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厨行天下(共5册)40021中国商业
    • 作者: 单守庆著 | 单守庆编 | 单守庆译 | 单守庆绘
    • 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0-12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单守庆著| 单守庆编| 单守庆译| 单守庆绘
    •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0-12
    • 版次:1
    • 印刷时间:2015-10-12
    • ISBN:23740021
    • 版权提供:中国商业出版社
    • 作者:单守庆
    • 著:单守庆
    • 装帧:暂无
    • 印次:暂无
    • 定价:148.00
    • ISBN:23740021
    • 出版社:中国商业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2015-10-12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5-10-12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34947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写在前面的话
    1 烹饪的起点
    2 美味烤中来
    3 火候探源
    4 火候种种
    5 火候的构成
    6 火中取宝
    7 谈炉说灶
    8 看不见的火候——蒸
    9 不到火候不揭锅
    10 蒸鲢煮鲫炖黄鳝
    11 不同的火候,不一样的蒸法
    12 玩水不玩火
    13 大火煮粥,小火煨肉
    14 千滚不如一焖
    15 鲶鱼炖茄子,香死老爷子
    16 透过水煮鱼的“标准之争”看火候
    17 “煲三炖四”与“煲二炖三”的火候之变
    18 “以秒计时”的炒糖色经久不衰
    19 “赴汤蹈火”的汤
    20 “吊汤”的汤
    21 “灌汤包”的汤
    22 不能用小火煮的大煮干丝
    不能高温久煮的麦片
    24 不能不煮透的豆浆及
    25 热油旺火炒
    26 生炒萝卜熟炒菜
    27 爆炒之“爆”
    28 火焰美食的火
    29 飞火炒菜的火
    30 火锅里的火
    31 煎:用中小火加热
    32 贴是一面煎
    33 塌是煎的发展
    34 三分墩,七分灶
    35 三分做功,七分火功
    36 三分技术,七分火候
    37 旺火热油炸
    38 急火速成熘
    39 逢烹必炸
    40 看看火候
    41 火候,也能听出来
    42 嗅觉·触觉·火候
    后记

    写在前面的话
    百人吃百昧
    话说“众口难调”
    五味调和百味香
    南甜北咸的“甜”
    甜味菜谱
    糖,“用以提鲜却不觉甜”
    酱:百昧之将
    “不得其酱不食”
    烹调中的酱调料
    从动物油到植物油
    添油加醋
    油多不坏菜
    香味,是美昧的升华
    臭味,同样不可或缺
    怪昧,其实不奇怪
    本昧中的苦味
    异味中的苦味
    美味中的苦味
    五味调和醋为先
    醋也酷
    酸菜,酸梅,酸溜溜
    调味“四君子”
    辛与辣
    “变态辣”还是正常辣
    盐是百昧
    别用错了盐
    一盐调百味
    味精:代菜肴增鲜剂
    味精使用的宜与忌
    天下鲜
    鸡精:有鸡还是无鸡
    从鸡肋之昧到复合调味
    品味调味品
    附录
    在单守庆“厨行天下”书系研讨会上的讲话
