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人间有味是清欢(精)/梁实秋典藏文集9787506384773作家
    • 作者: 梁实秋著 | 梁实秋编 | 梁实秋译 | 梁实秋绘
    • 出版社: 青年作家杂志社
    • 出版时间:2016-03-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梁实秋著| 梁实秋编| 梁实秋译| 梁实秋绘
    • 出版社:青年作家杂志社
    • 出版时间:2016-03-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6-03-01
    • 开本:32开
    • ISBN:9787506384773
    • 版权提供:青年作家杂志社
    • 作者:梁实秋
    • 著:梁实秋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38.00
    • ISBN:9787506384773
    • 出版社:作家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2016-03-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6-03-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43246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吃相

    萝卜汤的启示
    北平的零食小贩
    由熊掌说起
    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西施舌
    跳墙
    醋熘鱼
    烤羊肉
    烧羊肉
    烧鸭
    狮子头
    两做鱼
    炝青蛤
    生炒鳝鱼丝
    酱菜
    水晶虾饼
    汤包
    核桃酪
    铁锅蛋
    瓦块鱼
    溜黄菜
    酸梅汤与糖葫芦
    锅烧鸡
    煎馄饨
    核桃腰
    芙蓉鸡片
    乌鱼钱
    韭菜篓

    炸丸子
    栗子
    海参
    满汉细点
    菜包
    糟蒸鸭肝
    鱼翅
    茄子
    莲子
    白肉
    千贝
    鲍鱼
    火腿
    咖喱鸡
    黄鱼

    八宝饭
    薄饼
    爆双脆
    拌鸭掌
    鱼丸
    腊肉
    豆腐
    龙须菜

    味精
    腌猪肉
    烧饼油条
    面条
    窝头
    烙饼
    饺子
    锅巴


    豆汁儿
    喝茶
    饮酒
    “麦当劳”
    吃在美国
    记日本之饮食店
    喜筵
    “啤酒”啤酒
    豆腐千风波
    康乃馨牛奶
    读《中国吃》
    再谈“中国吃”
    读《媛珊食谱》
    《饮膳正要》
    读《烹调原理》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笔名秋郎、子佳、程淑等。原籍浙江杭县,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 梁实秋少年时就读留美预科的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留学归来后,梁实秋在复旦大学、中国工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等学校任职。1940年起,梁实秋以重庆北碚寓所“雅舍”为名,以子佳的笔名在朋友刘英士主编的《星期评论》上撰写专栏小品。“雅舍”系列小品还在1944年昆明《中央日报·星期增刊》和1947年上海《世纪评论》上发表。 到达台湾后,梁实秋出版了《雅舍小品》、《实秋自选集》、《略谈中西文化》、《雅舍小品续集》、《看云集》、《槐园梦忆》、《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等著作。《雅舍小品》1949年在台湾出版后迅行至50多版,1960年时绍瀛将它译成英文,编为中英语文本,由台湾远东图书公司出版,远销北美和东南亚各地,据称目前已发行至300多版,创现代散文发行量的纪录。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给梁实秋的信中说:“大作《雅舍小品》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比亚的工作之上。”

