的权益资金流来看,这个节点,大家似乎比以前更乐观,这也符合的那个情绪指标。过去十多年间,涌入权益市场的资金,没有一次比这次猛。
    全球资金都在疯狂进入权益市场,原因也并不复杂。越是到了泡沫的末端,冲进来的资金就会越多越猛,现在看来确实也是这样。再加上疫情期间美联储世纪大放水和极低的利率水平,导致人们手里的现金保值增值需求旺盛。
    这次美股泡沫破灭之后,我并不认为全球央行靠货币或者财政刺激就能把经济救起来。后面很可能会像1929年一样,全球经济步入萧条。不管怎么刺激,经济都处于低潮阶段。因为这次不光有的美股泡沫,还有的贫富分化。底层百姓已经真正丧失了购买力。

    每个人都憧憬着财务自由,但在现实中总是却被一大堆问题所困扰:

    自以为看懂趋势,却总是在赔钱;
    眼睁睁看着自己手里现金的购买力慢慢贬值;
    想要赚钱,又怕金融危机,自己会血本无归;
    面对五花八门的金融产品又不知如何下手……

    资深人饭爷深入分析各类经济现象,挖掘背后的内在逻辑,教你看准时机,准确判断!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