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地理与安全9787519504212时事出版社
    • 作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著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编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译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绘
    •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4-15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编|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绘
    •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4-15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1-04-05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9504212
    • 版权提供:时事出版社
    •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 著: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35.00
    • ISBN:9787519504212
    • 出版社:时事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21-04-05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1-04-15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1120506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地理、地缘、地缘政治 001

    班农谬论 007
    海权·陆权·边缘地带 010
    什么是“” 017


    第二章 地理的与对 0

    西欧小国如何成为“大国” 027
    俄罗斯的盔甲与软肋 034
    两洋屏障能够保护美国吗 041
    “地理决定论”的误区 047


    第三章 疆域与国土安全 053

    中国版图的地理奥秘 057
    俄罗斯的领土执念 064
    日本的岛国根 070
    “撕裂的土地”波兰 075


    第四章 气候与安全 083

    气候决定一切吗 087
    “季风民族”印度 090
    苔原地带的“战斗民族” 094
    气候变化重塑安全 099


    第五章 小国生存之道 109

    蒙古国的“第三邻国”外交 113
    新加坡的“大国平衡术” 118
    抱团取暖的东盟 1
    古巴奇迹 126


    第六章 首都与安全 133

    新中国为何定都北京 137
    柏林不单是德国的中心 144
    未来之选巴西利亚 149
    的苏丹 154
    从仰光到内比都 162


    第七章 向海图存 向海而强 169

    海洋铭刻中华荣辱 173
    世界锁钥 176
    争夺制海权 184
    中国走向深蓝 188


    第八章 太空:新疆域与制高点 195

    撬动地缘格局的新杠杆 199
    太空也有咽喉要道 203
    群雄逐鹿 205
    太空军元年 212
    商机 215
    事不宜迟 217


    第九章 地缘政治 2

    远亲不如近邻 227
    维护领土主权无关地缘政治 4
    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
    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244

    地理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切活动的场所。
    在中国现存古代文献中,“地理”一词早见于《周易》,其语云“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东汉大思想家王充对此解释道:“天有日月星辰谓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谓之理。”中国古代将地理学称为舆地学或地志学,常附着于史学,史地不分家,有“左图右史”之说,是谓“以历史为经,以地理为纬”,其早期代表文献有先秦时期的《尚书·禹贡》《山海经》等,学者代表著作则有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清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等。及至近代,中国地理学的眼界扩大至全球,代表者如魏源的《海国图志》,中西地理学渐趋接轨。
    虽然古代没有“地缘政治”这一概念,但中国传统上即重视地理与安全、朝代兴衰的关系,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视为经邦济世的技能,并生发出许多利用地理条件定国安邦、角逐天下的思想策论,如春秋时期《孙子兵法》中的“九变”“九地”篇,以及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东汉末年的“三分天下”,乃至清末应对千年大变局的“海防塞防”论等,不一而足。
    英文“地理”(geography)一词来自希腊语,意为“对地球的描述”(descriptionoftheearth)。有意思的是,在西方学术传统中,地理学被认为是一切学科之源。德哲学康德1756—1796年间曾在柯尼斯堡大学讲授自然地理,在每一年讲座开始时,他总要不厌其烦地论述地理学科的重要,指出按时间对事物进行描述或分类的是历史学,而按地区对事物进行描述或分类的就是地理学。
    一个在地理上的位置,是对这个定义。一切权力的争夺都发生在特定的地理空间之内,杀伐决断、生死契阔,离不开具体的山川、河流、湖泊乃至海。任何一个明智的决策者,都会清醒地认识到边界,也就是它的地理限制范围。拿破仑说过,了解一个地理,就等于了解它的外交政策。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张其昀先生也说,地理环境为一国外交政策之生根的土壤,欲知地面之植物,自非对其生根之土壤有深切之了解不可。
    基于地理思考安全和外交斗争策略可谓源远流长,但地缘政治概念的诞生则要晚得多。一般认为,欧洲是现代地缘政治学的发源地。提出“生存空间”概念的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被为是位地缘政治学家,他于1882—1891年间发表三卷本巨著《人类地理学》,探索了各种自然特征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正是拉采尔的学生——瑞典人鲁道夫·克伦,由欧洲间斗争历史和现实出发,创造了地缘政治(geopolitik)一词。可以说,一部欧洲近代国际关系史,就是一部地缘政治的斗争史。
    地缘政治与安全关系如此紧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直接决定一国的安危。地缘政治的概念由欧洲传至美国、日本等后起大国,并深刻塑造了很多人的思维方式,乃至转变为决策行为,影响了历史走向。直至今日的欧美政坛,地缘政治的论调仍大行其道,例如有人便将中国的“”倡议诬称为“地缘政治的扩张野心”。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