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犯罪心理学9787568292429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汉斯·格罗斯著 | 汉斯·格罗斯编 | 汉斯·格罗斯译 | 汉斯·格罗斯绘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汉斯·格罗斯著| 汉斯·格罗斯编| 汉斯·格罗斯译| 汉斯·格罗斯绘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1-01
    • 字数:0
    • 开本:16开
    • ISBN:9787568292429
    • 版权提供: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作者:汉斯·格罗斯
    • 著:汉斯·格罗斯
    • 装帧:平装
    • 印次:暂无
    • 定价:68.00
    • ISBN:9787568292429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1-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1065495
    • 版次:暂无
    • 成品尺寸:暂无

    部 据的主观条件:法官的心理活动
    篇 收集据的条件
    专题1 方法
    节 基本考量
    第2节 自然科学的方法
    专题2 心理学课程
    第3节 基本考量
    第4节 人的可信度
    第5节 言的准确
    第6节 取的基本设
    第7节 自我主义
    第8节 秘密
    第9节 兴趣
    专题3 现象学:有关精神状态外在表征的研究
    0节 概述
    1节 一般的外部条件
    2节 品的一般征象
    3节 特殊的品征象
    4节 身体的品特征
    5节 刺激的致因
    6节 残忍
    7节 想家
    8节 反行为
    9节 衣着
    第20节 人相学与相关主题
    2节 手
    第二篇 界定理论的条件
    专题4 作出推论
    第22节 概述
    第节 明
    第24节 因果关系
    第25节 怀疑主义
    第26节 案例研究的经验方法
    第27节 类比
    第28节 概率
    第29节 偶然
    第30节 说服与解释
    3节 推论和判断
    第32节 错误的推论
    第33节 道德情况统计
    专题5 知识
    第34节 概述
    第二部分 刑事侦查的客观条件:被调查者的心理活动
    第三篇 一般条件
    专题6 感官-感知
    第35节 概述
    第36节 一般考虑因素
    第37节 视觉——一般考量因素
    第38节 色彩视觉
    第39节 盲点
    第40节 听觉
    第41节 味觉
    第42节 嗅觉
    第43节 触觉
    第四篇 感知和概念
    第44节 概述
    专题7 想象
    第45节 概述
    专题8 智识过程
    第46节 概论
    第47节 思维的机制
    第48节 潜意识
    第49节 主观条件
    专题9 联想
    第50节 概述
    专题10 回忆和记忆
    5节 概述
    第52节 记忆的本质
    第53节 复制的形式
    第54节 复制的特点
    第55节 记忆错觉
    第56节 记忆技术
    专题11 意志
    第57节 概述
    专题12 情绪
    第58节 概述
    专题13 言的形式
    第59节 概述
    第60节 表达形式多样的一般研究
    6节 方言的形式
    第62节 不正确的表达方式
    第五篇 作的差异条件
    专题14 一般差异
    第63节 女——总则
    第64节 男与间的差异
    第65节 的独特——总则
    第66节 月经
    第67节 怀孕
    第68节 欲方面
    第69节 隐藏的因素
    第70节 特殊的女化特质——智力
    7节 感觉
    第72节 判断
    第73节 与女人争吵
    第74节 诚实
    第75节 爱、恨、友情
    第76节 情感因素和相关主题
    第77节 脆弱
    第78节 孩子
    第79节 总则
    第80节 孩子作为人时
    8节 少年犯罪
    第82节 老年人
    第83节 观念上的差异
    第84节 先天与后天
    第85节 后天的影响
    第86节 未受教育者看待问题的角度
    第87节 片面教育
    第88节 倾向
    第89节 区别
    第90节 聪明和愚蠢
    专题15 孤立的影响
    9节 习惯
    第92节 遗传
    第93节 偏爱
    第94节 模仿和群体
    第95节 激情和情感
    第96节 荣誉
    第97节 迷信
    专题16 错觉
    第98节 总则
    第99节 视觉错觉
    00节 听觉错觉
    01节 触觉错觉
    02节 味觉错觉
    03节 嗅觉错觉
    04节 幻觉和错觉
    05节 富有想象力的想法
    06节 误解——言语误解
    07节 误解
    08节 谎言——一般考虑因素
    09节 病态型谎言
    专题17 独立的特殊情况
    10节 睡眠和梦
    11节 醉酒
    12节 暗示


    汉斯·格罗斯,奥地利著名的法学家、侦查学家、犯罪学家,现代侦查学先驱。汉斯·格罗斯率先主张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侦破案件,开创了“犯罪侦查学”这一新的学科,致力于将犯罪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严肃的科学,并对现代法庭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他的巨大贡献和影响,汉斯·格罗斯被誉为“现代侦查学的创始人”和“科学犯罪学的奠基人”。 
    【译者简介】  
    刘静坤,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教授,曾任法官、代理审判长。曾挂职云南省厅厅理。参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中央司法改革项目。独著《The Exclusionary Rule of Illegal Evidence in China》《据审查规则与分析方法》《美国侦查制度研究》。独译《公正何以难行》《犯罪重建》、《司错误》。另参与著作、译著十余部,发表文章百余篇。 
    张蔚,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犯罪心理学博士,师从马皑教授。第四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首届青年心理学者论坛演讲嘉宾、湖南卫视《明星大侦探》第四季解说嘉宾、深圳都市频道《法治线》节目嘉宾,以“十方迦南”为笔名,在知乎及网络平台上回答有关“犯罪心理学”的各种问题,并开设《犯罪心理:洞悉人黑暗面》等热门课程。著有《犯罪心理分析:邪恶的二十个模样》《犯罪心理分析:恶的群像及如何远离》,译有《侦查讯问》《重拳之下:亲密关系和家庭暴力》。 