    集割烹清气合天下观 贺信
    后记

    写在前面的话
    切:学厨刀
    切:使用多的刀法
    切:练刀工从这里开始
    切:窍门多多
    切制刀法菜例
    扣三丝
    淡糟香螺片
    龙身凤尾虾
    片:刀工中的另类
    片,既是刀法又是形
    片,不都是片出来的
    片,刀工中的表演项目
    片制刀法菜例
    裴翠珍珠鲍
    白汁玉翅
    芙蓉海参
    削:各种刀法的基础
    削:人们早接触的刀工技术
    削:在菜肴制作和食品雕刻中的应用
    削:在面食制作中的应用
    削制刀法菜例
    凤阳酿豆腐
    三元牛头
    开水白菜
    剁:厨房里的乐章
    刀口能剁,刀背也能剁
    单刀能剁,双刀也能剁
    剁:厨房里的乐章
    剁制刀法菜例
    灵芝恋月蝉
    包心鱼丸
    母子烩剞:中国的刀法
    剞制刀法中国制造
    四种基本刀法之一
    美化菜肴的高手
    剞制刀法菜例
    葡萄鱼
    熘腰花
    百花肥头
    劈:刀工中的大手笔
    用力的刀法
    更需谨慎操作的刀法
    刀工中的幕后英雄
    劈制刀法菜例
    锦绣鱼丝
    熘排骨
    凤尾桃花
    剔:很挑剔的刀法
    厨师应懂点解剖学
    从剔鸡说开去
    整鸡出骨及
    剔制刀法菜例
    炸瓜枣
    鸡汤氽海蚌
    金牛鸭子
    拍:广为应用的刀法
    在“开场菜”中亮相
    拍出热菜满屋香
    竹笋菜肴多用拍
    拍,是主要刀法之一
    拍制刀法菜例
    游龙戏凤
    三丝拌糟鸡
    醋椒鲤鱼
    剜:多种刀法一起上
    剜,是为了填
    瓜果变“外衣”
    特殊的“肉袋”
    剜制刀法菜例
    新疆八宝酿香梨
    蓬逢豆腐
    虹桥赠珠
    旋:菜肴美容师
    厨房里的去皮高手
    食品雕刻常用的刀法
    旋制原料一览
    旋的“游戏规则”
    旋制原料及成品的保藏
    旋制刀法菜例
    丹凤朝阳
    双寿报喜
    锦绣花篮
    刮:刀工中的”于无声处听惊雷”
    刮出“放心肉”
    轻轻地刮……
    非刮不可的菜肴
    刮制刀法菜例
    三丝湖鲜
    东坡肉
    三杯鸡
    食雕:凸现刀工的
    赛事多的刀法
    刀具多的刀法
    能展现刀工技艺的刀法
    食雕刀法菜例
    月季花
    西蕃莲
    西瓜蛊
    后记

    写在前面的话
    1 烤
    烤制技法菜例:烤羊肉串
    2 炒
    炒制技法菜例:炒里脊丝
    3 炝
    炝制技法菜例:虾子炝芹菜
    4 拌
    拌制技法菜例:凉拌豆腐
    5 涮
    涮制技法菜例:涮猪肝尖
    6 扒
    扒制技法菜例:红扒鱼唇
    7 煎
    煎制技法莱例:煎虾饼
    8 汆
    氽制技法菜例:清氽丸子
    9 蒸
    蒸制技法菜例:粉蒸烤麸
    10 炖
    炖制技法菜例:炖金银蹄
    11 煮
    煮制技法菜例:水煮牛肉
    12 烧
    烧制技法菜例:红烧鲍鱼
    13 炸
    炸制技法菜例:炸脂盖
    14 烹
    烹制技法幕例:炸烹鸡托
    15 醉
    醉制技法菜例:醉蟹
    16 熏
    熏制技法菜例:烟熏排骨
    17 煨
    煨制技法菜例:煨八宝鸡
    18 泡
    泡制技法菜例:泡雪里蕻
    19 冻
    冻制技法菜例:什锦果冻
    20 腌
    腌制技法菜例:酸辣白莱
    21 酱
    酱制技法菜例:酱风味鸭
    22 卤
    卤技法菜例:卤水扎蹄

    烙制技法菜例:金银烙饼
    24 烩
    烩制技法菜例:鸭烩腐皮
    25 爆
    爆制技法菜例:油爆双脆
    26 烘
