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如果一年后我不在这世上9787521726763中信出版社
    • 作者: (日)清水研著 | (日)清水研编 | (日)清水研译 | (日)清水研绘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日)清水研著| (日)清水研编| (日)清水研译| (日)清水研绘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80000
    • 页数:160
    • 开本:32开
    • ISBN:9787521726763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 作者:(日)清水研
    • 著:(日)清水研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39.80
    • ISBN:9787521726763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2-01-01
    • 页数:160
    • 外部编号:3128714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前言 我们不都是在等待中失去的吗?
    写在开头 癌症引起生理的痛苦,更造成了心理创伤
    只有少数人和癌症无关
    癌症患者确诊 1 年内,率是普通人的 24 倍
    一人确诊,一家人都“病了”
    治疗癌症并非只是为了根治病痛、延长寿命
    章 用悲伤治愈痛苦
    悲伤是一剂良药
    身处困境,却仍想为了某人努力生活
    人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如柳枝般柔韧
    痛苦指南
    第二章 我们都拥有复原的力量
    接受失去,需要时间
    余下的时间不足 10 年,今天要为了什么而活?
    感恩今天的到来
    遭遇巨变时,人也会跟着改变
    与重要的人相处的时间宝
    每个人眼前都是未知的世界
    想为他人做些什么时,希望就会出现
    濒临死亡,会有意想不到的坚强
    感受到未曾感受过的力量
    第三章 直面死亡时,才发现没有活成想要的样子
    另一个我正在逼迫我就范
    不能继续工作,还能感受到自我价值吗?
    只允许自己元气满满是令人痛苦的
    觉得一直都活得很压抑?
    把“必须”当作信条,只会走进死胡同
    第四章 请直面内心“想要的自己”
    人终有一死,为什么还要努力活着?
    认定“应该怎么活”,就会忽略“如何为自己而活”
    患病却依旧积极生活的人
    人生是一场单程旅行
    从现在开始,试着讨好自己
    试着听从内心“想要”的声音
    第五章 观察死亡,就是观察如何生活
    如果没有死亡,世界迟早会崩溃
    该如何回答“人死了会变成什么”
    我们有办法缓解濒死的痛苦
    是时候完成一直在拖延的事了
    要意识到意识也会随着死亡而消失
    拥有平凡的,就是一种幸福
    后记 意识到死亡会降临,才能更锐地受生命的光华

    清水研,生于1971年。精神科医生,医学博士。
    2003年,任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东医院肿瘤精神科的住院医师;2006年,加入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的精神科和肿瘤科。曾任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肿瘤心理科负责人,日本综合医院精神病学协会专家和讲师。2020年4月至今,担任癌症研究会有明医院肿瘤心理科负责人。
    从业18年以来,他始终负责癌症患者及其家人的医疗保健工作。

