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我与五七干校9787010077444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郭德宏,宋淑玉,张艺编著 | 郭德宏,宋淑玉,张艺编编 | 郭德宏,宋淑玉,张艺编译 | 郭德宏,宋淑玉,张艺编绘
    • 出版社: 延边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郭德宏,宋淑玉,张艺编著| 郭德宏,宋淑玉,张艺编编| 郭德宏,宋淑玉,张艺编译| 郭德宏,宋淑玉,张艺编绘
    • 出版社:延边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1-01
    • 开本:16开
    • ISBN:9787010077444
    • 版权提供:延边人民出版社
    • 作者:郭德宏,宋淑玉,张艺编
    • 著:郭德宏,宋淑玉,张艺编
    • 装帧:暂无
    • 印次:暂无
    • 定价:62.00
    • ISBN:9787010077444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8-11-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0237963
    • 版次:暂无
    • 成品尺寸:暂无

    蹉跎岁月
    1.在江西“五七干校”的日子/萧克
    2.在向阳湖的难忘日子/萧乾
    3.回眸“向阳湖”/杨子敏
    4.“五七干校”散记/张士安
    5.东岳“五七干校”/许志英
    6.“五七干校”祭/季音
    7.“缴”/韦贤彰
    8.“静海”作笔名/邵牧君
    9.“张专家”来了/张一沛
    10.大沙河岁月/郭敏
    11.大自然的孩子/张耘
    12.都是海河人物/刘耕
    13.独立的人格/周明
    “五七道路”
    14.忆柳河“五七干校”/战凤翰
    15.“干校”劳动的回忆/韦君宜
    16.荒废与荒诞/雷达
    17.惠州市“五七干校”/丘其文
    18.进“五七干校”也是“福”/段义海
    19.老知识分子二三事/刘东升
    20.临沧专区孟定“五七干校”亲历记/袁学昌
    21.漫漫“五七”路/马元
    22.实话实说话“干校”/郝孚逸
    .田园里的故事/陶阳
    24.土茯苓与红烧肉/贺心颖
    追忆往事
    25.往事追忆:“五七干校”/陈向阳
    26.我所知道的咸宁“五七干校”/李晓祥
    27.我在“五七干校”的见闻/鲁良 28.我走过的“五七道路”/王蕴玉
    29.“五七干校”见闻/李滨声
    30.向阳日记(节选)/张光年
    31.镇康“五七干校”回顾/杨德富
    32.我走向社会的驿站:“五七干校”/王国庆
    33.中宣部“五七干校”纪事/吉伟青
    34.中央在湖北沙洋“五七干校”的回顾/孙君恒
    35.回忆在咸宁“五七干校”的日子/崔道怡
    后记

    知识分子下基层体验生产劳动并和工农大众打成一片,原是件大好事,也是人人都会拥护的事。可惜那时这种好事却并非出于自愿,不是硬往下赶,就是用形势来逼。1958年右派下去固然是惩罚,但竟还只限于不够驯服的一部分知识分子。1969年9月的“五七干校”,强制面就更广了,几乎是全体,而用意也更为深远:要一个不剩地把知识分子从上层建筑中赶出去,以确保那一帮人的江山永不变色。
    在永定门上车的时候,我还没想得这么远。当时只是不理解为什么偏偏在国庆前夕那么迫不及待地把大家赶下去。另外,对工宣队把我们移交给军宣队,我心里也有些嘀咕。到咸宁后不久,军宣队就一个个地反复动员,要“五七战士”们把留在城市里的家人,不分老少,统统接下来。那是个不祥的预兆。洁若自然就遵命回京把两个孩子接了来。1971年事件爆发后,才知道原来有个“一号通令”。
    然而在北京蜗居八年,饱经风霜,如今望到那朱红色的土壤,起伏有致的丘陵,望到远山近水、风景如画的鄂东南一带农村,胸襟还是为之开阔。
    我们住进了一个村庄。它位于去县城的大道上,全村又都姓胡,所以村名“过路胡”。大家分住在农民家里。虎皮石垒起的墙上虽然贴着些气势汹汹的标语,村里除了偶尔听到一二声鸡鸣犬吠,到处都是一
    片宁静。
    我和两个人同屋,其中一位是因拾粪有功被评为“老标兵”的清白人,另一个曾被指控参加过特务组织。开头只觉得这位标兵很冷淡,后来才}光然大悟:他对住房安排大为光火。敢情,当时论身份,我们是天上地下,如今竟混到一起,难怪他会气愤。
    干校既然军管,自然全部按部队编制。我们机关是大队下面一个连,下再设排和班。领导名单早由工宣队
    拟好,下来就公布了。我和洁若同连同排但不同班,初的一年半,只能男女分住。
    当晚,房东就喊闺女给打来热腾腾的洗脚水。由于口音不同,相互谈话多少要打点折扣,可那份淳朴热情跟冀东的农民毫无二致。又能同老乡一道生活了,我从心坎上感到欣悦。
    很快就发现,这村庄离铁路虽然只有五公里,却真够得上一穷二白。他们一年到头辛苦耕作,秋收后工分算下来,一家除了口粮,简直拿不到什么现钱。
    没有电,家家户户晚上都点个小碟儿做的油灯。连几岁的娃娃也要牵根麻绳放水牯,似乎也没有看见提书包去上学的。孩子们对我们从北京带来的任何东西,都像次见到那样表示浓厚兴趣。全家大小都围着
    我那台熊猫牌半导体收音机看,既好奇,又羡慕。
    村里有个风俗,死了人不马上埋,尸首停在敞开
    的棺材里,乡亲们通宵达旦地在旁守着。到后第三天晚上,房东说他的一位叔叔死了,同我商量可不可以把收音机带去,给守灵的乡亲们解解闷,我当然带去了。一间黑洞洞的祠堂般的大屋子里坐满了人。我打

    “五七干校”是建国后中很独特的文化现象。他不仅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时解决诸多重实问题的迫切需要,同时,也与毛突出强调通过干部下放劳动以克服官僚主义、密切群关系密不可分。因此,深入研究“五七干校”,对深化研究建国后,特别是“史”很有裨益。鉴于此,郭德宏、宋淑玉、张艺将散见于各报刊、书籍上的有关回忆“五七干校”的文章辑录成《我与五七干校》一册,供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全书内容涉及“蹉跎岁月”“五七道路”“追忆往事”三个方面。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