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雅舍随笔(梁实秋雅舍全集珍藏版)9787214163059江苏人民
    • 作者: 梁实秋著 | 梁实秋编 | 梁实秋译 | 梁实秋绘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梁实秋著| 梁实秋编| 梁实秋译| 梁实秋绘
    •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15-12-01
    • 开本:16开
    • ISBN:9787214163059
    • 版权提供: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梁实秋
    • 著:梁实秋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29.80
    • ISBN:9787214163059
    • 出版社:江苏人民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15-12-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5-12-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36367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辑 文简意深
    莎士比亚与
    莎翁夫人
    莎士比亚与时代错误
    亚瑟王的故事
    布道书
    玛丽·兰姆
    尘劳
    拜伦
    沙发
    斯威夫特自挽诗
    约翰逊的字典
    桑福德与墨顿
    《造谣学校》
    奥杜邦
    林肯告别春田
    沉默的庞德
    《大街》
    纳什
    布劳德斯基的悲剧
    《曾孟朴的文学旅程》
    《登幽州台歌》
    《词林摘艳》
    《传法偈》
    《饮中八仙歌》
    陶渊明“室无莱妇”
    读杜记疑
    剑外
    唐云麾将军碑
    金缕衣
    悬记
    竹林七贤
    管仲之器小哉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
    生而曰讳
    复词偏义
    海晏河清图

    第二辑 笺短情长
    旧笺拾零
    关于徐志摩的一封信
    写给林海音女士的信
    写给陈秀英女士的信
    写给聂华苓女士的信
    写给小民女士的信
    写给林芝女士的信
    写给方仁念女士的信
    写给刘英士先生的信
    写给孙伏园先生的信
    写给舒新城先生的信
    写给刘白如先生的信
    写给张千先生的信
    写给余光中先生的信
    写给陈祖文先生的信
    写给吴奚真先生的信
    写给蔡文甫先生的信
    写给夏菁先生的信
    写给梁锡华先生的信
    写给沈苇窗先生的信
    写给缪天华先生的信
    写给罗青先生的信
    写给陶龙渊先生的信
    写给黄天白先生的信
    写给江新华先生的信
    第三辑 诗雅心幽
    重聚之瓣(摘录数段)
    春天的图画(十首之二)
    二十年前
    对墙
    送一多游美
    答一多
    寄怀一多
    荷花池畔
    没留神
    一瞬间的思潮
    冷淡

    疑虑
    旧居
    秋月
    梦后
    荷花池畔
    幸而
    早寒
    小河
    怀——
    答赠丝帕的女郎
    赠——
    一九二二年除夜
    尾生之死

    题璧尔德斯莱的图画
    荆轲歌
    海啸
    海鸟
    REPLY FROM A “CHINEE”

    梁实秋(1903—1987),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个研究莎士比亚的,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不是自我夸大以自许,重点在一“见”字。盖谓人生短暂,孤零零的一
    橛,往者不及见,来者亦不及见,平素浑浑噩噩,无知无觉,一旦独自登台万虑俱消,面对宇宙之大,顿觉在空间时间上自己渺小短促得可怜,能不怆然涕下乎?这正是家所谓的“分段苦”。
    《文学世界》(香港笔会出版)第二十六期有《陈子昂诗评价》一文,引述李沉的评语:“先朝之盛时既不及见,将来之太平又恐难期,不自我先,不自我后,此千载遭乱之君子所共伤也。不然,茫茫之感
    ,悠悠之词,何人不可用?何处不可题?岂知子昂幽州之歌,即阮公广武之叹哉!”又加按语曰:“余按阮籍登广武城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所谓竖子,盖指司马氏也,今子昂幽州之歌,其心目中之竖子,武氏也。”以悲歌慷慨之杰作,解释成为私人遭乱感伤之词,所见者小矣。
    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有“闲卧观物化,悠悠念无生”,“幽居观大运,悠悠念群生”,“大运自古来,旅人胡叹哉”,以及类似之句,皆勉仰今古惆怅生悲之意,可参阅也。《中国语文》第三十
    四卷第五期载友人刘中和先生演示《登幽州台歌》,全文如下:唐朝初年,四川人陈子昂(六五六—六九八)十
    八岁才开始读书,独自力学,自己觉得学有成就了,去首都长安。见有人卖胡琴,要卖百万钱;许多贵人名士都围着观看,陈子昂用一千贯买下来。大家都惊异地问他,他约好明天在某酒楼,大诗人都常去的地方,表演胡琴。明天,大家都到了,陈子昂一口四川土腔,慷慨激昂地说:“在下四川陈子昂,有诗文百首,分赠各位欣赏。胡琴乃是贱工的事,我怎能表演?”当场把胡琴打碎,把诗文分送各人。大诗人们一
    见陈子昂的作品,大为惊骇钦佩,从此陈子昂名满长安。
    那时的大诗人有杜审言、宋问、勃、骆宾王等,都作浮华的诗。而陈子昂所作都是古朴高劲,内容深厚的;火候骨力,都在当时一般大诗人之上。因此他内心感到很寂寞很苦闷,竟找不到一个同等笔力的诗人做朋友,可以互相倾心吐胆畅谈。在陈子昂以前,只有汉魏诗人,如曹操父子,和建安年代的七位诗人,被称为建安七子的,诗的风骨高古,是陈子昂
    所崇仰的。建安之后,数来,诗风一直走向浮华,往往言之无物,陈子昂为厌恶,古人既已远不可见,无法相会相谈,而当今之世,只有自己一人。再向以后年轻的一辈看看,却又不见有后起之秀追踪上来。晚一辈的诗人,也多半走向新浮华派;虽然有古体诗人张九龄,但他比陈子昂又小二十多岁,还未成熟。有一位比陈子昂更高的古体派诗人,和陈子昂意见作风一致的,那就是李白;而李白却出生于陈子昂
    死后三年,二人不得相见,多么遗憾!
    一次,他在北平附近的幽州台上登高,面对着广阔无边的天和地,天和地又只向时代交白卷,没有献出更伟大的诗人。他又触发了自己的感伤:自己一死之后,高古的诗风就将断,人继响。于是他高声吟诵出来一首诗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以往的人读这首诗,把者字读zhǎ,下字读xiǎ,以便押韵。这首《登幽州台歌》,重要的就是一个“独”字,多么孤寂!从另一方面说,也可见陈子昂
    此人多么高傲。但他死后有李白,又有韩愈,都很崇仰他,他确不愧为初唐诗人。
    刘先生把陈子昂悲哀的缘由解释成为“自己一死之后,高古的诗风就将断,人继响”。陈子昂虽然恃才傲物,可能有类似杜审言“但恨不见替人”的自负的想法,但何至于前不见古人呢?我不能无疑。
    (P061-063)

    《雅舍随笔(梁实秋雅舍全集珍藏版)》一书是梁实秋经典雅舍系列全新修订珍藏版,具有极大收藏价值。在书中寻觅知音,在心中抒写深情,在诗中感悟人生,多维度感受作者的才与情。从读书札记中我们可看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而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充分显示出其人格精神及与友人间的真挚友谊。这本书对梁实秋先生个人的感情和思想呈现尤其多,有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个真情的文人梁实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