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读懂孩子的情绪9787521717655中信出版社
    • 作者: 朱芳宜著 | 朱芳宜编 | 朱芳宜译 | 朱芳宜绘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朱芳宜著| 朱芳宜编| 朱芳宜译| 朱芳宜绘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50000
    • 页数:324
    • 开本:32开
    • ISBN:9787521717655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 作者:朱芳宜
    • 著:朱芳宜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9.00
    • ISBN:9787521717655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中文
    • 出版时间:2020-06-01
    • 页数:324
    • 外部编号:3087956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
    了解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 //III
    前? 言?
    透过行为,看见自己与孩子 //V

    读懂孩子的情绪
    章? ? ? 吼和哄会让孩子的情绪消失吗? //003
    第 2 章? ? ? 先面对情绪,再解决问题? //009
    第 3 章? ? ? 帮孩子情绪调节能力? //015
    第 4 章? ? ? 帮孩子面对负面情绪? //025
    第 5 章? ? ? 与孩子共情? //049
    第 6 章? ? ? 应对孩子常见的情绪问题? //073
    第二部分
    读懂孩子的需求
    第 7 章? ? ? 安全感是养育的根基? //145
    第 8 章? ? ? 读懂孩子的“独立宣言”? //189读懂孩子的情绪
    第 9 章? ? ? 孩子在用各种行为告诉你“妈妈你要看见我”? //225
    0 章? ? ?不要担心孩子犯错? //255
    1 章? ? ?一味地接纳和鼓励不会让孩子更? //281
    2 章? ? ?帮孩子解决社交难题? //305
    第三部分?
    掌握支持引导型的沟通方法
    3 章? ? ? 控制孩子行为的沟通方式为何无效? //333
    4 章? ? ? 以支持为导向,耐心引导孩子? //353
    5 章? ? ? 做支持引导型的父母,需要管理自身的情绪? //371
    6 章? ? ? 有效的“RULER 沟通模型”? //393
    后? 记 //413

    朱芳宜,家庭教育专家,二心理咨询师。

    朱芳宜老师作为一位育儿专家,对优选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理论和探索有着深刻的认识,她自己也有丰富的育儿经验。针对一个还不能充分表达自己意愿和想法的孩子,在理论与实践相的结合点上,朱老师在《读懂孩子的情绪》这本书中为大家提供了一系列方法,帮我们透过行为去读懂、理解孩子的情绪,满足孩子内在的需求。
    ——蔡建华/ 卫生健康委员会干部培训中心委书记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有很多欣喜美好的时刻,也会面临大量茫然无措、无且无奈的场景。我相信本书会帮天下父母,让他们真正发挥家长的作用,搭建起良好沟通、融洽相处的亲子桥梁,促进孩子的心身健康发展。
    —— 林红/ 医学博士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精神科医生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务员


    朱芳宜老师曾帮过千万位妈妈走出育儿困境,她给你的,不是泛泛而谈的理论,而是真诚实用的解惑。她让广大家长真正了解到孩子的内心,看到他们行为背后的情绪和需求,发现根源上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方法。我相信,你会感谢这本书。
    ——李丹阳/ “年糕妈妈”创始人

    我常想,人生有两件重要的事,本该生来带着说明书——如何维系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提高我们的育儿能力。但恰恰相反的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在无知无畏或懵懵懂懂中摸索前行。《读懂孩子的情绪》有可能就是我们期盼的那本育儿实战说明书。
    ——王怀南 / 宝宝树创始人兼CEO


    《读懂孩子的情绪》就像递给天下父母一把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能让父母透过孩子表面的行为和情绪,看到彼此深层的内在需求。
    ——钟佩菁 / 金宝贝儿童成长教育集团课程与学术不错总监

    在与家长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真正考验每个人的不是单纯的育儿方法和技巧,而是他们怎样理解和使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读懂孩子的情绪》基于朱老师多年对儿童心理及亲子沟通方面的研究,不仅能帮父母们知其然,更能帮他们知其所以然,真正由内而外读懂孩子。
    刘颖杰 / “知阅”品牌创始人