    专题1方法节 基本考量苏格拉底在《美诺篇》中探讨美德的可教问题时,通过美诺的一个奴隶,
    明确定的先验知识的可能。这个奴隶需要确定一
    个长方形的长度,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另一长度为2英尺的长方形的两倍;但是,他此前并不掌握与此有关的知识,也并未得到苏格拉底的直接指导。他的任务是自己计算问题的。实际上,这个奴隶初得出了错误的。他认为,既然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另一长度为2英尺的长方形的两倍,那么,其长度也应当是另一长方形长度的两倍,也就是4英尺。据此,苏格拉底向美诺指出,这个奴隶即便经过思考,事实上也不知道真正的,但是他却认为自己知道。在此基础上,苏格拉底用其特有的苏格拉底式方法,引导这个奴隶得出了正确的。这种十分特殊的哲学分析程序,被古根海姆视为对先验知识本质的充分展示;当我们需要科学地审查判断人提供的言
    时,就会从苏格拉底式方法中发现简单的工作范例。
    我们必须始终铭记:绝大多数人无论接触什么事物,都通常会认为,他们知道并重复着;即便当他们含糊其辞地说“我相信——这看起来”这种试探的语气也
    决不仅是敷衍塞责。当某人说“我相信——”,这只是意味着他试图使自己免受知识渊博人士的反驳而已;不过,他当然不会对自己陈述的内容心存疑虑。然而,当某些事实陈述(当时在下雨,当时是9点钟,他的胡须是棕色的,或者当时是8点钟)面临争议时,并不会对叙述者造成困扰;如果他在陈述此类事实时使用了“我相信”的表述,就表明他实际上并不确信。只有当叙述者有意地隐匿观察所得、
    结论和判断时,才值得予以关注。此类案件涉及另外一
    个因素——欺骗;人断言
    自己确定某些事物,仅仅是因为他作出断言而已,“我相信”“可能”“看起来”之类的表述仅仅是为了以防万一

    一般而言,即便叙述者并不十分确定,他们所作的陈述也通常毫无保留,言之凿凿。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并且也会经常在出庭人的身上发生,对于关键事实尤为如此。任何亲历过审判的人都会发现,人并不知道他们所宣称知道的事情,他们通常会作出完全确信的断言。然而当这些言
    接受严格的交叉询问,对其基础和来源进行严格检验后,只有很少一部分言能够
    保持不变。当然,人们也可能会有一些过头的做法。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可能会通过激烈的批判和质疑,促使他人对原本坚定的确信而心存疑虑。那些认真
    细致和开朗乐观的人很容易受到此类疑虑的影响。一旦某些人叙述了一起事件,就会有人质疑事实的可信度,或者怀疑存在欺骗情形;叙述者可能随之变得心存疑虑,转而认为,他可能由于富于想象力而相信自己看见一些事情,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以至于保守地认为,事实情况也有可能与他的陈述并不相同。这种情况在审判过程中屡见不鲜。
    出庭作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件新奇的事情,如果人意识到自己的言具有或者可能具有重要价值,就将进一步强化这种兴奋的心理;同时,司法官员的形象也促使许多人迎合他们的意见。令人疑惑的是,当
    人对自己言的准确心存确信的情况下,他们为何会在面临法官的质疑时就失去确信呢?
    刑事学家为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在此类案件中查明事实,他们既不能盲目地、不加批判地接受人言,也不能使那些原本可以吐露的人变得摇摆不定、心存疑虑。不过,即便人没有故意作伪,只是观察出现失误或者得出错误结论,也很难像苏格拉底引导奴隶一样,在审判过程中引导人陈述案件事实真
    相。按照时下流行的说法,这并不是法官的职责;人需要宣誓作,其言需要
    接受检验,而法官只是负责判断。然而不容否认,法庭的职责是查明实质的,形式的并不足够。进一
    步讲,如果我们注意到错误的观察结论,并听之任之,那么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就会丧失一些重要的据材料,整个案件也将变得扑朔迷离。这至少导致有关据被排除在法庭之外。鉴此,我们应当按照苏格拉底的方式行事。不过,考虑到我们处理的不是数学问题,而是更加复杂棘手的明问题,我们应当更加审慎地行事,并保持必要的怀疑精神。一方面,我们只能在极少数案件中认识到自身没有犯错,因此,在没有额外据的情况下,不能引导他人认同我们的判断;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提醒自己,不要误导人偏离原本可靠的言。我在这里不想探讨暗示问题,如
    果我认为他人比我更了解实际情况,进而听从他人意见
    ,就不存在暗示问题。这种单纯的交换意见以及开诚布公,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形。如果有人能够纠正人明显的错误观念,引导他发现自身的错误,进而陈述事实,并且适可而止,不做脱离事实的推论,那么,他就是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
    P4-6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