    烘制技法菜例:肉烘蛋卷
    27 羹
    羹制技法菜例:酸辣虾羹
    28 贴
    贴制技法菜例:锅贴鸡片
    29 扣
    扣制技法菜例:芋头扣肉
    30 熘
    熘制技法莱例:糟熘鱼片
    31 焖
    焖制技法茱例:原焖鱼翅
    32 熬
    熬制技法茱例:熬豆芽菜
    33 腊
    腊制技法菜例:腊鸭肉肠
    34 酥
    酥制技法菜例:香酥鸡
    35 滚
    滚制技法菜例:滚白切肉
    36 糟
    糟制技法菜例:糟煎茭白
    37 焙
    焙制技法菜例:焙鸡肉松
    38 浸
    浸制技法菜例:油浸鲳鱼
    39 拼
    拼制技法菜例:双色蛋花
    40 甜
    甜制技法菜例:水晶桃
    41 塌
    塌制技法菜例:锅塌鱼肚
    42 煸
    焗制技法菜例:盐炳鸡
    43 烫
    烫制技法菜例:烫椒虾仁
    44 淋
    淋制技法菜例:生淋鲩鱼
    45 拔丝
    拔丝技法菜例:拔丝山药
    46 火锅
    火锅技法菜例:双圆火锅
    47 蜜汁
    蜜汁技法菜例:桂花糖藕
    48 琉璃
    琉璃技法菜例:琉璃金枣
    49 挂霜
    挂霜技法莱例:挂霜莲子
    50 微波炉
    微波炉技法菜例:咖喱牛肉
    后记

    写在前面的话
    1 烹饪的起点
    2 美味烤中来
    3 火候探源
    4 火候种种
    5 火候的构成
    6 火中取宝
    7 谈炉说灶
    8 看不见的火候——蒸
    9 不到火候不揭锅
    10 蒸鲢煮鲫炖黄鳝
    11 不同的火候,不一样的蒸法
    12 玩水不玩火
    13 大火煮粥,小火煨肉
    14 千滚不如一焖
    15 鲶鱼炖茄子,香死老爷子
    16 透过水煮鱼的“标准之争”看火候
    17 “煲三炖四”与“煲二炖三”的火候之变
    18 “以秒计时”的炒糖色经久不衰
    19 “赴汤蹈火”的汤
    20 “吊汤”的汤
    21 “灌汤包”的汤
    22 不能用小火煮的大煮干丝
    不能高温久煮的麦片
    24 不能不煮透的豆浆及
    25 热油旺火炒
    26 生炒萝卜熟炒菜
    27 爆炒之“爆”
    28 火焰美食的火
    29 飞火炒菜的火
    30 火锅里的火
    31 煎:用中小火加热
    32 贴是一面煎
    33 塌是煎的发展
    34 三分墩,七分灶
    35 三分做功,七分火功
    36 三分技术,七分火候
    37 旺火热油炸
    38 急火速成熘
    39 逢烹必炸
    40 看看火候
    41 火候,也能听出来
    42 嗅觉·触觉·火候
    后记

    1烹饪的起点据考,“烹饪”这个词,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早出现于《易经·鼎》:“以木巽火,烹饪也。
    ”这意思是说,将动物、植物原料放进陶鼎,添加水和调味品,用柴草顺风点火煮熟。这个烹饪过程,包含使用的食料、调料、炊具、技法、燃料、火候等很多内容。
    考古工作又有重大发现:在50多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拙出4个较大的灰烬层,厚达4。6米,在这些灰烬层里,有许多被烧裂的石头、
    烧焦的骨头、烧过的朴树籽和木炭。面对这些“庖厨垃圾”,中国考古学界终于找到了先人用火烹饪的确凿据,因而得出结论:“北京人”已经能够保存火种,已经很好地管理火、利用火。
    据此,烹饪专家得出了如下结论:“北京人”发明了加热制熟食物的技术。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已知的人类早用熟食的事例。烹饪由此诞生。
    人类初见到熊熊烈火,避而远之,逃之夭夭。
