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全新正版寻美记9787520703789东方出版社
¥ ×1
序言 一边叹息,一边寻找
上卷
章 想起了托马斯·莫尔
一 为什么没去美国?
二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三 乌托邦与新大陆
四 美国病人
五 不完美的人
六 善良天使
第二章 华盛顿
一 黑人
二 白宫前的抗议者
三 寂静的哨桩
四 两个世界的英雄
五 无用之会
六 即使没有上帝
第三章 幸福谷
一 太阳与城
二 一位母亲的努力
三 美国是谁?
四 移民演变
五 媒体统治
六 朗的反叛
第四章 漫长的旅途
一 的名字
二 星条旗不飘扬
三 光辉岁月,白雪皑皑
四 摩西十诫
五 凭良心办事的反对者
六 阿米什人的乌托邦
七 人的幽暗
第五章 投票站的异乡人
一 时差
二 “这样舒服多了”
三 一座城市的漫游
四 观察者的盲点
五 投票日:总统与验尸官
六 芝加哥的微笑
第六章 费城故事
一 灵魂城市
二 有污点的国父
三 妥协课
四 如何讨论一本书?
五 搭便车:精英素质与草根偏好
六 被遗忘的国父
七 国父的枕边人
第七章 寻找瓦尔登湖
一 去伊卡利亚岛
二 山巅之城
三 乌托邦进化史
四 乌托邦为何消亡?
五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
六 人人可得的天堂
七 为世界人民
第八章 纽约天空下
一 人间的街市
二 一幅油画的尖叫
三 分水岭
四 如美国沦陷
五 想象世事缥缈
六 Double V
七 诺伊斯的园
八 美国自街头诞生
第九章 上帝保佑亚特兰
二 美德与时局
三 种族与收入
四 中产阶级的危机
五 节制之美
六 废墟之城
七 三种安慰
八 反对上帝的人
下卷
第十章 人或历史的怪圈
一 大好河山
二 被解放的奴隶
三 在米切尔的故居前
四 道德圈
五 三K
六 历史之债
七 怎样正确投降?
十章 祝你生日快乐
一 永恒的困境
二 与黑人同行
三 老爷车
四 寂静的勇气
五 科尔文的忧伤
六 “我们可以飞”
七 65号公路
第十二章 漫游与往复
一 退票
二 不平等的乌托邦
三 西奔东走
四 记忆与反抗
五 “终于自由了,终于自由了”
六 上帝与小王子
第十三章 查尔斯顿
一 炮
二 奴隶的价格
三 一个的自白
四 原罪与自由意志
五 罗尔斯的习俗
六 两个人的乌托邦
七 自我皈依
第十四章 又见太平洋
一 好黑人与坏黑人
二 人民公社
三 暴力诱惑
四 别碰我的
五 宽容的尺度
六 旅人教堂
七 罗切斯特街的张爱玲
第十五章 西雅图的冬天
一 DOS之父
二 空摇篮
三 法院裁定印第安人是人
四 民主的阴暗面
五 文明的时差
六 为什么猪越来越多而老虎越来越少?
七 日常犯罪
八 义利之维
第十六章 自海至光辉之海
一 美国精神
二 一棵树的世外桃源
三 森林美国梦
四 昭昭天命
五 奠基者决斗
六 淘金者的梦
七 “不友好的城市”
八 与董时进共进晚餐
第十七章 迷幻的年代
一 旁观他人之痛苦
二 人类大聚会
三
四 索麻与约翰
五 新公社主义
六 表幕
七 规则的乌托邦
八 挖掘者的挽歌
第十八章 的乌托邦
一 让人更像上帝
二 乐观的硅谷
三 《圆圈》中的《一九八四》
四 要代码,还是要法律?
五 技术统治与莱斯特人
六 危险的知识
七 条河流
附录 孤独是的防腐剂
后记 始于热爱,终于沉思
一 为什么没去美国?