    吃据说饮食男女是人之大欲,所以我们既生而为人,也就不能免俗。然而讲究起吃来,这其中有艺术,又有科学,要天才,还要经验,尽生之力恐怕未必能穷其奥妙。听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院(就是杜威克伯屈的讲学之所),就有好几门专研究吃的学科。甚笑哉,吃之难也!
    我们中国人讲究吃,是世界。此非一人之言
    也,天下人之言也。随便哪位厨师,手艺都不在杜威
    克伯屈的高足之下。然而一般中国人之善于吃者,莫过于北京的破旗人。从前旗人,坐享钱粮,整天闲着,便在吃上用功,现在旗人虽多中落,而吃风尚未尽泯。四个铜板的肉,两个铜板的油,在这小小的范围之内,他能设法调度,吃出一个道理来。富庶的人,更不必说了。
    单讲究得,不算本事。我们中国人外带着肚量大。一桌酒席,可以连上一二十道菜,甜的、咸的、酸的、辣的,吃在肚里,五味调和。饱餐之后,一
    个个的吃得头部发沉,步履维艰。不吃到这个程度,便算是没有吃饱。
    荀子曰:“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可谓恶少者也。
    ”我们中国人,迹近恶少者恐怕就不在少数。
    吃相一位外国朋友告诉我,他旅游西南某地的时候,偶于餐馆进食,忽闻壁板砰砰作响,其声清脆,密集如联珠炮,向人打听才知道是邻座食客正在大啖其糖醋排骨。这一道菜是这餐馆的拿手菜,顾客欣赏这个美味之余,顺嘴把骨头往旁边喷吐,你也吐,我也吐,所以把壁板打得叮叮响。不但顾客为之快意,店主人听了也觉得脸上光彩,认为这是大家为他捧场。这位外国朋友问我这是不是国内各地普遍的风俗,我告诉他我走过十几省还不曾遇见过这样的场面,而且当场若无壁板设备,或是顾客嘴部筋肉不够发达,此种盛况即不易发生。可是我心中暗想,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样的事恐怕亦不无发生的可能。
    《礼记》有“毋啮骨”之诫,大概包括啃骨头的举动在内。糖醋排骨的肉与骨是比较容易脱离的,大块的骨头上所联带着的肉若是用牙齿咬断下来,那龇牙咧嘴的样子便觉不大雅观。所以“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食”都是对于在桌面上进膳的人而言,啮骨应该是桌底下另外一种动物所做的事。不要以为我们一部分人把排骨吐得劈拍响便断定我们的吃相不佳。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习惯。世界上至今还有不少地方是用手抓食的。听说他们是用右手取食,左手则做另一种肮脏的事,不可混用,可见也还注重清洁。我不知道象咖喱鸡饭一类粘糊糊儿的东西如何用手指往
    嘴里送。用手取食,原是古已有之的老法。罗马皇帝尼禄大宴群臣,他从一只硕大无比的烤鹅身上扯下一
    条大腿,手举着鼓槌,歪着脖子啃而食之,那副贪婪无厌的饕餮相我们可于想象中得之。罗马的光荣不过尔尔,等而下之不必论了。欧洲中古时代,餐桌上的刀叉是品,从十一世纪到十五世纪不曾被普遍使用,有些人自备刀叉随身携带,这种作风一直延至十
    八世纪还偶尔可见,据说在酷嗜通心粉的国度里,市
    尘道旁随处都有贩卖通心粉(与不通心粉)的摊子,食客都是伸出右手象是五股钢叉一般把粉条一卷就送
    到口里,干净利落。
    不要耻笑西方风俗鄙陋,我们泱泱大国自古以来也是双手。礼记:“共饭不泽手。”吕氏注曰:“不泽手者,古之饭者以手,与人共饭,摩手而有汗泽,人将恶之而难言。”饭前把手洗洗揩揩也就是了。樊哙把一块生猪肘子放在铁楯上拔剑而啖之,那是鸿门宴上的精彩节目,可是那个吃相也就很可观了。
