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全新正版老榆树9787521207453作家
    • 作者: 颙铭|责编:李亚梓著 | 颙铭|责编:李亚梓编 | 颙铭|责编:李亚梓译 | 颙铭|责编:李亚梓绘
    • 出版社: 青年作家杂志社
    • 出版时间:2020-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如梦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颙铭|责编:李亚梓著| 颙铭|责编:李亚梓编| 颙铭|责编:李亚梓译| 颙铭|责编:李亚梓绘
    • 出版社:青年作家杂志社
    • 出版时间:2020-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印刷时间:2020-01-01
    • 开本:16开
    • ISBN:9787521207453
    • 版权提供:青年作家杂志社
    • 作者:颙铭|责编:李亚梓
    • 著:颙铭|责编:李亚梓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46.00
    • ISBN:9787521207453
    • 出版社:作家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2020-01-01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20-01-01
    • 页数:暂无
    • 外部编号:3080794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1

    章“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史书记载,中国古代的一个地方官曾发布过这样的告示。
    这里的“依例”,是按照惯例、按照常规、按照程式、按照套路的意思。
    依例,这里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先说时间。现在的我们说时间,年份是用一个数字表示的,出生前多少年叫作公元前多少年,出生后多少年叫作公元多少年,简单明了。可一多前,这事却并非如此简单,聪明的中国人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排列组合成六十花甲,周而复始,循环往复。那时候,代表年份的是一个干支组合,如甲子年、乙丑年,等等。
    问题来了,倘若一个人甲子年出生,六十一岁时,岂不又逢甲子,两个甲子如何区分。
    起初,这个顾虑是没有的,因为那时,活过六十岁的人太少了,即便活过六十岁,也得活埋。
    相传,有个皇帝独裁统治,又嫉贤妒能,怕人有本事和,以为老年人知古通今,大多怀恋先朝旧制,痛恨他的残暴苛刻,便下一道圣旨:六十还甲。无论仕庶男女,活到六十岁不死者,一律活埋。逼得百姓纷纷想法把六十岁以上的老人给藏起来。
    一只老鼠的出现改变了这一格局。
    话说某年夏季,京城被洪水淹了,几天后才消退下去。这时在城门附近,发现了一只如牛大的怪兽,样子有点像老鼠,便禀报到了皇上那里,皇上下令贴出告示:谁能认出这是什么野兽,就赏赐给他多少地亩和银两。城里有一家人,父亲已六十多岁,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儿子便将他垒在了墙的里边,留出一个洞每天送饭和水给他吃喝。城门那里发现了怪兽和官府贴出告示后,儿子告诉了垒在墙里的父亲,父亲让他于袍袖内藏一只狸猫,暗地里到怪兽眼前露一下,如果那怪兽看见猫全身颤抖,那就是一只老鼠。老鼠在某种情况下也会长得很大,叫作“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猫,这就是明。你就揭告示,要赏你地亩银两时,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儿子照着父亲说的去一试验,果然那怪兽颤抖,便揭告示去领赏。官府里问他是谁指教的这个办法,他如实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要一切奖赏,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官府禀报朝廷,结果皇上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废除了“六十岁不死就活埋”的法令。
    活埋的问题解决了,两个甲子混淆的问题又浮出水面。
    别急,有办法。在我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的炮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二千一百三十二年。封建王朝皇帝总数四百九十四人,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王总数有二百五十一人,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称帝者约一百人,封建割据称帝者,约有六十人,此外还有一个“帝国”袁世凯。这些帝王大多数有自己的年号。如此,除容易混淆的甲子、乙丑年份外,又多了一个朝代加帝王年号加序号的称呼,如明朝万历十五年、丁亥年。这样,万事大吉。
    扯远了,回来。
    我们的故事发生的年份叫辛亥年,又叫清宣统三年,还叫民国元年,以公元纪是1911年。这一年中国的封建制度寿终正寝。
    该说地点啦!
