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书读完了(增订版)(精)9787532163113上海文艺
    • 作者: 金克木著 | 金克木编 | 金克木译 | 金克木绘
    •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总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金克木著| 金克木编| 金克木译| 金克木绘
    •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总社
    • 出版时间:2017-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7-05-01
    • 开本:32开
    • ISBN:9787532163113
    • 版权提供:上海文艺出版总社
    • 作者:金克木
    • 著:金克木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75.00
    • ISBN:9787532163113
    • 出版社:上海文艺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7-05-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05-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858659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有这样一个老头 黄德海
    “书读完了”
    “书读完了”
    谈读书和“格式塔”
    传统思想文献寻根
    “古文新选”随想
    世纪末读《书》
    上古御前会议
    谈《西伯戡黎》
    兵马俑作战
    《春秋》数学·线思维
    《春秋》符号
    重读“崤之战”
    古书试新读
    《论语》“子曰”析
    公孙龙·名家·立体思维
    范蠡商鞅:两套速效经济软件——读《史记·货殖列传》
    “道、理”·《列子》
    《四书》显“ 晦 ”
    读《大学》
    读徐译《五十奥义书》
    《心经》现代一解
    再阅《楞伽》
    孤独的磨镜片人
    福尔摩斯·读书得间
    《存在与虚无》·《逻辑哲学论》·《心经》
    读书得间
    九方皋读书
    读书法
    古今对话:读书
    与书对话:《礼记》
    读古诗
    与诗对话:《咏怀》
    与文对话:《送董邵南序》
    谈《千字文》
    秋菊·戴震
    谈谈汉译文献
    怎样读汉译典——略介鸠摩罗什兼谈文体
    甘地论
    谈外语课本
    奥卡姆剃刀
    约伯与浮士德
    读书·读人·读物
    读书·读人·读物
    读书——读语言世界
    闲话天文
    虚字·抽象画·六法
    文体四边形
    文化三型·中国四学
    显文化·隐文化
    “治”序·“乱”序
    从孔夫子到孔乙己
    台词·潜台词
    古“读书无用论”
    一梦三千年:周公
    荒诞颜回传
    试说武则天
    九方子(又名《古今对话录》)
    三访九方子
    孔乙己外传

    后记 金木婴
    增订本后记 黄德海

    金克木(1912~2000),字止默,笔名辛竹,安徽寿县人,中国著名梵语学者、诗人、作家,与季羡林、邓广铭、张中行一起被称为“未名四老”。主要著译有学术著作《梵竺庐集》《印度文化余论》,诗集《蝙蝠集》《挂剑空垄》,小说、散文、杂文集《旧巢痕》《难忘的影子》《天竺旧事》《末班车》《孔乙己外传》《风烛灰》等。

