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经验与心得(学文指导与写作)(精)9787301277553北京大学
    • 作者: 编者:中外法学编辑部著 | 编者:中外法学编辑部编 | 编者:中外法学编辑部译 | 编者:中外法学编辑部绘
    • 出版社: 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编者:中外法学编辑部著| 编者:中外法学编辑部编| 编者:中外法学编辑部译| 编者:中外法学编辑部绘
    • 出版社: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12-01
    • 开本:32开
    • ISBN:9787301277553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音像出版社
    • 作者:编者:中外法学编辑部
    • 著:编者:中外法学编辑部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28.00
    • ISBN:9787301277553
    • 出版社:北京大学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6-12-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6-12-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79600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只是与写作相关/朱苏力
    一、言之有物
    二、受众感
    三、勤奋与天分
    写作:一个写作者的讲述/陈兴良
    一、科研与写作
    二、与专著
    三、选题和题目
    法学研究方法的若干反思/陈瑞华
    一、对现有法学研究方法的反思
    二、社科法学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
    三、对确学研究学术准则的思考
    大数据对法学研究的些许影响/+建军
    一、大数据与大样本
    二、大样本下的研究
    三、大样本下的法学研究
    写作的提问和选题/凌斌
    一、从“弥尔顿的节制”谈起
    二、提问的根与本
    三、边缘切入中心
    四、选题的“小清新”原则
    五、学术本末
    硕士的指导与写作/金瑞林
    一、选题
    二、写作提纲的提出
    三、的写作
    怎样写民学文/魏振瀛
    一、写民学文的目的与要求
    二、题目的选择与确定
    三、资料的搜集与提纲的形成
    四、初稿的形成与修改和定稿
    漫谈怎样写/沈宗灵
    一、写好的意义
    二、的指导思想
    三、选题和计划
    四、收集资料和社会调查
    五、学风、逻辑和写作技巧
    六、珍视自己的研究成果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饶愈贤
    一、选题
    二、资料、大纲与逻辑、文辞
    三、材料取舍
    谈谈法学硕士的写作问题/肖蔚云
    一、题目的选择
    二、搜集资料与调查研究
    三、提纲的确定
    四、具体写作与反复修改
    刑学文写作谈/储槐植
    一、文章越来越难做
    二、功到自然成

    我谈不了什么写作,只能根据个人经验,谈一些或许有于写作,其实更多是社会科学或法律或法学写作的问题。 在我看来,有两件事对于写作很重要:**,是你得真有点什么有意思的东西要说,要有点干货;第二,写作者一定要 有读者/受众感,知道自己是在同谁说话。因此,写作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在交流。写作的方面都与这两点相关,也 受制于这两点。
    一、言之有物**点,就是要“言之有物”。这个“物”在传统中国经常是写作者个人的真情实感,避免“为赋新词强说愁”(注意,辛弃疾说的是年轻人在特定时期感情空虚、造作或多愁善感,这成了他要表达的“物”。但现代以来,我们的写作表达有了很大变化,甚至是根本的变化。大致说来,就是孔子概括的“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对这句话的解释很多,我自己的胡乱解释就是,*早的写作大致是“诗言志、歌咏言”,表达个人的主观感受,不一定是为了同他人交流,因此也就不大考虑其社会价值,没有什么社会功 利;但逐渐地,由于这种表达对他人有价值,因此写作就从表达自我转向了社会交流,学问或写作的功用就变了。人们也就开始从社会角度来评判个体的一些写作和表达了。
    这一点在现代社会,尤其在自然和社会科学的写作上,更为显著。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者,对于法律人,其职业的或学术的写作往往就只是为同别人交流,必须对社会当中的某些人,有时甚至可能就是一个人有用,才值得写。而学术发表,就是理论上定写来的这些东西对学界的一些人会有用,有时还会与更广泛的受众交流。而这些文字,通常不是要受众知道你有什么主观感受,有什么看法,而是你能有什么对别人有价值的信息、思考或发现可供他或她们分享。换言之,写的东西即便完全是个人体验的,也一定要有一些超出了写作者个体经验之外的意义,有时甚至应当具有更普遍一点的意义,诸如科学发现。在我看来,这是“今之学者为人”成为现代社会之必然的**社会历史语境。人们有理由要求写作者有点干货,重要、实在,值得别人花点时间去看,会有于他们应对或是解决某个实际问题,至少也 有于换一个角度理解某个问题,而不能只是一通文字游戏,可有可。们如今很忙,除了对朋友外,受众对个人的喜恶和感触可以说漠不关心,基本上是只关心你提供了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信息,尽管有时这种信息也可能就是某个人的私人信息,如某位明星的八卦新闻。
    显示全部信息

    尽管当下中国学文发表数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但中国法学研究的创新与写作的质量并未得到同步提升。学文写作训练仍然是中国法学教育的软肋,学文质量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中国法学与法治的进步。为了进一步促成法科学生与法学者对学文写作的理论自觉,中外法学编辑部编著的《经验与心得:学文指导与写作》根据2015年1月《中外法学》刊登的北京大学法学院苏力、陈兴良、白建军、陈瑞华、凌斌五位教授在凌斌教授主持的《法学研究方与文写作》课程课堂讲授录音整理而成。《中外法学》编辑部也曾于1990年第6期至1991年第2期,分别约请金瑞林、魏振瀛、沈宗灵、饶鑫贤、肖蔚云、储槐植六位先生撰文分享法学研究与写作的心得与经验。本次也由中外法学编辑部集结整理,形成一本11位北大法学院教授撰稿的约10万字的小册子。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