    中国北方,老榆树村。两座山,一座南北走向,一座东西走向,成九十度交会在一起,南北向的山伸延出二里路的样子,东西向的山半里路长短,两山夹住的山塆中,是一个村落。中国的地名,五花八门千奇百怪,考究起来恐怕能写出厚厚的一本书。但不少地名,大致与住在这里的人息息相关,姓家住的庄子叫高家庄,马姓人家住的河边叫马家河,杨家占住的岭子叫杨家岭,张家守着的峪口叫张家口。但张老三住的村子不叫张家村,这个拥有张王李赵“四大家族”附带姓氏住户的村子名叫老榆树。来由很简单,个走西口在这里落脚的人看到的满眼都是老榆树。
    自打一个叫王秃子的老汉在这里垦荒拓土以来的几十年里,从山西走西口来到这里的人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到了张老三长成大后生,老榆树已是户数近百人口超五百的大村子。
    村子里,显眼的是全村的一处砖瓦房院落,坐落在村子东头的高坡上,俯瞰着全村拥在山塆子中的灰溜溜的土房。
    砖瓦房院落是一处四合院,正屋里住着王姓东家两口和他们的儿子王老五。东西厢房里,出嫁的王家二女儿王二女刚和婆家分家,领着女婿李老四赶着牛羊坐着马车回到娘家住进了东厢房。王家的大女儿王大女死了丈夫受不了婆家的白眼抱着孩子跑回娘家,住在西厢房。西厢房顶南头的一间通向西边一个土房土墙的大院,规模不比砖瓦房院子小,只是没有东西厢房。正面一排土房是牛圈马圈驴圈羊圈,西墙根下,堆放着为牲畜过冬预备的干草麦秸,南边正中一扇大门供人畜出进。大门两侧的土房,西屋的碾房里一盘大石磨雄踞中央,环绕石磨的磨道被驴蹄马蹄人脚踩得坚实而光滑。东屋里住着两个长工,一个是外地来的赵老六,另一个是本村的张老三。
    在老榆树及其周边的广大区域,男孩到了十三四岁就该提亲了。家底殷实的人家,一次拿出彩礼就把媳妇接回去养作童养媳,等儿子长到成人便圆房正式成亲。中等人家一次付不足彩礼退而求其次“分期付款”,定亲时付彩礼的一部分,以后三年每年中秋春节后接准媳妇到家小住三五日,准婿接媳妇,酒肉带足了还能奉上分期交付的彩礼,三年后就可迎娶新娘入洞房。张老三家,以上两种情形都不是,以上两种条件都不具备。张老三的两个哥哥张老大张老二早已过了娶亲的年龄,如今还打着光棍儿。张老三的父亲张老汉自己给儿子娶不回媳妇,干脆号召儿子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谁有本事能挣到彩礼谁娶媳妇,谁挣不到彩礼娶不到媳妇谁打光棍儿。
    于是,怀揣娶媳妇梦想的张老三住进了王家的长工屋。
    家大业大的王老汉是十里八村有名的“铁算盘”“算破天”,聪明绝顶,连雇来的两个长工,干起活来也互为补充,各取所长。
    张老三虎背熊腰五大三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赵老六力气虽比不上张老三,可心灵手巧,农活干得精细之外,还有编筐等手艺。春天,张老三降伏着桀骜不驯的骡子拉着耧,赵老六提耧下种,打砬碷的活儿由雇来的短工牵着驯服的红马完成。秋天拉个子时,人高马大的张老三用双股杈将庄稼个子挑上绑起架子的木轮车,个子堆得老高张老三也挑得上去。装车是个细活,装不好半路个子会掉甚至整车垮塌。赵老六在车上装车,庄稼个子码得齐齐整整,一层一层相互咬牢压实,装满后用绳子捆牢绑定,从不垮垛、塌车。
    夏天锄完地晚上收工的归途,张老三打草以备晚上喂牲口,赵老六砍柳条回来编筐编篓编笸箩编簸箕编水斗。晚饭后切草,粗笨的张老三手执铡刀把蹲开马步一刀一刀铡下去,细致的赵老六抱起一捆捆青草伸向铡刀刀口。青草伸进去时要速度均匀,长度适中,铡得太长或长短不一牲口吃起来不顺口,浪费青草不说牲口吃不好不长膘干活也没力气。切完草后,两个长工配合着干的活儿宣告结束,张老三的分工转为一晚上几次给牲口添草和第二天早晨挑水扫院打扫牲口圈,赵老六则专心致志于柳条的编织。
    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柳条到了赵老六手里各有用场,长的被赵老六用小刀刻去上边的疤结横向固定在一个木架上,上一根和下一根粗细端颠倒交错整整齐齐,然后用羊毛线逐根纵向绑紧绑实,编出的是笸箩簸箕,中等长度柳条编出筐子篓子。这些工具不仅东家家种地养畜要用,还拿到东家镇上开的店铺去卖。短而粗的编汲水的水斗,短而细的编出的是女人们放针线剪刀的小笸箩,圆的方的敞口的收口的,东家太太和她的两个女儿十分喜爱。
    这里,需要特别描述一下水斗这个几乎绝迹的器材。在像老榆树这样缺水的地方,水井一般都很深,倘若用当时人们挑水的木桶送到井里汲水,一则太沉摇不动辘轳,二则石头砌的井壁会碰坏木桶。柳条编的水斗耐碰,责无旁贷地挑起了汲水的担子,水斗尖底圆身,粗细长短因汲水者力气大小而异,因为要连接井绳,顶部用竹片或铁片固定着一个铁梁。水斗每年要用坏好多个,只有夏季才能弄到柳条编水斗,因此水斗须有备用的库存。赵老六编好的水斗就挂在长工屋的墙上,大小一致整整齐齐串在一根木棍上。后面的故事中,水斗的角色至关重要。
    张老三抓住机遇折命的时间是这一年秋后完工要回家过年的那个晚上,地点是墙上挂满水斗农具的长工屋,人物是赵老六和张老三两个长工。
    长工完工回家过年,再抠门的东家也得给改善改善伙食,吃顿好的,何况王家这样有钱的大户,况且王家向来对下人宽厚,平时的伙食也不差。这天晚上,东家新寡的大姑娘端着一个大瓷盆把饭送到长工屋,揭开苫在盆上的笼布,盆里是半盆手把羊肉,上面放着几个白生生的白面馒头,两双筷子,一把杀羊刀,一个白瓷盘子里,是切成细丝的咸萝卜条,靠着盆边,还放着一瓶山西产的老白干酒。
    捋起袖子,操起刀子,嚼着美味的手把肉白面馍,品着香醇的老白干,两个年轻的长工拉呱着、调侃着,少不了拿女人的话题下酒。
    “东家大小姐白白胖胖,屁股蛋子大大的,走路一颤一颤。要能搂在怀里,肯定像一团棉花。老六,小寡妇赛过新媳妇,你他妈老瞅着人家发傻,是不是动心思啦”“你他妈才娶寡妇,老子堂堂黄花少男,回家娶个大闺女。”“你小子别装蒜,真要当上东家的上门女婿,你小子高兴得屁颠屁颠的,寡妇好,寡妇是熟地,入洞房省劲。”张老三几句逗乐的玩笑话,后来却不幸一语言中。
    “热饭堵不住你臭嘴。来,喝、喝、喝。”赵老六酒量比不了张老三,已有几分醉意。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