    可是,人与动物竟不同。恐惧过后,先民在余烬中感到温暖,就有意收集一些柴草,把火种保存下来。
    有时候,在烈焰吞噬的森林里,还会发现一些烧死的野兽和烤熟的坚果,取过来一尝,别有一番美好的滋味,于是就很可能由此受到启发,逐步提高了对火的认识,发明了取火、传递火、保存火的方法,掌握了使用火候的技能,便不甘愿长久生食,跨入了一个新的饮食时代——火食时代。从此,人类有了光明,有了温暖,有了熟食,有了“烹饪始于火”。
    当然,生食也没有那么可怕,没有必要用人类已经退化了的肠胃功能为先民担忧,先民也许觉得“虽不火食,亦无大害”。如今,生食和不完全熟食的远古遗风尚存。鄂伦春人烤肉煮肉都只需五六分熟,认为熟透了并不好吃;赫哲族喜欢吃生鱼片;还有的牧民喜欢吃生肉。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后人或多或少还怀念过去那种“茹毛饮血”的饮食生活,还要体味一下先民的经历。也许,磨平“茹毛饮血”时代的传统烙印,还要经过漫长的岁月。
    在“烹饪”这个词出现千年左右的时候,就到了宋代。宋代人韩驹在五言诗《食煮菜简吕居仁》里,写到一个叫“烹调”的新词:“空费烹调功”。随后,陆游的《种菜》诗里,也使用了“烹调”这个词:“菜把青青问药苗,豉香盐白自烹调。”这样一来,在人们的日常用语里,就有了“烹饪”和“烹调”两个词。至今,仍常有人不解地问:“烹饪”和“烹调”,是不是一回事啊?有什么区别?因为谈及“烹饪的起点”,也就有机会和有必要
    对“烹饪”和“烹调”进行一些探究。先将语言工具书对“烹饪”和“烹调”的解释摘录如下:关于烹饪——《辞源》说,烹饪就是“煮熟食物”。
    《辞海》说,烹饪就是“烹调食物”。
    《现代汉语词典》说,烹饪就是“做饭做菜”。
    关于烹调——《辞源》说,烹调就是“烹炒调制(食物)”。
    《现代汉语辞典》说,烹调就是“烹炒调制(菜蔬)”《中文大辞典》(台湾)说,烹调就是“烹制食
    物也”。
    看来,“烹饪”和“烹调”是一对词义大体近似
    的词语。
    再深入探究,就会觉得,语言工具书关于“烹饪”和“烹调”的上述解释,都是正确的。可是,将烹饪作为一门学问来对待,仅有词义的解释就显得不够
    了。所以,烹饪专业工具书对“烹饪”和“烹调”进行了更为专业的解释和比较:《中国烹饪辞典》说,烹饪“是人类为了满足生
    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把可食原料用适当方法加工成为直接食用成品的活动。它包括对烹饪原料的认识、选择和组合设计,烹调法的应用与菜肴、食品的制作,饮食生活的组织,烹饪效果的体现等全部过程,以及它所涉及的全部科学、艺术方面的内容,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中国烹饪百科全书》说,“烹饪、烹调二词并存混用。近数十年,随着烹饪事业的发展,烹调一词在实际应用中逐步分化出来,成为专指制作各类食品
    的技术与工艺的专用名词,也称为烹饪工艺。”至此,人们便可清晰地看到,烹饪包括了烹调的内容。
    烹饪的起点是火,火也是烹饪持续发展的根基。
    古往今来,人们称烹饪是“鼎中之变”、“火中取宝”。烹饪的火候功夫,靠的是人们把烹饪作为变化着
    的学问、创新型的学问,不断研究探索,经验积累,从而形成了历史悠久的火食传统,创造了底蕴深厚的烹饪文化,代代相传……2美味烤中来在古代的森林里,居住着人类的先民。他们经历了艰难而漫长的没有烟火的饮食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们有了一个全新的发现:美味烤中来。
    那是一次雷击造成森林火灾之后,先民们回到原
    地,在灰烬中闻到一种焦香的气味。寻找这种气味时,发现了“熟食”:火灾中的明火,先烤干兽肉表面的水分,使之松脆起香,再由表层传到兽肉的内部,使其组织脱水,由生变熟。这时,处于饮饿的先民,便一改平时“茹毛饮血”、“生吞活剥”的饮食
    习惯,品尝烤熟的兽肉。不尝不知道,一尝真奇妙:熟肉比生肉更美味!