    吼和哄会让孩子的情绪消失吗你还记得孩子小时候蹒跚学步的样子吗?那时的他坚强,跌倒了会爬起来,继续走——而你只是陪着他、保他的安全,必要的时候扶他一把。孩子从走到跑仿是一眨眼的事情。 孩子学说话的时候呢?他先是和你咿咿呀呀,然后慢慢学会了叫“爸爸”“妈妈”——而你只是陪着他,听到他次喊出“爸爸”“妈妈”时兴奋得拍手叫好,然后一字一句地教他说更多的话。 孩子在学走路、学说话这些事情上,我们允许他失败、允许他复练,并且鼓励他的进步。然而,在孩子的学习上,我们却没有这样的耐心。 对情绪的学习和对走路说话的学习是一样的,首先,孩子得有机会体验和练习。孩子需要通过体验情绪来认识和理解情读懂孩子的情绪绪,再通过与你的互动,学习表达和调节情绪的方式。每一次情绪的发生,都让他有机会练习所学到的技能,从而慢慢掌握情绪理解、表达和调节的能力。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当我们面对孩子的真实情绪时,我们往往没有给予孩子这样的机会。 当孩子生气时,我们不会像他学习走路说话那样让他体验愤怒的情绪,而是告诉他不可以发脾气,或者马上哄好他,让他别气。我们不会一个学走路时跌倒的孩子说:“别走了,要不又跌倒了!”我们会让他有充分的体会,因为我们以为走路跌倒是正常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把人类本能的愤怒情绪看作不正常的呢? 当孩子生气扔东西时,我们不会把这种行为看成他因为技能尚不成熟而犯的暂时错误,不会像他学说话时那样耐心地示范正确方式给他,而是把他看成品行不端的孩子,责备和批评他。 事实上,我们对孩子学习情绪的过程操之过急了。为什么?只有一个:作为成人,我们自己都不曾有机会认真学习过情绪! 如果我们对情绪有足够的了解和学习,就会明白它并不是可怕的豺狼虎豹,而是我们每个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说话、走路一样。如果情绪体验被阻止和剥夺,我们就无法成长为一个功能健全的人。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剥夺孩子体验和学习情绪的机会。 当孩子闹情绪时,我们习惯地采“哄”和“吼”的方式,试图帮他们快速平静下来。事实上,无论是“哄”的溺爱方式,还是“吼”的独裁方式,都可能使孩子形成一个特征——情绪化。因为,当情绪产生时,“吼”和“哄”并不会让它消失——这些情绪仍会积聚在一个人的身体里,并且慢慢地越积越多。
    一些被阻止哭闹和发脾气的孩子常常会变得更加情绪化,甚至会演化出一些不得当的“问题行为”。正如《失控》的作者沙法丽·萨巴瑞博士所说:“感受永远不会因为遭到禁止而消失,它只会被扭曲,并且以异常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那么积聚在身体里的情绪到了哪里呢?对此,劳拉·马卡姆博士有一个关于“小背包”的比喻,我觉得极为贴切。她说,每个孩子身后都有一个隐形的小背包,里面装着他们未能释放的情绪。比如处于分离焦虑期的孩子,妈妈的离开让他感到焦虑和难过,然而长辈们并不允许他哭,并且试着用吼或哄的方式让他尽快平静下来,告诉他:“别哭了,等你不哭了再来找我!”或者说:“你别哭了啊,我带你去买好吃的。”这样一来,孩子的焦虑情绪无法得到释放,而是被压抑了,而这些被压抑的情绪就装进了孩子身后的“小背包”里。 一位妈妈告诉我:她的孩子平时交由外婆照顾,每次自己离开时,为了避免孩子难过,外婆都会提前给孩子打开电视看动画片,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从表面上看孩子安静了下来,不会因为妈妈的离开而哭,而实上孩子的情绪并没有得到释放,只是暂时被搁置,进入了孩子身后的“小背包”里。整整,这个“小背包”有很多机会可以装满孩子的情绪,比如孩子和小朋友打了架、被老师批评或冤枉了、心爱的玩具丢了等。那么,当“小背包”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孩子快背不动时,该怎么办呢?自然而然,他会本能地想把“小背包”放下来。放下来交给谁呢?直接的对象通常就是妈妈,这恰恰说明妈妈是孩子感觉亲近、的人,所以就会出现“妈妈没回来什么都好,妈妈一回来孩子就变得娇气,牙也不会刷了、脸也不会洗了、饭也不会自己吃了”的情况。因为孩子“背包”里装的是积压的情绪,所以,他简单直接的减负方式就是哭闹和发脾气。只有当“小背包”里的东西清空后,孩子才能够快乐、轻松地前行。
    如果孩子的情绪一直得不到释放,“小背包”里的东西越积越多,那么,超负荷的状况就会导致他难受得哼哼唧唧,无论是在吃饭、睡觉,还是在与朋友玩耍的时候。 长此以往,孩子内心积压的情绪就不只存在于“小背包”里,还会被压抑到他的潜意识中,成为孩子身体的一部分。当他长大成人以后,这些已经流入潜意识里的情绪会时不时冒出来。
    由于这种深层次的情绪不易被觉察,所以他常常无法控制,过后才会察觉。比如,有位家长后悔自己打了孩子,但当时他的情绪根本不受自己的控制,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做出的举动。 这种情绪的爆发正是源自“小背包”里被压抑的情绪。所以,作为父母,你现在拥有一个好的机会,那就是从这一刻起,允许孩子清理“小背包”里的情绪,不再增加他的负担。你可以把对孩子说的“不要哭/生气……”变成“你可以哭/生气……”。每次当孩子哭闹或发脾气时,你就要告诉自己“他只是在清空小背包里的情绪”,这样你就更容易耐心对待孩子的情绪。 你或许要问,难道可以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哭闹、发脾气吗?实际上,我们不是放任孩子的情绪不管,也不是让他们放纵发泄,我们只是要认清孩子的需求——孩子的发育水平有限,他们需要通过哭闹来理解悲伤和沮丧、需要通过发脾气来理解愤怒和恐惧,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需要你的帮,让他的情绪能够健康地表达,不伤害到自己或他人。随着经验和能力的增长,当他学会更多情绪表达及调节的方式时,他就会用更加成熟的技能来应对自己的情绪。

    为人父母的收获,在于拥有更多契机,让自己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从了解孩子到理解孩子,从了解自己到理解自己。你相信吗?理解是改变的前提。无论孩子还是父母,只有被深深地看到、被理解到,才可能发生真正的改变。

    这本书系统地讲解了父母应如何通过孩子的行为,读懂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同时运用支持引导型的沟通方法来教育孩子。书中的观点既专业,又新颖、全面,切中了很多家长的“要害”。例如,家长的吼和哄并不会让孩子的情绪消失;孩子愤怒的情绪是在告诉你,他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你的帮;孩子哭闹和发脾气是他遭受挫折时的独特语言……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有很多欣喜美好的时刻,也会面临大量茫然无措、无且无奈的场景。这本书会帮父母,让他们真正发挥家长的作用,搭建起良好沟通、融洽相处的亲子桥梁,促进孩子的心身健康发展。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