    我们不愿意在餐桌上挥刀舞叉,我们的吃饭工具主要
    的是筷子,筷子即箸,古称饭頍。细细的两根竹筷,搦在手上,运动自如,能戳、能夹、能撮、能扒、神乎其技。不过我们至今也还有用手进食的地方、象从兰州到新疆,“抓饭”“抓肉”都是很驰名的。我们即使运用筷子,也不能不有相当的约束,若是频频夹取如金鸡乱点头,或挑肥检瘦的在盘碗里翻翻弄弄如
    拨草寻蛇,就不雅观。
    餐桌礼仪,中西都有一套。外国的餐前祈祷,兰姆的描写可谓淋漓尽致。家长在那里低头闭眼口中念念有词,孩子们很少不在那里做鬼脸的。我们幸而极
    少宗教观念,小时候不敢在碗里留下饭粒,是怕长了娶子媳妇,不敢把饭粒落在地上,是怕天打雷劈。喝汤而不准吮吸出声是外国规矩,我想这规矩不算太苛,因为外国的汤盆很浅,好象都是狐狸请鹭鸶吃饭时所使用的器皿,一盆汤端到桌上不可能是烫嘴热的,慢一点灌进嘴里去就可以不至于出声。若是喝一
    口我们的所谓“天下菜”口蘑锅巴汤而不出一点声音,岂不强人所难?从前我在北方家居,邻户是一
    个治安机关,隔着一堵墙,墙那边经常有几十口子在院子里进膳,我可以清晰的听到“呼噜,呼噜,呼——噜”的声响,然后是“咔嚓!”一声。他们是在吃炸酱面,于猛吸面条之后咬一口生蒜瓣。
    餐桌的礼仪要重视,不要太重视。外国人吃饭不但要席正,而且挺直腰板,把食物送到嘴边。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要维持那种姿式便不容易。
    我见过一位女士,她的嘴并不比一般人小多少,但是她喝汤的时候真能把上下唇撮成一颗樱桃那样大,然后以匙尖触到口边徐徐吮饮之。这和把整个调羹送到嘴里面去的人比较起来,又近于矫枉过正了。人生贵适意,在环境许可的时候是不妨稍为放肆一点。吃饭而能充分享受,没有什么太多礼法的约束,细嚼烂咽,或风卷残云,均无不可,吃的时候怡然自得,吃完之后抹抹嘴鼓腹而游,像这样的乐事并不常见。我看见过两次真正痛快淋漓的吃,印象至今犹新。一次在北京的“灶温”,那是一爿道地的北京小吃馆。棉帘启处,进来了一位赶车的,即是赶轿车的车夫,辫子盘在额上,衣襟掀起塞在褡布底下,大摇大摆,手里托着菜叶裹着的生猪肉一块,提着一根马兰系着的一
    撮韭黄,把食物往框台上一拍:“掌柜的,烙一斤饼
    !再来一碗炖肉!”等一下,肉丝炒韭黄端上来了,两张家常饼一碗炖肉也端上来了。他把菜肴分为两份,一份倒在一张饼上,把饼一卷,比拳头要粗,两手扶着矗立在盘子上,张开血盆巨口,左一口,右一口,中间一口!不大的功夫,一张饼下肚,又一张也不见了,直吃得他青筋暴露满脸大汗,挺起腰身连打两个大饱膈。又一次,我在青岛寓所的后山坡上看见一
    群石匠在凿山造房,晌午歇工,有人送饭,打开笼屉热气腾腾,里面是半尺来长的酦面蒸饺,工人蜂拥而上,每人拍拍手掌便抓起饺子来咬,饺子里面露出绿韭菜馅。又有人挑来一桶开水,上面漂着一个瓢,一
    个个红光满面围着桶舀水吃。这时候又有挑着大葱的小贩赶来兜售那象甘蔗一般粗细的大葱,登时又人手一截,像是饭后进水果一般。上面这两个景象,我久久不能忘,他们都是自食其力的人,心里坦荡荡的,饿来吃饭,取其充腹,管什么吃相!
    P1-5

    大师经典作品,全新精装收藏版,千万网友鼎力! 书目,于简单中蕴藏大智慧,于平淡中流溢真情。 现代人的心灵读本,数十年,影响了整整三代中国人。 复杂的世界,唯有梁实秋,还你从容优雅。 《人间有味是清欢(精)》精选了梁实秋关于美食的经典篇幅。 一个人长大后,总有些滋味,只能停留在回忆里。无论去过多少地方,吃过多少珍馐佳肴,真正怀念的,还是旧时光的味道。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