    【精彩摘句】1.“谁也不知道生命什么时候结束,正因如此,我想珍惜活着的每个瞬间。”2.死亡终会降临,这一点大多数人只是心里清楚,并没有什么切身感受。死亡是一件尚不需要思考,和明天、后天的到来一样理所当然的事,我们都以为自己还有下一个10年、20年,甚至30年……3.“突然收到癌症通知单,知道大限将至,的确让人痛苦,但也因此才有机会认真思考余下的生命该如何度过。”4.虽然都是癌症,但人们的感受各不相同,100个人就有100种痛苦。
    5.病人家属认为“痛苦的是患者本人,所以我不能抱怨”,因此即使感到痛苦,也只得逼自己忍住。身心再疲惫,都始终紧绷着神经,不敢有片刻喘息……6.缓解癌症带来的痛苦、保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也是癌症治疗的重中之重。
    7.当一个人感受到有人能理解自己的痛苦时,他的痛苦就会减轻一些。倾诉烦恼的过程中,患者也梳理了自己的问题,理解了自己的困境。
    8.多年的临床经验告诉我,每个人都拥有独自面对和解决烦恼的能力。作为精神科医生,我需要做的其实是帮我的病人发现和培养这种能力,倾听他们的故事,共情他们的痛苦。
    9.平凡地度过每,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意识到这一点时,我们将对每一个寻常日子充满感激。
    10.人生的艰难时刻,也是一次审视自我的机会。
    11.许多人因为患病,世界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改变为他们提供了看世界的新视角。
    12.感到痛苦时,请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负面情绪对每个人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难过不堪的时候不要给心扣上“盖子”,适度地发泄情绪,更有于身心的恢复。
    13.当一个人被告知确诊癌症时,他所遭受的冲击程度取决于他对癌症的了解和准备程度。
    14.约二三好友小聚,探寻壮美的景色,品尝可口的佳肴……诸如此类的美好往往让我们忘记了时间的存在,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应得的。只有意识到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我们才能更认真地对待每。
    15.记住你只是一个凡人,而凡人终有一死。
    16.意识到每都是时间的馈赠后,就会开始思考:余下的日子应该如何度过?生命中重要的是什么?我们存在的意义有哪些?
    17.“从前,在我眼里,世上只有两种人,健康的人和身体有缺陷的人,我一直以为自己属于前者。直到患病后,我才深刻意识到每个人眼前的世界都充满着未知,再也不会觉得健康的人和身体有缺陷的人有什么不同,再也不会简单草率地看待一切。”【精彩书摘】《如果一年后,我不在这世上》精彩书摘:前言 我们不都是在等待中失去的吗? “谁也不知道生命什么时候结束,正因如此,我想珍惜活着的每个瞬间。”这是一位澳大利亚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的句话,27岁的她因癌症离世。被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英国《独立报》《镜报》等各大媒体报道后,这句话通过脸书迅速传遍全球。
    是什么令这句话直抵人心?
    如今,医疗技术在进步,人们的寿命也随之增加,“老龄化社会”“抗衰老”等词语越来越常见。
    长寿固然是好事,但过于长久的生命也会给生活带来烦恼。简单来说,就是人们会因为长寿而忘了生活的意义。
    死亡终会降临,这一点大多数人只是心里清楚,并没有什么切身感受。死亡是一件尚不需要思考,和明天、后天的到来一样理所当然的事,我们都以为自己还有下一个10年、20年,甚至30年……如此一来,即使有“想做的事”,仍旧会在“明天做就行了”“过段时间再做”“等这项工作告一段落再做”“留作退休后的乐趣吧”等想法中一拖再拖,无法完成。
    即便想要改变生活,也会因为恐惧未知而安于现状,安心做一只温水里的青蛙。“不要再等了,现在就行动吧”,这样的心声,总是被“不,鲁莽会毁掉我的一生”等想法劝退。
    ,我们被他人的期待和自我的责任束缚着,无视空落落的内心,继续着得过且过的日子。
    正是因为浑浑噩噩地打发生活,又不满足于这样的现状,澳大利亚女子的那番话才会如此触动我们。它打动了世界上的很多人,似乎揭示了,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在“虚度人生”。
    我是一名肿瘤心理学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自2003年以来在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的中央医院工作。我一直为癌症病人及其亲属提供心理咨询与诊疗服务,每年接待诊疗的人数不少于200人,截至目前,总接待诊疗人数已经超过了3500人。
    为了帮前来咨询的人,我一直尽我所能倾听他们的故事,这份工作使我收获颇丰。“突然收到癌症通知单,知道大限将至,的确让人痛苦,但也因此才有机会认真思考余下的生命该如何度过。”患者的话都是如此铿锵有力,糊涂度日的我对他们只有由衷的敬意。
    这样的工作经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人生。
    这并不是转行或者放手一搏去挑战人生之类的重大转变,而是我逐渐能够清晰地区分“不重要的事”和“不能拖延到的事”。
    因此,我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也越来越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
    我将自己从癌症病人身上学到的一切写下来,希望能对正在读这本书的你有所帮。

    【编辑】
    ◆走向生命尽头的3500次交谈,从心理学、临床医学、个人经验等层面为我们补上这堂直抵人心的死亡课。
    ◆ 18年一线问诊经验、前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精神科医师清水研与临终患者的交流实录!
    生者谈论死亡,总会被认为是不太好的事,但早早地意识到死亡会到来,对我们来说是积极的。我们会因为知道一切终将消失,而更锐地受生命本身的存在和光华。了解到生命有限,给了我们活着的动力。因此,我将本书命名为“如果一年后,我不在这世上”。——清水研
    ◆围绕“当无常宣判,我们该如何继续生活”,一部对生死、疾病、人生的沉思之书。
    ◆日本心理治愈书,曾创造连续加印10次的好!
    ◆哪有什么来日方长,任谁也无法预测,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 重新认识自己,拥抱家人,每一个寻常日子都值得感激。
    ◆ 延伸阅读
    “春潮纪实系列”:《加害人家属》《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