    “书读完了”有人记下一条轶事,说,历史学家陈寅恪曾对人说过,他幼年时去见历史学家夏曾佑,那位老人对他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只能读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他当时很惊讶,以为那位学者老
    糊涂了。等到自己也老了时,他才觉得那话有点道理:中国古书不过是那几十种,是读得完的。说这故事的人也是个老人,他卖了一个关子,说忘了问究竟是哪几十种。现在这些人都下世了,无从问起了。
    中国古书浩如烟海,怎么能读得完呢?谁敢夸这海口?是说胡话还是打哑谜?
    我有个毛病是好猜谜,好看侦探小说或推理小说。这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我却并不讳言。宇宙、社会、人生都是些大谜语,其中有日出不穷的大小案件;如果没有猜谜和破案的兴趣,缺乏好奇心,那就一
    切索然无味了。下棋也是猜心思,打仗也是破谜语和出谜语。平地盖房子,高山挖矿井,远洋航行,登天观测,难道不都是有一股子猜谜、破案的劲头?科学技术发明创造怎么能说全是出于任务观点、雇佣观点、利害观点?人老了,动弹不得,也记不住新事。不能再猜“宇宙之谜”了,自然而然就会总结自己一生
    ,也就是探索一下自己一生这个谜面的谜底是什么。
    一个读书人,比如上述的两位史学家,老了会想想自己读过的书,不由自主地会贯串起来,也许会后悔当年不早知道怎样读,也许会高兴究竟明白了这些书是怎么回事。所以我倒相信那条轶事是真的。我很想破一破这个谜,可惜没本领,读过的书太少。
    据说二十世纪的科学已不满足于发现事实和分类整理了,总要找寻规律,因此总向理论方面迈进。爱因斯坦在一九○五年和一九一五年放了炮,相对论。于是科学,无论其研究对象是自然还是社会,就向哲学靠拢了。哲学也在二十世纪重视认识论,考察
    认识工具,即思维的逻辑和语言,而逻辑和数学又是拆不开的,于是哲学也向科学靠拢了。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关于语言的研究在二十世纪大大发展,牵涉到许多方面,尤其是哲学。索绪尔在一九○六到一九一
    一年的讲稿中放了炮。于是本世纪的前八十年间,科学、哲学、语言学“搅混”到一起,无论对自然或人类社会都仿“条条大路通罗马”,共同去探索规律,也就是破谜。大至的宇宙,小至基本粒子,全至整个人类社会,分至个人语言心理,越来越是对不能直接用感官觉察到的对象进行探索了。现在还有十几年便到本世纪尽头,看来越分越细和越来越综
    合的倾向殊途同归,微观宏观相结合,二十一世纪学术思想的桅尖似乎已经在望了。
    人的眼界越来越小,同时也越来越大,原子核和银河系仿成了一回事。人类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了解也像对生物遗传的认识一样大非昔比了。工具大发展,出现了“计算机侵略人文科学”这样的话。上天,入海,思索问题,无论体力脑力都由工具而大大延伸、扩展了。同时,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相继出现,和前半世纪的相对论一样影响到了几乎是一切知识领域。可以说今天已经是无数、无量的信息蜂拥而来,再不能照从前那样的方式读书和求知识了。人类知识的现在和不久将来的情况同一个世纪以前的情况大不相同了。
    因此,我觉得怎样对付这无穷无尽的书籍是个大问题。首先是要解决本世纪以前的已有的古书如何读的问题,然后再总结本世纪,跨入下一世纪。今年进小学的学生,照目前学制算,到下一世纪开始刚好是大学。他们如何求学读书的问题特别严重、紧急。如果到十纪末的几千年来的书还压在他们头上,要求一本一本地去大量阅读,那几乎是等于不要求
    他们读书了。事实正是这样。甚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本世纪的书也不能要求他们一本一本地读了。即使只就一门学科说也差不多是这样。尤其是中国的“五四”以前的古书,决不能要求青年到大学以后才去一本一本地读,而必须在小学和中学时期择要装进他们的记忆力尚强的头脑;只是先交代中国文化的本源,由他们自己以后照各人的需要和能力阅读。这样才能使青年在大学时期迅速进入当前和下一世纪的新知识(包括以中外古文献为对象的研究)的探索,而不致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很多太老师的东西,消磨大好青春,然后到工作时期再去进业余学校补习本来应当在小学和中学就可学到的知识。一路耽误下去就会有补不完的课。原有的文化和书籍应当是前进中脚下的车轮而不是背上的包袱。读书应当是乐事而不是苦事。求学不应当总是补课和应考。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应当是在时代洪流的中间和前头主动前进而不应当是跟在后面追。仅仅为了得一技之长,学谋生之术,求建设本领,那只能是学习的一项任务,不能是全部目的。为此,必须想法子先“扫清界”,对古书要有一个新读法,转苦为乐,把包袱改成垫脚石,由此前进。“学而时习之”本来是“不亦悦乎”的。
    文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结构、有系统的。过去的书籍也应是有条理的,可以理出一个头绪的。不是说像《七略》和“四部”那样的分类,而是找出其中内容的结构系统,还得比《四库全书提要》和《书目答问》之类大大前进一步。这样向后代传下去就方便了。
    本文开始说的那两位老学者为什么说中国古书不过几十种,是读得完的呢?显然他们是看出了古书间的关系,发现了其中的头绪、结构、系统,也可以说是找到了密码本。只就书籍而言,总有些书是绝大部分的书的基础,离了这些书,书就无所依附,因为书籍和文化一样总是累积起来的。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而为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书或则说的知识基础。举例说,只读过《红楼
    梦》本书可以说是知道一点《红楼梦》,若只读“红学”著作,不论如何博大精深,说来头头是道,却没有读过《红楼梦》本书,那只能算是知道别人讲的《红楼梦》。读《红楼梦》也不能只读“脂批”,不看本文。所以《红楼梦》就是一切有关它的书的基础。
    如果这种看法还有点道理,我们就可以依此类推。举例说,想要了解西方文化,必须有《》(包括《旧约》《新约》)的知识。这是不依傍而都依傍它的。这是西方无论欧、美的小孩子和大人在不到一以前个个人都读过的。没有《》的知识几乎可以说是无法读懂西方公元以后的书,包括反宗教的和不涉及宗教的书,只有一些纯粹科学技术的书可以除外。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书与《》无关,但也只有在《》的对照之下才较易明白。许多古书都是在有了《》以后才整理出来的。因此,《》和古希腊、古罗马的一些基础书是书。
    对于亚洲,重要的是《》。没有《》的知识就无法透彻理解伊斯兰教世界的书。又例如
    读西方哲学书,少不了的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狄德罗、培根、贝克莱、康德、黑格尔。不是要读全集,但须一点。有这些知识而不知,还可以说是知道一点西方哲学;若看了一大堆有关的书而没有读过这些人的任何一部著作,那不能算是学了西方哲学,事实上也读不明白别人的哲学书,无非是道听途说,隔靴搔痒。又比如说西方文学茫无边际,但作为现代人,有几个西方文学家的书是不能不读一点的,那就是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高尔基,再加上一部《堂吉诃德》。这些都是常识了,不学文学也不能不知道。文学作品是无可代替的,非读本书不可,译本也行,决不要
    满足于故事提要和评论。
    若照这样来古书,那就有头绪了。首先是所有写古书的人,或说古代读书人,几乎不读的书须,不然就不能读懂堆在那上面的无数古书,包括小说、戏曲。那些书的作者都是没有前人书可读的,准确些说是他们读的书我们无法知道。这样的书就是:《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这是从汉代以来的小孩子上学就背诵一大半的,一直背诵到上一世纪末。这十部书若不知道,唐朝的韩愈、
    宋朝的朱熹、明朝的王守仁(阳明)的书都无法读,连《镜花缘》《红楼梦》《西厢记》《牡丹亭》里许多地方的词句和用意也难于体会。这不是提倡复古、
    读经。为了扫荡封建残余非反对读经不可,但为了理解封建文化又非读经不可。如果一点不知道“经”是什么,没有见过面,又怎么能理解透鲁迅那么反对读经呢?所谓“读经”是指“死灌”“禁锢”“神化”;照那样,不论读什么书都会变成“读经”的。有分析批判地读书,那是可以化有害为有益的,不至于囫囵吞枣、人云亦云的。
    P13-17

    随笔,读书治学专题文章的结集。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 一个说自己读书经验是少、懒、忘的人,如何从书的空白里读出字来,又如何有“书读完了”的自信,以及读人、读物如同读书呢?读完金克木先生的这本《书读完了》,或许可以明白其中一部分原因。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