    一来二去,先民们自己动手烤肉吃,还发明了三种烤法:燔:把肉直接放在火上烤熟。
    炮:把肉用泥巴包起来,放在火里烧熟,吃时剥去泥巴。
    炙:把生用木串起来,架在火上烤熟。
    在洛阳偃师仰韶文化遗址中,有一个长方形坑槽,里面存留着木炭和动物骨骼残迹。考古专家认为,这可能就是中国早期的烧烤架。
    在洛阳烧沟61号西汉墓壁画中,有一个“鸿门宴”图。图中长方形的四色炉旁,站着一个人,双眼圆睁,手持长叉,正挑起一大块肉在炉上烧烤。这人背后的四个铁钩上挂着大块红肉,肉下边还有一头牛。
    这是目前发现较早的烤制食品的资料。
    在山东诸城出土的东汉画像石墓中,有一幅“庖厨图”画像石。画面的火炉旁,站着一个人,拿着一
    串肉在烤,烤炉上摆着几串肉,肉架上还挂着猪头、
    羊肉、鱼串等。考古工作者说,这个画像石,把汉代烤肉的场面形象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据历史资料记载,汉代烧烤十分盛行,大城市里烧烤店铺林立,到处烟雾缭绕,香气扑鼻。所烤之肉,以牛、羊、猪、狗为主,还有野味。《盐铁论·散不足》说,当时民间招待客人,“烤肉满桌”。
    在人类早期的美味大餐中,自然也有用谷物制成的“主食”,其早的制熟方法,也是烤。
    《礼记·礼运》注说:“中古未有釜甑,释米捋肉,加于烧石之上而食之耳”;《考古史》也说:“神农时民食谷,加物于燧石之上而食之。”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将粮食作物的籽粒包起来煨烤。包裹之物,就地取材。有的用野芭蕉叶,有的用皮袋,特色的是用竹筒。陈鼎的《滇游记》里有详细记载:“腾越铁少,土人以毛竹截断,实米其中,炽火煨之,竹焦而饭熟,其香美,称为竹釜。”至今,云南、广东、广西、贵州等地,仍有少数民族使用这种“竹釜”。
    粮食作物的籽粒,不宜直接烧烤,而是以石板、
    包裹物为中介物,均匀传热。主食和菜肴,都需要均匀传热。这就促使烤制技法向前推进了一步——要掌握好火候。
    火候掌握好了,烤制食品具有更好的外观形态、
    内部组织、口感味道。
    烤制的糕点、月饼、饼干、面包,外部形态丰满,油润光洁,花纹清晰,颜色均匀,没有焦糊现象;内部起发均匀,皮馅结合严密,酥层清晰明朗,不夹生;入口具有酥、松、软、香、脆等良好的质感。
    烤制的菜肴,原料的水分蒸发后,表层松脆,滋味焦香。
    烤炉,是目前人们广泛使用的烤制设备。有明火炉、橱式炉、风车炉、链条炉等。烤制的火候,一般控制在180℃~220℃之间,为300℃。根据不同的制品,采用不同的火候:慢火,120℃~130℃。用于烤制不上色的酥皮类食品,以保产品成熟后呈乳白色。
    中下火,140℃~150℃;中上火,160℃~180℃。用于烤制混糖皮及酥类、茶酥类、蛋糕等食品,成品色泽稍重,一般为金黄色。
    快火,200℃~220℃;旺火,0℃~260℃。用于烤制浆皮类、饼干类和一些体积较小的食品,色泽呈黄褐色、黄棕色,加热时间较短。
    烤炉的温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有3种调节炉温的方法:一是先高后低。制作广式月饼
    ,刚入炉时,炉温高一点,月饼表面先定型上色后,降低炉温,用小火加热,月饼表面既不致于上色过深,又能使温度从表面深入到内部,使之成熟而不焦煳。二是先低后高。制作蛋糕、面包,刚入炉时,炉温较低,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升温,先充分松发、膨胀,然后定型、上色。三是先低后高再低。制作水果蛋糕等含水量较少的食品,刚入炉时,用低温使之松发、
    膨胀,再用高温使之定型、上色,用低温烘熟。
    烤制食品,种类繁多,广受赞誉,称“烤是天下美味”。山东的“烤大肠”、广东的“烤乳猪”、内蒙古的“烤全羊”,都是经久不衰的烤制佳肴。
    “北京烤鸭”还有“国菜”之誉。
    ……P1-10

    单守庆创作的“厨行天下(共5册)”“漫谈”形式之先河,说古道今,纵横交错,谈经说艺,涉及烹饪技术、烹饪文化、名厨故事等方方面,有较强的知识、系统、可读、实。对于职业厨师、烹饪院校,烹饪爱好者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工具书和“枕边书”。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