2012年初冬。正午。天环客运站里人满为患。厕所地面潮湿,臊味扑鼻。这是世上的战场。好几个小便器坏了,像伤员一般被黑色塑料袋裹得严严实实。
提前十分钟,车站开始放人。正准备上车,被检票员拦住:“怎么没?所有进京旅客都要查验身份。”于是,我只好折回售票窗口,补红。
顺利上车,取出挎包里的素描本,未来数日有关美国之所见与所思全靠它们记录了。我喜欢素描本,没有条条框框限制我的随心所欲。
此前十多年一直没什么热情去美国。也许是因为平日生活里接触了太多的美国元素,即便不去美国我也有足够
多的了解。抑或与我当年的旅法经历有关。和许多法国人一样,小布什发动第二次海湾战争也是我所反对的。作为《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我为此特别撰文批评这一战争行为可能为伊拉克打开潘多拉魔盒。
根据美国2010年8月26日公布的数据,从2003年3月19日开始,这场战争共有4421名美国军人死亡,3万多人受伤。伊拉克方面,2006年6月出版的英国医学杂
志《柳叶刀》刊登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调查,这场战争估计造成了654965名伊拉克人死亡,约占伊拉克总人口的2.5%。也就是说,每40个伊拉克人中就有1人死亡。
时常见人夸耀说今日伊拉克GDP较战前增长多少云云,对此我并不关心。我关心的是在转型过程中有多少生命为此支付成本,而不是侥幸活下来的人获得多少收益。而这些通常都不是战争发动者需要考虑的。他们的一个决定可以使很多人灰飞烟灭,而他们的一个道歉让人记住的只是美德而不是错误本身。
事后明所谓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实乃子虚乌有。曼德拉曾激烈地批评英国卷入这场战争。而时任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个人回忆录《旅程》一书中对自己的辩解是,萨达姆尽管没有大规模杀伤武器,但有发展这种武器的意图。然而问题是,何谓意图罪?这世上哪个正常会以犯罪意图而不是犯罪行为将人治罪?,迫于巨大的平民伤亡,布莱尔还是公开道歉了,表示愿用自己的余生“对这个死亡的悲剧做出一定的补偿”。而美国方面,现任总统朗认为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历犯下的错误之一。
反讽的是当年拿着大锤砸烂萨达姆雕像的人。在接受视频采访时他说现在想把那个雕像再扶起来,却又怕被人杀掉。战争带给他的痛苦是,“到处是腐败、内乱、
杀戮和”,一个萨达姆倒下了,一千个萨达姆起来了。而当美军从伊拉克撤出,这个便和许多热点事件一
样被人们遗忘了。
记得在伊拉克战争期间,巴黎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夺人眼球的书籍,比如《为纽去吗?》《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后者可谓骇人听闻,预言人类将迎来又一
次解决人口问题的机会。当俄、法、德以及中东纷纷战败,美国的和中国的深厚决定了这两个会成为的胜利者。
让预言家们失望的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没有发生,而中东的潘多拉魔盒在随后的若干年里的确打开了。除了日常的混乱,还有“伊斯兰国”(ISIS)所呈现的登峰造极的野蛮。而中国和美国也没有以的胜利者姿态出现,到了2018年,两个你来我往,打起了贸易战。
尽管一度缺乏热情,当卡特中心(TheCanerCenter)来信邀我前去观察2012年美国大选时,我还是答应了。
而且,我在大学教授的政治传播课程也有一些和选举政治相关的内容。
此外还有一个隐秘的理由。在收到邮件的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一多前托克维尔(AlexisdeTocqueville)在美国的那场孤独而深远的旅行。为此,早些年我还想过去印度漫游,写一本类似《论印度的民主》的书,只可惜日子过得庸常忙碌,终未成行。既然美国这次找上门来,那就不妨搁置前嫌,暂去观察一段时间。
无论如何,此番由外而内,是进一步了解美国的机会。而我的许多学习与思考,正是在一次次孤独的旅程中完成的。
P22-24
美国真的如说鲍德里亚所说是一个“已实现的乌托邦”吗?它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而现在又正在走向它的反面?本书以作者的两次访美游记为线索,梳理了有关人类过往、现在和未来的诸多乌托邦梦想,并探讨美好何以可能。
作者深刻分析了托马斯?莫尔等人的早期乌托邦思想对立国之初的美国的影响,并详细探讨了独立战争以来美国开国国父及普通民众在塑造这个时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本书就像一部文字版的公路电影,漫无目的的徒步让作者透过日常生活触到一座座城市的灵魂,听到它的喘息。在写作方法上,尤其注重时空的穿梭呈现:空间上,以美国的十几座城市为主要线索;时间上,既有对美国重大事件的历史回顾,又有作者在美观察时的现场所感,更有几年后作者回到书斋对此前诸多观察的沉淀与反思。
作者在生活现场与历史纵深间不断切换视角,将2012和2016年两次美国大选以左右之争这条主线贯穿打通。“人的幽暗”与“理的利己主义”这两个核心议题散落在全书的各个章节,不但写出了美国社会“乌托邦”与“现实主义”这两种特征既相互又相互转化的一面,也写出了人与制度相互纠缠互为因果的一面。
作者相信,从一个乌托邦走向另一个乌托邦是人类之激情所在,只有承认自己不完美且可以不断打补丁的乌托邦,才是可实现的乌托邦。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